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682|回复: 6

一滴眼泪的神话重述——读苏童的《碧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1-16 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滴眼泪的神话重述——读苏童的《碧奴》

余华十年沉寂后写了一部甚嚣尘上的《兄弟》,苏童也在数年静默中命题而作了一部重述神话的《碧奴》。

能让人一下子就把苏童这个名字提到嘴边的东西,再也没有比《大红灯笼高高挂》拥有更强大的记忆冲击波了。也可以说,正是张艺谋的《大红灯笼高高挂》让苏童超越了《妻妾成群》,让他站在了大众的视觉范围之内。回到“大红灯笼”的时代,尽管对张艺谋的电影艺术创作力可以持怀疑态度,但对其炒作新人炮制眼球的功夫是勿庸置疑的。苏童因《大红灯笼高高挂》一举成名,这在中国本不平静又不乏新奇的当代文坛上来说,除了他自身的文学艺术创作力与张导也不是没有关系的。其实,早在90年代,苏童就以“新潮长篇小说家”在文学史上留名,和北村、格非、余华等一样怀有浓厚的“历史情节”创造倾向。《我的帝王生涯》、《风》就是那个时代的代表作。

凭借一本书与凭借几本书出名,没有什么值得争鸣的。苏童早期的创造风格是“新潮小说”,而新潮小说致力于对人类主题的思索,抽象性和寓言性成为新潮小说的重要的也是首要的文本特色,对人类生存的追寻始终是这一类小说的总主题。同时,对历史倾向性的偏嗜,也成为新潮小说的创造风格。从这些基本的信息不难看出,苏童创造《碧奴》并不是什么新奇的大手笔。现在似乎有一种倾向性的创造风气,就是要回溯过去、复古回归。苏童在历史以及现实的两种时间压迫下创造了这本《碧奴》,给我们流下了这么大一滴眼泪。当我们在审视这滴巨大的眼泪时,许能看到过去,想象未来,还有就是思考现在。一切历史都是现在时。苏童让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披上“重述神话”的外衣,具有了一种洪荒时代的气味,但脱下这次层外衣,它又还原为一滴普通的眼泪,一滴眼睛里流出的泪。这也许就是神话重述的魅力,让历史看上去不像历史,摆脱了现代性的时间束缚。

《碧奴》首先是一个命题作文,然后才是一个创造主动。早在2005年3月份,“重述神话”项目在伦敦新闻发布会上正是宣布启动,被欧洲媒体誉为全球出版界的一大奇迹。而在同年10月份,数本“重述神话”的作品陆续在全球出版发行。而在中国,除了苏童的《碧奴》,此后还有叶兆言的《后裔》、李锐的白娘子传奇的“重述神话”作品将陆续出版。“重述神话”除了新潮小说的“历史性嗜好”的先例,并不是什么新奇之物。早在上世纪早期,鲁迅先生就针对中国神话故事写出了《故事新编》,论文学成就来说,这部《故事新编》也无什么过大之处。可以说,神话的重述可以看到是一种对历史的重新解构,并且是在现代的角度下纳入了新潮的现代的气息。

《碧奴》在很大篇幅上都是在写泪。因为孟姜女是用眼泪哭倒长城的。泪水浸透了《碧奴》的衣角布落,到处显透着泪水的苦涩与艰难,尤其是当碧奴的泪水从眼睛而不是身体的其他部位流出来以后。用眼睛流泪在北山在桃村是一种禁忌,女儿经里有着严格的约束。除 了眼睛,其他任何地方流泪都是正常合理的。唯独眼睛流泪被看成是异类。眼睛在这里是一个村庄的祖先系托。北山是独立于其他世界之外的,这也是不能用眼睛流泪的原因。碧奴在为丈夫万岂梁送冬衣的路上,在百春台外遭鹿人俘获后开始了用眼睛流泪,并且从此一发而不可收。眼泪在她身上决开了堤坝,如潮水不可抑制。其实,不能推测她的眼泪的伦没就是情感达到一种极致的偶然性的必然结果。

《碧奴》毕竟是“重述神话”的一部分。神话是人类童年时期的一种古老的口头文学形式,是具有重大意义的艺术形式。从时间界定上,“孟姜女哭长城”之事远远够不上神话的范式,它的标准定义是中国古代四大传奇之一。主人公无论是叫孟姜女还是叫碧奴,它都不妨碍事件本身的归属。但《碧奴》是不简单的,碧奴的前身是一只葫芦,而《碧奴》中又塑造了一只瞎眼的青蛙跟随碧奴。青蛙和葫芦在中国祖先神话中往往被塑造成人类族源的象征。这都是有史可考的。当然苏童不会简单地把这两个意象随意添加到这部长篇小说的。它们之于神话重述是具有相当的关系的。通过这两个意象的文化蕴涵,以行重述神话之义。而蕴含在《碧奴》间的深厚内容才是值得发掘的。

无论怎么论及“神话”还是“重述”,还得回到《碧奴》本身这滴“眼泪”上。一部《碧奴》,简而言之就是义滴眼泪的无极限扩大化。眼泪是别于葫芦和青蛙的现象的。它是流动的,也可以说无形的,相对于长城来说,这是它的劣势也是它的优势。因此抛开现实的视角,碧奴哭到长城是可以成立的。眼泪从碧奴的身体各处流出来,它本身变成了一种武器,在旁力伤害碧奴的时候它挺身而出。眼泪的形象在小说中首先是一个保护者的形象,但它的形象又是以柔的本质出现的。这个柔的本质还原为人时就是碧奴自身这个弱女子。眼泪保护的是婢女,碧奴保护的是她爱护的丈夫。以弱护弱,隐藏着多么沉重的价值。眼泪的保护者形象普遍的话就可以理想到衡明君的那些马人鹿人。《碧奴》中,他们首先是马是鹿,然后才能称为人。当贵族们发现无马无鹿可牧时,他们就想到了牧人。这是奴隶时代遗留的特征。这些文本痕迹显示出新潮小说的游戏性的叙述方式,思想超越了形象本身的高度。这些马人鹿人是没有保护者的,因为他们的记忆被生生阉割了,没有了眼泪的保护。所以当碧奴的眼泪从身体中流出来时,才唤起了他们残存的记忆。眼泪的神话功能不仅仅在于此,而在于将长城因它而崩断。眼泪顺着碧奴爬过的路蔓延开来,如同天涯开满了鲜花,直至吞没了“城墙灰”的世界。

眼泪时《碧奴》中最重的意象。它拥有压断长城的力量,也具有压断人心的力量。如任何被塑造的东西都有着或明或暗的寓意。明白处可观,暗喻处可考。碧奴的眼泪不仅仅是她一个人的眼泪,也是一个阶层的眼泪。眼泪能够哭倒长城的力量也是源于此。当荒诞流行于现实之中时,说明一切都具有了非人的意识。人的异化开始吞没自我也吞没他人。这个人的异化扩大化为一个阶层的异化,当一个阶层和另一个阶层在异化中相遇时,眼泪成了唯一的武器。眼泪压倒了长城,是一个阶层对另一个阶层的斗争。

当碧奴背着石头爬到了万岂梁埋骨处时,不能不让人想起梁祝的故事。北山特有的金线蝴蝶,传说中三百个哭灵祖先的灵魂。蝴蝶也会流出温暖的泪珠。当祝英台跃身跳进梁山伯的坟墓时,碧奴也和万岂梁埋进了长城砖里。

眼泪举足轻重,它被苏童赋予了沉重的隐讳的内涵。眼泪时碧奴的眼泪,眼睛里流出的才叫眼泪。眼泪作为一个被赋予沉重的意象时,才具有了超出眼泪本身的力量。眼泪的本质是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所以,碧奴这滴眼泪能够哭倒长城的。

“重述神话”并不是多名神奇的创造手法,文学的模仿性可以突破这种局限性,但意象却是独立的。苏童用神话重述了《孟姜女哭长城》,不如说是用一滴眼泪重述了神话。
发表于 2006-11-16 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本小说我还没有读过,认真读后再感悟你的文字
欢迎你到心情来
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16 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xuxiaohui4
文笔自然清新
欢迎多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16 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等读了这本书,才能有发言权呀.谢谢介绍,欢迎常来心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17 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孟姜女哭长城、梁山泊与祝英台,千古绝唱谁人听……”,想起白雪的这首歌,在现实中只有用眼泪来重塑神话了。

问好,新朋友,多来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7 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各位兄台支持阿,小弟有礼。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17 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苏童用神话重述了《孟姜女哭长城》,不如说是用一滴眼泪重述了神话。"
___读了你文章,很想见识一下那滴硕大的眼泪.
很敬仰你的文字.
问好!
红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7 16:3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