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587|回复: 5

〖七律·草稿〗咏晋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12-25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七律·草稿〗咏晋祠

霜雪江山千古雄,
昔人犹慕感“怀嵩”。
楼台旧观浮嘉藻,
杉桧新栽澹碧空。
扬德张郎高傲骨,
流芳柳氏倚勋功。
光华清切泉难老,
霄汉威仪盛晋风!
                   2003.12.25日于咸阳
 楼主| 发表于 2003-12-25 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七律·草稿〗咏晋祠

某不才,临屏试一下!化用了古人的几句。~~:)  
发表于 2003-12-26 06: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七律·草稿〗咏晋祠

称颂有壮语
但典故有所不知  :)
 楼主| 发表于 2003-12-26 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七律·草稿〗咏晋祠

  山西省太原市西南郊二十五公里处的悬瓮山麓,晋水源头,有一片自然山水与历史文物相结合的古建园林,统名“晋祠”。它背山面水,坐西向东,在如画的美景中,历代劳动人民建筑了近百座殿、堂、楼、阁、亭、台、桥、榭。在苍郁的树木掩映之下,清澈见底的泉水蜿蜒穿流于祠庙殿宇之间,使游人目不暇接,留连忘返。晋祠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晋祠历史非常悠久。相传,西周初年成王姬诵封其胞弟虞为古代国开国诸候,虞施政有方,国富民强。为祭祀他,虞后人在这里建祠堂,称“晋祠”。但晋祠的创建年代尚待考证。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载,晋祠在北魏之前就有了,当时不仅有鱼沼、唐叔虞祠,而且水侧有凉亭,结飞梁于水上,古树相交,游人众多,是晋川之中的著名的游览胜地。现在晋祠的建筑,除主殿圣母殿和“鱼沼飞梁”是北宋遗物外,其余都建于金,明和清代期间。
  祠内圣母殿规模宏伟,殿前有鱼沼飞梁、献殿、对越牌坊和钟楼二楼,再前为金人台、会仙桥、水镜台等,整个布局形成以圣母殿为主体的一组祠庙建筑群。祠区其他建筑还有朝阳洞、三台阁、关帝庙、昊天祠、东狱庙、文昌阁、胜瀛楼、景清门、唐叔虞殿等。
  晋祠三绝 建于宋代天圣年间(1023—1032年),是供奉周武王王后邑姜的祠堂,是晋祠内最古老的建筑。晋祠内圣母殿的宋塑侍女(泥塑)、老枝纵横的周柏(齐年柏)、长流不息的难老泉,并称“晋祠三绝”。
      鱼沼飞梁,全沼为一方形水池,是晋水的第二泉源。池中立三十四根小八角形石柱,柱顶架斗拱和梁木承托著十字形桥面,就是飞梁。整个造型犹如展翅欲飞的大鸟,故称飞梁。飞梁始建年代和旧址都不详,建筑结构有宋代特点,小八角石柱,复盆式莲瓣尚有北魏遗风。这种形制奇特,造型优美的十字形桥式,虽在古籍中早有记载,古面中偶有所见
,但现存实物仅此一例。它对于研究我国古代桥梁建筑很有价值。


 楼主| 发表于 2003-12-26 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七律·草稿〗咏晋祠

桐叶封地 Enfeoffment by a Leaf of Phoenix Tree
  公元前十二世纪,周武王姬发伐讨,战胜了腐败、暴虐的商纣王,建立起强大的周王朝。灭殷商后七年,姬发去世,他的儿子姬诵继承王位,即周成王。当时,成王年幼,由武王弟姬旦辅佐朝政,代行天子职权,史称周公。
  一年后,唐国发生叛乱,周成王命周公带兵平息了叛乱,消息传来,成王很高兴。与弟姬虞游戏时,就把一片梧桐叶剪成玉圭(分封诸侯的符信)形状,对叔虞说:“把这玉圭给你,封你去做唐国的诸侯吧!”史官在旁听见后,即请成王选吉日立叔虞为唐侯。周成王不以为然地对史官说:“我和叔虞开玩笑呢!”史官说:“君无戏言,说了就应该命史官记录它,典礼成全它,音乐歌颂它才是啊!”于是,周成王就只好把姬虞封到唐国去做诸侯。因为姬虞既是唐国诸侯,是周成王的胞叔—皇叔,所以合称唐叔虞。晋祠就是奉礼晋国首任诸侯唐叔虞的祠字,称唐叔虞祠。
张郎侠骨 Zhang Lang’s Death-defying Courage
  传说在北宋嘉佑年间,智伯渠两岸的农民,连年为争水利,引起纠纷或闹或吵,甚至因械斗闹出人命。而且,天愈旱纷争愈烈,常常僵持不下,以至土地无法浇灌。
  一年,官府出面调停,想出了一个极为恶毒的主意。他们在难老泉边置大油锅一口,用火烧锅,油红时,官府当场宣布,锅内有铜钱十枚,要双方各选一人,从滚沸的油锅中捞取铜钱,谁捞得几枚铜钱,就得几分水。人们面面相觑,眼睛盯着油锅,气氛十分紧张可怖。谁敢下手捞铜钱呢?
北河人丛中突然闪出一人,他英武、魁传、目光炯炯,对着狗官投以蔑视的眼神,信步走到滚沸的油锅前,深情地环视了一下人群,毅然把手伸进锅中……。他捞出了七枚铜钱,却壮烈牺牲。北河各乡从此得水七分、河南得水三分。据说,这位姓张的青年就是晋祠附近花塔村人,因年久佚名,人们便称之为张郎。
  北河各乡的人民为了纪念张郎的功德,就把他的侠骨埋在难老泉中流砥柱之下,并在此以东,建石堤一道,堤下圆洞十孔,南三北七,为分水的标志。又怕出孔水混流,在堤东复建石质“人字堰”一道,为南北两河的分水岭。
  在解放前,北河的人选举渠长,向来都是花塔村张氏世袭担任。而且每至清明,村民到塘东岸,设坛吊奠、祭祀,表示对张郎的怀念、崇敬。;
  如今我们在难老泉出水口处的不系舟前,仍可看到中流砥柱、南北分水石堤、石洞、人字堰等。
无字碑的来历 the Story behind the Uninscribed Stele
  宋太宗赵光夺取晋阳,受到了晋阳人民顽强抵抗。在攻占晋阳后,他对浴血抵抗的军民非常恼火,强令迁出城外,然后放火焚烧晋阳城,同时又引汾、晋之水漫灌晋阳城。
  赵光义的水与火,把在汾河畔挺立了1500年的晋阳古城夷为废城墟,而在唐明镇的基础上重建太原城。赵光义的倒行逆施,激起了晋阳人民的极大愤慨。尽管如此,赵光义仍想把自己奉为流芳百世的英雄。他仿照李世民御笔亲书的《晋祠铭并序》,书写了一幢《太平兴国碑》,吹嘘自己灭北汉刘继元、火烧晋阳、重建太原的“功绩”。但是,他的这幢碑得到的却是李世民《晋祠铭并序》截然不同的下场。游晋祠的百姓,见到《太原兴国碑》就用石头、瓦片、砖块砸,用刀刮磨,碑上布满痰迹、刀痕,久而久之,碑文被刮剥殆尽,一个字迹都未留下。
  现在,在栖云楼旁的台基上,仍然立着这幢字迹全无的石碑,这就是和贞观碑形成鲜明对比的赵光义的“无字碑”。
柳跖洞 the Cave of Liu Xiazhi
  极乐峰是悬瓮山前部主峰的景高点。沿着极乐峰下行数十步,沿山岭西北方向行,约三里远,西北面有一洞穴,称为悬瓮石洞,又名柳跖洞。据民间传说,春秋末年山东人柳下跖,聚众起义,先在这一洞内安寨。后来,人数不断增加,容纳不了,又因这里距平川较近,容易受到统治者的侵袭。于是迁往天龙山,从此这里就成为柳下跖领导农民起义的重要场所。天龙山南峰现在仍有巨石一方,是当年柳下跖练兵插旗的地方,人们称之为“插旗石”。而且,柳下跖带领起义军驻扎的那条沟,被称为柳子峪、柳跖峪。当时的统治者称柳下跖为“盗跖”,而劳动人民都誉他为英雄。
铁人复位的神话 the Legend of the Runaway Iron Warrior
  在对越坊前,有一座金人台,台上四角,名立一尊铁铸武士形象,因为铁为五金之属,所以称之为金人台。西南隅的那尊铁人,铸于北宋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不但保存完整,而且神态威武,英姿勃勃,气概不凡,铠明甲亮,闪闪泛光,颇为独特。
  据说,这尊宋铸铁人曾经擅自离开,跑到外面去寻找自由。一年夏天,气候特别炎热,身被铁甲的四尊铁人忍受不了这难熬的痛苦。在阳光的暴晒下常常怨天尤人,就在这时,西南隅的铁人开了口,它说:“这么热的天气,咱们在太阳底下暴晒,铁甲都把身体烫坏了。我看,咱们只留一个人站岗,其他人找个地方歇歇凉吧!”它的话,立即受到了左右两尊铁人的赞赏,但对面那个铁人却坚决反对,并且一再阻拦说:“圣母规定的戒言,我们是不能擅离职守的。”西南隅的铁人听后大为恼火,暴跳如雷,不满地说:“为什么几百年来,刮风下雨太阳晒都要我们站岗。什么清规戒律,我不管,我要到汾河对面的树丛去歇凉了。”说罢,扬长而去。
   这个铁人走到汾河边,只见汾河滔滔而流,怎么过河呢,铁人犯了愁。正在着急,忽见从上游不远沿岸驶下一条小船。铁人赶忙上前招呼,要求船家把他渡到对岸。船家沉吟一阵,方才慢腾腾地说:“渡你一人太少,可再稍候一时,再等等有无旁人。”铁人一焦,赶忙说道:“你能渡过我一个,就算你有能耐啦!”船家看了看铁人说:“你能有多重,一只船装一人不止,除非你是铁铸的。”一语道破了铁人的本相。话音刚落,瞬间,铁人立在汾河边,纹丝不动。船家抬眼一看,面前立着一位铁人,多眼熟啊,原业是晋祠的铁人。
  船家不敢怠慢,赶忙找了一些乡亲,把铁人抬回金人台。铁人归位后,却被对面那尊铁人告了一状,圣母令手下将领,在铁人的脚趾上连砍三刀,表示对铁人不服从戒律的惩罚。今日的这尊铁人,脚上还留着连砍三刀的印痕。
“阴阳柏”的故事 the Story of “Romeo and Juliet”Cypress
  在紧靠崛 山多福寺的山坡上,有两株古柏,高大茂密,形状奇特。一株直立,一株像麻花一样地扭着,树根相连,树梢交织在一起,颇为罕见,这就是崛 山的“阴阳柏”。据说,这两株树是唐代种植的。每到夏天,树汁就流出来,像一道水沟一样。
  相传,在很早以前,崛 山附近的一个村庄里,住着一家财主。这家财主既贪婪又狠毒,他对长工很苛刻。在选择长工时,既要长工的力气,又要看长工的身材。由于这个原因,他家的长工往往是选力大雄健、体格魁伟的年轻后生。但是,这些后生在财主家干上三月五月的,就都被辞退了。原因很简单,就是这财主有个闺女,怕被年轻后生勾引上。
  一年,又有一个眉目俊俏、身材健壮的小伙子到他家当长工,小伙子为人憨厚、正直,时间不长,真叫财主的女儿看上了。她常常私下给小伙子送吃送穿,关怀备至。小伙子也觉着财主的女儿善良、贤淑,两人感情日益加深。可是,姑娘为了不让小伙子很快离去,常在父亲面前说小伙子如何如何不好。这样一来,使财主感到小伙子不会勾引他的闺女,加上小伙子干活卖力,不但没被辞退,而且一反惯例,连着干了二年。于是财主的女儿和小伙子相亲相爱,海誓山盟,私定终身,誓要结为夫妻。
  事也凑巧,一天,财主的女儿正与长工在场院小房内谈情说爱,恰被财主在门外听得一清二楚,这下子可把财主气了个半死,马上叫来家人把长工吊在树上用皮鞭狠抽。打得皮开肉绽,撵出门外。长工跌跌撞撞离开了财主家,他恨透了财主,懊恼之下,脚一绊,摔倒在大石头旁。财主的闺女闻讯早已在此等候,赶忙扶着小伙子,双双逃跑,来到了崛 山。后来,财主发现自己的女儿也找不到了,这才慌了神,带着家丁四处寻找,找到了崛 山,见到女儿扶着长工,又恼又气,高声喊喝女儿回家去。没想到他女儿提出一个条件,要回去可以,就得让她和长工成亲。这可气坏了财主,他怎么能把女儿许配给门不当户不对的长工呢!因而坚决不允。女儿搂着长工,双双跳入深涧。以后,就在他俩跳崖的地方,长出这两株奇特的柏树,表达了两个恋人生前的意愿和感情。
  夏天,崛 山的游人倍增,这两株树看着过往的一对对恋人,想着自己的遭遇,便流出了伤心的眼泪。据说那直立着的柏树是长工的化身,而扭着的柏树便是财主闺女的化身,那流淌的树叶,便是他俩伤心的眼泪。
土堂大佛的故事 The Legend of Tutang’s Buddha
  相传在很早以前,土堂村后山坡山常有牧羊人放牧,樵夫常在山上砍柴。
一天,牧羊人在山上放牧时,忽然听得附近有人在说话:“我要出来,我要出来!”牧羊人以为自己的耳朵出了毛病,左观右瞧,远近无人。此后,他常常在牧羊时听到“我要出来!”的声音。天长日久,也就不以为然了。
  又一天,恰值牧羊人心头烦闷,耳边又听得“我要出来!”的呼声。牧羊人随口答道:“出就出来嘛!成天喊什么?”说来也怪,地内竟然回答:“快躲开,快躲开!”牧羊人把这情况告诉了砍柴的樵夫。樵夫感到很新鲜,扔下砍柴刀,跑来看热闹。这时,地内又在呼喊:“我要出来,我要出来!你们快躲开!”樵夫、牧羊人相对一望齐声回答:“出来出来嘛,成天喊什么!”话声刚落,只听得山崩地裂,轰然巨响,从半崖中塌落出一座金身佛面的坐佛,却把樵夫、牧羊人埋在土中。
  大佛出世后,口渴难熬,飞跑到汾河边,二龙山下的烈石寒泉喝水,一口气就把泉水吞了一半。说来也巧,巡河的水神发现了大佛偷水,便追了上来,一巴掌打过去,大佛疼痛难忍,当即把口里的水吐掉了一半。于是,在土堂北的汾河岸边又形成了一股不大不小的寒泉,与烈石寒泉对望(这股水,至今仍在浇灌着土堂村的土地)。后人筑庙时,在大佛前塑了樵夫、牧羊人的塑像,以示纪念。
文笔双塔 The Story of How Two Writing Brushes Became Twin Pagodas
  天上的神仙闷得慌了,也总想看看人间的生活。这天,太上老君闲得实在没意思了,就下凡来到太原府。太原府地处汾河平原,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经过几百年的建设,已成了中华大地上有名的“锦绣太原城”。
  太上老君先到了北边的窦大夫祠,但见荷花映日鲜,古祠林木幽,参天的古木,令他心旷神怡。可他到了城东,却见荒凉的山丘、稀疏的人烟,凄凉无比。太上老君不由联想起他在城中路过的文瀛湖。那湖中一桥飞架,桥两边自然形成两片湖,多像两层天然巨镜,又像是一揭开盖的砚台啊!我若把自己的笔捡两支来此相配,岂不妙哉?!他老人家想到做到,即刻腾云起驾,返回天宫取出两支毛笔,径直朝太原扔去。二支笔在空中飘飘扬扬,直飞太原府的向山脚下,稳稳当当立在那儿,眼看着就变成了耸入云天的高塔。立时,城东一带气象为之一新。城中的文瀛湖还常常在皓月当空时映照出双塔的倩影,好像两支吸墨的巨笔时刻准备挥毫一般。
  从此,锦绣太原城就增添了新的景致“文笔双塔”。
贞观宝翰亭 Emperor Tang Taizhong’s Inscription
  隋朝末年,太原人李渊镇守河东。其子李世民不仅文武双全,而且还练得一手好字,是个胸怀大志的青年。
  那时晋阳一带,到处都流传着歌颂晋国开国国君唐叔虞的功德。李世民从小就对唐叔虞怀着仰慕之情。当时隋炀帝荒淫残暴,肆意欺压百姓,搅得天下不安。李世民常常跑到晋祠唐叔虞祠内,跪拜在唐叔虞像前,痛斥隋炀帝祸国殃民的暴行,并发下誓言:推翻隋朝,为民除害,得天下后,效唐王一样,把国家治理的繁荣强盛。
  后来,李世民辅佐父亲李渊在太原起兵,推翻了隋朝,为发扬唐叔虞治国功德,故定国号为“唐”。李世民继位时,年号称“贞观”。他吸取了唐叔虞及历代开明君主的治国方略,大胆地进行利国利民的改革,把唐朝治理成一个繁荣强盛的大唐帝国,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时期。继位20年后,唐太宗李世民重游晋祠。入唐叔虞祠,当年仰慕之情景历历在目。想到天下已得,四海升平,不禁豪情大发,即挥笔书写了《晋祠之铭并序》一文。全文1203字,字字刚劲有力,飞逸洒脱。文中造句颂扬了唐叔虞治国功绩,揭露了隋炀帝残暴无道,同时宣扬了唐王朝“兴邦建国”,“以政为德”的政治思想及实行均田减赋等开明政策。全文刻在一块高1.95米的石碑上,从内容到字体,表现了李世民不愧是中国历史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而且是一位杰出的书法艺术家。

发表于 2003-12-26 19: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七律·草稿〗咏晋祠

为诗忌僻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1-25 23:0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