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o long as men can breathe, or eyes can see,so long lives this, and this gives life to thee.
——william Shakespeare
莎士比亚说的是:只要人类在呼吸,眼睛看得见,我这诗就活着,使你的生命绵延……
多么和谐的诗歌与人的关系啊!
我没有任何名片,我只是一个在热爱文学的同时更加热爱生活的人。写和读占据了我的大部分业余时间,我觉得有两条似乎不相干的线条交叉进行着,或者是以一明一暗的双重身份混杂在人群之中,在葱蒜味的基础上还有点书墨香,我得意而且满足。
阅读让我忍不住成了一名潜在的旁观者,有时候不得不化作一尾鱼儿,穿梭在行与行之间。有的诗歌在抒发诗人内心情感的同时,也激励着读者,给人以力量和美。那些精彩的从陌生人的嘴边诞生的句子像滑爽的水草一般也缠绕住了我。我们彼此吸引,无法分离。在那样的瞬间没有孤独,没有悲伤,只有共鸣。
当然诗歌可以哀怨,在与现实生活的碰撞中,与重重障碍摩擦时候,一定有火花的喷发。颠沛流离,失落困惑中可以怒吼,我们用抱怨与发牢骚或者讽刺的方式来发泄,这是避免犯罪率提高的最佳选择,不再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于是选择用笔来讨伐。所谓愤怒的诗人,便是拥有着一张“个性张扬”的通行证。这样的诗歌与红袖添香、风花雪月的唯美派产生了强烈的对比。他们如摇滚时代的披头士,他们的震撼力只有在第一声呐喊中,让人耳目一新。日日的叫嚣终将强奸了别人的耳朵也嘶哑了他们的喉咙。
所以,在阅读上产生了生理偏见后,我喜欢的诗歌一定是一颗挂在某些似曾相识的天空中,能够让阅读者从阅读中,得到一些启示、一些顿悟、一些感动的星星。这些星星可以不大,可以不耀眼,可以不完美,但是它们能让人心头一热,令人愉快。
诗歌的世界是孤独的,从大书店的小角落中,可以觉察到这种落寞。虽然各地的诗歌研讨会,民刊大赛,整顿诗歌的呼声此起彼伏。我们还是不得不承认,诗歌的王国还没有走出低谷。大多数情况,写者多于读者,自己的书自己买自己读或者诗人之间交换着读。诗人们高傲地说,我们希望被一个人读100遍,却不希望被100个人读半遍。但是值得被一个人读100遍的诗歌在哪里?大诗人在忙着批评小诗人,小诗人在野心勃勃地往大诗人的领地削尖了脑袋钻,将曾经拿出来大肆炫耀,牛皮不吹怎么会大呢?做学问的冷调和涵养都在某种利欲的熏染下,变了形。
没有谁是了不起的,别把自己当回事。不信的话,去试试,没有你明天的太阳依然会喷薄而起。
A word is dead, when it is said, some say.I say it just, begins to live .that day.
——Emily Dickinson
有人说一句话说完它就会死亡。我说就在那天它的生命刚刚开始。
——艾米莉.狄金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