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6-9-6 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与书为伴总是乐事
“爱上一个人,就好比路过一口井。你以为井底有爱,于是奋不顾身地往下挑了,着了底,才发现只有自己。可即便这样,你还是得老老实实地呆着,因为爬不上来,因为不愿意爬上来。一天比一天严重的从脚至心的冰凉你得承担。”看到这段话的候,往下的文字几乎都看不下去了。在我的眼前涌现的是一副悲壮而凄美的画面。“奋不顾身”这四个字多么勇敢、坚定。
文字,常常就是这样,轻易地就能进入我的内心。让人过目难忘、让人目眩神迷,也可以让人黯然神伤。
我总是特别容易记住一些忧郁的句子,从古到今的。年少时爱读古诗,陈子昂的那句:“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把孤独寂寞写到了极至。“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的这一赋,便赋尽离愁。古人作诗最讲究意境、精准、深刻,对每个字都再三推敲,因此成就了多少篇流芳百世的佳作。
随着年纪的增长,许多身边的人都被俗务缠身,几乎都不读书了。我觉得性情的陶冶有许多种途径方法,多读书、读好书于我未尝不是一种最好的选择。常常听到朋友抱怨说,现在让人感动感慨的事情太少,不关己的东西总是难以感受到切肤之痛,看待发生的诸事好像都觉得理所当然的。而我总是一如既往地沉渗在自己的一方天地之内,悲喜着别人的悲喜,感动着事感动着人也感动着自己。看喜剧会开怀大笑,看悲剧会尽情流泪。
佛儒两家对人的“七情”都归纳为:“喜、怒、忧、惧、爱、憎、欲”,这是人类最基本的生理要求与心理动态。少了那一项,就等同于多了那一种遗憾,好比日常饮食时你食不知味,那么我想即便眼前是再苦的茶,你也愿意尝一口试试吧?
巧笑早前写过一篇《索性做条吃书的鱼》,开篇说到:“很多爱好,在流水般辗转中渐渐丢失。惟有读书,纵使岁月坎坷,仍保留下来。”再而说到:“因为书,爱上写作,用文字阐释生活,成为生命一部分。因为书,结识书本背后真实的人,从关注文字,渐成知己朋友,其中的快乐和丰饶,非一词一句可以尽说。”结句:“岁月无情,真情自在纸中,书香虽不能起死回生,却也去污除浊,修心养性。读书,或已沦肌浃髓,于是,就只好自甘沉沦,在书堆里找寻那些“炉火”和“烛光”,午夜回眸一笑,暗觉并未灰尘满面,聊可自慰。”我虽不如巧笑对书之痴迷,但是能与书为伴总是乐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