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992|回复: 12

并非评论:读十鼓【模仿艺术】后的小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1-7 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不会评论诗歌。
读到十鼓的【模仿艺术】后略有所感,想了想,写下一些文字,但愿没有离题太多。
那几个“的”,是我私自添加的,为照顾一下全诗的节奏。当然,在这里,我必须对十鼓表明我私自添加时的矛盾心情。呵呵,采不采纳,你说了算。
以下是我读【模仿艺术】后的胡言乱语,欢迎大家批评、补充。。。。。。


――――――――――――――――――――――――――――――――


【模仿艺术】  □□ 十鼓 作品


一条蜥蜴弃绝尾巴,
它制造缺失,
想要更大(的)操纵。


―――蜥蜴,爬行动物。艺术,何尝不具备紧贴生活的爬行属性?可是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太过琐碎的尾巴自大可“弃绝”之。美乃艺术所探索的价值(或者是精神属性?)之一,关于美或者美感,从来没有一个确切定义,大卫.休膜说:美之所以为美,全是因为某物或某事进入了人的心灵,并在那儿产生主观能动性,是人的心灵或想象使之产生美。因此我们亦可这么认为,艺术通过制造“引起美的想象空间”来完成关于“美的创造”。这种“想象空间”正是艺术形式所表达出的“缺失”。留下恰当的缺失给文字或读者,“更大的(关于美的)操纵”当然随此空间一并交到读者手中,传达给读者的心灵。


象掐断一支花茎毁掉爬行,
象一片雪牺牲洁白,
一同撤回到一棵树(的)补充性站立。


―――这第二段的三句略显晦涩,如果结合艺术(尤其是诗歌)的创造规律来审视,怕也不难理解。首先,诗歌绝不应摈弃晦涩,过于简单的表述或叙述,势将令审美过程(阅读诗歌无非就是一个审美过程)显得乏味寡淡。第二段在表达什么呢?产生美,或者说制造想象的过程。“掐断”、“毁掉”和“牺牲”,就是说要把美的东西“适当”掩藏,不直接呈现出来,留给文字或读者更大的想象空间。但请注意了,这里面肯定存在技巧问题,并非简单的掩藏。一棵树的补偿性站立,轻巧地点到了这一点。诗歌的文字、音乐的旋律或绘画的线条和色彩,无疑便是那棵树儿,那些“花茎”、“爬行”及“洁白”,需要读者使用想象力和理解力去“恢复”之,以此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作者创造的玩意儿,当然需要读者的合作,需要读者理解力的“补充”。艺术自诞生之日起,就从来不是单向的,它呈现“多项可能性”,以作者的文本和读者的审美情趣为基础。


它多么象艺术符号,
诱惑我们无法拒绝模仿,
它的死亡是单纯看到了鞋,


―――说到艺术源于模仿生活,谁会反对呢?亚里斯多德在《诗学》里阐述了此一观点,柏拉图、罗素、叔本华他们亦存同感。音乐模仿自然界的鸟鸣、虫叫、流水声或人类的欢笑哭泣;绘画更不用多说,那些线条色彩全得益于大自然;诗歌呢?比前二者略微玄虚些儿,若细加体察,不难发现,诗歌模仿人类的心灵、精神,通过意境和节奏的变换转换,深入大伙儿肋下那不间断跳动的部位。但艺术之模仿生活,决不是单纯初级的模仿,这里面有个提炼、发现和整合的过程,目的在于揭示隐藏在表象之下的普遍规律,从而引起我们的思索。生活的规律是“坚实行走”,那么艺术是否就该去找找那双为行走准备的“鞋子”?罗兰巴特说,文本一旦完成,作者即行死亡。那再生的任务,就交给读者们去完成吧。


没有看到步伐的距离,
没有看到心置于大地的小湖,
无论如何也复制不了相同的透明。


―――这段文字进一步阐述了模仿的方式,或者说,是模仿必须达到的深度。再深入理解,也许是说,艺术之模仿不该停留在事物表层,你的眼睛该似那外科医生手内的解剖刀一样,犀利、精准,直达事物内核。


一条蜥蜴不死亡,
在于它首先砍死死亡,
并送给我梦的权利。   (2006年11月5日初稿)


―――前一阵子,有某些胆大妄为的青春读物(或者该直接称其为高中长作文写手)写手,忽放狂言说:诗歌早已死亡,诗人也没存在的必要了。真是诎诎怪事。一个民族,靠什么赢得世界的尊重?首当其冲当然是这个民族独有的文化和传统!!谁也不会反对,一个民族的文化的塔尖上,站立着的就是诗歌啊。当然,对某些被市场合同(貌似小说的长作文合同)戳瞎了眼、被浅薄的未经世事的年轻粉丝们的疯狂喊聋了耳、被轮胎和方向盘压折了心性的无知无畏之徒,我们大可付之一笑(如果诗歌是一面镜子,一头驴子是不可能从中照出一个天使来的),此人完全丧失了做梦的生理功能、精神功能。蜥蜴不死亡,艺术仍活着,诗歌生机勃勃――因为诗歌给我们想象的空间,给我们做梦的权力。


***
发表于 2006-11-7 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用心的解读。问候如果种子不死。期待常来交流。提上大家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7 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诗评结合,有助于帮助读者理解,欢迎这种方式,问好种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7 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把抽象形象化理解了,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7 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读   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7 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诗歌给我们想象的空间,给我们做梦的权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8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久不来。谢过大家。
踢上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8 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学习了!!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8 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读一遍,受益了.
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9 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蜥蜴是个好象征,评论得不错,踢上去大家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9 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十鼓 的一些诗歌还是不错的,很耐读,问好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9 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犀利.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10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数遍,总算懂了一些,谢谢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3 19:1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