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107|回复: 9

百无聊赖话乡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7-26 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百无聊赖话乡思

  故乡并不遥远,坐上长途汽车两个小时就到了。
  从古到今,人们说乡思话乡情,扯不断的缠绵,丝丝缕缕,余音不绝于耳。故乡的好处俯拾皆是:童年的憧憬,父母兄弟姐妹的亲情,邻里友人的交善,雨中撑起的油布伞,弯弯曲曲的小巷子,好闻的炊烟,历历在目。。。。。。
  最近,又回故乡。对于此常是得过且过的,不是值得留恋的太少,而是太多的留恋让人不忍。
  沿途的庄稼依稀昨日,长势旺盛。大豆结出毛茸茸的荚,玉米抽出淡淡的穗子,侧耳听听,仿佛听到了儿时的耳语。
  那时刚记事吧,六七岁模样。家乡四面环山,狭长的地势,石头房子都建在半山腰上,至于何时建的我却说不清楚,听大人讲约么有四、五十年了,是日本人在那儿开金矿时修建的寓所,清一色石头墙,黑铁皮瓦,七八平米大小,一家人七八口挤在一条土炕上。那时觉得邻居很亲切,特别是左邻陈家,右邻刘家,他们的儿子自然也成了我们兄弟的好朋友,一个叫刘小儿,一个叫沉沉,嘿嘿,说起来有点怪味。那时大人们给孩子起小名都图个吉利,那个刘小儿是陈家的,因为喜欢儿子——刘家也是如此,倒成全了自诩为“术士”的人,可以呈一时的“才”气,说陈家的儿子不好养活,须过继给别人家——只不过是口头上的,还养在自家。真是难为人了,心机算尽:刘家的姓谐音“留”,便顺理成章的过继给刘家了,而还有一术却是唯物的,实实在在地给刘小儿脑袋后面留了一撮头发,看一看倒是可人的好玩。沉沉呢,就没这么稀奇古怪了,因他家连生了四个姑娘,是怕这儿子跑了吧。后来的印象里好象两家的关系没有好多久,两家的大人常因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恶眼相向,指桑骂槐。
  车子七扭八拐,断断续续地有人上下车。家越来越近了。
  有时觉得很幸运,每年可以给老父亲过一回生日。今年却没那么幸运,父亲三月十二去逝了,至今已百日,此次回家主要是“烧百日”的。去年过生日的时候,一家子喜气洋洋,我们家的快嘴子们大呼小叫:长命百岁,长命百岁!今年春节时好象有了先兆,他总对我们说活不过今年了,还常数算:老张头死了,老宋头喝药了,熬不过了。哥哥前一天回家看他,他说:明天我就死了.第二天还真是!难道他知道寿终之日?想一想也是必然,新陈代谢,生命之理,谁也逃不过的。
  淡淡的,一切都淡淡的。去年回家特意到就读的中学校看看。原来的操场因长期无人运动长满了蒿草,旧教室早已不在,空荡荡的新教舍鸦雀无声,据说还剩下两个班级,当地的孩子大多去了县城好一点的学校。每年这个时候学校要开运动会,三天时间搞得热火朝天的,浓郁郁的气氛让人的血都沸腾了,而我最惬意的不是别的,倒是能向父母讨个把零花钱,买根自己爱吃的麻花,喝瓶汽水。对于运动我不爱好,篮球场上同学们争啊抢啊,我呢,有空就靠在篮球下看热闹,你想啊,我有多孤单。淡淡的,淡淡的身影。
  前几天刚过的端午节是味道最浓的,深深地印在骨子里的是那股粽子叶味。节前的一天,粽子下锅文火煮三四个小时,然后放入鸡蛋,不掀锅盖一直焖到第二天早晨。睡在梦中,香气已弥满我们的梦境。人们起大早去野外采青,采回带着露水的蒿草插到屋檐下,究竟是如何的说法我至今全然不知。鸡蛋很美观,蛋皮染上了粽子叶的墨绿色,小孩子们每人兜里揣几枚到院子里玩撞架,看谁的皮硬。大人们还要给自家的孩子手脖脚脖上拴上五色彩绳,这让我想起了上山发现棒槌时,放山人要马上给它系一条红线绳,这样它就跑不掉了。你知道吗,棒槌有几百上千岁,比起来我们不过是它们的童子童孙呢。
  此刻,我坐在窗台前,外面天阴阴的,才下过雨,略有些寒意;而比这冷的是蛇。“窗外有蛇!”“快!红训。”母亲脸上惊悸万分大声喊着。哥姐急忙劝阻,别打它,让它走吧!为什么会有蛇?以前从未发现过。后来几天,我留心窗外的石堆,又发现了一大一小两条蛇盘在那儿晒太阳,用棍子一捅便刺溜钻入石缝不见了踪影。
  自从电视剧《白蛇传》公演以来,反反复复的演来演去,看得厌烦了,对那一黑一白的蛇精已说不出感觉,而对现实中的蛇倒心存敬畏,比起蛇精还要怕几分。由此品味出多数人乐意看戏,也许戏中的牛鬼蛇神能打动人心,那是浓妆艳抹的仙境?
  饭后得闲,顺街而下散步。平坦的水泥板路坚实实的,微风吹来,只看到几颗细小的砂粒从脚下滚过。尘土飞扬的土路已不再,裸露着骨头的石头已深埋地下;鸡鸣狗吠之声已不再,那些贪婪的呼和已淹没于林立的商贾之中.但是,贫苦的记忆并没有随尘土而消失,比如狗。提起狗不免要多几句嘴,有时真想写几句打油诗来赞美它的适应能力。那时粮食紧缺,人都吃不饱,哪有多余的食物喂它,但它绝不会坐以待毙,它满街乱窜寻找食物,垃圾堆是它的好去处,而最出色的是竟学会了吃屎!是狗改不了吃屎?现在谁家的狗还吃屎?给它馒头都懒得理你。而狗毕竟是狗,大穷大富的狗,乡音难改的狗。
  “十•一”我还会回来的。我的小女儿央求着回家看小狗,她大舅家的母狗约么那个时候已下好一群狗崽儿。


[ 本帖最后由 梦隅 于 2006-7-27 04:40 PM 编辑 ]
发表于 2006-7-26 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故乡的回忆  还不能这样  或许纷乱的情绪    打乱了节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26 12:1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黑子指点,是啊纷乱如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27 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久不见梦的身影了
终于回来看看哦。
淡淡的,淡淡的,乡思,乡情,就象这淡淡的,看似散乱的文字一般,挥也不去,驱也不散,就这么淡淡的存于心间,融于生命里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27 06:3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韵雅 于 2006-7-27 12:08 AM 发表
好久不见梦的身影了
终于回来看看哦。
淡淡的,淡淡的,乡思,乡情,就象这淡淡的,看似散乱的文字一般,挥也不去,驱也不散,就这么淡淡的存于心间,融于生命里了。

是有些“凌乱”的感觉。因为生活本生就是这样的。
但是又不凌乱。全文又被“乡思,乡情”牢牢地统治者,是一篇“形散而神不散”的好文章,当红荐读!
在叙述“乡思”,抒写“乡情”的过程中,写入了厚实的生活和厚重的历史。值得学习。
(这篇散文需要细读才能体会出组织材料和其布局谋篇的“妙处”!收了细读。)


比如(有许多让我熟悉的生活,很有趣的风俗,内含丰富):
家乡四面环山,狭长的地势,石头房子都建在半山腰上,至于何时建的我却说不清楚,听大人讲约么有四、五十年了,是日本人在那儿开金矿时修建的寓所,清一色石头墙,黑铁皮瓦,七八平米大小,一家人七八口挤在一条土炕上。那时觉得邻居很亲切,特别是左邻陈家,右邻刘家,他们的儿子自然也成了我们兄弟的好朋友,一个叫刘小儿,一个叫沉沉,嘿嘿,说起来有点怪味。那时大人们给孩子起小名都图个吉利,那个刘小儿是陈家的,因为喜欢儿子——刘家也是如此,倒成全了自诩为“术士”的人,可以呈一时的“才”气,说陈家的儿子不好养活,须过继给别人家——只不过是口头上的,还养在自家。真是难为人了,心机算尽:刘家的姓谐音“留”,便顺理成章的过继给刘家了,而还有一术却是唯物的,实实在在地给刘小儿脑袋后面留了一撮头发,看一看倒是可人的好玩。沉沉呢,就没这么稀奇古怪了,因他家连生了四个姑娘,是怕这儿子跑了吧。后来的印象里好象两家的关系没有好多久,两家的大人常因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恶眼相向,指桑骂槐。

[ 本帖最后由 飞狐子 于 2006-7-27 01:26 PM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27 06:38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久不见了,问好并欢迎。这是也你应该留恋的地方,就像“家”吧。

[ 本帖最后由 飞狐子 于 2006-7-27 06:42 AM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27 08:33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一盘珠玉,大小相撞,青白相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27 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韵雅 于 2006-7-27 12:08 AM 发表
好久不见梦的身影了
终于回来看看哦。
淡淡的,淡淡的,乡思,乡情,就象这淡淡的,看似散乱的文字一般,挥也不去,驱也不散,就这么淡淡的存于心间,融于生命里了。

谢韵雅的评阅.呵,回家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27 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飞狐子 于 2006-7-27 06:36 AM 发表

是有些“凌乱”的感觉。因为生活本生就是这样的。
但是又不凌乱。全文又被“乡思,乡情”牢牢地统治者,是一篇“形散而神不散”的好文章,当红荐读!
在叙述“乡思”,抒写“乡情”的过程中,写入了厚实的生活 ...

多谢飞狐兄阅评,百无聊赖便想起了家乡,有多少困顿需要家来安抚.祝好,工作顺利,愉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27 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极光 于 2006-7-27 08:33 AM 发表

问好极光老乡,昨收到了你的信息.谢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6 09:3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