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5055|回复: 12

反抗绝望:诗歌恶搞现象的社会学解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12 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反抗绝望:诗歌恶搞现象的社会学解读
龚奎林   
(河南大学文学院博士生,河南开封,475001)

  2006年,诗歌恶搞事件成为年度诗歌发展中最忽悠的一起文化事件,由此引发的系列问题引起了不同派别之间的争论甚至攻击,在虚拟的传媒时代凸现了很多问题,网民和学者纷纷撰文发表各自看法,但没有人对网民的心态进行社会学分析。因此笔者想探讨这起网络文化事件背后的深层原因、网民心态及诗歌的发展方向。
  2006年9月,网民诗歌恶搞的集体狂欢让网络、让诗歌、让媒体、让好事者都过了一把好瘾。网民以各种形式恶搞所谓“国家级诗人”赵丽华的口语诗如《一个人来到田纳西》:毫无疑问 / 我做的馅饼 / 是全天下 / 最好吃的;《傻瓜灯——我坚决不能容忍》:我坚决不能容忍 / 那些 / 在公共场所 / 的卫生间 /大便后 /不冲刷 /便池/ 的人。赵丽华把白话句子断裂分行成诗,如同20世纪前叶的草创白话诗,网友由此戏仿写出许多口水诗,如《哦》:哦/我/看了/笑翻了/看完了/才发现/我也可以是诗人的/因为——/我会用回车键;《我终于会作诗了》:我/终于/会/作诗了。有好事者取赵丽华名字谐音成立“梨花教”,称作者为“诗坛芙蓉”,“梨花体”诗歌语言在网上肆意蔓延。9月26日到30日,“反赵教主”韩寒在博客上接连发表《现代诗和诗人怎么还存在》、《坚决支持诗人把流氓耍成一种流派》等三篇文章,对当代诗人与诗歌冷嘲热讽:“现代诗歌和诗人都没有存在的必要,现代诗这种体裁也是没有意义的”,“现代诗人所唯一要掌握的技能就是回车”。这显然是以偏概全,尽管有不少口水诗,但当今诗坛仍然是优秀诗占大多数,而且赵丽华的一些诗歌也是还是不错的。于是“挺赵派”诗人沈浩波对韩寒进行人身攻击,而伊沙、尹丽川、杨黎等人随后跟上,回击韩寒。9月30日晚7点诗人杨黎在北京海淀第三极书局举行“支持赵丽华,保卫现代诗歌朗诵会”,诗人苏菲舒脱光衣服上演“裸诵挺赵”的行为艺术而被驱赶,以致朗诵会中途停止。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从网民到诗人,从诗人到诗人,从网络到社会,我们生活在公共社会秩序中,但缺少一种宽容的文化视野,导致文化生态环境并不和谐。于是,在越来越沉寂的诗歌领域,骤然熙熙攘攘、摩肩接踵,怀着不同目的的各路人马以自己的个性方式和炒作方式实现了“一夜暴富成名,过把瘾就‘死’”的梦想,吸引着传媒、网民的或同情或炒作的注目礼。
  尘埃并未落定,掀开这层狂欢背后的幻象面纱,我们必须扪心自问,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闹剧,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反映了怎样的社会心态,对诗歌和诗人有怎样的影响,诗歌怎么了?新世纪我们需要怎样的诗歌,诗歌到底有没有自身的规范要求和审美范式,我们该如何通过文艺的争鸣和探索去寻求和谐文化社会的建构等,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话题。应该说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见解的权力,但作为公众人物来说,(我姑且把诗人当作公众人物,因为他们写诗都是对现实世界和终极存在的思考,都希望能够发表,被人知晓而成名。)他(她)的表达内容和方式极易引起公众的注目,所以说什么话作什么事应该厘清场合、目的和“责任”。
  在这杂语并存、多元共生的后现代语境中,网络改变了我们“改造世界”的生活态度和生存姿态,改变了我们的行为方式和表达方式,使得网络写作更即兴、更简单、更个性、更随意,于是网民参与世界建构的心态也极其复杂,因而恶搞也往往呈现出人性中的双重性格。一方面当部分网民缺少相应的自制力、道德力、责任力和专业力时,当社会缺少相应的公正的网络法规监督时,恶搞、炒作、网上攻击也就成了家常便饭,负面效果也就益加凸显,“芙蓉姐姐”的妖魔面孔和胡戈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更是把恶搞驯化成“一夜成名”的“通行证”,网络与媒体在此中则扮演了推波助澜的同盟案犯角色;另一方面网民未必都是灌水打发无聊的时间或者成为棒杀和捧杀的信徒,更多的成熟网民是理性的享受思想与智慧,充分展示自己缜密论证的原忧思考和新颖创见,他们的恶搞目的是为草根民众争取与上层精英平起平坐的话语权力,是一种“以恶制恶”的“民间起义”,更是出于一份心忧天下的伦理责任:以腼腆的怀旧情结和极端的诉求方式对抗迫使美好传统日益沦丧的后现代秩序,从而还原日常生活和美好传统的审美诉求。如赵丽华诗歌被恶搞就是如此,它既有上述共性,也有私人个性,反映出网民复杂的社会心态,一方面恶搞是网民对垄断文化资源的社会精英发泄情绪的歇斯底里嚎叫,是表达自己被精英分子放逐、遮蔽和压抑了处理世界现象的参与性、自由性和平等性权利的“游行”、“静坐”和“示威”,是一种试图让文学从实用理性转向机器技术哲学的努力,从而在现象学上营造出“强奸”异己、追求话语狂欢的独白表征。另一方面这是网民对于80年代中后期已降中国当代诗歌日益泛滥极端不满的“集体暴动”和渴求新诗规范和精品诗作出现的文学诉求,是对恶心的口语写作和下半身写作的“集体清算”和“文化革命”,是对意象清新朦胧、韵味自足的现代汉语诗歌回归的“召魂”和渴盼,他们需要夺回“诗歌属于人民”的权力,而这个权力曾几何时就已经开始被玷污、被垄断、被剥夺,从而不再纯洁,自然赵丽华的诗歌只不过是冰山一角中一个火药桶的引子而已,因为她的少数“触网诗歌”点染了后现代主义语境中民众拒绝民间写作的独语解构这一文学现象,唤起了民众内心最幽秘的传统文化遗失的恐惧心理。换句话说,赵丽华诗歌是极其偶然的成为恶搞的对象。
  北京大学张颐武教授的《梨花诗:“专业的权力”PK“常识的权力”》分析了这次恶搞的实质,他认为,恶搞事件所凸现的其实是一种深刻的“隔膜”,是诗人的“专业的权力”与网民所谓的“常识的权力”的一种对决。“而在这一事件中,诗人要捍卫的并不是赵丽华,而是自己的专业权威。现在许多艺术形式都要面对这种和自己的专业不相干的‘常识的权力’的介入。这也是今天的所谓‘后现代’景观的一部分。”对于这一点我不认同,张教授首先就站在伽达默尔的先见经验和学院贵族的立场上,过于重视所谓的“专业权力”的决定作用,理所当然的认定这些“知名诗人”已经拥有“专业的权力”,能够很好的理解诗歌和创作诗歌,尤其是“专业性质”的先锋诗歌,其实不然,伊沙、沈浩波等诗人是一种怎样的“知名”,他们能否代表整个诗坛,甚至他们是否拥有“专业的权力”都值得我们怀疑;另一方面也毫无疑问的给普通网民宣判死刑,给他们贴上“常识的权力”的标签,认为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判断是站在普通经验好坏的立场上,根本达不到专业水准。我不禁要问,网民难道仅仅拥有“常识的权力”,他们很多都是网络诗人,只不过他们没有沈浩波等人“知名”,难道这些网民就没有“专业的权力”?如此反复追问、两相比较,我们不得不遗憾地发现,张教授没有站在中间立场上以公允、平静的心态去观照这次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而是以一种“官官相护”似的贵族情怀和与所谓“知名诗人”本是同根生的优越性去俯视天下网民的“作恶嘴脸”(网民恶搞便是作恶,作恶就得“镇压”)!在当下,诗人已经不再是过去的启蒙精英分子和创作贵族,他们是需要吃喝拉撒的普通人,他们的诗歌表达方式只不过是写作而非创作。再且,诗歌是给常人看得,并非是专业贵族的赏玩之物。因而张教授不仅没有厘清恶搞的实质,反而部分放弃了精英分子反思、明辨诗歌的承担使命的立场,具有一种离间所谓“知名诗人”与网民的挑拨之嫌。正所谓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作者联系方式:龚奎林,河南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班(邮政编码:475001),电子邮件:gongkl2006@126.com,欢迎和各位诗友交流。
发表于 2007-5-12 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张颐武的批判是文本最闪光的地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12 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一下!
问候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12 23:22 | 显示全部楼层
进来学习。文章独有见地。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5-13 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长河落日、小鱼儿、龙的妹妹的指点。

谢谢长河落日、小鱼儿、龙的妹妹的指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14 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网民对于80年代中后期已降中国当代诗歌日益泛滥极端不满的“集体暴动”和渴求新诗规范和精品诗作出现的文学诉求,是对恶心的口语写作和下半身写作的“集体清算”和“文化革命”,是对意象清新朦胧、韵味自足的现代汉语诗歌回归的“召魂”和渴盼,他们需要夺回“诗歌属于人民”的权力,而这个权力曾几何时就已经开始被玷污、被垄断、被剥夺,从而不再纯洁,自然赵丽华的诗歌只不过是冰山一角中一个火药桶的引子而已,因为她的少数“触网诗歌”点染了后现代主义语境中民众拒绝民间写作的独语解构这一文学现象,唤起了民众内心最幽秘的传统文化遗失的恐惧心理

这点分析的确实到位~~    后来的一段也是精辟~~
现在诗歌的悲剧是一种没落的唐吉柯德式的贵族精神渐渐被那些日益泛滥的普遍的对这种诗歌文体的极不尊重的喧嚣之声所淹没,这种极不尊重在那些有着“专业的权力”的人士中也往往表现尤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19 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次进来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4 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得很好,问好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6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反对恶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9 05:07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这些现象恰恰是现代人没有精神皈依的反映所在,这些事件的发生并非偶然,正如文中所言的那样。这个喧嚣的时代,你有话语权或者有影响力,放个屁都是香的,这是个事实,当然我绝对不会楼主,只是觉得话语权和名利这东西实在太诱惑人了。问好楼主,评判的专业化,值得学习的好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29 1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好!老"公"文如其人!

你在开封可好,想念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7 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倒数第二段,对当代诗坛的形势分析的相对深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11 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上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2-28 01:4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