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658|回复: 0

[杂文] 钱文忠错解《三字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3-29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钱文忠错解《三字经》


                       夏超


    钱文忠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解读《三字经》,讲到“明句读”一句的时候,举了一个通过机智断句曲解原意的例子。
    钱教授这样讲故事:有一个家境贫寒的读书人,某天到一个富朋友家做客的时候。为了蹭一顿晚饭赖着不走。主人不想留客人吃晚饭,又不好明说,就写下一纸逐客令。主人要表达的意思是:下雨天,留客天。天留,人不留。客人抓住主人这句话没有使用标点符号的漏洞,把句子断为:下雨天,留客天。天留人不?留!主人无奈,只好留下客人吃了晚饭。
    钱文忠念出的这两句话,我感觉像绕口令一样,非常拗口。才听完这个故事,我就毫不犹豫地认定:钱文忠把故事讲错了。因为以上这个故事,我多年前就读过。我记得非常清楚,在我以前读到的故事中,主人的话只有十个字“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客人的断句为: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两句话一比较,钱文忠的错误就十分清楚了:他在第五个字后面加了一个“天”字。
    不难看出,正确的文字“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是一句意思表达清楚,读来顺畅的文字。钱文忠多加了一个“天”字以后,连主人的原文读起来都十分拗口。钱文忠口中的问答句“天留人不?留!”只有“天留人”之意,并没有人留人之意。主人依然可以对客人说:“我只说天留你,并没有说我留你呀?”而正确的文字,是不会让人读出歧义的。
    这个故事显然不是钱文忠的原创。我搞不明白:是他在抄正确的故事之时抄错,还是他依据的文章作者写错。我猜测,钱文忠写讲稿的时候,并没有找书来抄,只是凭记忆把故事写入讲稿中。在写稿的时候,由于粗心大意,在句子中多加了一个“天”字。因为在句子中多加了一个“天”字以后,句子变得非常拗口,所以,这个错误是十分明显的。如果不是钱文忠平时治学粗枝大叶,他是不至于连这样显而易见的错误都发现不了的。他的这个错误,是我在节目第二次播出的时候发现的。可见钱文忠讲了以后,时间过去数月,他仍然没有注意到他的这个错误。
    我发现钱文忠犯下的第二个错误,是他把《三字经》题目中的“经”,误读为《诗经》、《五经》中的“经”。他认为,人们把《三字经》叫做“经”,是对该诗歌的肯定。他说:“在我们传统文化当中,把一部书称为经,那这是至高无上的一种地位和荣誉”。我认为钱文忠的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三字经》题目中的“经”,是一种文学式样的名字,不是经典之意。为了弄明白经字的含义,我查了汉语词典。词典上列举出经字的常用含义:儒家经典。除此之外,不难发现,经字还有其它一些含义。如宣扬佛教教义的书籍中,取名“经”的就不少。唐僧费尽千辛万苦,取回来的书,就叫做真经。不知道钱文忠是不是也把唐僧取来的真经理解为经典。看来,在不远的时间里,观众看到钱教授在电视上大讲佛经,也是有可能的。钱文忠应该知道,并不是所有叫“经”的书,都是经典作品。比如,《九阴真经》和《四十二章经》,就不能叫做经典作品。《水经》、《茶经》中的“经”,更是和经典毫不沾边。许多叫做“经”的书,也并不见得都是好作品。例如《圣经》,你钱文忠敢说是好东西吗?儒家经典中,称为经的书,还有不少,以今天人们的眼光看,都能算做经典吗?这一点,我想钱教授比我清楚。
    《三字经》这首诗,我读过。在我读的那个版本中,有钱文忠讲的那个版本没有的一句话“我教子,唯一经”。这句话讲得十分清楚,作者写作或者修改《三字经》的目的,是为了教小孩子道理。我根本不相信,薄薄的一小本《三字经》,有钱文忠说的那么神通广大。如果现在的老师拿着《三字经》去教育学生,我相信学生是不肯买帐的。钱文忠讲《三字经》虽然讲得头头是道,但是他如果试图向他的孙子孙女灌输《三字经》中的道理,我敢说他的孙子孙女们是不会有耐心听他讲上一课的。
    面对钱文忠教授犯下的错误,我的心头非常困惑:是过去的启蒙教材太深奥,还是现在的大学老师水平太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6-16 10:1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