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686|回复: 5

【西部民歌:中国传统民歌文化的苍凉绝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0 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传统的民歌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实在是一种大文化。因为地域不同,风俗习惯的差异,所以民歌的分类很多。比如说陕北“信天游”、内蒙古“长短调”、新疆的民歌以及青藏、广西等地区民歌形式。这些原汁原味的民歌,一度唱出了地域文化的内涵,从一些脍炙人口的歌词里,我们就能窥测到当地的某些风俗习惯以及人文精神。

    记得80年代中期,一股强劲的“西北风”席卷中华神州大地,陕北的“信天游”首当其冲。相信老一辈的人,清清嗓子每个人都能来上几段。其实“西部民歌”,是能够最彻底的阐述西部文化内涵的一种形式。西部的民歌,一度唱出了西部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对情爱的追求、对追求正义的渴望和对于那片土地爱的深沉的依恋。“西部歌王”王洛宾所创作、收集、整理的一些人们耳熟能详的名曲,曾经把西部民歌推向了辉煌的顶点。然而,在王洛宾去世后,西部民歌就象抽了筋的躯体,软软的再无力量向世人证实它的魅力和强劲。

    西部民歌是西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有感而作的,它基本上概括了西部文化和生活风俗的全貌,源自于生活的原汁原味,绝不是任何圣堂学府所能培育出来的。它应该属于一个特有的时代和特有的文化背景,如果失去了这些依靠,西部民歌独有的文化魅力,将会荡然无存。不客气的说,被称做“陕北歌王”的王向荣和后起之秀阿宝,浑然不觉的把西部民歌的原汁原味,搀入了大量杂质。本人不止一次的欣赏过上述两位的演唱,也许他们是无意的,但是精髓的民歌文化承受不住这种“无意的糟蹋”。象这种传统的有着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的形式,一旦有了功利心态,那种源自骨子里的声音,就会黯然失色。西部的民歌应该是自然的,用真情实感来演绎的。比如说云南大理的“对歌”形式,要求把当时的所感所想唱出来,而且要精致动人。也有人说唱民歌需要音乐天赋,如果说把民歌和音乐天赋牵扯在一起,那么这种论调是多么的可笑无知。发自肺腑激昂高亢的泪和笑,淋漓尽致的表达对生活和土地的热爱,就是天赋。人民的歌声本身就是艺术,这种艺术是无法评价的,你只能去感受。

    其实我认为“民歌”这种形式,还是早结束它的生命吧。它已经逐渐的失去了依赖的土壤和环境,如果硬要支持下去,那么我们的民歌精粹,将遭受一次又一次的亵渎,一波又一波的侵害。想想东北的“二人转”,大家的感受肯定和我一样的悲哀,它已经不是什么东北民歌精粹“二人转”了,它已经改头换面成彻头彻尾的“A片”了。也许我不该用“A片”这样龌龊的字眼来冒犯一种民歌精粹,但我找不到更合适的比喻了。如今许多民歌已经走入夜总会或者是直播间,我不知道这两种地方有什么质的区别,但我隐约的听到西部苍凉而高亢的声音,变成了一种无言而尖锐的抨击。

    不单单是“二人转”,象“信天游”“凤阳花鼓”“两淮小调”等等民歌形式,如今都被利欲熏心的人们转化为一种赚钱的工具。他们是不懂文化艺术的,但是他们的确是“聪明人”,他们知道如今的人们缺少什么、喜好什么。民歌被“黄化”而且愈演愈烈的现象,就是这些“聪明人”的杰出手段。只有让西部大退步,才能保住精粹的西部民歌。只有让中国大退步,才能保住中国精粹的民歌文化。人们一旦在物质上拥有了什么,一些渴望和幻想、一些热爱和依恋、一些激情和澎湃,就会相应的失去。民歌的精髓就是建立在人民的喜怒哀乐上,如今这个时代太缺少这样丰富的表达,人民对于本真人生沉重的思索,才是民歌之源。

    我从“西部民歌”形式上的没落,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民歌文化的危机。“塞翁失马,焉知祸福”,也许这是好事。就让西部民歌苍凉高亢的一唱,来结束中国“传统民歌文化”的延续吧。
发表于 2007-1-20 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传统民歌文化的苍凉绝唱
用这句话来诠释,真的合适
有些东西是变味儿了,但依然有纯粹的固守者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0 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自肺腑激昂高亢的泪和笑,淋漓尽致的表达对生活和土地的热爱,就是天赋。

人民的歌声本身就是艺术,这种艺术是无法评价的,你只能去感受。



读到后来,我感到很难过。结束,就这样结束吗?通过最后的绝唱来挽住最初纯粹的本性吗?这与自杀有什么分别?

有些声音被社会中越来越大的喧嚣声给湮没,但我不愿相信他们会消失。正如韵雅所说,“有些东西是变味儿了,但依然有纯粹的固守者啊”。

虽然我对它并不了解,也就算这是事实,我也不愿相信不愿接受!

让西部民歌苍凉地唱出它的生命力量:)再微弱的呼吸,也有活下去的理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0 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民歌是人民的心曲,是不加修饰的原生态.有坚持者,也有改造者.但是人民的心声是改变不了的.
"人民的歌声本身就是艺术,这种艺术是无法评价的,你只能去感受。"--在人民中产生,人民去感受.
"民歌的精髓就是建立在人民的喜怒哀乐上,如今这个时代太缺少这样丰富的表达,人民对于本真人生沉重的思索,才是民歌之源。"--本真是民歌的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0 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今这个时代太缺少这样丰富的表达,人民对于本真人生沉重的思索,才是民歌之源。"
对现实的剖析很准确,很有同感,也同样困惑中,也许真的需要一种本真的回归,才能找回那种回荡在天地间高亢的一唱,但愿这一唱不会结束,不会是绝唱,可还会有谁为中国“传统民歌文化”的延续做一推动力,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固守还能坚持多久.
问候海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 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以上各位

我认为民歌赖以生存的土壤已经流失,民歌这种形式,已经基本上失去了原有的抒情性和即时性,就算是延续,也失去了原汁原味的质朴。

真正的民歌已经死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8 09:4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