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704|回复: 4

微诗点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9-2 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残点微诗(一)

梅影三叠(一首)

1、孤独

这是一种通病
谁也不能拿到出院证明

北残点评:孤独,表面上看,是很普遍的一种生存状态,而它的实际却正好被诗人所言中。孤独作为一种文学病态,文学界早已有之。“世纪病”、“多余人”,“局外人”等都是典型的“孤独”人物存在物语。中国文学史上,也有很多孤独的文学家,屈原、李贺、王勃、王国维、王小波,还有海子,以及近年来谢世的诗人昌耀。也许他们的离去,正好是脱离了孤独苦难的人生。而真正活着的人,“谁也不能拿到出院证明”。从某种意义上讲,诗人都是孤独的。孤独的诗人,写出这样短暂而精辟的《孤独》诗篇,这是诗歌的骄傲!(2006-8-22)

范爱军(一首)

1、花

花开美得像女王
有人为它建造昂贵的宫殿
它却宁愿走入旭日普照的原野

北残点评:这首短诗,使我想起笼中鸟, 为了安逸的生活而放弃自由。而诗人笔下的花,显然比这笼中的鸟聪明,它知道,宫殿虽然美丽,但也可以遮挡阳光。诗人简短的诗章,更是对人生的最好写照。这个物质欲强烈膨胀的社会,往往使我们因为安逸而放弃应有的自由。再读这只《花》,我想起古代的隐逸诗人。(2006-8-22)


陈光硕(一首)

2、痛

我说我是诗人
诗歌的纯洁打了我一耳光

北残点评:诗人,其实是个很伟大的字眼。真正意义上的诗人,应该“无事不可入诗,无物不可入诗,无人不可入诗,即便是生活的琐事,即便是最普通的芸芸众生,都会激发他诗意的灵感,给他美的启迪。”应该“是勇者无畏的典范,他不在意任何俗世的权威,更遑论利益的诱惑和干扰。”我们虽然也写诗,而我们往往却做不到一个真正的诗人该做的。我们充其量只是一个“写诗的人”。诗人说“诗歌的纯洁打了我一耳光”,恰恰点到了我们的“痛”处。(2006-8-22)

斯厚人(一首)

1、距离同等

站在楼顶上的人在喊
喂  看你渺小
我看看他  笑了

北残点评:站在楼上的人,并非都只是看风景。因为有的人觉得他比你站的高了。“喂  看你渺小”,就是对这种人无耻嘴脸的最好写照,诗人的刻画可谓入木三分。对待这样的人,作者采取“看看他  笑了”的单纯态度,简单的动作,却是对如此人物恰到好处的最好讥讽。《距离同等》,写尽人形世态,教人看社会,也教人如何对待社会。(2006-8-22)

蔡景湛(古人物微型诗小辑)

1、郑板桥(选2)

要是你活着
这世上的黑
不知能让你画上多少支  瘦竹

北残点评:清廉,是百姓们心中最喜欢的字眼。而反“黑”,则是诗人反击世俗不正最拿手的题材。这首短诗,简练犀利地对社会黑暗进行了无情的抨击和嘲讽。以世“黑”之酷,比拟墨“黑”之多,可见诗人手法之高明。而“瘦竹”“瘦”字的恰切运用,更为诗歌增加了不朽的分量。可谓一字千钧。郑板桥,乃清朝“康雍乾”时期著名画派“扬州八怪”之一。而诗人这首短章的选材、视角、匠心和手法也确实称得上怪异。(2006-8-23)

2、我写包公脸上的月

(一)
穿过多少年的历史隧道
黑暗之处你这轮新月
依然不老地温暖着我们的心
(二)
照亮的不仅是你主人那漆黑的脸
(三)
这弓月  是黑暗中的亮点
曲折着  人间难得的光明
(四)
如果包公额头上的你啊
还在这黑夜里闪闪发亮
那么我情愿  不要明天的太阳

北残点评:在历史上,尤其是民间,包公的故事千古流传。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把清廉深深地刻在了人们的心中。在诗人的笔下,最惹人的题材却是传说中包拯额头的月牙。月牙虽然仅仅是他脸上的一个特征,但是它已经成为包拯本人的象征。写月即是写人。而这一题材的深刻寓意却是借“月”的意象来刺贪刺虐。诗人的诗句:“这轮新月/依然不老地温暖着我们的心”,“人间难得的光明”,“情愿/不要明天的太阳”等就很自然地流露出这一主旨。诗人抓住这一传统的历史题材,很轻松地达到了借写月而写人,借意象而显志的目的。这组诗虽然简短,但是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二、三)、抒情(一、四)等手法,婉转地表现了“反黑”的主题。(2006-8-25)

北残点微诗(二)——张世明5首

《走进夏日》

一声蝉鸣
牵引——牧童
走进林荫深处……

北残点评:夏日在诗人们的笔下历来都是清丽幽静的。“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赞美的诗句在大诗人的笔下比比皆是。这首短诗更是借夏日特有的事物“蝉鸣”,引出一幅绝美的图画。“牵引”二字,用的既巧且妙,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把动静的交替杂糅一起,使人身临其境。读这首小诗,使我想起了清代袁枚的五言绝句《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二诗真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2006-8-25)

《春柳》

春风春雨光临寒舍
他忙把珍藏一冬的国画
挂出来

北残点评:春,在文学家的手里,永远都是写不尽的话题。而作为春天特有气息的柳,更是史不绝篇。在古代,“柳”与“留”谐音,从《诗经•小雅》的“杨柳依依”,到中唐白居易的《忆江柳》,再到明代杨慎的《折杨柳》,柳一直都是送别的象征物。诗人的这首《春柳》,与之不同的地方,在于写柳而无送别的寓意。并且没有采用直描的手法,而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借“春风春雨”来引出一幅令人想象的画面。“国画”的级别之高,足以衬托出画面之美,而一个“挂”字,更是使春显得婀娜多姿,风情万种。前人写柳而意不在送别的诗歌也有不少,其中最撩人情思的当属唐代大诗人贺知章的《咏柳》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首诗采取了先白描后比拟的手法,写出了柳的绰约风姿及春风功力之妙微。而《春柳》一诗未着一字写柳,而处处是柳,尽显风流。诗人手段之高明,令人叹为观止。(2006-8-25)

《离别》

一张车票就像一把刀
将理不清的乱麻
一刀斩断

北残点评:南朝江淹《别赋》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寥寥数语,写尽人间别离之悲。诗人这首《离别》,反其道而行之,欲借车票之锋,“挥一刀而解千愁”。只恐怕这离愁是“剪不断,理还乱”的。亦或更有“举杯销愁”“更愁”之嫌。除非此别乃“断情”之别,否则不但无解脱之感,“此去经年”,反而“应是良辰美景虚设”。手法上,这首短诗的新异在于反传统,匠心独特。车票的比喻也很新颖。(2006-8-25)

《心事》

桃花谢了
春水东去
一棵树在岸边久久张望

北残点评:所谓“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自古“事在一厢,多与愿违。”此写个人情也。又李后主《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此乃家国情也。“一棵树”,写尽个人之寂寥,也写尽家国之兴废。这“张望”,是对自身的慨叹,也是对历史王朝更替的无奈流露。诗的手法,在于借“花谢”、“水流”之哀景,展现“独树”之怅然,可谓悲上加悲。而以哀写哀的写作技巧,事实上,更能更凸显出“心事”之沉重。(2006-8-25)

《黄昏散步》

晚霞
一步一步
书写——散文诗

北残点评:冷暗、凄清的色调,由于意象的沉重以及心理上的某些暗示,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文学史上,唐代的“大历诗风”,李贺的诗歌,南宋姜夔的词等就是这类风格。黄昏,晚霞,其实应当算做这类诗歌意象。像李商隐的《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构筑的便是如此意境。《黄昏散步》这首小诗则反其色调,来写黄昏之美,晚霞之绚,其实这并不是本诗的特色。黄昏之美,历史上和文学界早已有人推崇。本诗的特色在于诗人赋晚霞以生命,拟人化的手法之外,更为它创造了一个行为——写“散文诗”。其实,晚霞在写散文诗的同时,诗人不也正在构写自己最好最美的散文诗么!?其构思可谓巧妙,令人佩服。(2006-8-25)


北残,山东郓城人。作品散见于《中国青少年诗人》、《诗行走》、《湖北诗人》、《彼岸》诗刊、《当代诗风》、《圣地诗刊》、《星月诗刊》、《魏风诗报》、《小作家》、《新千年的祝福》(中国戏剧出版社)、《胜利之歌》(中国文史出版社)等。

联系方式 邮箱:zmzlong@sina.com    QQ: 420335586
发表于 2006-9-14 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 啊,都是很好的微诗。学习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14 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诗好评论更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9-15 01:4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2位的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3 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评得有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9-22 09:5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