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536|回复: 3

[原创]评论:青春比成熟更道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6-7 02: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watermark]
——读任轩诗集《喝到胃痛》有感
文/浪行天下
  
  如果不是因为同乡,也许我跟任轩至今仍会是诗坛上的一对冤家。我的愚顽固执,他的肆意任性,天生是对头。

  和他的相遇始于网上一次诗意的误会。人生就是这么怪,明明老家相距不过十公里,十多年就是无缘一晤;而他停泊浙江,我仍蜗居惠安,千里之外,却有一次不动声色而剑拨弩张的较量。

  那时我主持着中国情诗网,他正着手主编《中国当代网络爱情诗选》;我对于沾文学之光而大行圈钱之事深恶痛绝,他对认定之事贴钱花时劳力费劲而百折不挠痴心不改;我怀疑着他的动机,他讥诮着我的“小人之心”——有一天终于发觉同是惠安人,所有的敌意顿时烟消云散:惠安人再不济,骨子里至少还有红薯养成的善良与纯净,有薯酒的煽起的热性与剽悍!

  对于诗歌,在更多的受众以仰之弥高的虔诚认定她是一种艺术存在的同时,我越来越强烈地认定,她只是一种普普通通的生活方式而已。从诗歌的缘起及风雅颂等探源,毫无疑问,她只是一种社会性的写作——当人们在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用喉咙、手脚等肢体语言不足于表达时,自然而然付诸于文字中所流淌的一种自然景观。鉴赏诗歌的趣味和标准,也因时因地而异,一般而言,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诗歌风尚,一个地域有一个地域的诗歌特征。在我诗歌的大河中,不管流着什么样的残枝败叶,泛着什么样的泡沫漩涡,就让它这么流淌下去吧!

  是任轩在我诗旅中偶然而必定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的流向。在与他的交往中,我感受到的相聚的快乐、论争的惬意、纵酒的投机等等乃至放荡的轻松。我们一起喝得烂酒如泥肆意呕吐,一起大放厥词纵横诗坛指点江山,一起创办惠安诗歌沙龙熬夜聊QQ,一起撒酒疯满大街找人打架……

  2004年5月,任轩给我寄来了他自己出品的诗集《喝到胃痛》,首先让我惊诧的是诗集的精美程度,从封面、插页、装帧到纸张等等,那些出版社的混混们真该回家抱孩子去;再就是让我又惊喜又惭愧的——他的这本集子只制作了十五册,在赠送的十二册中,我有幸跻身其列!十个印张的诗集,对于我来说,何止是沉甸甸、珍贵等词可以形容的!

  孟子说过: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这种知人论世的方式强调理解生活对于理解文化的优先性,在这层意义上,一个诗人的生平所作所为就是他正在创作中的最好的一首诗。正如宗教理论中反复强调佛陀出生、苦行、证道、转轮、入涅磐等生活过程,无非是要表达一般经书文本中所无法传达的意义。

  任轩就是这么样的一个诗人,人如其诗,诗如其人;诗坛上,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任轩不崇尚大刊,不迷信权威,肆无忌惮口无遮拦,得罪了不少编辑,但他张扬而不张狂,对于他佩服的诗人和评论家,心悦诚服而立意赶超。

  还是来翻看任轩的诗吧!任轩的诗歌语言风格,随物赋形,博采口语,他尽可能做到文字传达的大众化和通俗化,如:“我将躯体之外的一切,暂时寄给她抚摩音乐的十指/像透了月光掉在喷泉的末端。我扯不掉这些贴着感情//标签的水柱。和宇航都认识或只有我能想起的/如一粒花期突然降临的蓓蕾。我的女人来了”(《在鼓浪屿,听宇航弹钢琴》),再如《野马》一诗,文辞如行云流水,思想精深而形式通俗。但在整体构思上,他反对因循守旧,袭人故履,经常刻意制造断裂,追琢奇险,如:“原来是胡萝卜在说话,它们的身躯/已被砍掉下酒,只留下头颅/也被我泡在酒中”(《除了脑袋》),初看之下常让人有些不知所指,细思之下才知意蕴无穷。对于诗句长短和分行的运用也是他驾轻就熟的一件利器,它可以改变受众的喜恶习惯和对诗歌题材的情绪,同时有效地控制着受众的阅读和被感染速度。这一点在他的组诗《故乡的木麻黄》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要理解任轩的诗,就必须借助于诗歌缝隙中漏出的理性光芒,从语言与其特定的生活方式入手,才能领略其风范。

  以日常生活和日常语言入诗,是任轩诗的最大特色。在他诗中,“海岬”、“蕃薯”、“木麻黄”、“古城”等意象和题材随处可见。但诗歌语言并非是日常规范语言,它更多的时候是一种象征性语言,或者说是非认识性语言,有着它自身的特殊性和意义,它不一定指称我们日常经验中的对象,也不一定能通过经验和理性的证明,但我们并不能因此就判定它没有意义或者为假。譬如,我随意翻开了他的诗集,读到:

         你看见了吗?那个四周围有篱笆的花屋
         或者暮阳投影下横贯花屋的十字鹅卵石小径
         确切地说,那不是花屋,那只是人们
         赋予未来的允诺。看见了吧?那别讶异,我们的祖先
         就被称过有巢氏,现在你所看到的鸟儿
         不过只是在花屋的树中挖几个小洞约约朋友
         下下蛋喝喝咖啡或酒水什么的。即使是
         空空的鸟巢,也会在某一天毅然扑向树根
         或许真有因树高而看得远的,但对于此你至少
         应该保持一个拳头的距离。我惟一
         要强迫你相信的,是它们的飞翔
               ——《怀念一座城市》 

  初读之下,“四周围有篱笆的花屋”指代的是我们理想中的彼岸,“十字鹅卵石小径”喻指的是征途中彷徨与艰辛,似乎一切都有章可循有理可据,但诗人语锋一转,对于“你看见了吗”暗示的肯定性答案进行了否定--“那不是花屋”,只不过是个遥远不可及的“赋予未来的允诺”而已。任何陈述的意义和传统性的解读,在这里将碰撞得头破血流。据此,我们在阅读中,显然要对这类诗歌语言采取一种更为开阔更为开放的道路,理解诗歌语言中所承载的历史传说的内涵--“即使是/空空的鸟巢,也会在某一天毅然扑向树根”,而诗人“惟一/要强迫你相信的,是它们的飞翔”而已。从语言与其特定的生活方式入手,我们就能轻而易举地抓住诗人潜在的逻辑指向:飞翔!飞翔的无奈与对巢的向往,始终贯穿全诗,沿着明确的指向我们就能有选择地摒弃阅读中繁芜意象,对诗歌文本进行还原。而结尾处的“虽然天空已不再湛蓝,甚至灰蒙蒙的/有纷纷扬扬的羽。但如果你还有所眷恋/就怀念那只最终胜出的鹰/它在闯入云层时因没有羽毛皮肤被撕开了一层”,更是在这种逻辑指向的河流中推波助澜直至掀起巨浪而嘎然而止。

  需要说明的是,面对任轩的诗,没有解读诗歌文本的惟一方式,仅以上述的诗为例,仍然存在多种可能解释的空间。解读好比是指向月亮的手指,看到月亮才是目的,而不能把目光停留在手指头上。多年来,我们所秉承的阅读习惯实际上是一种文化霸权,尤其是一些诗坛巨擘在诗歌解读中所彰显的惰性、惯性、抓襟见肘和无能为力,进而在他们的文章中转化为暴躁的叱责——“语言游戏”,且不说这种经验化的谈论原则本身也是待证。当我们难以避免卷入某种形而上学假定的时候,请记住布拉德雷的一句名言:“没有一个人能在否定形而上学的可能性的同时,自己不成为一个形而上学家”。对于权威的盲从和潜移默化,相当程度上使我们的阅读眼光日益钝化。不讳言地说,在接触任轩之前,我的阅读面就是相当逼仄而盲目自信。

  任轩是有着巨大奢想的,随着他的日渐成熟,这种奢想正一点点地变成现实。近段来,他在一些大刊上相继发表了组诗和诗评,由于是我意料中的事,我一点也不惊讶。真正让我感动的是任轩的诗歌意志。当今诗坛上,大多数诗人诗歌意志的缺席和弱化,使我们目睹了一个又一个诗歌贫瘠的年代:攀附、浮靡、不断复写和彻底钝化。同样,在宣言和旗号煞是热闹的状态下,诗歌意志宛然在场,其实那不过是一个蝉蜕而已。任轩对此现象深有感触,他“揣测着”一只《收获玻璃的蜜蜂》行进“的方向”,“我突然多么希望它会勇敢地向我袭击/好让我见识一个生命的鲁莽”,但他失望了,“可它似乎发现了窗外更高的楼层/与窗玻璃撞了正着”。同样,在他的《一米等于多少平方米》中,“长者对年轻人说你疯了/长者至临终也没说第二次/长者向来以此对待任何一位年轻人”,诗中年轻人所表现出的理解与固执说的其实就是诗人自己。“长者”对不合规范的诗歌意志“年轻人”先天地具有压制和锉平的作用。传统的诗歌意志因深入人们的心理结构而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排它性。因而,受诗歌风尚浸染甚深的“长者”很难形成超越风尚的独立的主体意志——“年轻人”,而本体意志也自然处于遮蔽状态中。“年轻人说如果你已找不到更知己的人/就说我我疯了吧”,也许,依傍诗歌风尚写作也能磨制一些精致之作,但这样的诗人不可能成为独特的或者开创性的诗人,更多的诗人必定处在互相重复互相践踏之中,“年轻人”显然不愿意这样被淹没——任轩的“疯”劲发人深思。

  任轩对于词语的尊重和敏感程度让我悚然起敬,比如,有长达三百多行的长诗《惠安女:永远没有尾篇的诗章》中,就起句“自从你感染了海潮的律动/就有水从你的额头不断滑向脊椎”为例,“感染”一词先是用“看到”,后又“翻阅”,然后又换了近十个词汇,最后才敲定“感染”的。任轩锤词炼句之认真,由此可见一斑。

  在行文即将结束时,我突然想起了一句或许跟本文风马牛不相及的句子来:青春比成熟更道德!任轩的为人为诗,均焕发着青春的勃勃生机,这也是我一向看好他的重要理由之一。出于对任轩的期待和信任,我更愿意把它作为文章的标题——虽然定有人会笑话文题相悖,但我细想之下却认为再也贴切不过了。好在山山水水,见仁见智,“巧者劳,智者忧,无所事者无所求”,还是“蔬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吧!


[/watermark]
发表于 2004-6-8 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评论:青春比成熟更道德

好诗加好评,都是真性情!
发表于 2004-6-8 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评论:青春比成熟更道德

任轩我见过,在上海一起喝酒来着
 楼主| 发表于 2004-6-8 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评论:青春比成熟更道德

谢谢见闻兄和鱼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6-3 17:4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