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次偶然读到了我“她”的诗歌,为什么在上面打上引号,因为我进诗歌报以来一直以为“妙心缘”是个女生的笔名,到看到他的诗歌之后还是这样认为,直到看了他的自选集<情感D100个沸点>序才明白什么回事。这个笔名原来是他的“女神”,是他一直追求的臻于完美的生活状态表达,也是对他生活中有这么一位相伴他左右的“女神”的感恩和回报。所以他就取了这么一个诗意人生的笔名。而我也羡慕之余,更多的是感受在爱情的力量下,诗歌呈现出来的独特魅力。
这首《蜂落花枝》是我一看,就捕捉了我心灵的跳动,屏息中游离于情意缠绵场景里,仿佛如同是自己在梦想中遇到这种场景。“无边的原野上,一朵心花是紫色的”境外景拉在远处,而且景物是原野上,给人一开始辽阔的意境,同时一朵心花突然缩短了景物之间的距离,更重要的是出现人与物的搭配。如果说一个很美的地方没有人的陪衬,说多少赞美的话,也抵不过“人是最美的风景”。诗人在这里,时空被控制在心灵情感的平衡点上,然后以“当”状语语句出现拨动情感的砝码缓缓移动。我喜欢这种形式的表现,有释放读者开始为之猝然的感觉。在第一节里,诗人的心是紫色的,在我看来有两个原因。第一,很明显,诗人的“女神”是“清纯之紫”,所以他保持一致,以心观心,以心照人;第二,诗人把原野上环境定位在冬天,冬天有红梅为之常见,而与之对位的春天,是第一朵三月紫色的杏花,但是诗人并没有直接点出,可见诗人不论诗歌功底,还是文化底蕴都是让我钦佩学习的。
在第二节开始,仍然以环境烘托情境,这里环境是反衬,以冬天的灰蒙严寒情景反衬诗人与“女神”的感情坚贞,经得起考验。诗人是怎样进行化解的呢?往下读,你会知道,是一幕相知相依的恋爱场景分解了冬天的严寒与灰蒙,他们置之于他们真情之外,可见情感的深度用卷尺无法测量了。细心的读者还会注意到,诗人用了一个细腻的动作表现----“花瓣的小手迎接你的来临”,让我感受到此刻有多么浪漫和富有情趣。
说到这里,也许你会提问了,这与题目《蜂落花枝》有什么关系?读完第三节你就会豁然开朗了,或是“柳岸花名又一村”的惊喜。诗人在前两节都是在铺垫----等“女神”的出现,而第三节就点题目了,说明“女神”以何种方式来到诗人身边。前面不是说诗人是一枝“心花”,是原野上的花枝等候,所以“女神”就以蜜蜂形式落在诗人枝头上了,而且是“吻”把他“化成蜜汁”。在这里诗歌由朦胧到逐渐清晰,由静态的景物到活生生的人物动态场景展现,无疑是供我们世界自然美的享受。
最后诗人是对“女神”的感激。因为他在之前的彷徨,之前的“苍茫无边”,之前的心灵孤独....在此刻已明朗,就像他诗歌里的句子“泪水已冲走了冬天,此刻只有笑容”。却实是一种幸福,不仅仅诗人他们看来,也在我们读来有幸福感觉出现。诗人最后一句,从生活口语化中提炼,读后让人温馨与亲切感人。
在反复读了妙心缘的这首诗歌后,发现诗歌隐喻手法用的奇特到位,整首诗歌没有提到蜜蜂与花枝,没有提到两种环境下的具体物景,都是随内心的真挚情感像地下暗流一样流过,但又有规律有方向的流处,因为诗人在表达一个主题中心运用了“散发式意象”,即由一个主题----对生命里的“女神”出现、来到,围绕它延伸散开诸多与意象,这又是我学习的地方。
读完他的诗后,也悟到一个不知道是不是道理的道理:现在社会,当我们为着什么一直努力去追求的时候<当然包括爱情>,什么都没有追求到,何不像妙心缘一样,以一枝展现春天的花的状态迎接?说不定飞在你枝头的是只彩蝶.
于南郊晚上
附
《蜂落花枝》
无边的原野上,一朵心花是紫色的
当寒霜以冬天最后的苍白低垂泪水
我以悄然的开放向你展现春天,我的清纯之紫
在灰蒙蒙的原野的尽头,我静立的娇柔
只有你才感知,只有你,让我细细的触丝
伸出花瓣的小手迎接你的来临,你的唇
你来了,你停在我的指尖,你的吻是真的
覆盖我的生命。空气无言地停止吹拂
它知道,我身体最柔软的部分已经化成蜜汁
甜,亲爱的。你看我整个心灵苍茫无边
泪水已冲走了冬天,此刻只有笑容,亲爱的
如果这就是幸福,我可不可以闭上眼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