《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719|回复: 1

先锋之后我们还喊什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9-30 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八月诗歌自由谈
作者:藤町
                     
    真是无知者无畏啊!淡出年代和诗人的视野,近日受朋友所托,也就堕落了我对先锋诗歌看法及《先锋之后我们还喊什么》的自由谈。作为“门外”诗人﹑作为对中国未来希望(当代最重要的群体----先锋诗歌),今天我必须进行启蒙性的批评。希望它能够向深层文化和社会思想的深度发展。
    近年来,诗坛出了不少引人注目的诗歌和评论文章(现在炒得很红的“叙事诗”以及“散化诗” ,尤其是80后的“垃圾派”最为突出)。 尽管舆论反对者大有人在,诗歌界却在叫好一片。然而我们不能不看到,这种赞美同时包含着对当前诗坛的失望:为丧失诗歌的生命力,激情和创造,丧失诗人应有的坚持和理想失望,我以最大限度地包容却难以苟同,相反还生杞人忧,求证批评起来、颇具搞笑意味,我想定是一片哗然……
    当代先锋诗歌的“先锋”, 一种被公共了的语言;各自表述着。在“先锋”功能被过度开发之后的现在,我们对夸张、做作、空洞、琐碎、平庸的这种腔调和形式,似乎有了几分流连忘返。 批评家刘翔先生在一篇批评文章中不无激愤地写道:在一个越来越无个性,越来越机械化,越来越整齐划一的平庸时代,在人的灵魂和道德观念都渐趋麻木,相互间的疏离不断加剧,在一个广告﹑精神零食和廉价快餐充斥的时代,在一个仍然作爲将军和银行家的舞台的时代,诗人与诗歌始终要面对被淹没,面对随波逐流的危险。在无休止的混乱和喧嚣中,诗人理应更清醒,更警惕。  在过去一百多年里,中华民族饱受欺凌,几乎坠入国家灭亡、民族受奴役的深渊;之后虽然民族独立,但又长期处于贫穷落后、孤立无助的境地。与多数第三世界国家所不同的是,我们的先人曾经创造过无比灿烂辉煌的文明。这种反差使得我们很难用一种正常的、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外部世界,然而,我们华夏民族是一个早熟的民族,一个神话系统和宗教信仰都相当贫弱的民族,甚至是一个“蔽于人而不知天”的民族。 因为如此、中国的近现代社会,表层形式的变动虽然很大,但并没有变动多少,旧的僵化落后思想依然在制约着我们,我们的民族在无意识的深处;极度自卑。这种心态在社会主体中不自觉的流露,包括文学和诗歌。(请不要忘记前提)从20世纪20年代早期浪漫主义到30年代早期象征诗派、现代主义,从20世纪40年代中国新诗现实主义到50年代创世纪朦胧派,从20世纪60年代大学生诗派、后新诗潮,到 20世纪70年代莽汉主义、整体主义,从20世纪80年代撒娇派、非非主义(包括红色写作)到20世纪90年代中间代知识分子写作诗群、民间写作,从20世纪80年代神性写作和90年代网络诗歌(包括信息主义)到70后下半身写作、荒诞主义,21世纪初的灵性诗歌,80后的垃圾派。如果问中国自新文学运动以来,谁最能代表这个时代?我将毫不踌躇地回答:是小说(是鲁迅)。而不是诗人与诗歌,为什么?
    在中国的新文学运动中,诗歌始终是镜子里的革命家。中国诗坛也有几次大的革新运动,如十六世纪之反对掉书袋,十八世纪末年之反对“诗歌词藻”,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之反对陈言套语,都是与革新内容同时进行的,谈的似乎是文字细节,着眼点则是文字后面的意境亦即精神世界,没有涉及到诗歌的本质、诗人的地位和职责、甚至整个文学艺术在社会里中的作用等根本问题。因此每一次改革表面使诗歌语言新鲜起来,而且把新的艺术观、社会观、历史观注入内容,合起来就造成一种诗艺新、思想意识。就象诗歌理论评论家耿占春所指出的批评: 我们在复制生活经验,我们在复制西方思想和文化,我们在复制已被复制的那些细节……诗人不必是理论家,也无须把理论和口号等同于创作,就像不能把设计图当成大厦,因爲支配创作的因素是综合性的,包括许多未被意识到的因素。而诗人的敏感与责任,正是在这种“惟陈言之务去”的努力中开拓新境界。令人遗憾的是,当前诗人的技巧往往不是变成取巧,就是变成(机械化的)技术。前者在诗中炮制笑料,后者填塞细节(所谓生活经验)。前者流爲轻佻,后者流爲沈闷,最后同归于空洞与肤薄。这种局面,并非语言发展的不成熟造成的,而社会环境的“大气候”和他们的生存状况与心态的“小气候”使然,否则我们将无法解释,爲什么八十年代的语言生机勃勃,九十年代的却令人生厌。(梁晓明﹑多多﹑刘翔﹑耿占春﹑藤町﹑红卫在海南的一次谈话)。
    当下的中国诗歌,“先锋”在诗坛各自表现着。有个比方很能说明问题,就像在东北,不论你走到哪家餐馆,服务员清一色裁着大红花被面做成的衣服,上来就是“大哥大姐”的猛叫一通,然后朝内高喊:“当家的,咱家来客(这里读‘且’音)啦!”好家伙,亲热得就像几十辈子的世交一般。把前卫“叙事”当成了一道菜,“热气腾腾”地端来端去的,夸张得有点无厘头,让真正的先锋诗人多少有些汗颜吧? 而同样身为先锋祖语系的西方,倒是低调了不少。那里会用“咱家来客啦!”来招揽生意?不会的。为什么呢?是前卫难懂么?关键是,人家不屑于用前卫“叙事”这样的噱头来说事。 仔细想来,中国诗坛“叙事”“散化”“垃圾”的菜就那么几道,而当代西方呢,名菜太多了。说到底,有更多的“核心技术”,人家是在作品的永恒上下工夫,不需要在先锋的口音上做表面文章。 当然,这不是问题的全部。想想那些望子成龙的诗坛前辈、翻译家,他们开始注意在西方寻找带孩子的小保姆时,会听听小保姆的“普通话”讲得怎么样,担心小保姆将来把孩子带出了安徽口音、东北口音或者洋泾浜,那可是万万不可的。南来北往,西风东渐不只是先锋的口音,鲜明的前卫口味。洋泾浜也是一种学习,只是我们学习得不够深入罢了。 在这里我要真心的感谢剑钊、阿九还有那些正在从事、从新翻译西方大师作品的翻译家们,感谢他们为我们的孩子的“普通话”和口音,所做的艰辛劳动。(写到这里我很想面对西方说:你是大师 你是伟大的诗人,来吧 你就是我诗歌的保姆。因为我不想失去汉诗的本身高贵和信心。)          
    诗坛有一种舆论倾向,号召大家:“请讲普通话!”,而我们不少诗人暗地里在发奋地学习地方话,这叫更好地融入这个诗歌移民的城市。于是,西方人的普通话与中国人的地方话,在“夹生”中形成了新的语言面目:先锋话变得不怎么正宗了,普通话也地方起来。“东腔西调”与“北韵南味”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中国前卫诗人,这是不是显示出了比较务实的“外交”呢? 当然,同种方言的对话是有一种天然的融合的,就如同烟民之间发根烟点燃再说话,酒民之间倒上杯酒品口再聊天一般。
    有个鲜亮的词叫“海纳百川”,身为 “诗坛大户”的北回归线诗坛,以先锋、锐气、包容、坚忍着中国先锋诗歌实践平台。但我们包容了没有,海纳百川了没有?是否暗含着一定意义上的“心心相印”。在20007 中国(杭州)国际诗人朗诵会上,我听到广为认同的形式和想法。(北回归线诗坛是中国的、是大家的、也是世纪的)我很感动。是啊,现在有一种现象,当一种诗歌的形式比另一种崛起的形式更风光时,你是否会有截然相反的情绪和浸润于我们权利的理由。面对我们自身,一旦一种诗歌形式曙光露出端倪时,我们为曙光提供了什么?  有的诗人集体无意识里就有可能以非理性的面目展现出它的力量。在我看来,这可能是阻碍中国未来诗歌的崛起、甚至使之遭受严重挫折的主要因素中,最值得警惕的。虽然这“目的”本身常常是自私﹑卑微和可怜,我认为这才是当代诗坛的悲哀。
    我们的民族存在自卑。我们的当代诗坛在重挫中悲哀。
    所以我们必须去包容、去海纳、去学习、去维护艺术的价值和尊严,就更深的涵义来讲去维护和创造求真的权利。我记得多多有一句话:“动力系统高于技术系统,是决定诗人等级。诗人是应当以审美的感官对待世界和自身的。美,是人的本能,因而求美就是求真,就是求善……当代中国现代诗是比较贫瘠比较幼稚的,是在呀呀学语的年代”。   
    我觉得,不论是诗人,或是任何一位艺术家,以及任何一个以真理﹑道义与美,以人类的文明与福祉,以精神的价值爲己任的人,抱持这样狭隘﹑功利的观点,都是很可悲的。
也许有的“天才诗人”又要大叫大嚷了,“都二十一世纪了,时代主旋律已经到网络时代,我们已经“前卫”! ……如果再去学习再去维护再去寻找新的艺术标准,那就与时代脱节了。”  
    没错,我们现在是网络时代,网络时代是极大地改变了现在精神生活的面貌。“观念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但是,原有的社会矛盾并没有消失,新的矛盾继续出现,表面平静的社会环境正急剧改变人们的思想,它正是当代诗歌危机的根源所在。
    当代“前卫”诗人,他们不是没有感觉到“现在我们生活的处境和人类内心的危机”, 他们不是不知道作品要表现得有“深度和广度”, 他们在依赖什么?他们在迎合什么?
    他们不关心写什么,只关心怎么写;几乎把艺术和文学“贬低”爲工具,做起文字游戏,忘乎所以!“前卫”现象其实贬低了自己。比如,网络文化又有一句话语流行开了,而且使用频率颇高:“你太有才了!”这句流行话语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复杂味道,含意是什么?不管怎样,以我拙见,“你太有才了”用在现今某些“高产” 诗人作家身上,似乎最为贴切。
    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有出手奇快的“高手”和“高产” 作家, “短篇不过夜,中篇不过周,长篇不过月”,一般大家赤脚都撵不上。岂料,当年“快写作家”而今却成了“小儿科”。我从网上知悉:某青年女作家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即推出了3本书,“平均23天出一本”。北京某诗人一天写百首诗歌,某某诗人推出诗集论公斤来卖等等。这个速度与一个月出两本书的“80后”青春写手相比,又是小巫见大巫。因此,所谓“前卫”诗人就这样理直气壮地堕落下去了。  先锋啊,先锋之后我们还会干些什么。作品是“高产”了,可质量如何呢?多多开玩笑说:“他们这样写,比如:早晨几点钟醒来,刷牙,洗脸,吃一顿什么样的早餐,出门……”饭后,回到朋友的宿舍,我随手翻开近期某诗歌杂志,看到一首诗,作者是一位颇有名气和影响的诗人,一开头赫然就是:“早晨七点钟醒来,刷牙,洗脸”。我抹了抹眼睛,不知道上天什么时候把我变成了卡珊德拉……         古今中外那些慢工出细活的文学巨匠和大作家,少有快速高产、一飞冲天的纪录,甚至显得相当“傻”。时间是公正的。文学没有亏待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耕耘者,历史记住了这些大师和大家的名字。至于贪多求快的“高产作家”们,他们除了多拿一些稿费和赢得一声“你太有才了”的揶揄外,还能留下什么呢?    梁晓明先生说:“中国明天的希望(诗歌)还能寄托给谁呢?虽然意识形态的痕迹已经越来越淡,可是当代(诗歌)却陷入了一味求新求异随波逐流的怪圈,我们要斗争……”。是啊,在一个既要坚持现实主义,又要坚持乐观主义(就是粉饰现实的现实主义盛行的时代),这样的口号确实是发人深省的。
    当然,我们不能因现时诗歌的末流而抹杀当初开创者的功绩,或以此反对技巧至上论,贬斥将技巧奉若神明的诗人的作品。

                                                                                    请小鱼儿正之      [ 藤町 于 2007-9-29 ]

[ 本帖最后由 藤町 于 2007-9-30 23:03 编辑 ]
发表于 2007-10-25 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好!如今的诗-----腐尸太多,扰乱了人们的诗眼,诗尸不分了!
如此诗坛,庸俗化甚至恶俗化的非诗戴着诗的面具招摇撞骗,让人都不知什么叫诗了!
只能是让心中对诗残存的那一点美好去继续热爱诗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2-28 01:0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