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006|回复: 7

[原创] 到字为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9-17 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瘦野马在 2005/10/06 02:21pm 第 3 次编辑]

                 到字为止              

        当城市的广场,花香弥漫
        我们却越来越像一块块坚硬的石头
        当低洼处的野草,不为人注意地茂密生长
        讨好自己,就没什么不好,就没什么值得指责
        当汉字披上华美的霓裳
        站在高处、远处,搔首弄姿,供人仰望
        当汉字沦为一种捏细嗓子挤将出来的奶声奶气
        当汉字成为装腔作势的花枪,四下秀舞
        当汉字成为一种掐媚的无印的车轮
        翻来覆去却了无自己真实的痕迹
        我除了责怪自己的不够妥协之外
        我只能从自己的身上扯下一块破布
        举过头顶,再放下
        蒙蔽自己,讨好自己
   
        汉字,无非是一种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一粒一粒看,它是刻板的、无趣的,但若从不同的心扉流淌出来,经过不同的手的裁剪,顷刻间它们就可以变得生动多姿起来。在这个网络化的文化快餐时代,我们需要不断地讨好自己,或者投其所好,讨好他人从而愉悦自己,汉字,经过密集排列或者分行串接之后,就很大程度上有意无意地承载了这些功能。
       像抚摸自己的名字一样,偶尔端详那些闪现出来的脸,多么让人敬畏的汉字。
       那些瘦瘦削削,却又棱角分明的形状,多么奇妙的汉字。

       (一)、细微处的力量
                  --兼谈紫禁烟花的散文《旧照片里的童年》

    链接:http://bbs.shigebao.com/bbs/cgi-bin/topic.cgi?forum=11&topic=9391

   一篇文章,如果匆匆读过一遍之后,如果有一些东西,或远或近,隐隐约约,又那么真真切切,闪现在眼前,像远处伸来的一双手,挠人心,那是值得再读一遍的。
读罢紫禁烟花的散文《旧照片里的童年》,除了那些黑白的老镜头,我久久不能忘记的就是这么一个细微的细节:
                        
  “她睡觉的时候喜欢在被窝里掰我的脚趾头,一边掰一边数:一、二、三、四、五。这只脚数完了,然后再摸索另一只脚,再掰,再数:一、二、三、四、五。后来渐渐地怕和她睡了,怕她夜晚突然死去。我记得我蜷缩在堂屋靠近祖母房间的墙根下,借口不困,夜深了也不去睡觉。祖母看出了我的心思,笑眯眯地说:“我不会吓你的,快死的时候我会告诉你。”
      乍看之下,这是多么平淡无奇的文字,然而又是多么的挠人心目。透过这些字眼,我们仿佛听到一个苍老的声音,“一、二、三、四、五”,然后一幅画缓缓地走将上来:夜深了,天黑黑,一个老人掰着一个细嫩的脚趾头,在认真的数数,一只脚数完了,再“摸索”另一只脚,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数。多么深的舔犊之情!后来,“我”渐渐地怕和她睡了,“怕她夜晚突然死去”,如果不是“怕”,肯定不是出自孩童的“嘴”,童言无忌,无邪,这是多么真实的再现。“我”的躲,逃不过老人的眼,“祖母看出了我的心思,笑眯眯地说:“我不会吓你的,快死的时候我会告诉你。””呵,面对孩子,面对死亡的从容,寥寥几笔,足见老人活得是多么的豁达。这些不经意流淌出的“细微”之处,寥寥几笔,可谓惜墨如金,以一组动态的摹写,“摸索(与“黑夜”对应)”“掰(既说明动作的熟练和一贯性,还看到一种舔犊之情)”“蜷缩(对应着上文的“怕”)”,以及简单的对话,勾勒出一个丰实、具体、可感的祖母形象来,实在让人惊叹。倘不是心到深处情到浓时,我想断是写不出这种文字与细节来的。
      这样的文章需要静下心来读,方能沉浸其中,体味那种岁月的流淌,年华的流光;这样的文章,实话说,我在这里很少能看到,我看到的,大多是花花绿绿的文字,倾心于某些事件的流水再现,也许感观不错,实则浮华,苍白,甚至透着虚荣,充斥耳目的更多的是矫情的呻吟、作秀、自怜、起哄、附和、灌水,如果这就是文字,还被许许多多的人弄成了“主流”,(尽管这也是心情的文字),那也是汉字的另一种悲哀。

(再续)
    我这里说的细微处,既包含细节的描写,也涵盖内心情感的细微、真实的流露,通过笔端缓缓地流淌出来,如果说前者是局部,后者则是贯穿全文的脉动,是内心的再现,前者是后者的具体、细致的体现,两者是相辅相成、统一的。
   纵观中外流传下来的写人纪事的名篇佳作,都是很重视细微的工夫的。
   《边城》:有这些细节描写:“翠翠坐在溪边,望着溪面为暮色所笼罩的一切,且望到那只渡船上一群过渡人,其中有个吸旱烟的打着火镰吸烟,把烟杆在船边剥剥地敲着烟灰,
就忽然哭了”。这是写翠翠在溪边等着爷爷回来时的情景,这同样是一个细微体现,沈从
文先生用点面结合的手法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立体可感的风情画面。在这里如果说溪面的暮色是一个远景的话,那么那个吸着旱烟在船边上剥剥地敲着的人,就是一个近景了。这远近的有机结合,吸引着读者随着翠翠的目光一起看过去,和翠翠一起去体会那种暮色中的凄美,去体会翠翠由于看到别人而自伤情怀的那种内心的薄薄的凄凉感伤。这些立体的语言如果不细心体会,怎么能够领略作者行文的妙处呢?
   《阿Q正传》可谓是一个典型。(1)阿Q刑前画押的细节描写:“要画圆圈了,那手捏着笔只是抖,于是那人将纸铺在地上,阿Q伏下去,使尽平生的力画圆圈。他生怕被人笑话,立志要画得圆,但这可恶的笔不但很沉重,并且不听话,刚刚一抖一抖的几乎合缝,却又向外一耸,成了瓜子模样了。”这个行为细节,具体、形象、生动地反映了阿Q的性格特点——直到死还恪守着自欺欺人的“精神胜利法”。当人们读到这一细节描写时,谁又能不觉得阿Q的可笑、可悲、可怜?又怎么会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进而深思国民劣根性?(2)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排”--一个“罩”,准确地描写出孔乙己在自己不多的茴香豆中分给孩子们一人一颗,而孩子们吃完茴香豆后不肯离开的情况下迫不得已和无奈的动作,表现出他心地的善良。(3)他不回答,……便排出九文大钱。--“排”活灵活现地揭示了孔乙己明明穷得要命却还要摆阔的迂腐性格。
    都德《最后一课》,(1)锯木厂后边的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在法兰西绿草如茵的土地上,敌人在这里操练和践踏,就这么平淡的一句话,却向读者揭示出“最后一课”这场悲剧的社会根源;(2)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小弗郎士听到学校屋顶上鸽子咕咕的叫声时,就这么漫不经心的一句,真切表现出对敌人禁教法语的卑劣行径的轻蔑、憎恨和珍视祖国语言的深厚感情。
    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中写葛朗台死前,当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让他亲吻基督的圣像时,“他却作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一下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只这一细枝末节就活画出了这个守财奴贪婪成性、至死不变的丑恶形象。正是细节描写,使人物有血有肉,性格鲜明,形象栩栩如生;有了鲜活的人物,整篇文章因之而充满生机,产生强烈的感染力。
     一滴水见太阳,细微的力量,是无法忽略的。
   


   
     
发表于 2005-9-17 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到字为止

  细微之处见真功,一种发掘之美缘于真心之人
  问好朋友,预祝仲秋快乐!
发表于 2005-9-17 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到字为止

楼主分析的到位。
问好!
发表于 2005-9-17 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到字为止

有见地!!!  握手,欢迎朋友常来...
发表于 2005-9-17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到字为止

如此细的心
如此敏感的情
前途未可限量
行者施礼了
 楼主| 发表于 2005-10-6 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到字为止

谢谢你们的读,问好。
发表于 2005-10-6 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到字为止

[color=#9932CC]
“一滴水见太阳,细微的力量,是无法忽略的。”
一篇文章是应该细读的,然后才能够读出真正的涵义。因为在文章背后,其实每一个文字都可能代表着一个故事。
问好,瘦野马:)
发表于 2005-10-7 19: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到字为止

到字为止,呵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2 23:2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