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253|回复: 3

[原创]关于抒情年代的系列诗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1-8 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吕德华在 2005/11/14 09:40am 第 2 次编辑]

诗论一
海子之后的冷漠时代
文/吕德华
海子的一生,宛若一颗撞向地球的陨石,还未触碰地面就在大气层耗尽,但他留下了流星的美丽,他燃起了自身的火焰照着这片冷清清的大地。
恐怕再没有哪个诗人能象他这样呕心沥血于诗歌,去歌唱着“我妹妹叫芦花 / 我妹妹很美丽”这样宁静而美丽的诗句了,更没有诗人象他那样深切地体会到人生于内心的痛苦,去歌唱着“春天,十个海子全都复活 / 在光明的景色中 / 嘲笑这一野蛮而悲伤的海子 / 你这么长久地沉睡到底为了什么”这样让人心灵刺痛的诗句了。
我们的诗语世界充斥着冷漠的句子,是A和@;是奥、斯、哈、尔是暴露的洞穴、山峰,难道我们的聪明才智真的到了扼杀情感的地步?抑或我们江郎才尽?抑或我们要包装自己,拿一块遮羞布挡住情感的缺口,用上冷漠的句子包扎,包扎再包扎,一层又一层,直到人们认不出你,这还不止,还得让自己不认识自己,面目全非?
不可否认,我们的诗歌在各领域的探索中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各个诗歌流派都给了我们迈进新的诗歌王国的可能性,然而,所有的诗歌在踏出第一步的时候就作出了错误的方向——撇开抒情,绞尽脑汁去研究哲学上的玄思;撇开抒情,毫无节制地叙事;撇开抒情,赤裸裸地表达肉体的凸凹。
当下诗坛一片混乱,象天上的云朵,注定带来不了长久的荫凉。这并非我们出不了大师,而是因为代表我们整个民族灵魂的诗灵所表 现出的冷漠扼杀了来自心灵的热情。诗,在边缘,但更在中心,它的中心表现在触及一个民族的灵魂上。诗如此下去,惟恐这个民族将在荒冷的大道上迷失自己的方向。再回望咱们的现实生活,冷漠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能广泛到整个社会层面上,而是局限于个体的交际圈里。当前的诗歌,和这又有何区别呢?还不是一个圈一个圈的,圈圈之间还殴斗不息。
(下一章预告:《重振我们的抒情年代》)

                                                2005年11月6日星期日
                                吕德华,男,1980年出生于广东阳江,教师职业。
 楼主| 发表于 2005-11-8 19: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关于抒情年代的系列诗论

[这个贴子最后由吕德华在 2005/11/14 09:40am 第 1 次编辑]

诗论二
重振我们的抒情年代
文/吕德华
我们的诗人以冷漠的姿态走进诗歌王国,是有其客观原因的,主要是经济体制的迅速变化导致人们难以适当新时代的来临而沉浮于经济的浪潮之中,致使整个人文环境处于崩溃的边缘,其中以诗歌尤甚。
先有其人后有其诗,诗于我们,它的命运不单取决于整个人文环境,还直接取决于诗人的价值取向。可以说,诗人掌握着诗歌的大动脉。诗人以何种姿态介入诗歌,诗歌就将以何种方式发展自身。
值得提出的,是我们诗人以冷漠的姿态挥耍出的诗句是缺少温情的,它也并非都是一个时代的误导,诗人对此负有相当的责任。想反地,我们反观盛世之唐,李白和杜甫成就他们的诗歌,一方面是时世造英雄的结果,但更多的是他们拥有饱满的热情,有着特立独行的品性,做出了自己的姿态。再看看当下的中国,国人一片浮躁,在理想与现实中徘徊,心灵上的苦痛煎熬,先是来自对物质的追求,其后,来自于仅有其表的精神匮乏。而我们的诗歌,正好露现这种现状。这是一个时代的反映,是好的,问题是,诗人与现实社会保持如此之近的距离,并受之沾染,还一如既往地在诗歌表达出来,是不是值得每位诗人深思呢?难道我们就不可以切换我们的视觉,以全新的姿态面对我们的诗语世界么?
我觉得,越是浮华的世界就越显得荒凉,越是荒凉的世界越需要温情,在理想与现实对立突出的社会里,就越需要改变这种现状,注入新的血液冲开禁锢人们灵魂的枷锁。就当下诗歌现状而言,它更需要饱满情感讴歌,或表扬或批判。没有激情的江河介入,没有人类深处灵魂的奋发,图有其表的世界只能是一片沙漠。换句话说,一个时代缺少了灵魂对自身的许诺,浮沉于经济浪潮而毫无自制,我想,它多半会陷进极端之中,直至这个时代承受不了自身防御能力的极限而彻底崩溃。
因此,在咱当今的诗语世界注入新的诗歌血液就越显得重要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海子曾经饱满情感地讴歌了他热爱得痛苦的世界,可惜,人们并没有很好地继承他留下的诗歌遗产——抒情。这便意味着海子开创的抒情年代还未得到远扬就顷刻之间沉没了。时至今日,海子已经远离我们有16个年头了,他留下的抒情光芒万丈,却无人感受得到。矮瘦的我于诗坛显得毫无份量,但我还是呐喊心底处的一句话:
重振我们的抒情年代!
(下一章预告:《民族复兴就是抒情年代》)
2005年11月8日星期二
发表于 2005-11-11 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关于抒情年代的系列诗论

抒情,
看似一个诗人的诗述内容与方式,
实则情是一种人的价值道德体系。
诗人抛弃了人之情的价值体系,
你怎能梦想让他去大抒特抒情呢?
情,看似流淌遍地,
情是仁义的精与血,
又贵又便宜。
仁义对自私自利、
极度自由个人主义,
是枷索和拌脚石。
想让这种诗人去特抒大抒情,
无异于让布谷鸟学麻尾雉。
说明:布谷鸟不会孵卵,把蛋下到麻雉尾的窝里,让麻雉尾孵卵、育雏 。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4 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关于抒情年代的系列诗论

诗论三
民族复兴就是抒情年代
文/吕德华
说“民族复兴就是抒情年代”,其实是侠义的理解,因为两者谁也不能包含谁。在此,我意在强调“抒情年代”于“民族复兴”的关系——内在的核心关系。
在转入正题前,我们澄清“冷漠年代”这一概念,它指的是一个民族在复兴的过程中,面对种种体制的迅速改变而无法在短时间内适从,通过媒介,于内心对外所表现出的不安、浮躁、恐慌等心理过程。
“抒情年代”是相对“冷漠年代”提出的,它大概指的是一个民族饱满热情地投身到社会运动的轨迹之中,从物质到精神上,以最大的限力去创造最大的价值。由此可见,“抒情年代”于“民族复兴”的内在的核心关系表现为一种“已有的现实”和“急切需求”的关系,具体来说,“民族复兴”就是“已有的现实”,“抒情年代”就是“急切需求”。
的确,中国经过二十多年的飞速发展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就,特别是本世纪随着杨利伟成为中国太空的第一人,中国在国际上的树立的大国形象就显得清晰多了。这表明,中国巨龙睡醒了已是不可争的事实。但中国的发展是建立在跨越式发展的模式上的,就此打个比方,它就是一座迅速崛起的但缺少根基去支撑的大厦。值得提出的,是“缺少根基”并非物质上的匮乏,而是整个民族精神上的匮乏,如上面所提及的“不安”“浮躁”“恐慌”等均是其具体表现。在这种现状之一,重振整个民族精神面貌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它关系中国持续发展的问题。
话题回到诗歌。我觉得,身处“冷漠年代”的诗歌有义务也有责任重塑一个“抒情年代”的来临,给民族复兴之路铺上激情的大动脉,其原因在于诗歌的构建模式源于情感的清晰性[1]和灵感的模糊性[2]的有机结合,这大可增加诗于人的强度。虽然当下诗歌已经边缘化发展,但其发展却是一个自我成长、壮大的过程,尤其网络的出现,无疑给诗歌献上了一块肥沃的生长土壤,且当下的人们,大多数都希望并努力去接受诗歌的,只是诗于他们来说显得过于陌生而从心理上拒绝了它,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自身素质提高,人们开始逐步接受诗歌对心灵熏陶的审美需求。由此看来,在未来的二三十年里,诗歌很有可能将从边缘地带扭转过来,但其首要条件是诗歌也得扭转现今从思想内涵所表现出的荒冷的状态。
[1]情感的清晰性:主要是就诗歌所表现出的情感来说的。
[2]灵感的模糊性:主要是就诗人在创作之时的灵感来说的。
下一章将着重去探讨“抒情年代”的诗歌的创作方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2-26 09:5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