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252|回复: 0

诗写的主旨——读叙灵诗集《孤独的声音》有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3-7 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诗写的主旨
——读叙灵诗集《孤独的声音》有感
⊙/ 冰马
    “写呀写
     写出的部分是黑暗
     没写出的部分是虚幻”
             ——《我怀疑诗歌》
这样三行,叙灵其实轻而易举地就揭橥了诗歌写作和诗歌写作者的困顿。“黑暗”与“虚幻”是矛盾共生题,语言的双胞胎。黑暗所指称得是现实的困惑,或者说,是写作者心灵的困惑,类似于叙灵自1992年至2004年写作过程的每一阶段所企图描摹、表现的乡村情状(1992-1997)、童年往事(1998)、福州生活(1999-2001)、傍晚的天空(2002)、梦境(2003)与乡愁(2004),及贯穿始终的一个诗写者纠结一身的各种情怀。我这里之所以使用“类似”一词,真实的想法是,叙灵的表达方式一直处于摸索之中,他在自己的成长、游历过程中,一直处于黑暗深处,仿佛一个盲者寻找路径,他在寻找自己的语言方式,不断变化,不断模仿,不断学习,沿着他的生存之道的轨迹,一点点的前行。他的迷惘,他的挫折,他的振翅欲飞,以及他的友谊、爱情、亲情都携带在旅途上,如同诗歌的行距、段落、音韵一般起承转合,无以预测。
按目前流行的职业类别区别,他从事IT策划等,属于白领,但这个被诗集封面设计者誉为“乡村歌手”的写作者,我在其早期的一首《妈妈》中读到了这样的诗行:
“白领是‘白白浪费时光的头领’
空耗青春,跟乡村二流子无异”
反讽与凄楚的语调语气在他“叶赛宁式”的摹写“乡村民谣”时期的明媚、轻盈笔触中显得十分突兀——这也证明了叙灵内心的“黑暗”的存在。“与其视诗歌为净化灵魂的良药,不如把它当作一把测量心灵的尺度”(叙灵《诗歌是对抗命运的力量》),这句话看上去依然没有逃脱将诗歌于诗歌写作“工具化”的范式,个人认为,或多或少,它表达了叙灵通过十个协作洞见心灵黑暗部分的理想。心灵的柔软与硬化是无法医治的,但隐藏其间的矛盾、痛楚、欲望、乡愁能否被打开?能否被敞亮?诸如此类的“命题”则是可以通过写作予以探求的。
他忧伤地抒情,在都市中怀想着遥远时空中的湘西故土人情:
“低矮的灌木/有只小雀/他放弃天空/在树荫度留”(《低矮的灌木》)
“小雀”作为一个喻体,他无论处于何种情势“放弃天空”,都是违背“雀道”的。在心灵自由自在的可能性下,“度留”一词所暗含的感伤、反右倾向不言自明。
“而我的灵魂渴望一场大火
让我成为烟  消失在天边”
        ——《一从荆棘》
这二行将生命之重与轻、火热炙烤与轻渺迷惘在灵魂的欲望与现实之间的残酷矛盾中兑冲,火焰本应让生命涅磐,但最终却只是将其化作袅袅炊烟。
叙灵早期作品以乡村细微事物为依托,于卑微中发现生命的价值,或者生命与时间的对抗,死亡对生命的威胁等哲学与美学命题。这些都与其2003年读某部(片)小说时所感慨的相契合,说明他无论如何改变自己的诗歌语言状况,所遵循的内心情感方式仍然一如既往。他在《一本小说》中如是写道:
“里面有木匠/里面有铁匠/里面有划船的/里面有修表的/里面有卖卤味的/里面有杀猪打狗的/这些手艺人/从时间的嘴唇/被一一念出”
后来的叙灵,越来越倾向于“叙述”,从对“童年往事”的回忆录式笔法到对“福州生活”的类日记体,事物、场景、经验也由乡村湘都市生活游离,他坚持不懈地练习,练习着对日常生活的体验、对世事的剖析、对生存经验的反观,到了2003年《梦境》一辑的写作时期,我感受到了诗歌写作者的突然发力。给我十分触动的是《愤怒》:
“整个下午
就是在今天
这个时候
我再写一首
有关愤怒的诗
写着写着
墨水
突然没了”
在我看来,他完全从个人情绪中脱离出去,既包含个人情感记忆的中断,也寓意着时间史被强行中止,它将生命或者与生命攸关的东西从清晰中一下子拉回到“黑暗”中去了,是对“黑暗”的还原。这才是诗歌写作的要义:打通了所有于诗歌月的相关的环节,让阅读在阅读中激发出对更深的黑暗的体味。
而以黑暗为基础的诗歌写作,其根本目的则是,诗歌写作者葆有饱满的对人生与生命难以言说的“虚妄”部分的言说热情,对“不可说”的语言表达的企图,以“说”消解自相矛盾的另类的“说”。
“这就对了/阳光低点儿/打在穷人的脸//这就对了/让孤单困住黑夜/让饥饿镇压饥饿//我要说/活着是有意义德//活着真好/真好哦/阳光打在穷人的脸”(《无题》)
以“无题”为诗歌标题,已经为全诗定下了一个“似语非语”的基调,“阳光”与“穷人”、“孤单”与“黑液”、“饥饿”与“饥饿”之间的主语和宾语关系构成的“打”、“困”、“镇压”的紧张关系,特别是两个“饥饿”,同一个词语各自拥有了自己的内涵和外延,它们相互之间绝对对立。他们之间的关系,构成了诗歌语言的张力和意识形态,既言及了现实世界的对立统一,又令诗歌拥有了纯粹的语言品质,通过这些矛盾互攻的语辞关系,它表达出了肉体与灵魂的黑暗之广,同时对那光芒的孱弱、虚拟、幻觉又显露出捉摸不透的语言疲惫感。
一个诗歌写作者,它始终都是个做着描绘“黑暗”的虚幻游戏者。
                  2006年2月20日 小洋山•上海洋山深水港生活服务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9-22 12:4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