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161|回复: 10

新古典主义结论:抽象主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4 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古典主义结论:抽象主义

魏晋风度


如果我们在对一棵树进行关注的时候,忽略它的树干枝条甚至叶片的形状,从而只审视其叶的颜色,并且将它的色素放大到足够,那么,在我们的眼前展现的将是看不见“本体”的一片绿色的海洋。此时,我们若用语言来描述,则当是“大自然的色彩”或者“生命的色彩”这一本质。倘若我们用逆向思维将“绿色海洋”还原,则只能通过很强的联想和想像来实现方可看见完整的树的形态,或者可能看成别的物体(就艺术而言,这是允许的)。--是为抽象。如果诗歌做这样的“动作”,就要求欣赏者应该具备相当的联想和想像能力,如观现代抽象绘画。这颇类似于今天最先进的美国卫星所拍摄的地球,可以无限放大或缩小.

冲锋枪的发明者波波夫言:"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容易,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难"。--而后者,就是抽象.而且,我们可以纠正那种对什么是"简单"的理解上的误区,也就能够领会爱因斯坦可以将如此复杂的宇宙简单到一个公式来完成.因此,假如我们面对极其繁复的事物或意识情感而又不得不进行实质性表述的时候,抽象的作用就会凸现出来。亦即,我们的表述是切中其实质而忽略其繁复的一切,并且我们可以逆向地由实质还原到本身的繁复,从而看见整体,其整体从未丢失过。我们知道,摄影技术的发明和广泛运用逼迫西方古典主义绘画向印象主义、表现主义迈进,最终走到抽象主义。但是抽象主义绝非“无中生有”,和古典主义也有着传承关系,它舍弃的是对“逼真”的追求(犹如中国画的“形似”),它将“精粹”做可还原的夸张变形,使之完全随意识而动,造就出新的艺术。

这样一来,我们也就回到前面对诗歌艺术之“古典”的阐述。就讲求“精粹”这一点,我们可将古典视为抽象的雏形,因为它并非对视域里或情绪里所有的一切进行描述,而是寻找到最典型的最有代表性的那些元素,是为意象,而意象是体现“质”的载体和情感寄托之物。就中国古典诗歌艺术来论,在追求精粹的时候,它并未再向前迈进,而是一边选择典型一边对典型作形象地描绘,这样产生的艺术手法就是“以虚写实”,而“虚”一般就是意识情感,当然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就这一点来讲,我们说中国艺术超前也不未过。但有一点,“对象”始终没有变形。例如杜甫对洞庭湖的具象描绘:“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是典型的想像夸张的“以虚写实”,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也如此。就修辞手法而言,多以比喻(博喻)或通感来实现,其旨趣在于关注"它像什么",从而使对象更具体可感,即形象化,并以此来达到与现实的距离,实现超现实的理想化美感.就此而论,中国画之写意也是就事物本身的外在形态做理想化的美感的勾勒,非但没有往前迈进,走向的是千篇一律,这是中国唯一可以大批量生产的东西.

因此,在对中国古典艺术特别是诗歌进行抽象的粗线条概括的时候,我们可以发现其和世界艺术发展轨迹一直的而在时间上走得远远比西方早却停滞不前的两点:

           精粹--抽象的雏形

           客观中的主观(追求情感意识的表达)

    前面论及世界艺术的发展趋势:

           客观--主观(追求情感意识的表达)

           具体--抽象(意识控制事物而表达意识)

正如鲁迅将中国几千年历史的纷繁芜杂浓缩抽象到"吃人"两个字一样,倘若我们将万物的外在性状完全超越,即彻底以意识掌控之,那么就只"看见"意识在流动,不再受客体的具象的约束.这时候,哪怕将意象描绘得很优美,很诗情画意,也并非如古典诗歌追求"因像什么而更美",取代之以"究竟因是什么而美",终极目的也不再追求表达的形象化(很像和欣赏者捉迷藏),所获得的美感也不再是客观事物理想化后的性状之美,而是"意识之美",或"表达意识后的满足".--这是情感和思想本身的美感,即,其美在心,不受时空与客观的限制,正如犹太人几千年无家国而有智慧从而生存至今,这是依靠"意识之美"而活,是"艺术的活".

如此,则我们看见的是意识情绪的河在流动,并不缺乏优美,但河水的内质是力量.这正如置身于沙漠而不作"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那样的烘托渲染而忽略其荒凉寒冷等一切因素,从而只注目于其黄色的灿烂并将其做无限放大,那么,我们看见的或许是"黄色的天空".这样,我们也就能够理解梵高<<星空>>那流动的旋涡.因而,在理性的意识控制之下,将有很多个艺术的层面,而有的层面将被允许长久不能被解读.如此,则可运用最为简单的语言形式(并非传统的白描手法)造就出最富有深度的作品,而且我们知道,语言艺术的深度其实不在语言.外在的语言和技巧只是为我所用而已,正如巴金所言:文学的最高技巧就是没有技巧.如果我们不是因为距离而将古典诗歌神化,那么我们可以断言,唐宋有经典无数,但真正伟大而最具有深度的作品不在唐宋,现代汉语可以建构起更为深远的语言艺术,而且我们可以打消那种片面地以为现代诗歌无韵味而动辄远证唐宋的偏见,正如欲与洋人试比高而远证四大发明一样.

如果将以上归纳,那么我们由此得出的结论应该是:中国诗歌艺术的最终走向也应该是抽象主义,是为“新古典主义”,或者,新古典主义”者,抽象主义也。现在就新古典再做横向纵向的关照:

    新古典:与大自然的和谐关系

        与历史文化的传承关系

        与西方艺术的相似和相互沟通的关系

        --走向抽象主义

    因此,本诗歌简论至此将抛弃"新古典"这一概念而代之以抽象主义.

               

                        魏晋风度

                              2006年12月5日



附录

      天机

魏晋风度

      
        五千年前
我想用粗钝的石刀
割断自己的喉咙
停止说话
我的手在颤抖

        五千年后
我想发出响亮的声音
却发现自己
早已是一个哑巴
发表于 2006-12-4 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完了魏晋的全部新古典主义论,学到了很多东西,很是很是受益。谢谢了!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4 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落草风起 于 2006-12-4 19:59 发表
读完了魏晋的全部新古典主义论,学到了很多东西,很是很是受益。谢谢了!问好!


感谢落草!来得真快!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4 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收益不少,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4 23:4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红尘匆匆过客 于 2006-12-4 21:16 发表
收益不少,学习


感谢红尘朋友!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5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容易,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难"。--这一引用是经典的。我就苦恼与无法准确地洞悉事物的内部,把繁杂的事务简化!

的确好文章。这样的文章是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品读的!  点亮了,大家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5 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飞狐子 于 2006-12-5 11:28 发表
"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容易,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难"。--这一引用是经典的。我就苦恼与无法准确地洞悉事物的内部,把繁杂的事务简化!

的确好文章。这样的文章是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品读的!  点亮了,大家 ...


感谢飞狐子!紧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5 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结论部分真给人水到渠成\豁然开朗的感觉.
没读过别的什么诗论,这番跟着你的笔杆子一路徜徉而来,获益匪浅啊!
收藏细品,多谢老兄!
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5 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抽象主义是与大自然的和谐关系,  与历史文化的传承关系,   与西方艺术的相似和相互沟通的关系.,一个好的结论.
一种最高的思想境界,一种前卫的生活态度,一种先进的思考模式,一种与时俱进的审美观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5 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金樽邀月 于 2006-12-5 17:37 发表
这结论部分真给人水到渠成\豁然开朗的感觉.
没读过别的什么诗论,这番跟着你的笔杆子一路徜徉而来,获益匪浅啊!
收藏细品,多谢老兄!
问好!


过奖矣!非常感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5 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恒心永在 于 2006-12-5 17:54 发表
问好!抽象主义是与大自然的和谐关系,  与历史文化的传承关系,   与西方艺术的相似和相互沟通的关系.,一个好的结论.
一种最高的思想境界,一种前卫的生活态度,一种先进的思考模式,一种与时俱进的审美观点


谢谢好友支持!紧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7 23:0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