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783|回复: 4

赞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5-15 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UploadFile=xiula_1116134811.jpg]
在六月淡蓝色的季节我与她们擦肩而过
闻见成熟的果实在她们
神秘的庄园里
散发诱人的香味
白色的欲望像跳跃的露珠
欢笑的雀鸟
蛊惑的星星
溅在雾蒙蒙的裙子上


哦 我与仙女们擦肩而过我们早已熟识
我记得很久以前
在一座古代宫殿
在落英缤纷的花园
在苹果树下
她们披着比蝉翼还薄的轻纱
衣发飘飘
沐着午后的薰风
哦 在我馨香的记忆中
她们不曾远去
在薄暮时分
在涟滟的波光里


我羡慕她们在我的私欲里
她们像思想一样
挥之不去
我爱她们长长的睫毛
爱她们乌黑发亮的眸子
爱她们洁白的牙齿
微笑时像石榴开启
我爱她们迷人的身材
爱她们旋转的水蛇腰
爱她们鲜嫩的肌肤
爱她们微微垂下的紫色葡萄
爱她们光裸的躯体的丛密之处
哦 我藏在她们灵魂的秘室
唱一支爱的赞歌


只是她们也许把我忘记像一个音符迷失在喧闹中
像一个白天淹没在黑夜里
那跳跃的、欢笑的、诱人的果实
向邪恶的阴影展示迷人风姿
我晶亮的眸子抛向岩石的裂缝
我的灵魂像一个阴沉的水池
干枯而暴躁
她们忘了芬芳的梦境
海水拍向剑丛般的礁石
树和藤扭在一起
只是她们忘了歌唱
像一群沉默的天鹅
一代又一代老去
只有我的歌声像月光永恒
洒在凄清的湖面上
被世代的青蛙传唱

发表于 2005-5-15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赞歌

心中爱的诉说.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5-15 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赞歌

最近红颜的作品质量都很高啊。
你有点像贾宝玉,可是世界还是把她们都一一破坏。
在徐家汇?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5-16 00:41 | 显示全部楼层

赞歌

升霞、石生好。转一个批评家(长亭外)的评析:
                  悲情主义的哀歌——读病花《赞歌》

病恹恹的花先生的文字,可谓西盟一绝。这首《赞歌》,应该是一篇深刻的自我剖析文字。

花先生应该是一个热爱生命和艺术,追求美,渴望爱的灵魂(而且是极端渴望)。所以当他看到一幅印象派风格的画作,便产生了一种奇怪而复杂却极赋个性的审美冲动。

我们看到的是以红黄暖色调为主营造的一幅温煦、平和、闲适的画面。而在花兄眼中,这激昂的色彩却变得忧郁了(“在六月淡蓝色的季节” )。而同时,这样一种世俗的快乐场景又激活了他压抑许久的爱欲。所以从他隐晦的语言中流露出了内心的渴望(“闻见成熟的果实在她们/神秘的庄园里/散发诱人的香味/白色的欲望像跳跃的露珠/欢笑的雀鸟/蛊惑的星星/溅在雾蒙蒙的裙子上”)。


“我与她们擦肩而过 / 哦 我与仙女们擦肩而过” 这样一个春风沉醉的画面,让他那颗脆弱的心一再地被旧时的迷梦刺痛着。他称她们“仙女”!让人想起那个殷勤谢红叶的宫女,是啊,流水何太急!所以,他只能耽于暗夜(室)中的想象去完成这一爱情故事,在臆想的空间聊以自慰。(“哦 我藏在她们灵魂的秘室/唱一支爱的赞歌”)。诗歌的第二、第三段便是他的想象过程。那八个“爱”字,更将他内心的孤独寂寞渴望推向极至。


当那想象的过程结束,更深的失落产生了。而脆弱总是和怨恨结伴而行,所以他忍不住骂道,“那跳跃的、欢笑的、诱人的果实/向邪恶的阴影展示迷人风姿)。

是的,临川羡渔,却不得桃源而入,最终,“我晶亮的眸子抛向岩石的裂缝/我的灵魂像一个阴沉的水池/干枯而暴躁”。

“耕者有其田”,这是作为个体的人生存的基础。所以当我们的花先生从外界一无所获时,便进入了开发自身资源的最高境界—自恋(“只有我的歌声像月光永恒/洒在凄清的湖面上/被世代的青蛙传唱”)

傅雷先生在《约翰-克里斯朵夫》译序中有个经典论述——“艺术之所以成为人生的酵素,只因为它含有丰满无比的生命力。”在花先生的系列文字中,却饱含着毁灭的力量和死亡的气息。所以,虽然他的文字象一朵恶之花,也能产生一种震慑人心的变异的或说变态的美感和破坏的快感,却不能给读者以心灵的愉悦,更不能令自己从艺术中得到快乐和超度。

什么是欣悦的灵魂?正向的,光明的,高尚的,纯洁的。忘我的,这是人生快乐的源泉。当我们去外界寻找光明,请先点燃我们自己的心灯。当我们渴望爱之欢乐,请先付出我们最纯洁的感情。

花先生,人生苦短,但愿我们都能与艺术同在,为爱而永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5-16 00:54 | 显示全部楼层

赞歌

                            《赞歌》与随想
                                 ——回长亭外兄悲情主义的哀歌
初夏时节。阴郁沉暗倏忽被轻薄亮丽代替,单调变得缤纷。光裸的手臂,白皙的小腿,勾起隐秘的欲望。混迹在人群中,闻着幽微的迷迭香。什么东西在跳动,一切充满活力!我想起海滩和女人,想起修拉《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这是《赞歌》。
生活充满了奇迹。世俗的快乐有时也能焕发炫目的光彩,令人着迷。可是,因为成了人的玩具,最终它是愚蠢的。所有事物只有在审美的意义上才是真实的。除了艺术之美,一切愚蠢透顶。生活和爱情的愉悦不过是一阵微风中的颤动而已。
亭外兄的评析非常精确。《赞歌》对他是敞开的。依我看来,他具备一个大评论家的素质:公正性和洞察力。他的无私值得尊敬!在优秀的评论家那里,文本比作家更重要。尽管在评论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圣伯夫并非出色的评论家。在关注文本上,波德莱尔比他做得更出色。希望亭外兄成为波德莱尔式的评论家。
分歧的意见。我觉得:艺术的最高境界既非快乐也非痛苦,而是心之宁静。痛苦同样可以通往宁静之境。在此,快乐和痛苦殊途同归。艺术家对两者作一种冷静的观望,而非沉浸其中,拘泥于自我,"自己挡住自己的视线"。这是一种素质。审美意义上的痛苦包含着一种欣悦,互相悖谬,又彼此交融。
就艺术的感染力而言,痛苦优于快乐,黑暗胜过光明,灾难超越侥幸。爱伦坡说:忧郁是所有情绪中最正宗的。艺术关注现实世界的真实:人生形态和生命本原。人生烦恼多而欢笑少,生命黑暗而神秘。因此,苦难和黑暗跟艺术有着无法割断的亲缘。中国古代不是也说:文穷而后工。艺术家的卓越在于他甘于在艺术和现实之间充当卑微的道具,形成沟通。
现实世界是虚幻的,艺术世界才是真实的。虚幻和真实仅仅在于选择,在鄙俗和秀美之间,大多数人选择了鄙俗,艺术家选择了秀美。如此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2-23 11: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