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895|回复: 5

从诗说“自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1-6 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诗说“自由”
                   

                     一



  这个题目已经够大了,但又给了我一个更大的想象空间。这样以来,我不再拘谨,便整日胡思乱想起来。 

  我开始接触诗歌的时候,对诗歌的第一感觉就是自由,一个画面又一个画面好有跳跃感。在这种间断的跳跃过程中,你可以把一些不想说得那么明白的话,统统丢得无影无踪。(也许,这就是一些人为什么说,写诗歌是为了隐下一些东西,不想让别人看到的缘故)这也是我选择诗歌,作为自己表达情感与思想的初衷。后来,写着写着就无意识的计较起诗的“自由性”。除了,诗分行的形式,与其他文体显得另类外,更重要的是诗内有一根神经在作怪,即诗者的自由思想。

  什么是自由思想?这和什么是“自由”是同一个问题。我记得我开始真正去探索“自由”是从《鸟飞不进来》开始。

                                                           
                  《鸟飞不进来》


                  我打开了门
                  鸟飞不进来

                  我搭个巢穴
                  鸟也飞不进来

                  我变成了鸟儿,飞走.....
                  鸟还飞不进来



其实,这首诗的初衷并不是写对自由的向往,且恰恰相反。但后来,不知不觉我就变成鸟儿飞走了,就像以前我并不知道现在要写诗一样,很是突然,但又那么自然(其实,后来我发现这首诗,还有其他的解释,诗就是这样诡秘而自由)后来有一阵子,我对鸟特别感兴趣。有时候,我就在想“是笼子中的鸟自由还是天空中的鸟”。大多数人可能觉得天空中的鸟自由些。我却觉得笼子中的鸟更自由。如果,鸟像人一样,把它关进一间“牢房”,它对自由的欲望要远远大于外面的鸟。(但也不绝对)后来想想,鸟毕竟不是人,不管是外边的鸟还是笼中的鸟,都是人们以自己的思想,来辨别它们自由与否。所以,这样的假设似乎是种徒劳,但也并非全是。正因为如此,让我对人类的想象的自由性产生了浓厚兴趣。我在《行乞的诗人》中写到:“--------在开垦过的土地上/目光和想像一样自由/穿过白昼里的黑夜/在一个无法估量的高度/沉思一个时代的文明------”真是无法估量,我们人类的想象力!

  可那毕竟只是想象,而自由的具体形式总让人无法抗拒。和一些朋友交谈时,感觉他们也对自由充满着向往。他们喜欢“浪子”这个身份,流浪生活成了他们对自由最直接与本能的理解。那时,我曾一再地反驳他们,一些对浪子肤浅的认知。因为,我从他们的眼神中看出了贪婪与享乐。“浪子,绝对不是那种无所事事、莫不关心生活的理想主义或逍遥主义者;浪子,有他强烈的责任感,他们只是对自由的向往,比我们更强烈罢了,所以选择流浪这种形式,来得以缓解-----”我语无伦次的讲着自己的观点,后来又引出了关于“活着”的思考。以致,一些朋友不愿意同我聊天,原因是谈话太过严肃与生涩。我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因为,那段时间以来,我一直处于这样的困惑之中。只有用诗才能暂时止住我的干渴。


                   《我自由的一天》


                   今天
                   我到一条河里去
                   下了河

                   河水
                   漫过鞋子
                   漫过裤带
                   漫过项链
                   漫过帽子
                   ------
                   慢慢地
                   我感到窒息
                   感到快乐极乐


但诗还是无法满足我那些日益膨胀的自由的欲望。终于有一日,我被上行囊,去体验浪子的生活。当我来到渭河边上,翻开诗集,看一些飞鸟从水面划过,又闪电般飞起,这样直观而生动的自由的画面,让我惊叹不已!而水里的鱼,却只能在水里游动,不能上岸。我在想,鸟要比鱼幸运的多,鸟可以行走陆地,鱼却不能。可当我想到我的爱情。关于她的


                   《自由》
 

                   请告诉我这一切都死了
                   那么荒唐的爱
                   她曾怀疑一条鱼
                   没有一只鸟自由

                   昨天,我把一只鸟
                   扔进了一个鱼缸中
                   最后它死了

                   请告诉我这一切都死了
                   那么荒唐的爱
                   她又怀疑一只鸟
                   没有一条鱼自由

真是荒唐得要命!爱情、爱、自由、诗歌------这些令人困倦的“词语”,弄得我头晕脑胀!于是,我决定暂时放下诗歌,去看一些随笔、小说等,这样也许会好些。后来,无意中看到作家史铁生的《病隙碎笔》真是让我又喜又悲。喜的是我们的一些思想竟然不谋而合,悲的是自己原来这样无知与浅薄!这个世界竟然如此的残缺,而残缺的美却是诗歌所必须的美的艺术,即空白美或留白美。它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或许诗的张力美就在其中。可自由的真正内涵并非只是这些,它应该有更多的魅力,在我当时看来。于是,一次次去揣测先生对人生、信仰等一些颇具艺术性的探索。至尽,仍在继续------




                    二



  最近,我提出“写诗就是把爱与自由当一回事”、“提倡诗要与爱同声”。在先生看来:“爱情,从来与艺术相似,没有什么理性原则可以概括它、指引它。爱情不象婚姻是现实的契约,爱情是站在现实的边缘向着神秘未知的呼唤与祈祷,它根本是一种理想或信仰”(或许,这是我们在失去爱情抑或不能拥有时,才说的话)但我们清楚,除了爱情我们还有别的爱。“爱,即孤立的音符或段落向着那美丽与和谐的皈依,再从那美丽与和谐中互相发现:原来一切都是相依相随。倘若是音符间的相互隔离与排拒,美丽与和谐便要破坏。”因为爱,一切变得和谐!世界需要和平,人类需要安宁。爱使这个充满罪恶的世界变得温驯,“仿佛一匹匹白马,卧下,再也不能踢蹬------”(选自《诗生活》)“选择爱,你去给别人爱,你去关怀别人,你就会得到你想得到的。”听到洪战辉这句话后,我写下这样的诗句: 


     
                《春。他送我一座山》


               有人绕小道进来 春
               有人坐在山头晒太阳
               山是他的山 后面的是他送我的

               挂着泪的一双水眼睛
               看着我 摸着山住下

               犹如把所有黑夜晒成亮色
               有人在太阳底下怀抱山峦



爱,原来这么容易传播。只要你有一颗善良的心,你就会发现,一切都那么美好!但摸一摸脑袋,不对啊!爱,似乎只能在单纯中讲。“爱是一种热情”我们只是行在路上而已。爱情、亲情、友情------等等爱的具体形式,我们都可以暂时拥有也可以瞬间失去。惟独“爱愿”是长久的、绝对的!“爱愿都是什么呢?如何才算是爱愿呢?爱愿既然高于规则,它就不能再是规则。爱愿既然是天启,它就不能又是人说。比如,爱愿之紧要的一条是爱他人,这分寸如何把握?”先生的这席话让我觉得,冥冥之中真的有一种巨大的力量存在,这便是神!(神,是在信仰中讲。信仰,要求的是真诚,你信则有,反之无。)而我的诗神在哪里?

  说了这么多,似乎已脱离了关于诗的自由的讨论。其实,并非如此。因为我在前面已经提到:“写诗就是把爱与自由当一回事”。眨一看,八杆子打不着的事,怎么会是一回事呢?自由之所以,选择诗歌作为最理想的表达形式,因为诗有它特有的艺术性。我们一些诗者一生都在努力将诗写得纯粹,其实就是对完美的一种追求。而爱,她能在爱情、亲情等皮囊的包裹中散播于人间,岂能又以它们的逝去而飞灰烟灭。其实,爱和自由一样,她们居于我的心魂,但又远远高于我们的心魂。“我想,上帝为人性写下的最本质的两条密码是:残疾与爱情。残疾即残缺、限制、阻障……是属物的,是现实。爱情属灵,是梦想,是对美满的祈盼,是无边无限的,尤其是冲破边与限的可能,是残缺的补救。每一个人,每一代人,人间所有的故事,千差万别,千变万化,但究其底蕴终会露出这两种消息。现实与梦想,理性与激情,肉身与精神,以及战争与和平,科学与艺术,命运与信仰,怨恨与宽容,困苦与欢乐……大凡前项,终难免暴露残缺,或说局限,因而补以后项,后项则一律指向爱的前途。”(我在这里想把爱情,换作爱抑或爱愿)我们都是把这些理想作为生活的航标来坚强的活着的。“爱之永恒的能量,在于人之间永恒的隔膜。爱之永远的激越,由于每一个“我”都是孤独。人不仅是被抛到这个世界上来的,而且是一个个分开着被抛来的。”而我们之所以追求自由,正是因为每一个我原本都是“孤独”的,我们要回到原始的本真的状态上去,这正是诗歌所要引领我们寻找的真、善、美。(写到这里,我忽然明白:当初,我为什么能把“一切变得苍白本能的语言就是诗”这样的诗观,忍心丢掉的真正缘由。)


  而我恰是在写诗的过程中,证明了自己的存在!



注:在(二)中,引用的一些观点,出自史铁生的《病隙碎笔》。在这里,我也想向大家推荐这本好书!




                   

                   2006年11月4日
发表于 2006-11-6 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益的探讨与思考。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6 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诗与文并茂.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6 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些研究,有一些思考,有一些感悟。兄弟可将其发在本论坛一个专题栏目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6 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文共赏,受益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6 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下!问好兴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3 09: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