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3299|回复: 12

一篇“形散神聚”的散文佳作。――荐读梦隅的《百无聊赖话乡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8-22 07: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发帖说明:        

        考虑到有些朋友可能没有读过原文,为了避免我的“歪评”干扰读者自己的思想,请大家首先阅读“原滋原味”的原文(仅在每个自然段前加了序号,便于后面评述)。
―――――――――――――――――――――――――――――――――――――
百无聊赖话乡思
梦隅

  1故乡并不遥远,坐上长途汽车两个小时就到了。

  2从古到今,人们说乡思话乡情,扯不断的缠绵,丝丝缕缕,余音不绝于耳。故乡的好处俯拾皆是:童年的憧憬,父母兄弟姐妹的亲情,邻里友人的交善,雨中撑起的油布伞,弯弯曲曲的小巷子,好闻的炊烟,历历在目。。。。。。

  3最近,又回故乡。对于此常是得过且过的,不是值得留恋的太少,而是太多的留恋让人不忍。

  4沿途的庄稼依稀昨日,长势旺盛。大豆结出毛茸茸的荚,玉米抽出淡淡的穗子,侧耳听听,仿佛听到了儿时的耳语。

  5那时刚记事吧,六七岁模样。家乡四面环山,狭长的地势,石头房子都建在半山腰上,至于何时建的我却说不清楚,听大人讲约么有四、五十年了,是日本人在那儿开金矿时修建的寓所,清一色石头墙,黑铁皮瓦,七八平米大小,一家人七八口挤在一条土炕上。那时觉得邻居很亲切,特别是左邻陈家,右邻刘家,他们的儿子自然也成了我们兄弟的好朋友,一个叫刘小儿,一个叫沉沉,嘿嘿,说起来有点怪味。那时大人们给孩子起小名都图个吉利,那个刘小儿是陈家的,因为喜欢儿子——刘家也是如此,倒成全了自诩为“术士”的人,可以呈一时的“才”气,说陈家的儿子不好养活,须过继给别人家——只不过是口头上的,还养在自家。真是难为人了,心机算尽:刘家的姓谐音“留”,便顺理成章的过继给刘家了,而还有一术却是唯物的,实实在在地给刘小儿脑袋后面留了一撮头发,看一看倒是可人的好玩。沉沉呢,就没这么稀奇古怪了,因他家连生了四个姑娘,是怕这儿子跑了吧。后来的印象里好象两家的关系没有好多久,两家的大人常因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恶眼相向,指桑骂槐。

  6车子七扭八拐,断断续续地有人上下车。家的味道越来越浓了。

  7有时觉得很幸运,每年可以给老父亲过一回生日。今年却没那么幸运,父亲三月十二去逝了,至今已百日,此次回家主要是“烧百日”的。去年过生日的时候,一家子喜气洋洋,我们家的快嘴子们大呼小叫:长命百岁,长命百岁!今年春节时好象有了先兆,他总对我们说活不过今年了,还常数算:老张头死了,老宋头喝药了,熬不过了。哥哥前一天回家看他,他说:明天我就死了,第二天还真是!难道他知道寿终之日?想一想也是必然,新陈代谢,生命之理,谁也逃不过的。

  8淡淡的,一切都淡淡的。去年回家特意到就读的中学校看看。原来的操场因长期无人运动长满了蒿草,旧教室早已不在,空荡荡的新教舍鸦雀无声,据说还剩下两个班级,当地的孩子大多去了县城好一点的学校。每年这个时候学校要开运动会,三天时间搞得热火朝天的,浓郁郁的气氛让人的血都沸腾了,而我最惬意的不是别的,倒是能向父母讨个把零花钱,买根自己爱吃的麻花,喝瓶汽水。对于运动我不爱好,篮球场上同学们争啊抢啊,我呢,有空就靠在篮球下看热闹,你想啊,我有多孤单。淡淡的,淡淡的身影。

  9前几天刚过的端午节是味道最浓的,深深地印在骨子里的是那股粽子叶味。节前的一天,粽子下锅文火煮三四个小时,然后放入鸡蛋,不掀锅盖一直焖到第二天早晨。睡在梦中,香气已弥满我们的梦境。人们起大早去野外采青,采回带着露水的蒿草插到屋檐下,究竟是如何的说法我至今全然不知。鸡蛋很美观,蛋皮染上了粽子叶的墨绿色,小孩子们每人兜里揣几枚到院子里玩撞架,看谁的皮硬。大人们还要给自家的孩子手脖脚脖上拴上五色彩绳,这让我想起了上山发现棒槌时,放山人要马上给它系一条红线绳,这样它就跑不掉了。你知道吗,棒槌有几百上千岁,比起来我们不过是它们的童子童孙呢。

  10此刻,我坐在窗台前,外面天阴阴的,才下过雨,略有些寒意;而比这冷的是蛇。“窗外有蛇!”“快!红训。”母亲脸上惊悸万分大声喊着。哥姐急忙劝阻,别打它,让它走吧!为什么会有蛇?以前从未发现过。后来几天,我留心窗外的石堆,又发现了一大一小两条蛇盘在那儿晒太阳,用棍子一捅便刺溜钻入石缝不见了踪影。

  11自从电视剧《白蛇传》公演以来,反反复复的演来演去,看得厌烦了,对那一黑一白的蛇精已说不出感觉,而对现实中的蛇倒心存敬畏,比起蛇精还要怕几分。由此品味出多数人乐意看戏,也许戏中的牛鬼蛇神能打动人心,那是浓妆艳抹的仙境?

  12饭后得闲,顺街而下散步。平坦的水泥板路坚实实的,微风吹来,只看到几颗细小的砂粒从脚下滚过。尘土飞扬的土路已不再,裸露着骨头的石头已深埋地下;鸡鸣狗吠之声已不再,那些贪婪的呼和已淹没于林立的商贾之中。但贫苦的记忆并没有随尘土而消失,提起狗不免要多几句嘴,有时真想写几句打油诗来赞美它的适应能力。那时粮食紧缺,人都吃不饱,哪有多余的食物喂它,但它绝不会坐以待毙,它满街乱窜寻找食物,垃圾堆是它的好去处,而最出色的是竟学会了吃屎!是狗改不了吃屎?现在谁家的狗还吃屎?给它馒头都懒得理你。而狗毕竟是狗,大穷大富的狗,乡音难改的狗。

  13“十•一”我还会回来的。我的小女儿央求着回家看小狗,她大舅家的母狗约么那个时候已下好一群狗崽儿。

[ 本帖最后由 梦隅 于 2006-7-26 12:24 PM 编辑 ]

―――――――――――――――――――――――――――――――――――――
一篇“形散神聚”的散文佳作。――荐读梦隅的《百无聊赖话乡思》
            文   飞狐子

出差一个多月了。许久没有写“文评”,实感内疚。
今天给大家推荐梦隅的散文《百无聊赖话乡思》。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形式上:这是一篇典型的“形散神聚”的散文佳作,可以作为典范,很值得一读。
2.内容上:反映了厚实的生活和厚重的历史。所谓言之有物.

一、适度分散,留有余地
         大凡好东西总是让人爱不释手,一篇好的文章,往往是读过一遍还想再读。
        初读这篇散文,似乎有些“凌乱”的感觉,然而似乎又被一力种量隐隐地吸引着。细读了几遍,才体会出文章组织材料和布局谋篇的“妙处”来。我忽然悟道:这便是所谓散文的“形散神聚”吧。

         众所周知,所谓“形”即指散文的外在表达形式、布局谋篇、语言风格等等。所谓“神”即指散文的内在思想,也可以理解为文章中所寄托的作者情感和主旨。我们在文章中必须把我们的思想清清楚楚地表达出来,这时最起码的,读过之后不知所云的文章,是不会有人喜欢的,更达不到与别人交流或者沟通目的,也无从谈起更高层次的教育引导功能。

        然而,散文不是说明文或者学术论文,不但要求“能说清楚”,还要求“有美感”“能打动人吸引人”。就像我们听评书看电视一样,总有期待和渴望。
值得注意的是,散文的“神”除了通篇有一个“主题”之外,构成散文的每一个部分都有一个相对独立的“神”,我理解有点像一首长诗的不同章节。无论是作为 “主题”的“神”还是相对独立的“神”,在表达中都应当采用“适度分散,留有余地”的表达方式,应当忌讳在一处集中“说完说尽”,剥夺了读者的思考空间,使文章显得过于直白或烦琐。

     从本文的题目《百无聊赖话乡思》中,已经可以清楚地看出: “百无聊赖”透露出一种写作的心态,是有感而发的。当然“话”可以理解为表达上的随意性,正是本文“散”(凌乱)之所在。“乡思”点明了全文的主旨。
全文正是被这种“百无聊赖”的淡淡的怀乡情结笼罩着,被这种“闲话式”的表达方式主宰着,被贯穿全篇的“乡思”统治着。但是这些并不是我所要强调的。我想说的是作者对“分散”“的神”的处理手段。
   
比如,开头的一段只有两句话:
――――――――――――――――――――
故乡并不遥远,坐上长途汽车两个小时就到了。
――――――――――――――――――――

        这个开头简洁,留有余地。初学写作的人往往把握不好详略,更不会有意地分散表达,不注意分散与聚拢。我们当然想知道作者回家的一些详细原因和细节。但是作者并不是一上来就作详尽的交代(其实,这正是我们常常犯得错误)。作者告诉了我们距离,但并不具体,这就给了读者思考的空间。本来“坐上长途汽车两个小时” “并不遥远”,而事实上遥远与否有时并不仅仅取决于物理距离。作者对于这次回家的原因等并不提及。
对于回家的时间的交代做了这样的处理(全文共有13节):1.第3节这样交代“最近,又回故乡”表明是“最近”的事情。2.第9节这样交代“前几天刚过的端午节是味道最浓的,深深地印在骨子里的是那股粽子叶味”进一步表明是端午节后。你看,在叙述中,分两次不留痕迹地交代了回家的时间,避免了过于直白的表达。

       对于这次回家的原因更是交代得自然不留一丝痕迹。时间、地点、事件全都淹没在淡淡的思乡情绪中(其实正是作者浓浓的乡情)。在第7节才说“有时觉得很幸运,每年可以给老父亲过一回生日。今年却没那么幸运,父亲三月十二去逝了,至今已百日,此次回家主要是“烧百日”的”点明了回家的原因以及具体时间。还有就是回故乡不是第一次,而这一次感受极深是有内在的原因的。所以才会“百无聊赖”,所以才会有与以往不同的“乡思”。

二、叙事与抒情的巧妙结合。
    在叙事中不留痕迹地抒情,在浅淡的抒情中不留痕迹地叙事,是本文的又一特点。有时使人觉得分不清叙事和抒情的界限。关于这一点,读者可以自行体会,不再累述。

三、浓厚的生活,丰富的内涵
      
       短短的文章蕴含着浓厚的生活和丰富的内涵。比如:
#第2节写“故乡的好处俯拾皆是:童年的憧憬,父母兄弟姐妹的亲情,邻里友人的交善,雨中撑起的油布伞,弯弯曲曲的小巷子,好闻的炊烟,历历在目。。。。。。”
# 第5节描述的“石头房子”是日本人在那儿开金矿时修建的寓所、那时“邻居很亲切”,陈家和刘家的儿子刘小儿和沉沉名字的来历,还有要好的两家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恶眼相向,指桑骂槐”
# 第7节写“去年”给父亲“过生日的时候”父亲的先兆性寓言。
# 第8节写“物逝人非”的中学。
# 第9节写“端午节”。煮粽子,放鸡蛋,不掀锅盖一直焖到第二天早晨。采青,把带着露水的蒿草插到屋檐下。并且由“大人们还要给自家的孩子手脖脚脖上拴上五色彩绳”联想到“上山发现棒槌时,放山人要马上给它系一条红线绳,这样它就跑不掉了”并且说:“你知道吗,棒槌有几百上千岁,比起来我们不过是它们的童子童孙呢”(注:作者说的“棒槌”就是山人参)。
#第10、11节写蛇。这也是农村常有的事,它们甚至会从房梁上掉到炕上的。
#第 12写“饭后得闲,顺街而下散步”。再次写到所见的街景,“鸡鸣狗吠之声已不再,那些贪婪的呼和已淹没于林立的商贾之中。但贫苦的记忆并没有随尘土而消失”。所以想到了过去的狗与过去的人一样忍饥挨饿,也想到了现在的连馒头都懒得理的狗。说他们是“大穷大富的狗,乡音难改的狗”。
#第13节以“‘十•一’我还会回来,并且带小女儿看狗。因为那时,她大舅家的母狗约么那个时候已下好一群狗崽儿。”

       在这些看似零散的琐碎的描写中融入了浓厚的生活和历史,不但让人觉得有收获,而且有趣味。而这些细碎的生活全都寄托着作者浓浓的思乡情怀。比如这个看似简单的结尾,却蕴藏着深刻的内含。作者在这个结尾中其实已经不动声色地把浓浓的思乡情怀传递给了下一代。这也正是生活在城市里的我们(或者我们的下一代)逐渐失去的东西,它们正在悄悄地里我们而去。

   (我以为,文中的某些语句具有承上起下贯穿过度作用,正是它们在形式上把那些琐碎的事物连接在了一起。所以涂红,以示提醒
由于作者这次(或者最近几次)回家有别于以前,亲情的逝去使作者感慨颇多,家乡的一草一木都值得留恋,所以才写入这么多的“零散”。因为这些都寄托这作者的深情。正如作者所言:“不是值得留恋的太少,而是太多的留恋让人不忍” 。
     当然,文章可圈点之处远不止这些。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理解。我也是旱鸭子下水,自己感到有点“胡批三国”的味道。我们共同探讨,多少有些收益就好。不妥之处希望作者和读者谅解,指正。)

飞狐子 于三厂
2006年8月21日星期一

[ 本帖最后由 飞狐子 于 2006-8-22 07:46 编辑 ]
发表于 2006-8-22 08:40 | 显示全部楼层
散文形散而神怒散,抓住主线一路延伸下去
原文和点评仔细读后,飞狐更是将文者的思绪做了一个统一
张铺在文字里面的是生活的点滴,就成文字一切是那么的生动
不愧为一好散文,这样的主题来源于生活,却把生活在文字里面进行升华
学习了!问好二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22 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一下.读了一遍
有空再读.
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22 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飞狐斑竹读、评都非常仔细用心,这份认真的劲儿就足以感动大家。

一直也非常喜欢梦隅散文的那种看似散淡、信手捻来,其实隐藏了作者精心思考和斟酌的文笔。问好两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22 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评得很仔细,很专业,固上去,供大家学习讨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23 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散文好,评得细.
难得飞狐子如此深入,宾服.学习!
问好两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23 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东门之池 于 2006-8-22 08:40 发表
散文形散而神怒散,抓住主线一路延伸下去
张铺在文字里面的是生活的点滴,就成文字一切是那么的生动
不愧为一好散文,这样的主题来源于生活,却把生活在 ...


对。你说的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23 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韵雅 于 2006-8-22 16:12 发表
飞狐斑竹读、评都非常仔细用心,这份认真的劲儿就足以感动大家。

一直也非常喜欢梦隅散文的那种看似散淡、信手捻来,其实隐藏了作者精心思考和斟酌的文笔。问好两位!

谢谢。我也觉得 梦隅 的“散文”有一种“ 看似散淡、信手捻来”的感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23 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怀擎 于 2006-8-22 13:23 发表
提一下.读了一遍
有空再读.
问好!~

原帖由 尹子 于 2006-8-22 16:30发表
发表于 评得很仔细,很专业,固上去,供大家学习讨论.

原帖由 山东淄博鲁齐 于 2006-8-23 11:48发表
散文好,评得细.
难得飞狐子如此深入,宾服.学习!
问好两位!~


感谢三位兄弟。原文的确值得细读。

  




  发表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24 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精华操作,心情应该多这样的解读和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25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1.评得很仔细,很专业,固上去,供大家学习讨论.
2.散文形散而神怒散,抓住主线一路延伸下去
原文和点评仔细读后,飞狐更是将文者的思绪做了一个统一
张铺在文字里面的是生活的点滴,就成文字一切是那么的生动
不愧为一好散文,这样的主题来源于生活,却把生活在文字里面进行升华
学习了!问好二位
3.飞狐斑竹读、评都非常仔细用心,这份认真的劲儿就足以感动大家。
4.散文好,评得细.
难得飞狐子如此深入,宾服.学习!
问好两位!

一直也非常喜欢梦隅散文的那种看似散淡、信手捻来,其实隐藏了作者精心思考和斟酌的文笔。问好两位!

5.建议精华操作,心情应该多这样的解读和交流

------------------------------------------------------
首先为飞狐子 的精神及对文字的态度感动,另文字的评论也很细致很到位!综合大家的意见,操作精华!祝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25 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东门”和“囚雪”鼓励。
最初写评,是看到其他板块(诗)有点评,很授欢迎,就试着写了一两篇。其实原来没写过。
我觉得这样做虽然比较“累”,但是很有意义(对自己,对大家,对论坛)。

另外:

后记:发帖时忘了。补充如下:
          我以为第12节和第13节之间,有些瑕疵。“鸡鸣狗吠之声已不再”和13节有些矛盾。(原贴好像有限制,超过字数就不行了,只好补发在这里了。)
+++++++++++++++++++++++++++++++++++++++++
        12饭后得闲,顺街而下散步。平坦的水泥板路坚实实的,微风吹来,只看到几颗细小的砂粒从脚下滚过。尘土飞扬的土路已不再,裸露着骨头的石头已深埋地下;鸡鸣狗吠之声已不再,那些贪婪的呼和已淹没于林立的商贾之中。但贫苦的记忆并没有随尘土而消失,提起狗不免要多几句嘴,有时真想写几句打油诗来赞美它的适应能力。那时粮食紧缺,人都吃不饱,哪有多余的食物喂它,但它绝不会坐以待毙,它满街乱窜寻找食物,垃圾堆是它的好去处,而最出色的是竟学会了吃屎!是狗改不了吃屎?现在谁家的狗还吃屎?给它馒头都懒得理你。而狗毕竟是狗,大穷大富的狗,乡音难改的狗。

        13“十•一”我还会回来的。我的小女儿央求着回家看小狗,她大舅家的母狗约么那个时候已下好一群狗崽儿。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25 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细品,学习。

[ 本帖最后由 登山 于 2006-8-25 23:1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6 17:2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