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537|回复: 5

回乡的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15 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 乡 的 路      
                                                                         周 知   



        有父母的地方叫故乡,回乡的路就是联系我和故乡的脐带,一晃二十多年,走过春夏,走过秋冬,寒霜悄悄爬上了我的鬓角,至今仍不是尽头。

    十五岁那年,我有幸考上了州城里的一所中专,萧瑟的秋风中,尚不知愁滋味的我登上西去的敞棚班车,在坚定地扬起右手向故乡挥别时,竟幼稚地认为,既已跳出了农门,这一别或许就是永诀。可是,近三十载的似水流年,让一个懵懂少年跨过不惑变成沧桑中年,疲惫的身影却依然不时地在这条四十公里路段上出现,至此我才深深明白,浓浓的思乡情愫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还是我不息奋争的理念支柱。

    其实,这个让我魂牵梦绕的地方并不是我的故乡——我是流浪者的后裔,没有家谱,没有族宗,没有祖坟,祖先流浪一处遗骨一处,几乎每一代都是行走在路上。罗家坪,是爷爷流浪的最后一个驿站,也是送走我童年的前任“故乡”,虽然这个小山村至今仍让我眷恋,但记忆中不全是美好。记得小时候生产队分粮,每每轮到我家,就有许多人瞪大眼睛,尽管不吐一字,目光却并不含蓄,鄙夷和怨恨表露得明明白白:瞧呀,这户外姓人从咱们碗里抢食吃哩!如今想想也难怪他们,谁让我家是土改后的新迁户呢。农村实行责任制,土地不再是家庭的束缚,不再是农家的唯一饭碗了,同时争气的弟弟也考上师范吃上了商品粮,就在乡邻们准备把目光中的鄙夷转换成艳羡时,要强的父母一咬牙,决定效仿爷爷再次迁徙,离开这个遭受了过多白眼却始终暖不热的窝儿,来到经济和文化相对发达的小镇上,以破纪录的价格击败当地土地著,买下一块空地重新筑巢,同时买下了一块荒坡做日后的冥国家园。

   在一辈辈口耳相传的讲述中,我大体知道了祖先的流浪轨迹:zhou川——花园——茨沟——罗家坪——中村镇。后几个地方我居住或走访过并且熟悉,但作为一个寄存者无权评说,而祖先的发祥地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模样?到底是州川还是周川?没人告诉我,我也至今不知,只是想,如果是州川,那儿无疑是块肥美之地,宜于休养生息安居乐业;如果是周川,那儿又肯定森林一样簇生着我的同族,首先占尽了人和之利。但不明白我的祖先为何要离开富饶,离开族人,一步一步走向荒野,走向艰辛,走向孤独,让自己和他的后代们从生活着的肉体到死亡后的灵魂都寄人篱下?希伯莱人流浪失去了祖国,祖先的漂泊让我失去家园变成无根浮萍,所以,当全世界都在谴责以色列时,我却对这些希伯莱人的后裔怀抱深深的同情——流浪本身是一种苦难,为了结束苦难,还得继续演绎苦难,无休止地进行一场伤感的战争。

    女人是蒲公英的种子,可以随风而飘择地而生,男人却是深根乔木,肩负着蘖生繁衍重任,一出世就烙上了故乡的胎记;女人是找到男人就算找到了家,男人必须先有家再找女人,而这个家又是以故乡作背景。眼下,虽然我和妻子女儿生活在县城,户口也在县城,但依然有融合不进的陌生感,正像一位同样是城籍农裔的友人诗中所写:这不是我们的城,我们只是候鸟一样从上空掠过。作为男人,我必须有一个坚实的基础,一个以泥土为本的故乡,让我为之不知疲倦地去奔波,让我漂泊的梦有个停栖的港湾。

    一边喟叹日暮乡关何处是,一边吟诵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每逢年节、父母生日、亲戚老邻们婚丧嫁娶,在县城东去唯一的乡间公路上就有我的身影。二十多年前是步行,后来改为骑自行车,如今人到中年,没了年轻时的果敢和力气,便只有乘坐闹嚷嚷的公共汽车。好在交通发达,路况也不差,相隔一时半点就有一辆,一上车便是满耳乡音,而且每次总能碰上三五张熟悉的面孔。十里铺、鹃岭、过风楼、高坝、黄土凸、洛峪,这些并不著名的乡镇村落依次东延,一处就是一个站口,路牌一样扑面而来又一闪而过,纵使紧闭双眼也能感受到它们的存在,仅凭身躯的摇晃幅度也能估摸出车行到了何处。春天的菜花,夏天的麦浪,秋天的谷穗,冬天的霜雪,反复阅读过程中产生的审美疲劳,使这些美丽的田园风物早已失去了本来的诗意。尽管如此,车子每过一个站口每拐一道弯,还是不由自主生出些近乡情更怯的激动,距家还有三五里地就点燃一支烟,拍拍身上风尘早早从座位上站起,准备迎迓那时刻心仪的地方。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如霄汉繁星,可让我们牵挂的能有几人?真正惦念我们的又有几人?妻子儿女为我营造了家,父亲母亲在我出世之前就替我注册了籍贯,回归故乡就是投奔父母的怀抱。可由于阅历的不同,文化的差距,对事物认识的岐义,兴冲冲见了面,热热络络道过安之后便再难以找到新的话题,闹不好,还会出现尴尬和不快,倒是让他们忙出忙进侍候着徒增负担,好饭好菜嚼在嘴里也觉心酸眼酸。农村老家老户都是以姻亲结网,以院落为单位,我一个外姓游子唐突地走东家窜西家显然不合时宜,也会搅扰他们的平静。田园将芜兮胡不归?我既无家园,更奢谈田园?没有土地的故乡算不得真正意义的故乡,土地的缺失,让骨子高傲的父亲终生把媚笑挂在脸上,同时也早早铸就了我的抑郁型性格。为人师表几十年的父亲,前半辈子可谓半工半农,差不多算个庄稼把式,如今退休在家闲而难安,看到同龄人尚在田间劳作,恐怕跟城里的我看到同龄人在名利场上搏杀一样,又眼热又无力,又另类又孤寂,实在难抑躬耕垅亩做田舍翁的欲望,可乡间的一草一木一砾一石都有名有姓,一出门踏上的便是别人的地界,茫茫苍穹之下,又有哪块土地属于我们?父亲的愿望其实也是我和弟弟的愿望,爷儿仨一合计,趁一次洪水过后,从河里挑回几十担无主的淤泥摊到楼房顶上,四边用砖砌砌,好歹也算有了块姓周的土地。移一畦春韭,栽两蔸藿香,壅几行小葱,撒一片莴苣``````随着节令变换地里内容也跟着更新。这块悬空的土地终归不是正而八经的耕地,上难成盛雨雪,下隔绝地气,特别是三伏天每日至少需饱浇一次。我家所在地叫“鸡头”,是村子的制高点,为了不致土地板结龟裂,我们顶着烈日不厌其烦地从数百米外的深井里汲水,敬业得像圣徒修课。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十几年间,我们流出的汗足足能把这块二十多平方米的土地和成泥浆。至于付出与收获是否对等,我们从未作过商人式的计算,只知道付出的是艰辛,收获的是快乐,只知道这默默的劳作,是我们父子比家长里短世道人情更为持久的共同语言,只知道农人盼晴我们盼晴,农人祈雨我们祈雨,它让我们与乡邻实现了心理对接,从而感觉不再另类。呆在城里的我,时时牵挂着日渐年迈的父母,也牵挂着这块让我流过成吨汗水的土地,每次回家,问询过父母之后,便要迫不急待爬上楼顶,像欣赏女儿睡梦中的笑靥,俯身爱怜地凝视着它,持把道具样的小锹,这儿戳戳那儿刨刨。父母见了,再接到我的问安电话,挂机前总要缀上一句:“咱家的地也好着呢,XX长得可喜人了!”也是因为这块地,使我在回乡的路上奔波得更加频繁。

    自古以来,回乡的路就是条伤感萧索的路,没有宦游之路那般车水马龙,也不像商贾之路那样拥塞。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汉高祖刘帮踏上过回乡的路,那是小人得志后不忍锦衣夜行;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太子宾客贺知章曾在回乡路上蹒跚而行,那是饱经沧桑的政客顿悟人生看破红尘;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伟人*高大的身影也辉照过回乡之路,那是革命家挥之不去的农民情结。独在异乡为异客,而李白、王维、孟浩然们宁愿遗骨他乡,将思念之情吟咏成千古绝句,却只让梦陪伴着灵魂飞回桑梓故里。伟人自有伟人的情怀,诗人也有诗人的浪漫,庸常如我者,回乡之路本来就是生命的一部分,它是脐带,是纸鸢的牵线;走在回乡的路上,原本也是一种正常的生存状态——既为人子,与生俱来就有条回乡的路,再为人父,又会为子女重新铺设一条回乡的路。

    爸,妈,您二老身体可好?现在正值草长莺飞的仲春,别人的地上流翡溢翠,咱家的土地是否也已春意盎然?


[ 本帖最后由 周知 于 2007-4-15 13:55 编辑 ]
发表于 2007-4-15 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乡之路,是一条连接故乡与游子的脐带,如同天生的血脉连接,是怎么也割不断的。
文章从漂泊说起,从根说起,将这思乡归乡情意烘托的更加浓烈深沉。回乡之路,是找到祖先出生的地方,寻到那条最庞大的根系;是回到父母身边。。。。
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5 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字很有流畅感。内容也很独到,深入人心时,故乡在眼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5 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寻回家之路,谈人生感慨,耐读的文章。问好新朋友,常来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6 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上去,大家来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6 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既为人子,与生俱来就有条回乡的路,再为人父,又会为子女重新铺设一条回乡的路。"---走不尽的回乡路,道不完的父母晴.很厚实的文字.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9 03:3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