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854|回复: 9

【品文会】荒漠化的精神庄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9 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荒漠化的精神庄园
                                                             石 泉

        是与非、治与乱、兴与亡、功与罪,都在这里收藏;生与死、爱与恨、善与恶、美与丑都在这里展示;尊与卑、贵与贱、富与贫,强与弱都能在这里找到精神寄托;更有山的雄奇、水的灵秀、花的凄美、月的迷幻,以及四时交替、风云流转,都是那么发人精思与玄想,那么令人慨叹给人感悟。如果没有这方圣洁的精神庄园,人世将是何等苍白!
        一个民族的土壤里,生长不出诗歌,那是多么可悲!人,是恐惧心的空乏和荒凉的物种,精神饥饿是多么可怕!
       作为诗国的子孙,我们不愿意看到诗歌的沉沦,我们拒绝心灵的荒漠,可是,我们无奈地看到,我们的精神庄园,已是赤地千里,荒漠化的惨象,竟然比困扰地球的荒漠化还要叫人恐慌!
        在我们这个民族的血脉中,世世代代奔流不息的诗性精神呢?我们不能不在内心深处,发出千古浩叹!
        当然,我们很乐意作这样的自我安慰:在我们这个伟大的诗国里,源远流长的诗性精神,不可能因为价值观念的变化而干涸和断裂,秦王朝发生四十年断裂的历史不会重演,我们的时代不会留下空白。我们还可以心存侥幸:优秀甚至伟大的作品或许已经客观存在着,只是我们还无缘读到。然而,画饼毕竟不能安抚我们饥饿的心。一年又一年,我们望穿秋水!
        年年有“年度最佳诗歌”问世,当我们用虔诚的心捧读这些“最高的星宸”,我们绝望得几乎要掩卷而泣!诗神真的遗弃了我们这块人杰地灵的东方土地么?
         诗坛沉沦,诗人落魄!“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诗歌,成了戏谑、恶搞、作践的玩物。
         于是,诗坛游戏着:一班“自恋诗人”,声称“诗是贵族文学”,用变态心理来摹状“高贵的内心感受”,凡人无法理解;一班“自慰诗人,用谁也弄不明白的迷语、隐语、呓语、诳语和病语来自慰;一班“自大诗人”, 还没弄清“后现代”的实质,就急于标榜,“破权威”,破出狂妄心态,“去中心”丢掉文人风骨,“拆结构”拆得大卸八块;一班“自残诗人”, “乱把白云揉碎”,母语被剁成残片,“诗”弄得非驴非马,不伦不类;一班“自虐诗人”,效法“网上成名”,把丑陋的裸体与丑陋的意象“虐”给众人看,以“拯救诗歌”。 更有“软件诗人”,提供诗歌快餐,这难道不是对诗界莫大的嘲弄吗?诗被弄成这样了,都成了笑柄了,居然还有人出来吓唬“不懂诗的人不要妄谈诗”!
        诗歌的远离群众、回避现实、漠视民间痛痒,是现代的“古老”话题了。体察国运民情、感怀时事的诗,当然不是诗的全部,但素来都是黄钟大吕。当代诗人,难道都“吸毒”去了?全都麻木不仁了?可是有谁知道,在这浮躁的时代,内心最痛苦的,莫过于诗人!诗人最大的痛苦,是内心无法渲泄、睿智无法传播。这正是“后现代主义”表明的,现代社会通过各种途径、运用各种手段、调集各方力量,令人“无所察觉地控制人们的行为”的结果。每一个有良知的人都明白,我们所处的环境,适宜于优秀而伟大诗歌的生长与传播吗?
        真正的诗人,只能望洋兴叹!
        一叹文字狱。一首还谈不上是诗的打油体,讽刺了“父母官”都会招来祸端,这种气候,真正有力度的作品怎么可能问世?说是文化环境宽松了,你可以写神写鬼写精写仙,可以写暴力、魔幻、恐怖和隐私,还可以大写特写“下半身”,大量生产文字垃圾,但要切中时弊,你就得讳“光”讳“亮”。“文字狱”事件尽管只发生在一地一县,却有着“典型”意义,也是对当今文化环境的“概括和提炼”。“个人崇拜”时期只崇拜一个人,当下可是层层搞“崇拜”,对台上的“官” (“公仆”早已回归或者蜕变为“官”了)只能唱颂歌,吹政绩,讽刺、挖苦和披露“官衙”的失误或者恶行,是件了得的事,往轻里说是“诽谤”,往重里说是破坏当地的“政治稳定”,这种人不抓还有什么人可以抓?。要写,你只能写已经倒台的官,杨子荣说:那是一只死虎!所以,任你多踹几脚也无妨,象余秋雨对待陈良宇那样(余先生哪怕是公布一篇当时无法发表的旧作,我们也佩服他的文人风骨)。
        二叹话语权。诗的话语权早已收归“国有”了,诗人的翅膀再硬,也飞不过“雁门关”。象水、电、气、油等垄断部门一样,文化系统也是圈地为王,拒绝界外人“问鼎”的。君不见,刘心武评红楼,就惹得“红学”圈大光其火,就象是遇到口中夺食、身上夺衣、床上夺妻一样。平心说,各类官办文学刊物,生存也不容易,为了不折断生存的“翅膀”,就得仰人鼻息,岂敢僭越?在对待具体作品上,就得如履薄冰,使出“看家本领”坚守阵地,特别在“敏感问题”上,就得拒绝深刻,宁可“黄钟毁弃,瓦釜雷鸣”,宁可杂草丛生,也不栽篱外之苗。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话语权被把死了,哪里还听得到不同的声音?就算是产生了《离骚》一样伟大的作品,镇关大守岂能“走私”放行?
        三叹世不容。包容诗歌的雅量,早成昔时的韵事了。没娘的孩子是棵草,世事不洞明,诗人就是没娘的孩子,连哭的地方也找不到啊。本来,诗人天生就是完美主义者,总是竭力追求生存状态的理想化,企求现实的尽善尽美,并非刻意要与谁作对。这种追求,是促进社会进步的一种精神动力,没有这种动力,连希望的翅膀都折断了,这个民族还有什么活力?由于追求完美的天性使然,真正的诗人总是不屑于为官方歌功颂德。事实上,历史上的“御用诗人”、“歌德派”,都形成不了大的气候,也产生不了多大的后世影响,难道不是吗?与政治家更关注乱与治、理论家更关注是与非、道德家更关注善与恶、史学家更关注兴与衰,法学家更关注罪与罚、美学家更关注美与丑一样,诗人更关注理想与现实的距离。总要求哪怕一首小诗也要对社会做“全面”、“历史”的分析,很不现实。同理,任何人也不可能每一句话都说得“全面、历史”、每一件事都做得没有异议。为什么要独对诗人那么苛求呢?谈诗的兴衰,必及唐时。女皇则天,读到诗人骆宾王《代徐敬业传檄天下文》(俗称《讨武曌檄》),大加赞赏,叹曰:“宰相安得失此人!”唐宪宗看了白居易百多首讽谏诗后,觉得很好,不仅不怪罪,而且召其为学士。唐代帝王多善诗,极少不善诗的也爱诗和理解诗人,当权者如此善待诗歌,唐代诗文无不盛之理。我们当然不能苛求上上下下的理政者都能吟诗作赋或者加冕诗人,但要求理政者要有雅量、给诗歌更多的理解却不为过。事实上,一首小诗,螺丝壳里做道场,也作不起多大风雨。叛逆诗人黄巢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可谓牛气冲天,如果他不是大动干戈把皇帝逼出京都,只凭几首菊花诗也并不能把李唐王朝怎么样。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诗人的性格,本来就是悲剧性的,但也是坚韧的。他们身处逆境不合时宜,他们颠沛流离风雨剥蚀,但他们却一定是初衷不改矢志不移。鉴如此,我们还是坚信,诗性精神还在,诗人风骨没垮,真正的中国诗人,一定会无愧于我们的时代,无愧于我们的民族。当后人读到他们的杰作时,也许会惊奇得拍案称绝,感动得掩面而泣,崇敬得恨不逢时。但是,那究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骄傲呢,还是对我们这个时代的莫大讽刺?

[ 本帖最后由 黑子 于 2007-4-10 22:51 编辑 ]
发表于 2007-4-10 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风物长宜放眼量。有空还是读书好。问好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0 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对诗歌的趋向,对诗人的忧虑尽在文字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0 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诗的兴衰剖析的很全面,忧虑是正常的,
就让我们还是坚信,诗性精神还在,诗人风骨没垮,真正的中国诗人,一定会无愧于我们的时代,无愧于我们的民族。
问候石泉

[ 本帖最后由 周飞雪 于 2007-4-10 14:1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0 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文字很有底蕴,读来畅快。
欢迎带着你的文字多来心情走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0 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忧患意识很强,却缺少乐观性格.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0 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性精神还在,诗人风骨没垮"---就这样坚持着信念吧.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0 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正的中国诗人,一定会无愧于我们的时代,无愧于我们的民族。我觉得首先要无愧于自己无愧于真实的情感。
好文字,有力量有深度,红了,并建议精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0 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国家不能没有诗歌,一个民族不能没有诗人.同样,诗歌与诗人也不能离开这一方土地和这一方人.楼主对诗歌与诗人的阐述很有见地.欣赏了.也同意精华.也就顺便操作了.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20 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品味】

一个民族需要诗人----读《荒漠化的精神庄园》/石 泉
http://bbs.shigebao.com/forumdisplay.php?fid=11&page=3
        灵魂、精神是一个人,甚至是一种物,也是一个群体的内核。少了它,物只是物,人也是一具躯壳。但灵魂与精神并非是飘渺虚空,它需要一个载体,有处寄托而成为能感知的东西。否则,没有躯壳,灵魂就失去了依附。精神也只是一种虚无。如作者所言“如果没有一方圣洁的精神庄园,人世将是何等苍白!”---作者的准确理解。
        一个民族的土壤,不仅要生长物质,也应该生长诗歌。诗歌是表达生活的,是情感和情怀的寄托,是人们享受生活和生命的展现。诗歌里的诗性精神使诗歌同时也成为了激励人们战斗的号子。如果“诗歌沉沦,我们的精神庄园,将会是赤地千里,一派荒漠化的惨象,这比困扰地球的荒漠化还要叫人恐慌!”。的确该是如此!---作者的深刻感悟。
        然而在我们这个伟大的诗国里,诗歌似乎在远离群众、回避现实、漠视民间痛痒。甚至成了戏谑、恶搞、作践的玩物。把诗称之为“贵族文学,用变态心理来摹状高贵的内心感受”,或者“乱把白云揉碎,母语被剁成残片,诗被弄得非驴非马,不伦不类”;还有“效法网上成名,把丑陋的裸体与丑陋的意象‘虐’给众人看,以‘拯救诗歌’”,还有甚者“制造 ‘软件诗人’,提供诗歌快餐,这难道不是对诗界莫大的嘲弄吗”?而真正的诗人,只能望洋兴叹!---作者的忧虑慨叹。
       “作者对诗的兴衰剖析的却很全面,”(周飞雪)。作为“真正的中国诗人,一定会无愧于我们的时代,无愧于我们的民族。我觉得首先要无愧于自己无愧于真实的情感”(花儿红)。“对诗歌与诗人的阐述很有见地”(落草风起),文字当称为好文字,有力量有深度,忧患意识很强。但是否缺少乐观性格(黑子),过于悲观未放眼量而忽视了诗坛上正面的力量?这样的文字容易有失偏颇。讨论问题应该正反论证。大家可再思考。----版主的各种看法,思考都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9 03:1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