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508|回复: 8

生活在别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9-14 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见9月8日《燕赵都市报.燕赵资讯版》)

在不熟悉的地方安营扎寨 那里没有战争/尽管也没有一株植物 却可以/做自己的事/我是所有陌生人中的一员 不必熟识 没有隔阂//许多人都对我发笑 他贫穷得只剩下诗歌/无助的我把灵魂放飞高处 让他们够不着 也/看不清
——摘自《跋涉》

生活在别处
——解码网络诗人穆晓禾
牛慧芬/文

穆晓禾,网名乡下。70后诗人,期刊写手。邢台市诗人协会常务理事,《新诗大观》编辑,“诗阅读”博客圈圈主。自2001年触网以来,在《中华日报》(香港)、《新大陆诗刊》(美国)、《诗选刊》、《小小说读者》、《爱人》、《女子文摘》、《中华读书报》、《合肥晚报》、《现代金报》及《邢台日报》等报刊发表诗文300余篇(首)。


只有一盏油灯挑起陈年的记忆/母亲坐在暗夜里缝缝补补/用一段割裂的年月/试图拉近我与村庄的距离。
——摘自《拨亮那盏那年的油灯》

晓禾,网名乡下也来自于乡下。1974年,他出生于河北省威县方家营乡一个叫徐固寨的地方。在那里,他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踌躇满志的少年直至失意落寞的青春。

1994年的愚人节,他创作了诗歌《跋涉》,这是他的处女作。这首曾感动过自己也感动过他人的诗歌,至今还完整地保存在他的文件夹里,成为他“诗生活”的起点与标志。

高中毕业后,在距象牙塔不远的地方,他连续两次冲击未果,与魂牵梦萦的大学失之交臂。铩羽而归的他,就此彻底地告别了校园——这个令他爱哀交集的地方。

1996年,他带着一本手抄的诗集和几十册诗刊,告别了父母家人,离开了生养他的故土——那片日后对他的成长和创作都产生过且依然产生着积极影响的土地,满怀憧憬与渴望,来到了邢台。在这座日后不断重现在他诗歌中的冀南小城里,他一住就是十年。

初到邢台,他听从父亲的建议,学习厨艺。一开始,他安分而守己,勤奋学艺,拚命苦干,为的是好给牵挂自己的父母一个交代。父亲是村里屈指可数的有识之士,晓禾是三个孩子中让父亲寄予最大希望的一个。

晓禾悠然地做着厨师,品尝着美味,尽享着口福。但天生瘦削的身板依然单薄,给人的感觉总是弱不胜衣。他按部就班地打工,每月拿着一份或多或少的薪酬,平静而安然:“日子一天天晃着,像一盏旅途的青灯,路上有人与否,它只管亮着。”

灯红酒绿,霓裳艳影,觥筹交错,不乏素材与见闻。闲暇时,他写下许多诗歌,但在金钱像疯狗一样追看人跑的酒店里,他找不到可以谈诗论文的同好,找不到可以推心置腹的朋友,因此,读者亦只有自己一人。

流年似水,光阴荏苒,转眼5年。2001年底,他打工的那家酒店开了一个对外的网吧。一天,网吧经理对晓禾说:“去学学电脑吧,否则会被时代淘汰的。”服务生小勇为他申请了一个QQ号,并告诉他“练习打字从聊天开始”。
一周后,QQ里一个叫青鸟的网友,带他去了本地的一个文学论坛——“百泉”。坛主酷哥亚当,网友称其“网协会长”。晓禾说:“当初听到这一称呼时,我还以为是‘网球协会会长’呢,后来才知道是‘网友协会会长’。呵呵!”

进入论坛不久,他即得到一个版主的职位。但“百泉”是个小论坛,他贴上去的那些诗歌,反应平平,点击率很低。他开始考虑要寻找一个更好的平台来展示自己。这时,又是青鸟为他介绍了一个叫“魔幻新大陆”的论坛。坛里的“阿黛有约”版块,人气极旺。后来他得知,该版主是网易上海区的主编,叫阿黛儿,是位女作家。经过几个月的潜水和发贴,他如愿跻身该版骨干成员之列。当时,他写阿黛儿的一篇评论,曾发表在杂志和报纸上,见证了他在“阿黛有约”的那段日子。

接下来,他又潜入“女友网”的“雪夜行文”中,跟随着“西岭雪”,敲开了期刊的大门,正式开始了网络写手的生活。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点进了“一号网”论坛,其中有一个诗歌版块,里面汇聚着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诗人与作品,大家畅所欲言,气氛热烈,这让晓禾有如孔子闻“韶乐”一般。他把自己的诗歌,贴进了一个个ID后面。诗友们品头论足,给他以真诚的鼓励或中肯的批评,让他受益匪浅,沉迷其间。论坛上有荐稿版块,他被推举为版主和荐稿编辑。不久,他组的诗稿便发表在《三峡文艺》2002年第6期上,共8人的作品。然而,久等不见样刊,他出面交涉后,才算给了每人一份。打开姗姗来迟的样刊一看,网络选稿编辑的名字早已换了别人。至于事先承诺的稿费,最终也没能拿到。想到大家的劳动成果被漠视,被利用,他觉得对不起诗友,一气之下辞了职,从此再也没有访问过该网。

后来,他转至《诗歌报》论坛,心甘情愿地做起了灌水版版主。网络无疑为晓禾满腹的诗情寻找到了一个宣泄的出口,这让他如沐春风。而后来《爱人》杂志社寄来的一笔丰厚的稿酬,促使他毅然辞去了工作,专心于做网络写手。他确信,思想和笔可以养活自己。如果说,在别人的论坛做版主是为人打工,那么做自己的论坛就是创业。他不计付出与利益是否等值,为众网友开辟着一个个交流平台。但网络里同样没有“免费的午餐”,他的几个论坛,均因经费问题被强行关闭,个人生活也一度陷入窘境。好在晓禾不追求“鱼”也不奢望“熊掌”,每天粗茶淡饭外加几支烟,无需太多的花费。

2003年10月,他依靠实力和影响,成为《新诗大观》的编辑之一。该诗刊是邢台市委主管的一份省级内刊,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诗歌民刊。在晓禾的努力下,《新诗大观》很快便在网上安了一个家,并被众多网站链接,成为民间诗人时常光顾的一处家园。“写诗,让我感想在自己的文字里;编诗,让我徜徉在别人的情怀中。诗歌给我的满足感,越来越充斥于青灯下,我每一个孤寂的夜里。”

而父母知道晓禾放弃了薪酬稳定的工作,已是两年之后。明达的父母获知了儿子的一些成就后,认可了他的选择,这在精神上给了他莫大的安慰。他写道:“在我居住的城市/一个人没什么地方可去/后来 我把一些诗歌寄回乡下/后来 母亲寄来一些衣物。”
 楼主| 发表于 2006-9-14 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只属于我一人的年关 又近了/明天又有乡邻结婚/但愿 是为了爱情。
——摘自《为了爱情》

读他的小说,读他的诗歌,希望读懂他橙黄橘绿年华里那些爱情变为传说的渐行渐远的故事。

他读高中时爱上了一个女孩,而对方不爱他。后来,女孩远走美利坚,带走了他刻骨铭心的初恋。他自白:我爱上你/正像西西弗斯爱上了那块石头/生活因为有了选择/我们找到各自的方向//我虚幻的诗行/终于留不住水样的女人/花在水边/请随意流淌//如果你的灵魂可以跳舞,我为你植下的皮肤/上面充满了毫发/如果我可以为爱牺牲/我坐化后的舍利子只是一粒晶莹的盐巴……

复读时,他又结识了上海师大音乐系的一位女孩。彼此有过两年多的鸿雁传书。这位善解人意的女孩不仅给了他一份真挚的友谊,还唤醒了他蛰居的爱情,使他顿悟,每一个春天都绿色盎然,不必因错过一个季节,失去一片绿叶而对整个森林丧失信心:一生中不可言及的伤口/我们用爱抚平//在你的注视下上路/只有窗外的花朵/会点燃我对生命的渴望/只有你的桃花般的容貌/让我的心跳动不止//你温柔的话语/把青春的梦淋了又淋/把我一个人放在一个城市/情感的阡陌 插满九百九十九朵玫瑰//把麦稻运到这里 把香草放在最高处/我的灵魂随着一束火焰燃烧 燃烧/为爱情启动的门敞开着 为一个人的心/温暖着 38度的爱情 非典着……

触网之初,晓禾认识的那位叫青鸟的网友,是他网上最初的向导,晓禾开始为她写诗,这便是《玫瑰园打开了窗口》的雏形。他断断续续写了5年:我睡不着 就在庭院里散步/庭院上面的蓝天 空空的/鸟飞过 天空是什么颜色/如果我的视野里没有了鸟儿/我的孤独是什么颜色//只有相同的时间 合适的时候/我们一聊钟情/如果你要上线 我的门铃会为你响彻整个窗口//你看《情人的礼物》就是今晚的便当//冬天与春天比邻 一只鸟儿绕着窗口飞行//经年之后/亚当爱上夏娃 我爱上了鸟儿/我和你之间 诱惑与被诱惑,恋上了彼此的身体//爱情 一半在窗外 一半在梦里//可我始终不明白 天 说黑就黑//不等一次恋爱谢幕,你燃起另一堆篝火/从热切到冷淡 一步之遥//一只荆棘鸟/叼去我的牵挂 请放我千里之外/牧百年情怀 渡关山 出塞 出塞//我从夜出发 到夜结束 为爱情劳累多年……

在酒店工作时,那些出出入入的玲珑女子,让他产生审美疲劳的同时,也悟到了爱情的俗不可耐和弱不禁“风”:“理解和误解都过于沉重,我选择放弃。”现实中他没有一位女友,但网络里喜欢他的女孩不乏其人。但无一例外,没有一份爱情能供他下载后复制到现实生活中来——从网络到现实,胜过从月球到地球,相距遥远。

“草色遥看近却无”。晓禾的爱情总是在抵达现实层面时归于虚无,在他的生命中隐逸,不复再见。这意味着他的爱情,没有了形而上的重压,善感的他不再专为某人写诗,由具像到抽象,由狭义到广义,爱情在他的诗歌中被升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9-14 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任何的躯体都是一种引证/你是完美的 让人失去语言的用途//语言说不出你 留白处靠想像去解释/我就是我所是的样子。
——摘自《窗口》

我曾下载并打印了他的爱情组诗。静静的雨夜,柔柔的灯光下,细细咀嚼那感伤而唯美的情愫,像一股清泉流经心田,直抵灵魂。那浸渍在字里行间的真诚与圣洁,时时显迹,处处留痕,开阖有度,错落有致,丝丝入扣地演绎着一段段感伤的故事,让人品味着“人之所以异于禽兽的那一点‘几稀’”:一个“痴妄”的男子从独居的清冷,到体验爱情扣门的欣喜与惊慌,再从“夜夜山歌”的甘美,到“窥视、判定和猜想”,直至“放弃”,因为“理解和误解都过于沉重。”

晓禾是把网名作笔名来用的一个人。他说,把网名当作自己身份的人很少,网络里充斥着大量的ID和马甲,一个人可以拥有无数张面具,换一个面具就可以重新过一生。但晓禾用这个笔名已有5年之久。他说“我无法变换ID隐藏IP,自动成为另一个人。”“我与你之间,熟悉又陌生的邻居/我们没有隔阂,也无需回避。”

可以说“诗阅读”博客圈是晓禾最得意的作品之一,也是他展示自我的一方舞台。他以谦和、真诚、热情、宽容的心态,赢得了众多网友的认可和好评。每当打开这扇“窗口”,他便思路畅通,灵感蜂拥,妙语迭出,成为话题的中心。也正是这种网络的沟通、心灵的默契、智慧的撞击,使他收获了源源的锦绣文章。网上网下,诗里诗外,他宛若一人,真实自然。

认识晓禾之前,曾读过他那篇久享盛誉的《和海子活在过去》,他诗歌的质感和品位,他苦行僧式的生活方式,都曾让我感到震撼。诗意不能充饥,诗歌无法果腹。八十年代成就卓然的“他们”派诗人韩东曾坦言:“我开始写诗,逐渐有了一点名气,但诗歌写作并不能维持我的生活,相反倒是越写越穷,人生越来越灰。” 晓禾亦遭遇了同样的尴尬。没有哪家报刊会为一首诗支付百元酬劳,晓禾沿着分行文字的阶梯,不可救药地堕入了生活的困顿之中。为稻粱谋,他听从网友的建议,移步换景转向了“膨化诗歌”——小说的写作。

幸运的是,转型后,晓禾写作生涯的“嘉年华”也就此拉开了序幕:2003年,他的第一篇小说在《爱人》时尚版刊发;2004年,他的第二篇小说顺利登陆《小小说读者》且当仁不让地占据了头条。后又被《女子文摘》转载。6月份,《爱人》再次刊登了他的一篇网络小说。多家刊物的稿约纷至沓来。而他后来所发表的《爱情网络花园》、《在电梯中上升的爱情》、《诗歌,脱去衣服好不好?》、《博文时代的一只空瓶子》、《伊沙,现在是下课时间》等小说和酷评,均反响不错。他那些牺牲在网络里的“孔方兄”,渐渐有了回声;清苦的生活,也随之有了些许绿意。

而今,他正尝试纪实类文学作品和长篇小说的创作,以期完成一个写手的真正转型。他是这样诠释自己的:写手,一个因网络后起的写作者,用字来养活自己。只要我写下的那些文学还依然感动着别人和自己,写字就是我唯一的选择……这个世界再黄,黄不过我的皮肤;这个世界再黑,黑不过我的眼睛。你不必担心我的变节,我对诗歌的依恋。晓禾自信地告诉我,年底前将有两个大部头的东西推出。是啊,他有一支饱蘸深情的笔,假以时日,我相信作为“精神贵族”的他,物质生活也一定能尽快“返青”——我们试目以待。

他煮字烹文,优游涵泳,徒步跋涉在追随缪斯的路上,独自咀嚼着人生的况味。

后记:

采访晓禾,是在不久前一个秋雨菲菲的上午。

我如约前往他租住在邢台市西园村一处二层民宅的寓所里,只见十几平方米的小屋内除了一张床,一对旧沙发和一个当电扇用的排气扇及几摞随意堆放的书报杂志外,别无他物。

晓禾告诉我,有人说他另类,说他生活在虚幻中,缘于他依然坚守着那些陈旧的传统,坚守着已经落满灰尘的理想,坚守着只能在“纯属虚构”的影视剧中才有的传奇。他乐于被爱折磨,乐于在辗转反侧中体验生命的深度和广度。他好像一个无家可归的孩子,在流浪,或者说是流放,茫茫然,期待时光逆转……这让我看到了一种久违的原始的本色的东西,那是未经物化的元素。反观自我,红尘素居,在蝇营狗苟、熙熙攘攘的喧嚣与竞逐中,关注的只有市井上方小小的天空,窃自以为自己生活在现实中。我不禁自问:究竟谁生活在虚幻中?他?抑或是我?

李白在黄鹤楼上看了前人的题诗曾感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面对晓禾,我亦有同感。我曾试图解析诗人心理和精神上的发育及成长,但始终无法潜入他意识中隐秘的角落,他用一种我姑且称之为“意识流”的叙述方式,让时间与空间、现实与梦幻交织在一起,使我一时难以辨别畛域分野之前的原初。因此始终无法切近诗人的内心世界。提笔前,感觉寓意很深;成文后,又感觉达意太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14 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把写诗歌当作一种职业,过程是艰难的,做一诗人在当下太清苦了,只能把这做为一种爱好,不能做为一种求生存的方式。

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14 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久 不见  兄台最近可好   
感受文章中的对文学的真挚和热忱
感受一个真正文人的清苦与悲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14 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位从乡下走来的诗人真实、执着的文学之路。
虽然清苦,却爱着自己的所爱,这不也是一种幸福么。问好两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16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让大家更多地了解诗人的艰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16 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文啊?我出差,上网不便。先问好,有时间细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17 02:06 | 显示全部楼层
乡下啊.
一段平凡又不平凡的诗路历程
看了这篇采访
我思绪纷飞......
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6 20: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