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情唯有落花知
昨天白度,偶见一贴,甚感兴趣,抄录如下:
江城子——南唐史怀古
读南唐史,敬烈祖李升之雄才大略,恨中主后主之治国无方,沉迷音律,取宋军渡南困金陵事,调寄江城子。
长江天堑桥成,渡雄兵困金陵。江南李煜尚在梦和平。一日登高方自见,连百里,宋家营。/风流千古负才名,律空精,却无能。北朝虎踞,尤唱后庭声。长恨南唐中后主,无一个像徐升。
然后回帖一则:李煜妙就妙在他从来连和平都懒得去梦阿,说他梦和平,反俗了他咧。你说的徐升,是哪个?宋代那个算命先生,还是谁?老蛮读书读的少,一下想不出他是谁咧。
看完后,不禁为这回帖拊掌。读五代十国,大多数人直奔南唐史,三十多年的短命王朝所以生辉于史册,几个追慕后主神秀,几个赞叹烈祖雄才?当然若使中主后主各有才干,鹿死谁手也难分晓。如果那样,《旧五代史》该怎样称呼它的“谮主”呢?成王败寇,古今同。
也许老天垂怜落花流水,所以故意要成就这一位绝代才人。把他生得“天骨秀颖,神气精粹,姿貌绝美”,选了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让他降临人间,慷慨地给他所喜欢的一切——温柔地,富贵乡,歌舞升平。然后再无情地摧毁这一切。最后借他的口发出千古一叹:“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第一次读到这句诗,我尚不知这是一个成了阶下囚的可怜帝王的眼泪,却也一样能感受到其中的大悲哀,不仅仅是春花秋月,不仅仅是无可奈何。“词至后主感慨遂深”,何也?
自李煜而后,读书人心中的流水落花就多了风雨飘摇,大厦将倾的愁绪。
至于晚清末季,在又一个大厦将倾,文化将亡之时,曾国藩阅俞樾的卷子,见“花落春仍在”而甚好之。这位位极人臣的鸿儒应该是在这句诗里看到了什么.渺茫的希望抑或只是虚拟的安慰?
后来冯友兰在谈到王国维投水,陈寅恪突走南疆,这样描述:静安先生以为花落而春意亡矣,不忍见春之亡,而自沉于水,一瞑而不视也;......寅恪先生亦以为花落而春意亡矣,故突然出走,常往而不返也.
春意对于他们重要若此.
再说李煜死后,金陵百姓多为祭吊.为何?因为后主仁虽不足以保社稷,而足以感百姓吗?或者天不老,春意都会在人间吗?或浅或深,若有若无? 然而,这一切也许只有流水知道,落花知道,个中滋味不是我们这样的人所能猜想。
[ 本帖最后由 禅房花暖 于 2007-6-30 09:04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