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2207|回复: 0

诗的本质特征与精神文化素养的培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16 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诗的本质特征与精神文化素养的培育
   —— 为《新大学生》杂志而作
                何 休

                        一、什么是诗?(诗的本质特征)
       古今中外有许多人给诗下过定义,表明过自己的诗学观点。在这里,我不想做经院式的繁琐引述,你们也不一定有耐性听下去(假定有人对它们有研究的兴趣,可以自己去看嘛)。我是看过一遍的,那些关于诗的定义和观点,其实不过是他们各自的创作主张与创作倾向的表现罢了,都有一定的片面性,并不能完全揭示诗的本质和特点——从古老的“诗言志”和“兴”“观”“群”“怨”的论述,到经常为人们所引述的现代诗人何其芳的“诗歌定义”,都包括在内。我也曾经发表过《新诗理论的开拓和周作人的新诗主张》①,以及《中国新诗的发展和郭小川对现代格律诗的开拓》②这样的文章,讲述过新诗历史发展中理论见解,引起过广泛的注意,这里也不想重复那些历史性的论述了。你们想听的未必是那些重复的,并不全面的叙述!
       诗的本质特征究竟是什么?我在新编《诗歌创作与鉴赏》的讲义中说过:“什么是诗?我的回答是,诗是生活与心灵的歌唱,是诗人的感触、情绪、想象和理想的集中表现,是国民精神所发的最亮丽火光,并且必须以形象的、有旋律节奏语言形式表现出来,因而成为最动人心魄的文学形式。”
        如果对上述这段话分解一下,那么就是说:诗既要对外部世界做出反映,更深切地表现内部世界。在诗的领域里,生活与感触是面向外在世界的,情绪、想象和理想是倾向内心世界的,这两者缺一不可。诗必须观照生活,表现诗人对生活的感触和评价;诗更要抒写诗人的内心世界——诗人的情绪、情感、渴望与想象,表现诗人的人格、理想和追求。这两者在不同的诗人的笔下,会有其不同的偏重。但无论偏向外部世界的感触,还是倾向内心世界的表现,诗都必须是诗人在一定场景中的心灵的歌唱,必须是生活、感触、情绪、想象和理想的产物——无论抒情诗、叙事诗或哲理诗,也无论偏向那一种创作方法(写实派、浪漫派或象征派),都脱离不了这一基本的属性。
        与此同时,诗作为生活与心灵的歌唱,它的语言还必须是形象的语言和歌唱的语言,必须以一定的意象和歌唱的形式表现出来,必须运用诗的审美方式,并具有鲜明的旋律节奏。即使是偏重于内心抒写的诗作,也要努力在形象世界中寻找到它的对象物,以感人的外部形象折射内心的隐秘,而不能只有抽象的议论或直接地呼嚎。诗的旋律节奏则规范着诗的语言结构形式,使之成为自然天成的有机整体。而诗的旋律节奏,则是由一定的场合及其情调所决定的:场合不同——情调不同,——旋律节奏不同,——诗的结构和语言形式不同。因而诗人歌唱的旋律节奏和语言结构形式,最终取决于特定的生活场景和诗人所拥有的情调——即其情感与情绪的抑扬状态。这是非常明确的事情,古今中外的优秀诗篇概莫能外。
       总而言之,诗是生活与心灵的感人的歌唱,是国民精神所发的亮丽的火光,必须富有生活意绪之美、诗人人格之美、歌唱的音乐之美和意象之美。这“四美”,缺一不可。

                                 二、诗的优势
        诗是情、志(智)、象与音乐之美的完整的统一。最深刻的诗,其所表现的情、志,还会向哲理的境界(智)升发,诗与哲学的完美融合成为最高诗的境界——形象的哲学,能够给人以最深刻的感动和启示。“既然现在正是严冬,/春天还会远吗?”这种诗与哲理相融汇的语言,其给予人们的启发和鼓舞,是无可估量的。既然如此,诗在一切学科与文学艺术之中,便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我不想抽象地谈论这个问题,让我们联系诗歌经典中的一些生动的例子吧:
        我们读《诗经:国风》,不仅认识了古代社会,还会感受到那种强烈的生活气息、生命意识、美好情操和民主精神。
        读屈原《离骚》《九章》,谁能不被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和上下求索、九死不悔的高尚节操所感动?这种崇高的爱国热情和为追求理想的献身精神,正是我们今天的人们所缺乏的。
        读陶渊明的诗作,我们同样会被诗人不愿屈服于仕族权贵,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宁愿辞官归隐、与民相亲的精神所感动。一千二百五十年前的诗人李白,其诗作中所表现的倚才自重、傲视权贵、俯视历史、慷慨悲歌,对于我们培育知识分子的人格精神,未必不是一种莫大的鞭策?
        杜甫的《三吏》《三别》《羌村三首》,白居易的《新乐附》《琵笆行》所抒写的时代苦难和对人民深切同情,使历代的读者都不能不受其感染。更不用说苏轼、陆游、幸弃疾等众多古代诗人,以及龚自珍、黄遵宪、丘逢甲、秋瑾等近代诗人的诗词中所表现的宽广的胸怀、博大的眼光和热烈的爱国激情,对于我们所具有的启发、教育和鼓舞的力量。
       再看中国现代诗人的经典之作。假定你能够设身处地,置身于时代的场景中,读着郭沫若的《女神》和艾青的诗作,你能不承认它们是时代的最强音,而受到莫大的震动?郭沫若《炉中煤》热烈燃烧的爱国激情,《凤凰涅槃》那种大破大立的气概,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我爱这土地》所表现的赤子之情,《手推车》《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所抒发的民族灾难,《太阳》《黎明的通知》所表现的追求光明的情怀和对于胜利的信念,谁能不为之感动,而受到震撼和鼓舞!这都是诗的力量。
        除此之外,诗还有助于人生观的培育和人格理想的塑造,请读读郭小川《青松歌》这首诗吧:
   
              三个牧童,必讲牛犊;
              三个妇女,必谈丈夫;
              三个林业工人,必夸长青的松树。
   
             青松呵,是小兴安岭的望族;
             小兴安岭哟,是青松的故土;
             咱们小兴安岭人哟,与青松亲如手足。
   
            风来了,杨花乱舞;
            雨下了,柳叶儿紧蹙;
            只有青松呵,根深叶固。
   
            霜降了,桦树叶儿黄枯;
            雪落了,榆树叶儿光秃;
           只有青松呵,春天永驻。

           一切邪恶呵,莫想把青松凌辱;
          松涛呵,似战鼓;
          松针阿,如铁杵。

           一切仇敌呵,休想是青松屈服!
           每片松林哟,都是武库;
           每座山头呵,都是碉堡。

          而青松呵,永为人民服务!
         身在林区,志在南疆北土;
         长在高山,志在千家万户。
        
        海角天涯哟,都是通路!
        移到西蜀,就生根在西蜀;
        移到两湖,就落脚在两湖。
        
        有用处,就是福!
        能做擎天的柱,就做擎天的柱;
        能做摇船的橹,就做摇船的橹。
        
        奔前途,不回顾!
        需要含辛茹苦,就含辛茹苦;
        需要粉身碎骨,就粉身碎骨。

在这里,诗人以林业工人口吻所表现所歌咏的,是怎样崇高的人生观!怎样博大襟怀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读着这样的诗篇,谁能不受到潜移默化的巨大教育、启示和感染呢?
        诗的这种潜移默化,这种教育、启示和感染的力量,是其他任何文学艺术形式所难以企及的。

                                三、诗教与精神文化素养的培育
      《论语:阳货篇》引孔子的话说:你们年轻人,为何不学诗呢?诗言志——可以激发人的志气和想象力与创造性;诗有美刺——可以用来观察政事的得失与个人品性的优劣以图改进;诗诉诸感情——有助于团结群众,集合同志,共同奋斗,还可以抒发幽怨,揭示内心的隐秘,使心灵的郁结得以舒解,怨愤得以上达,近可以“事父”亲亲,远可以“事君”报国,对于自己呢,还可以更多地认识鸟、兽、草、木,认识自然与社会,增长知识与学问③。一句话:诗可以使人长志气、明得失、学群处、抒怀抱、长见识,真是一举多得啊!孔子对“诗三百”的诠释,就贯穿着这样的精神。中国封建时代的科举取士,其主要的考试方式就是作诗。
       历来的教育家都非常重视“诗教”,把“诗教”放在第一位的重要位置,这不是没有道理的。“诗教”是通向人类文明的重要途径。“诗教”既是增进精神文化素养的必要手段,又是精神文化素养的重要内涵。在历代所产生的伟大诗篇里,凝聚了人类最高尚的精神理想,最优秀的文化结晶。
       屈原用他的瑰丽诗篇,淋漓尽致地抒写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有力地抨击误国残民、昏庸腐朽的统治集团,表达了追求“美政”与国家富强、人民安乐的崇高理想和不屈不饶的斗争精神:“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读着这样的诗篇,谁能不为之感动?
       陶渊明用他的《归去来辞》抒写了不愿与统治集团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摇摇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又用《桃花园诗》和《桃花园记》,抒写了他追求平等自由的社会理想,成为人类思想史上的重要史料。
        李白以他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歌吟,既唱出了“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巨大苦闷,也唱出了“俱怀余兴壮思飞,欲上晴天揽明月”、“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伟大豪情,极大地张扬了诗人的生命意识和诗人的个性,直到今天仍然还有感奋作用。
         一代“诗圣”杜甫,以他亲身的苦难经历,既唱出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人间不平,也唱出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的时代灾难,他的诗是我们认识中唐社会的绝好教材,被称为“诗史”。
近代诗人龚自珍一曲《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便把我们热血、我们的爱国之心,极大地舞动了起来!
        鲁迅的一首《自题小像》:“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盘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雪荐轩辕。”便让我们领略了鲁迅之所以会成长为中国现代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的原因和动力。这对于正处在成长中当代青年,该具有怎样的启发意义!
        现代著名乡村教育家、京派诗人杨吉甫那些玲珑透剔的田园小诗,就是专门为村童而歌的诗篇:其所表现的童心、童趣和对劳动的诗化和礼赞,不仅获得了少年儿童的热爱,还怎样深切地感动了瑞典文学院院士、唯一懂汉语的诺贝尔奖金评审委员、著名汉学家马悦然(马尔姆奎斯特)!
        中国现代最杰出的抒情诗人艾青,在他还十分年轻的时候,在中华民族遭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灾难深重的年代,这样写道: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我爱这土地》

        不用更多举例了。无论用诗来表达我们的情怀、理想,还是以读诗来获取精神文化的滋养,对于我们都是一件绝好事情。
         爱诗吧!年轻的朋友们,亲近诗,亲近那些真正伟大的诗人诗作,就是亲近人类最优秀的精神文化遗产。一个没有诗的国度,是可悲的。一个不懂得尊重诗和诗人的国度,也是可悲的……
------------------
注:
①《新诗理论的开拓和周作人的新诗主张》,见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序研究》2003年第10期,原载《四川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② 《中国新诗的发展和郭小川对现代格律诗道路的开拓》,见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序研究》2000年第6期,原载《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
  ③《论语:阳货篇》原文:“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2007年5月10日,重师大涉外商贸学院西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9-22 07:1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