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贴子最后由胡望江在 2004/11/16 12:15pm 第 4 次编辑]
诗的质地从来不由多余的部分构成和产生。
合并同类项是取消多余部分的重要手段,也是将读者从被动接受阅读转向积极创造阅读的必须。诗必须面对聪明的读者。
诗人提供的文本是系列路标,关键处的路标,而非道路,道路由阅读者走出。
诗歌合一时代已向诗—歌分野,这从接受方式可以说明:
歌-用耳朵 听觉转达,诗-眼睛,视觉传达。
听觉传达的被动性和一次性,延时处理作为基本手段就必不可少,为了加强必须回环重复(韵是声音的一种重复),以免被滑过。
视觉传达的主动性和多重性,延空处理侧显得极为重要,因为它已经不可能被滑过。
作为纪录下来的诗歌文本,掩盖了这一细微差异,歌中那忠于耳朵的特有表现手法
已经走向并在强迫眼睛必须痛苦接受,致使在重读的过程中进行着重复中的重复。
沿着耳朵走向心灵的诗歌写作,在我这被称作歌;
沿着眼睛抵达心灵的诗歌写作,在我这才被称作诗。
古典诗歌是沿着这两条路一起走,因此它被称为古典诗歌。新诗的出现对它进行了分化,这个分化也是缓慢的。
当代诗-歌,分道扬镳就越走越远……,
一部分交给了歌词和音乐,一部分留在这儿。
一部分新诗的形式沿着那条原路走的,我称之为新古典主义。
无论哪条路哪种方式的写作,形成文本后,奇怪的是都无例外地转到由眼睛进入我们的心灵这条路上来,诗歌文本在这儿接受严格的检验。
一次性阅读中的重复可以被接受。
在重读的过程中进行着重复中的重复不能被接受。
好诗是可以被不断阅读的。
(这是小感,论文后发,我得深入研究)
2004.11.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