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2739|回复: 7

《中国象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14 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将·帅》

一只青蛙
守在井底疆域

对着七上八下的水桶
不停呱呱

《士·仕》

两位裁缝

一位,为皇帝设计新装
一位到后宫,偷吃皇后的口红

《象·相》

到地头田间经常转转
一听说干旱,就叹息
逝者如斯夫,或扮扮屈原

干涸的河床
满是他狼藉的酒瓶

《兵·卒》

涉水前冲
摆成移动的靶子

看似被对方射中
多半由顶住背部的冷枪击穿


《车》

T型台上,左顾右盼
眼里翻一朵苍白的浮云
前后三两步
腰身扭几声惊艳的猫叫

偶尔,摆胯幅度太大
被自己的高跟鞋
着实地崴了一下

《马》

凡高,那只割掉的耳朵
可否借我
听一听永恒的声音

时间的绳子套不住脱缰之马
他说完,交我手上的是
从星空抓的酒瓶碎渣
从葵花揪的一把胡须和头发

《炮》

探出头
把身子躲在门后
小儿,突然袭击以一声尖叫
在爸爸接到辞退通知
在马路边扔在一盒烟蒂
才拖着身子回家的时候

爸爸,为什么
你不再被吓一跳呢
 楼主| 发表于 2007-4-14 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转两个朋友对这首诗歌的点评共大家赏玩。

文友盧盟评------------------------------------

借着此次偶得的周评机会,也大致领略了贵坛现代诗歌的风采。说实话,以上这首诗,是我在其中难得读到的一首好诗,即使诗中的部分语言有些粗糙,但终究掩盖不住它的优秀,或许放眼网络,这样的说法也不为太过。由于个人时间的关系,请允许我不另做总结与归纳,在这里就着自己浅薄之见,与大家一边解读一边共同探讨。

一.《将·帅》

一只青蛙
守在井底疆域

对着七上八下的水桶
不停呱呱

已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是非。那么以棋为鉴呢呢,世事如棋,人生如棋,人如棋子,棋手一局,棋子一生。。。。。在我的记忆中,引中国象棋入诗,风浩荡不是第一人,当然也不会是最后之人。近二十年在现代诗歌中的同题名篇,是由胡望江在1988年9月至1989年3月间创作。相对于胡诗,风浩荡的超越在于,一是把一盘棋子从历史与古战场一一对应的特定角色中挣脱出来,只概括其对应社会人物特征的一般代表性,与无形中扩大了能指意象的内涵,拓宽并提升了文本所指的讽喻能力。二是虽然两者同样把每一种棋子用做诗歌中的意象,但是风浩荡的不俗在于取消了象棋规则中强加于每个棋子的人为规范,让棋子还原到它所能为表现的社会生活角色服务的位置。换句话说,胡望江是按棋理棋谱布局运子,而风浩荡则是意识流的天马行空。无论从诗歌的表现力或其文学功能与艺术魅力,显然这局是风浩荡胜出了。这样说是否理论了些,那么让我粗略的作一次解读:下过中国象棋的都知道,将与帅基本没有攻击与防守的能力,其活动空间也仅限于一田字方格,但这是象棋的规则限制。真正的权力中心面临的窘境是什么呢,他不是主观上愿意做一只青蛙,而是他的权力空间周围有意无意中被形成的包裹,所以他认识判断现实社会的过程最终必定论为一纸纸呈报公文资料,以及据此发号司令的过程,如此可笑可悲的中心位子以及主观判断的一进一出状态,怎不象极诗中所描绘所讽刺呢。对此诗的读感写到这里,原本可以打住了,应该相信其他读者的理解与想象力,但我看过对此类诗歌的回复,似乎常常挪喻作者低调消极。我想这些朋友除了无视社会生活诸多实情之外,也对作者文本中隐含深刻的忧患意识,以及讽喻中对时代社会良知的呼唤置若罔闻,这是诗人之不幸,也是读诗人之不幸呀。

二.《士·仕》

两位裁缝

一位,为皇帝设计新装
一位到后宫,偷吃皇后的口红

粗看此诗几乎与象棋毫不相干,会让人觉得作者用象棋命题只是出于对文本形式结构上考虑,其实不然,具体一下上文中,我所说的胡诗与之一二之别不难看出,作者在这里只提取将与帅与权力中心将与帅的位置特征,并由此展开抒发和想象。在切入上,作者巧妙解构士·仕的字型,而且三行两语道出两个故事,可以是贴近权力中心的一种人的两种政治手腕,也可以是两种人两种不同的政治策略。妙呀,好诗当如此,采用意象的意,理,情,趣,味都被作者卓越的想象力发挥到无限,只要你高兴你不妨一试,无论接近怎样的权力中心,在当今社会依然行之有效。不过在此有情提醒的一下的是这样的诗歌只有通过汉语用汉字才能如此淋漓尽致。

三.《象·相》

到地头田间经常转转
一听说干旱,就叹息
逝者如斯夫,或扮扮屈原

干涸的河床
满是他狼藉的酒瓶

这首我相信有些文化储备与社会阅历的读者不难理解,意会吧不言传深说了,记得风浩荡约我在他博克中喝酒的,我就不想换成某个特别的场合了。在此说些和诗写有关的,首先我认为好诗一定是诗人生活的时代历史的忠实反映。其次诗歌本身关注和寻求的,是与物质的社会活动不同的精神领域,是人的内心世界,是穿过种种有限的、暂时性的因素的掩盖、束缚,去寻找人的灵魂的归属和位置,去用诗的语言,建构一个与现实的生存世界相对抗的诗的世界,一个使人的灵性得到发挥,人的心灵自由得到确立,使生存个体从暂时性的生存体制中得到解脱的世界。诗人要建立起一个内心世界,一个诗的世界,既要保持个人立场的独立,又要通过自己的经验把握住现实和历史一闪而过的灵光。诗歌世界中的个人性和历史感必须统一在一首首具体的诗歌文本中。风浩荡的挂出棋盘不大,是组诗但长度俭约,但当你仔细把玩他的棋局,你会发现他在其中组建的一个小小社会,小归小有容乃大,社会各个阶层,各个人物角色,都能找到适合对应的关系,当然还包括作者自己或与作者类似的社会中人。当然也是一个人一个阶层在其生命的道路上此时或彼时的自己,这首诗的一个伟大之处,是它的生命力系统是生动自足的。

四.《兵·卒》

涉水前冲
摆成移动的靶子

看似被对方射中
多半由顶住背部的冷枪击穿

有了前面的阅读过程,你会很容易理解,但你别只看作是某个社会阶层的无奈,人外有人,国外有国。。。。。如此看来,即便是强势群体或其中人物,都有身不由己之时。在客观世界面前,芸芸众生皆走卒尔。

五.《车》

T型台上,左顾右盼
眼里翻一朵苍白的浮云
前后三两步
腰身扭几声惊艳的猫叫

偶尔,摆胯幅度太大
被自己的高跟鞋
着实地崴了一下

这首也是对简写汉字车的解构,取车在棋中看似纵横驰骋之象。微妙之处是解构的同时生动地建构出某类人物的生活形象与社会形象,字型的解构过程与人物造型特征及各种形象的变化浑然天成,反思自然深刻没有任何穿凿附会之感。

六.《马》

凡高,那只割掉的耳朵
可否借我
听一听永恒的声音

时间的绳子套不住脱缰之马
他说完,交我手上的是
从星空抓的酒瓶碎渣
从葵花揪的一把胡须和头发

在风浩荡的中国象棋组诗中,这一首是初读时最难以接受的,在此作者完全取消了马这颗棋子的任何象棋特征,马就是马,他把这匹马留给了自己。然而正是反复阅读这首诗之后,才让我基本读懂整组诗的奥秘,并相对更贴近诗人的精神世界。作者在文本中不断解构棋子的同时不断解构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在解构棋局的同时不断解构社会,并在此基础上准确生动的构建出一个内在本质的对应外部世界的参照系统。作者通过诗歌的暴力一次次的筛选还原出意象与表诉对象之间相对应内在联系,当然他把最彻底的暴力留给了自己,唯此方能完成对个人理想与心灵更为彻底解构。我相信每个诗人都是或多或少的理想主义者,我相信诗人到最后拼的是自身的文化知识底蕴。读懂这首诗我们需做一些知识上的准备,至少对凡高不能只是泛泛的了解,我们必须了解梵高是一位具有真正使命感的艺术家,梵梵高绘画着意于真实情感的再现,也就是说,他要表现的是他对事物的感受,而不是他所看到的视觉形象。高在谈到他的创作时,对这种感情是这样总结的:“为了它,我拿自己的生命去冒险;由于它,我的理智有一半崩溃了;不过这都没关系……”. 梵高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从来没有放弃他的信念:艺术应当关心现实的问题,探索如何唤醒良知,改造世界。知道以上这些我们差不多大致了解了诗人在创作中的诗歌诉求与精神诉求了。至于他的名篇《向日葵》意味着永恒和生命力,是画家的理想也常常被他自比包括他头面部的修饰。《星夜》须知道它最后审判的意味,在这里诗人用意为幻灭。在这首诗里,诗人风浩荡找到了自己和同类人的历史与时代位置,理想的幻灭以及社会行为能力的极限。韩东说这个时代对于鲁迅的呼唤,证明鲁迅的成功等于他的失败,我相信未来的风浩荡肯定不会象梵高那样早早的离去,我希望他作为诗人的鲁迅,斗士般更长久的活下去。

七.《炮》

探出头
把身子躲在门后
小儿,突然袭击以一声尖叫
在爸爸接到辞退通知
在马路边扔在一盒烟蒂
才拖着身子回家的时候

爸爸,为什么
你不再被吓一跳呢

看过许多表现弱势群体的诗,好处留给大家去比对吧,最后你和我的思考一样吗,我继续在想这个时代的炮灰究竟还有那些组成。诗歌是快的艺术,一个好的诗人总能让瞬间真实生活的感受焕发出无尽的诗意。诗歌也是一种慢的艺术,好的现代诗歌也许你仍然不能象唐诗宋词那样很快记清每一句内容,但带来的回味与思考却是无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14 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友冷月盈窗评----------------

说实话,当初我读到这组诗的时候,直觉告诉我这组诗十分的好,我因其奇特的想象而深感震惊,不过我并没能静下心来细读。我要检讨的是我以前读诗的个人偏好是十分狭隘局促的,过于感性唯美,可能有些小女子情怀,所以我并不是很能欣赏得来这样的深刻切入世态百相的诗,这样的深刻反映现实生活和当代人类精神处境或者说生存困境的诗,尽管我自己是学社会学的,却将两者深深脱节。我也深感我自己或许是缺乏生活辛酸滋味的真实的刻骨的体验,而缺乏这样的能力从这样的社会角度和现实人生的角度来把握这样的诗。对于诗,可能于我来讲更多的是对现实的逃避,而非面对。

  我知道对于诗是否应该介入生活,是否应该面对当下发言,人们历来是有这两种相反观点的。我记得亚里士多德在他的《诗学》中说过:“诗人既然同画家和其他造型艺术家一样,是一个模仿者,那么它必须模仿下列三种对象之一:过去有的或现在有的事、传说中或人们相信的事、应当有的事。”而波德莱尔更说,当一个诗人描写现有之物的时候,他就沦为教师的行列,就是降格了;而当他描写那些在人间从未出现却应有之物时,他才是忠于职守的。我想因了这个原因,有相当一部分的诗,我们感到它们远远出离于人间,与我们普通俗子的普通日常生活隔的十分的远,我们看到天堂之光,权当一时的幻觉,却也在其间找到了一种类似于宗教式的安慰和救赎。在另一个遥远的世界里,我们感到被另一种光所照亮,所激励,而感到在人间的辛劳有了可以让梦想依托的福祉。我猜想,这大概是为这篇评的作者一样的认为“好诗一定是诗人生活的时代历史的忠实反映”人所反感的吧。比如我记得有个叫瓦兰的诗人说过,他说,我寻求的是如何摆脱这个时代。不过我要说的是我却也能欣赏并十分喜欢那样的诗。这些人间辛苦而劳碌的生命是如此需要安慰,说这样的话我或许有些宗教情结。但我们既为人,那么任想象而不尽拓宽和延伸我们生命的意义,就是人之为人的尊严了。永远,不要画地为牢,也不要嘲笑那些有着与你不一样的对世界和人生的观感与想象的人。总之,我自己是这么认为的,当然我绝不强求别人赞同我的说法。

   但是我想真正的人道主义的关怀,如果诗能体现的话,除了终极意义上的追问外,我们也许不该对现实完全视而不见。我们还记得曾有一种鲁迅式的传统和梦想,以他深刻的恨表达着对这个世界的爱,在他面前,不容回头,不容逃避,而是让你直面,用他自己的话说,那该是惨淡的现实和淋漓的鲜血。多少人有这样的勇气呢。多少人真正继承了这个传统呢。很少的。我记得曾有人说,我们之所以没能认识真理的原因,不是因为我们的知识不够,而是因为我们缺乏勇气,因为我们不够勇敢。此话值得深思之。不关注现实人生,是不是一种可耻的懦弱和逃避呢。这个问题,可以探讨的还太多。而我上面的对比讨论,我已经隐隐感到,很可能因一种概念的含混不清而显得毫无意义,甚至沦为理论上的虚构,因为到底什么才算得上是“诗人生活的时代历史的忠实反映”,这是可以争论的。

    所以回到这组中国象棋诗上来。当我看到此篇评论的作者以一种社会现实人生的宏大视野切入这首诗的解读中来时,诗的意义在一个更为广阔的历史时空中得以展开。比之就诗论诗,单从诗艺方面的解读来说,无疑诗获得一种更大的解放,而这样的解读,真正体现出诗人的一种关注现实人生的悲悯情怀和批判意识。我想,深刻的诗,不该是一座孤岛,而是和更加广阔的历史时空有着深刻的血脉相连,它是紧贴大地的。若允我顺着诗评作者的思路继续对这组中国象棋诗的解读,这组诗描写的乃是不同的人生世态百相,《将·帅》、《士·仕》、《车》充满尖刻的嘲讽,或是权力者的尴尬处境(我们该能读得出作者对其虚弱的实质及内里的空虚的讥笑和深刻洞察)(《将·帅》),或是谄媚者的装腔作势阴险狡猾(《士·仕》),或是得势者的骄蛮得意(《车》),我感到此刻的诗人,他的目光移过时那睿利的机锋令人为之一寒,而他的冷嘲热讽,定是令那些被他讽刺的敌人不寒而栗的吧。像极了鲁迅呢。而《象·相》、《兵·卒》两首,我感到,诗人多少对他们是带有同情的。表现了人生的一种深刻无奈,一些些悲意的凄苦,一些些的人生苍凉,一些些的被动无助,以及腹背受敌的人生困境。而到诗的后两首,写到《马》时,我确也感到诗人的一种疯狂。这该是仰天长啸的一声追问,一声凌厉长啸。有对人世间永恒的扣寻,对时间和空间的类似于宗教似的渴望和追寻。到最后一首《炮》时,我则感到了诗人的一种回归,是对现实人生的一种回归,表现着他对苦难现实人生的深深悲悯情怀,我想,这其间,有苍凉之感,甚至在平凡的故事卑微的生命后面我们体会到某种无言的,却令人震惊的生命的某种悲壮感。如果《马》是整个乐章那雄壮激越之至,那么这首《炮》则更像一声沉闷的大提琴的浊音,是高歌之后的那一声,虽然短促,却久久回荡在空气中的叹息。

整组诗其形象思维的能力是惊人的。但又高于此。作者深刻的介入了生活,社会,人生,但却用了诗这样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予以表现,这实在是我所深深为之折服的。我感到诗歌介入现实生活的力度,它对当下,并没有丧失其言说的能力。



写到这里,夜已深,于是我该停笔,不写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4 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汇集着时尚气息。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4 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兵·卒》

涉水前冲
摆成移动的靶子

看似被对方射中
多半由顶住背部的冷枪击穿

兄弟这组写出了新意,老哥欣赏
问好浩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5 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炮》

探出头
把身子躲在门后
小儿,突然袭击以一声尖叫
在爸爸接到辞退通知
在马路边扔在一盒烟蒂
才拖着身子回家的时候

爸爸,为什么
你不再被吓一跳呢
------------------------------
鬼异的思维,留下了更多的思考,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5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5 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整体来看,兵卒这首最好,内涵和表达浑合自然。

象相的第一节读到逝者如斯夫是,不由发一声长叹,中国士大夫的悲哀莫过于此。

当然,换个角度品味,如果没有他们承担国家和民族气节与志向,中国的历史会是一幅更沧桑的巨图。

将帅与上面两首相比较,第二节的味道感觉一下子单薄了许多,呱呱的表达还不足已表达更深的内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4 05:4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