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只鸟和一匹马
我们乘摩托艇回到湖的岸边,沿着哈纳斯河的东面走在一条由原木板铺就的栈道上。这儿是湖水的泻水口。哈纳斯湖的泻水口非人工所为,没有我们常见的堤坝,也没有水泥钢铁构成的泻洪道、泻洪闸,而是由碛石下滑堆积而成的天然水道。湖岸的高处有砾石及细小的沙土积聚,形成围堵冰川融水的坡岸,而湖的南端最低洼处,因湖水冲刷留不住细小的砂石,故只见一块又一块较大的砾石在河床里分布着。
湖水沿着坡度较大的河道訇然而下,水流湍急,声势浩大,在河中的每一块砾石前都激起了一束束浪花,整个河面上银波翻腾,象一条终于挣脱了束缚和羁绊的银龙奔腾而来,呼啸而去。
走在由原木板铺就的沿河栈道上,有一种颤微微的感觉,似乎能消解许多体力的付出,并不感到累,也知道反正掉不下去。
此处河段宽约60米左右,河水之上便是葱绿的林木,丝毫没有一般河道那种寸草不长地裸露着的过度带,水之上便是草地和林木。望向河的对岸,只见树影婆娑,层林尽染,满眼皆绿。远方,山坡上原始森林的颜色浓重而又醒目,看上去就象被国画家们刻意画上的一样,反倒显得不够真实了。
走着走着,看见一棵一人环抱不过来的红松歪倒在河道边,枝杈上已无多少绿色,整棵树是连根挣断倒下的,非人为地砍伐破坏。树皮有一部分已脱落,露出光滑的木质。在哈纳斯,即使是这种情况的树,也是没人动、也不会动的。我坐在树身上休息了会儿。
这时,就看见了那三只鸟。它们站在河道中心的一块大石上,纹丝不动,雕塑一般。我望着它们,它们也望着我。我举起相机拍了几张照片,它们并不害怕,有一只稍稍扇动了一下翅膀,象是和我打招呼。
“是不是‘三缺一’呢?”这样想着,我便来了兴趣。
我站起来扬手轰它们。晓英甚至捡起石块扔向它们。可它们不理也不睬,一身的庄重与高贵。它们就那么静静地望着飞逝而去的河水,对我们的干扰无动于衷。
亚美说,也许它们刚刚失去了亲人。
晓英一笑,你是说它们在开追悼会吧?
亚美属于那种多愁善感型的人,这样想也在情理之中。
其实,我们人类对于共同组成这个世界的旁类们真是知之太少、关心太少,更谈不上理解了。只要能让其它物种和我们一样相安无事地生存着,就是它们的福份了。要知道,捕捉和猎杀它们可是我们人类的拿手好戏。人类亲手灭绝了多少物种,又有多少物种在人类贪婪的目光里濒临绝迹呢?远的不说,就说这哈纳斯湖的大红鱼——哲罗鲑,本是国家二级保护鱼类,可是,从布尔津到哈纳斯的多少餐桌上,这种“高级菜肴”依然被饕餮者们“消费”着呵。
面对组成地球上生命之链的生物大环境, 面对共同拥有的这样一种进化、一种历史, 我们人类确是太自大、太自私、太无耻了, 好象只有自身是重要的、聪明的, 其它物种都是无用的、多余的, 应该消亡的。这无疑是一种人类对其它物种的沙文主义。
我们人类养鸡、养鸭、养猪、养羊是为了自己吃, 养牛、养马是为了给我们干活, 好象这个星球上只有我们才是主人。人类真应该自我反思一下了, 对其它物种, 我们不能单纯的为我所用, 应该从更加尊重生命的本质上, 去认识“生命平等”。虽然, 其它物种之间也存在着许多杀机和残酷的竞争, 但那种厮杀是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 它不象人类那样是用自己的手来制造灾难啊!
今天, 在我们还不能了解整个生态系统全部秘密的时候, 更应该心存敬畏, 更应该尊重它, 尊重它几十亿年的那种进化, 那种规律,那种生存现实。在它面前, 我们人类还象一个很天真的孩子, 应该充满一种好奇, 充满一种探究, 充满一种友好善良的心态, 去面对各种生命, 面对整个生态世界。
所有的生命与我们一样, 都是这个星球上共同的居民和主人!它们应该是我们的邻居呀。
告别了三只鸟, 我们走出栈道,每人在草坪上租了一匹马骑着回住地。马的主人是本地的图瓦人,模样清瘦,性格憨厚,言语不多,汉语说的也较生硬。
马儿在已经硬化的路面上慢慢地走,我不给它信号,也不是信马由缰。马的主人跟在后面。这是一匹枣红色的马,看上去性格温顺,不急不躁,匀速而行。别的马快了它不追赶,别的马慢了,它就从旁边超过去,很懂事的样子。我骑在上面有点坐轿的感觉。
前面路的转弯处,有剧组在拍戏。吃饭时我已听说了,是张艺谋的《英雄》剧组在此拍外景。作为娱乐性报纸的记者,我当然知道该剧大腕演员云集,采访他们无疑是我的职业所赋予的第一反映。但我认真考虑过此事,因早有报道说,张艺谋对该剧的新闻封锁很严,不准早报出去,再者,我远隔万里来到哈纳斯很不容易,实在不想把这点有限的时间再干别的事情。就让我违背这么一次职责吧,也许,哈纳斯更需要我呢。
由于剧组占据了路面,马儿便从路边的树林中绕了过去。这时,骑在马上的我便有点手足无措了。因为路不平,人在马上难免一会儿前趴,一会儿后仰,很是惊怕。我只有紧紧抓住马鞍的份了。马的主人看出我是外行,便赶上来,拉过缰绳去。这匹马摇了摇脖子,扭头打了个响鼻,象是讥笑我。马的主人也朝我诡秘地一笑。
回到路上,马儿又恢复了方才的步子,有点闲适、悠然自得的意味。
这是我第一次骑马, 自然是新奇和害怕掺半。说到马,它应该是人类的朋友, 同时也是我们人类文明发展的目击者和见证者。马不仅对于游牧民族很重要, 对于农耕民族的渗透作用也是非常密切的。说到马, 必然想到那些驰骋疆场, 叱咤风云, 铸就辉煌伟业的英雄人物, 是他们与马的结合, 改变了世界古代战争的方式及历史格局。如果没有马, 就不会有以闪电般的速度长途奔袭的能力, 也就不会有成吉思汗开创的那个横跨亚欧大陆的蒙古帝国。没有马, 世界历史就不是现在的这个样子了。
马在古代是国家的主要生产力和军备物资, 车马的多少是国力强弱的主要标志。我去过春秋时期五霸之首的齐国故都临淄。在齐景公殉马坑, 我看到了一个惊人而又罕见的场面:殉马在 5 米宽的坑内分两行前后叠压着, 昂首侧卧, 四足踡曲, 状如奔跑, 呈临战姿态, 井然有序, 威武壮观。殉马坑在墓室的东、西、北三面自然衔接, 全长215米, 殉马数量达600多匹。当时, 4 匹马驾挽一辆战车, 称为一乘, 千乘之国, 即为大国。这600多匹马可装备150多乘, 相当于当时一个小诸侯国的军队。由此可见当时齐国经济的发达, 军力的强盛。也可见当时的国君对马匹的依赖和喜爱程度。
“此马非凡马, 房星是本星。向前敲瘦骨, 犹自闻铜声。”李贺也是爱马的。瞧, 他把马的风骨描写得多么淋漓尽致。正这么骑在马上胡思乱想, 享受着这份舒适的感觉。雨,却不期而至了,而且是很大的雨点,越下越急。马的主人拍了下我的后背,一声“走”便从后面跃上马来。
马儿立时跑了起来。
这时,我的屁股被一下一下地颠起来、落下去,脚上套的马蹬子也与我的脚“拜拜”了,挂在脖子上的相机在胸前跳舞。我只能尽量趴在马鞍上,一手抓鞍子,一手抱相机,那样子一定狼狈得十分可笑。
好在路途不远,很快就到了。
下了马,与主人告别时顺便抚摸了一下马的腮,它又摇摇头,耳朵竖了几下打一个响鼻,算是再见吧。
这时后面的另一匹马赶上来,它的主人递过一件东西,我一看竟是我那相机的镜头盖。肯定是刚才手忙脚乱中掉的。我赶紧道谢,那人用一字一顿的尚显生硬的汉语说了声“不客气”,留一个友善的笑容,走远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