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561|回复: 2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0-31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上官亲民 于 2018-10-17 13:50 编辑



                   美成范样闹花红,
                   后盾忠坚立雪中。
                   有趣民工今洗志,
                   国清寺里画春风。

注:
    梅,别称梅树、梅花等,蔷薇科杏属的落叶乔木或稀灌木,​株高约4-10米;树冠呈不正圆头形。树皮浅灰色或带绿色,平滑;枝常具刺,枝干褐紫色,多纵驳纹,小枝绿色,光滑无毛。叶片卵形或椭圆形,长4-8厘米,宽2.5-5厘米,叶边常具小锐锯齿,灰绿色。花单生或有时2朵同生于1芽内,每节1~2朵,直径1~3厘米,花瓣5枚,花萼通常红褐色、淡粉红或白色,栽培品种则有紫、红、彩斑至淡黄等花色,香味浓,先于叶开放;核果近球形,有沟,直径2-3厘米,黄色或绿白色,被柔毛,味酸;果熟时多变为黄色或黄绿色亦有品种为红色和绿色等;果肉与核粘贴;核椭圆形,两侧微扁。花期冬春季,长江流域花期12月至翌年3月,华中地区2至3月,华北地区3至4月开花。初花至盛花4~7日,至终花15~20日。果期5-6月。梅的发育较快,实生苗在3~4年生即可开花,7~8年后划过渐盛。嫁接苗如培养得法,1~2年即可开花。梅树的生长势在最初的40~50年内最旺,以后渐趋缓慢。梅花可在长花枝、中花枝、短花枝及花束状枝上着生花芽,每处1~3朵,至于在何种花枝上着生最多及其开花的繁茂程度则视品种习性及栽培管理条件而定。梅花属于长寿花卉,寿命可达数百年至千年。即使是在家盆栽,也经常可以养到十年以上。喜阳光,性喜温暖而略潮湿的气候,通风良好条件下能较好生长,有一定耐寒力。除杏梅系品种能耐-25℃低温外,一般耐-10℃低温。耐高温,在40℃条件下也能生长。在年平均气温16-23℃地区生长发育最好。对温度非常敏感,在早春平均气温达-5℃-7℃时开花,若遇低温,开花期延后,若开花时遇低温,则花期可延长。生长期应放在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地方,若处在庇荫环境,光照不足,则生长瘦弱,开花稀少。冬季不要入室过早,以11月下旬入室为宜,使花芽分化克分经过春化阶段。冬季应放在室内向阳处,温度保持5℃左右即可。栽培的梅花在黄河以南可安全露地越冬,经杂交育种的梅花,在北京露地越冬已获成功。对土壤要求不严格,比较耐瘠薄土壤,怕积水,亦能在轻碱性土中正常生长。根据江南经验,栽植在砾质黏土及砾质壤土等下层土质紧密的土壤上,枝条充实,开花结实繁盛,而生长在疏松的沙壤或砂质土上的枝条常常不够充实。梅最怕积水之地,要求排水良好地点,因其最易烂根致死,又忌在风口处栽植。由于梅花含有苯甲醛,苯甲醛是有毒性的化学物质,故不要把梅花放在卧室里,最好放在有空气流动的地方,或者定期开窗户以流通室内空气。梅花最宜植于在园林、绿地、庭园、低山丘陵、风景区,可孤植、丛植、群植等;也可屋前、坡上、石际、路边自然配植。另外,梅花可布置成梅岭、梅峰、梅园、梅溪、梅径、梅坞等。若用常绿乔木或深色建筑作背景,更可衬托出梅花玉洁冰清之美。如松、竹、梅相搭配,苍松是背景,修竹是客景,梅花是主景。古代强调“梅花绕屋”、“登楼观梅”等,均是为了获得最佳的观赏效果。梅果及树皮可制作染料;树干材质优良,纹理细腻,是用于手工艺雕刻的重要材料。梅又能抗根线虫危害,可作核果类果树的砧木。梅花主含挥发油,苯甲醛、异丁香油酚、苯甲酸。乌梅主含柠檬酸、谷甾醇,成熟后含氢氰酸。鲜花可提取香精,花、叶、根和种仁均可入药。梅子生食,可生津止渴,也可制成话梅、梅干等各式蜜饯和梅酱、梅膏、酸梅汤、梅酒等物。其味甘甜,有顺气的功能,是优良的果酒。梅花酒在日本和韩国广受欢迎。话梅在中国是很受欢迎的食品。话梅是将梅子与糖、盐、甘草在一起腌制后晒干而成的。话梅还可以用来做成话梅糖等食品。果子入药,具有解热镇咳、驱虫止痢的功效;花、根入药,能活血解毒,利肺化痰。《神农本草经》首先指出梅的药用价值:“梅实味酸平,主治下气,除热烦满,安心,止肢体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痣,蚀恶肉。”梅果因加工方法不同,成品有白梅、乌梅之分。后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即记载了这种加工方法。作白梅法:“梅子酸,核初成时摘取,夜以盐汁渍之,昼则日曝。凡作十宿、十浸、十曝,便成矣。”作乌梅法:“亦以梅子核初成时摘取,笼盛,于突上熏之,令干即成矣。”明代著名药物学家李时珍认为:乌梅能“敛肺涩肠,止久嗽泻痢,反胃噎膈,蛔厥吐利,消肿涌痰,杀虫,解鱼毒、马汗毒、硫黄毒。”白梅则“治中风惊痫,喉痹痰厥僵仆,牙关紧闭者,取梅肉揩擦牙龈,涎出即开。又治泻痢烦渴,霍乱吐下,下血血崩。”由此可见梅的药用范围很广。近代医学界研究表明,梅的花蕾能开胃散郁,生津化痰,活血解毒;根研末可治黄疸。果子入药,具有解热镇咳、驱虫止痢的功效;花、根入药,能活血解毒,利肺化痰。乌梅肉具敛肺涩肠,杀虫生津功能,并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霍乱弧菌等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梅花品种及变种很多,大品种有30多个,下属小品种有300多个,其品种按枝条及生长姿态可分为叶梅、直角梅、照水梅和龙游梅等类;按花色花型可分为宫粉梅、红梅、照水梅、绿萼梅、大红梅、玉蝶梅、洒金梅等型。其中宫粉梅最为普遍,花瓣粉红,着花密而浓;玉蝶梅花瓣紫白;绿萼梅花瓣白色,香味极浓,尤以“金钱绿萼”为好。梅花按种型分为三个种系,分别为真梅种系、杏梅种系、李梅种系。其下,主要又按枝姿分为五个大类,分别为直枝梅类、垂枝梅类、龙游梅类、杏梅类、樱李梅类、山桃梅类。第一类叫直枝梅类。枝直上或斜生。这是梅家族中历史最悠久,成员最繁茂的一类:1、品字梅型:典型的一花三果品种,现仅1种。即品字梅。2、小细梅型:花小至特小,白、黄或红色,径7-22mm,单瓣,偶无瓣,果小,叶亦小。小细梅型的梅花品种有北京小梅、磨山小梅、梅州小梅、黄金梅等。3、江梅型:花单瓣,呈红、粉、白等色,萼绛紫色或在绿底上洒晕。主要品种有江梅、雪梅、六瓣、六瓣红、星湖小花、长蕊单粉、单粉、淡寒红、日寒红、粉寒红、福寿梅、雪月花、芳流阁等。4、宫粉型:花复瓣至重瓣,呈深红或浅之粉红。主要品种有大羽、扣瓣大红、老人美大红、小欧宫粉、复瓣小宫粉、粉皮宫粉、粉朱、粉羽、粉晕宫粉、蔡山宫粉、曹溪宫粉、川西小粉、重瓣粉口、台阁宫粉、傅粉、黄岩粉、虎丘晚粉、玉露宫粉、金殿粉、晚碗宫粉、清明晚粉、淡桃粉、龙潭粉、潮塘宫粉、重瓣粉朱、红艳宫粉、华南宫粉、华农宫粉、华农晚粉、徽州台粉、江砂宫粉、莲湖粉、莲湖淡粉、绿枝宫粉、泉州宫粉、雪海宫粉等。5、绿萼型:花单瓣、复瓣或重瓣,白色或初开时为淡绿色,萼绿色,小枝青绿而无紫晕。主要品种有变绿萼、台阁绿萼、长蕊变绿萼、二绿萼、复瓣绿萼、六绿萼、小绿萼、金钱绿萼、米单绿、长蕊单绿、单瓣绿萼等。6、玉蝶型:花复瓣或重瓣,纯白色。主要品种有北京玉蝶、扣子玉蝶、华农玉蝶、徽州檀香、紫蒂白、素白台阁、青芝玉蝶、小玉蝶、三轮玉蝶、荷花玉蝶、徽州白玉蝶、吴阳玉蝶、玉台照水、紫蒂白照水等。7、朱砂型:花单瓣、复瓣或重瓣,花紫红色,萼酱紫色,木质部浅暗紫红色为其主要特征。主要品种有乌羽玉、常熟墨、骨里红、舞朱砂、台阁朱砂、徽州骨红、铁骨红、多萼朱砂、千瓣朱砂、南京红须、粉红朱砂、细枝朱砂、水朱砂、白须朱砂、江南朱砂、早种朱砂、单瓣朱砂、淡晕朱砂、骨红照水、红千鸟、几夜寝觉、千台朱砂、桃红朱砂、银边飞朱砂、银边台阁朱砂等。8、黄香型:花复瓣或重瓣,淡黄色或近白色,花心微黄,萼绛紫色。主要品种有黄山黄香、曹王黄香、单瓣黄香、南京复黄香等。9、洒金型:花单瓣、复瓣或重瓣,一树上有红、白两色或水红色条纹斑点的花朵。主要品种有昆明小跳枝、晚跳枝、复瓣跳枝、单瓣跳枝、米单跳枝等。第二类名为垂枝梅类。枝自然下垂或斜垂,分粉花垂枝型、五宝垂枝型、残雪垂枝型、白碧垂枝型、骨红垂枝型等5型。第三类名为龙游梅类。枝天然扭曲如龙游,仅1类(龙游梅类)1型(玉蝶龙游型)。第四类名为杏梅。乃梅与杏(山杏)之种间杂交,宋代的范成大在《梅谱》中首次对它进行了记载,花、叶、枝居于梅杏之间,‘杏梅类’不香或微香(非梅香),花托肿大。下有单瓣杏梅型及春后型。第五类是樱李梅类,乃紫叶李与宫粉梅之人工杂交种,紫叶红花,重瓣大朵,抗寒。梅的品种分果梅和花梅两大类。果梅的栽培品种,据曾勉教授在浙江的调查研究,大致分为三类,简述如下。白梅品种群:果实黄白色,质粗,味苦,核大肉少,供制梅干用。例如大白头、太公种等。成熟期在4月上、中旬。青梅品种群:果实青色或青黄色,味酸或稍带苦涩,品质中等,多数供制蜜饯用。例如四月梅、五月梅、白水梅等。成熟期为4月中、下旬。花梅品种群:果实红色或紫红色,质细脆而味稍酸,品质优良,供制陈皮梅、劈梅等用。例如软条梅、紫蒂梅、大叶猪肝、胭脂梅等。成熟期在5月上、中旬至6月。花梅的品种,由于长期栽培,变异较大,品种甚多,据陈俊愉教授近期研究,分为四类。适宜观赏的梅花种类包括大红梅、台阁梅、照水梅、绿萼梅、龙游梅等品种。观赏类梅花多为白色、粉色、红色、紫色、浅绿色。梅花与蜡梅是两种完全没有关系的植物。梅花属蔷薇科,腊梅属蜡梅科。蜡梅高最高仅三米,且花多为黄色。果为瘦纺锤型,这与梅花都是不同的。蜡梅为黄颜色,而梅花为白色、粉红色、红色。蜡梅在初冬开放,而梅花是开在初春,两者相差一个季度。蜡梅香味浓烈,而梅花香味清甜。此外,蜡梅的“蜡”质感很强,梅花的“纸”质感很强,简单说就是蜡梅的花瓣比较硬,梅花的花瓣比较软。中国有关梅的文献历史悠久。但对生产梅的记载要比栽培品种记述晚得多。梅是中国的特产,原产于滇西北、川西南以至藏东一带的山地。大约6000年前分布到了长江以南地区,3000年前即引种栽培。据科学考证,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脯梅”、“元梅”已有2150年的历史。1975年,中国考古人员在安阳殷墟商代铜鼎中发现了梅核,这说明早在3200年前,梅已用作食品。公元6世纪陶弘景在《名医别录》中记载:“梅实生汉中川谷”。《花镜》中有野梅产地之记载,称梅本出于罗漂、含稽、四明等处。《台湾岛植物名录》中论述在台湾二柜、合欢山川及新竹等地采得野梅标本,上原敬二在《树木大图说》中记载台湾大甲溪上游、大安溪上游雪花坑等地有野生梅树。19世纪初,英国人Clack在中国广东省一带采到梅树标本,20世纪初,英国人E.H.Wilson在湖北西部采到野梅标本。20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中国植物学工作者先后在贵州、福建、江苏、浙江、湖北、广东等省才得野梅标本。在云南、四川省很多地方也采集到大量野梅标本。近年来,中国园艺工作者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发现在云南洱源、嵩明、德钦、泸水、剑川、祥云、云龙、宁蒗、宾川等县市也有野梅集中分布。

 楼主| 发表于 2017-10-31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外,在湖北罗田、咸宁、江西景德镇、安徽黄山、云南建南平、广西兴安小区和那坡山区、陕西域固、甘肃文县及康县等地也发现梅的自然分布。由此可见,梅在中国自然分布范围很广,北界是秦岭南坡、西起西藏通麦、南至云南、广东,共有16个省、或地区有梅的自然分布。在此范围内,川、滇、藏交界的横断山区是梅的自然分布中心与变异中心,该区域内有较多的大片野梅林,且变异类型较多。梅的栽培分布区域远较自然分布区域大,除自然分布梅的栽培之外,在北京、山东、河南以及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梅有梅的栽培。此外,中国海南省也有梅的栽培。北方栽培地区绝大多数是以栽培观赏的梅花为主。但中国赏梅最为集中的地带为长江流域。在此区域内,建成的梅花精园甚多,且有一此梅园建园历史较长,在国内外已形成一定影响,如武汉东湖梅园、无锡梅园、南京梅花山、成都杜甫草堂等。近年来,随着梅文化的不断传播和普及,北方赏梅景点逐渐增多,有许多梅园已建成或正在筹建中。台湾以台南县楠西乡梅岭风景区、南投县信义乡最多。公元前2世纪,梅花引种到了朝鲜。4世纪,梅花伴随中国文化传入日本,在日本广有种植。后又从日本传播到西方国家,除纽西兰略有分布外,欧美少有种植。早期,人们对梅花的认识主要局限在梅子的实用性上。如殷商文献《书经·说命》中有“若做和羹,尔惟盐梅”。《礼记·内则》载:“桃诸梅诸卵盐”。《诗经·周南》云:“摽有梅,其实七兮!”在《秦风·终南》、《陈风·墓门》、《曹风·鸬鸠》等诗篇中,也都提到梅。上述古书的记载说明,古时梅子是代酪作为调味品的,系祭祀、烹调和馈赠等不可或缺东西,至少在2500年前的春秋时代,就已开始引种驯化野梅使之成为家梅---果梅。但在《诗经》中也出现了“山有嘉卉,候栗候梅”的描述,人们称梅为“嘉卉”已反映出对梅花的欣赏态度。观赏梅花的兴起,大致始自汉初。《西京杂记》载:“汉初修上林苑,远方各献名果异树,有朱梅,姻脂梅。”这时的梅花品种,当系既观花又结实的兼用品种,恐属江梅、官粉两型,而在梅子一边洒上红晕。西汉末年扬雄作《蜀都赋》云:“被以樱、梅,树以木兰。”可见约在2000年前,梅已作为园林树木用于城市绿化了。 到了南北朝(公元420~589年),艺梅、赏梅、咏梅之风更盛,“梅于是时始以花闻天下”(南宋杨万里《和梅诗序》)。《金陵志》载:宋武帝(即刘裕,公元420~422年在位)女寿阳公主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于额上,拂之不去,号梅花妆,宫人皆效之。此时文人咏梅、写梅的甚多,如宋代的鲍照有《梅花落》诗,梁代的萧纲(简文帝)有《梅花赋》,何逊有《扬州法曹梅花盛开》等诗,阴铿有《咏雪里梅》等诗,陈代的苏子卿、北周的庚信,也都有咏梅之作。最有名的诗是陆凯折梅赠友人报春传情的咏梅名句“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天所有,聊寄一枝春。”隋(581~618年)、唐(618~907年)至五代(902~963年),是艺梅渐盛时期。相传隋代赵师雄游浮罗山时,夜里梦见与一位装束朴素的女子一起饮酒,这位女子芳香袭人,又有一位绿衣童子,在一旁欢歌笑舞。天将发亮时,赵师雄醒来,却发现自己睡在一棵大梅花树下,树上有翠鸟在欢唱。原来梦中的女子就是梅花树,绿衣童子就是翠鸟,这时,月亮已经落下,天上的星星也已横斜,赵师雄独自一人惆怅不已,后用为梅花的典故。据说,在隋唐之际,浙江天台山国清寺主章安大师(561~632年)曾于寺前手植梅树。唐以前,咏梅诗数量不是很多,但可见人们已从物质的实用性上升到精神层面的感受了。唐代时期,由于当时的自然气候和社会的安定民生发展,梅花的栽培技艺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这一时期种梅咏梅活动逐渐升温,上至帝王、名臣,下至布衣百姓咏梅作品大量涌现。唐代名臣宋景作《梅花赋》有“独步早春,自全其天”等贷语。唐王李世民也有“送寒余雪尽,迎岁早梅新”咏梅绝句,以及李白、杜甫、白居易、柳宗元、杜牧、李商隐等一大批咏梅诗人,以不同的心态和审美观写下了流芳千古的咏梅佳句。根据诗文记载来看,隋、唐、五代时的梅花品种,主要属江梅型或官粉型。在四川,唐时始有朱砂型品种出现,当时称“红梅”。《全唐诗话》载:“蜀州郡阁有红梅数株”。今日崇庆县(即古蜀州)朱砂型品种既多且好,显然是有其历史根源的。宋、元400年(960~1368年)间,是中国古代艺梅的兴盛时期。文化上除梅花诗词外,梅画、梅书也纷纷问世,其作品之多为历朝历代之最,梅花也于此时确立了百花独尊、群芳之首的地位。同时,艺梅技艺大有提高,花色品种显著增多。宋代梅诗特多,故在宋代末年的方回《瀛奎律髓》中,别出“梅花”为一类。梅词也多佳作。名家如北宋林逋(和靖)隐居杭州孤山,植梅放鹤,号称“梅妻鹤子”。其梅花诗词甚多,而“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山园小梅》)的诗句,更是传神佳句。余如北宋的苏轼、秦观、王安石等,南宋的陆游、陈亮、范成大等,皆多梅花诗词传世。商宋范成大著《梅谱》(约1186年),搜集梅花品种12个,还介绍了繁殖栽培方法等,这是中国、也是全世界第一部艺梅专著。书中除介绍江梅型、宫粉型、朱砂型外,还介绍了前所未有的“玉碟型”(即“重叶梅”)、“绿萼型”、“单杏型”(属杏梅系杏梅类)、黄香型(即百叶湘梅,属黄香梅类)和旱梅型(花期特早,国内已不多见),等等。此外,周叙《洛阳花木记》(1082年),记载了朱砂型(红梅)等品种。而张磁的(功甫)《梅品》(1185年)与宋伯仁《榜花喜神谱》(1239年)等,则为有关梅花欣赏与诗、画的专著。由于文人墨客、士大夫阶层的闲情雅趣促进了私家园林的兴起,各地纷建梅园,遍植梅树、梅溪、梅湖、梅台、梅亭等赏梅景观的引导效应,使喜梅、植梅、赏梅成为一种社会时尚。梅画作品日渐丰富,涌现出一批擅画梅花的大家,如高僧华光寺长老仲仁、赵佶、杨无咎、马远、赵孟坚等。《全宋诗》中,梅花题材的文学作品有4700多首,《全宋词》中咏梅词1120多首。元代有个爱梅、咏梅、画梅成癖的王冕,在九旦山植梅千株。其《墨梅》画、诗,皆远近闻名。赵孟頫、杨维桢、谢宗可、僧明本等,俱有名诗咏梅。现昆明温泉对岸的曹溪寺内有一株700多年前生的元梅,老态龙钟,虹曲万状,仍年年开花、结实。明代梅花的栽培技术有了较大提高,新品种大量出现,种植梅花在当时社会具有相当的普遍性,梅花的栽培达到了繁荣昌盛的高度。明、清时,艺梅规模与水平续有进展,品种也不断增多。明王象晋的《群芳谱》(1621年),记载梅花品种达19个之多,并分成白梅、红梅、异品3大类。刘世儒的《梅诸》,汪怠孝的《梅史》,皆记梅花,资料甚丰。明代咏梅之风有增无减,杨慎、焦宏、高启、唐寅诸名家,俱有梅花诗;徐渭、姚涞、刘基等,则均有梅花文赋。清陈昊子的《花镇》(1688年),记有梅花品种21个,而其中的‘台阁’梅、‘照水’梅,均为前所未有的新品种。当时苏州、南京、杭州、成都等地,以植梅成林而闻名。龚自珍(1792~1841年)的《病梅馆记〉云:“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重修成都县志》(1873年)记载旱梅、白梅、官春梅、照水梅、朱砂梅、绿萼梅等甚详。当时,咏梅的书、文、画,争相出世,“扬州八怪”中咏梅、画梅的名家,如金农、李方膺,为世人知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0-31 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上官亲民 于 2018-10-17 13:54 编辑

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教授陈俊愉等为代表的中国学者,经过数十年的艰苦努力建立了中国梅花统一分类新体系,出版了《中国梅花品种图志》、《中国梅》等鸿篇巨著,为梅花研究栽培、普及提供了科学参照。这期间创作的咏梅诗词和绘画作品,也空前的多,数量上已无法统计。特别是毛 泽 东、董 必 武、叶 剑 英、陈 毅等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以伟大的革命情怀和气概,写下了不朽的咏梅诗篇,成为梅花文化中的新气象、新亮点。从近现代的梅画作品看,一大批名家高手涉足梅花题材,他们注重在继承传统中大胆创新,形成自己的风格面貌;他们更注重从审美的角度进行理性思考,使作品更具学术性、观赏性;他们更注重表现梅花的精神品格和时代精神,用作品来感染人、打动人;他们更注重以自然、自由的心态,运用多种方法手段创作出适应多元化审美需求的梅花作品。其中杰出代表有吴昌硕、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董寿平、关山月、于希宁等。他们运用个人的学识修养和对梅花精神的独特感悟,用不同的表现手法创作出不同风格面貌的梅花作品。这个时期的梅花作品,有的突出了诗、书、画、印相统一的整体美感;有的更加强调中国画水墨精神,以大写意的笔法表现梅花的神韵;还有的善于借鉴西画中交点透视、光影效果以增强表现力和视觉冲击力。从他们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是“笔墨当随时代”的创新精神。正是凭着这种创新意识,使梅画艺术园地更加灿烂夺目。中国古代文人对梅花情有独钟,视赏梅为一件雅事。赏梅贵在“探”字,品赏梅花一般着眼于色、香、形、韵、时等方面。色:梅花的花色有紫红、粉红、淡黄、淡墨、纯白等多种颜色。“红梅”,花形极美,花香浓郁;“绿萼”,花白色,萼片绿色,重瓣雪白,香味袭人;“紫梅”,重瓣紫色,淡香;“骨里红”,色深红重瓣,凋谢时色亦不淡,树质似红木;“玉蝶”,花白略带轻红,有单重瓣之分,轻柔素雅。成片栽植上万株梅花,疏枝缀玉缤纷怒放,有的艳如朝霞,有的白似瑞雪,有的绿如碧玉,形成梅海凝云,云蒸霞蔚的壮观景象。香:梅花香味别具神韵、清逸幽雅,被历代文人墨客称为暗香。“着意寻香不肯香,香在无寻处”让人难以捕捉却又时时沁人肺腑、催人欲醉。探梅时节,徜徉在花丛之中,微风阵阵掠过梅林,犹如浸身香海,通体蕴香。形:古人认为“梅以形势为第一”,即形态和姿势。形态有俯、仰、侧、卧、依、盼等,姿势分直立、曲屈、歪斜。梅花树皮漆黑而多糙纹,其枝虬曲苍劲嶙峋、风韵洒落,有一种饱经沧桑,威武不屈的阳刚之美。梅花枝条清癯、明晰、色彩和谐,或曲如游龙,或披靡而下,多变而有规律,呈现出一种很强的力度和线的韵律感。韵:宋代诗人范成大在《梅谱》中说:“梅以韵胜,以格高,故以横斜疏瘦与老枝怪石着为贵。”所以在诗人、画家的笔下,梅花的形态总离不开横、斜、疏、瘦四个字。人们观赏梅韵的标准,则以贵稀不贵密,贵老不贵嫩,贵瘦不贵肥,贵含不贵开,谓之“梅韵四贵”。时:探梅赏梅须及时。过早,含苞未放;迟了落英缤纷。古人认为“花是将开未开好”,即以梅花含苞欲放之时为佳,故名“探梅”。梅花以“惊蛰”为候,一般以惊蛰前后10天为春梅探赏的最佳时机。观赏梅花的情境也十分讲究。《梅品》由宋朝张功甫撰写于1194年,专门介绍如何欣赏梅花。据《梅品》曰有二十六宜:淡阴,晓日,薄寒,细雨,轻烟,佳月,夕阳,微雪,晚霞,珍禽,孤鹤,清溪,小桥,竹边,松下,明窗,疏篱,苍崖,绿苔,铜瓶,纸帐,林间吹笛,膝上横琴,石抨下棋,扫雪煎茶,美人淡妆簪戴等条件下,对梅的欣赏就更富有诗情画意。四贵四不贵:贵疏不贵繁,贵合不贵开,贵瘦不贵肥,贵老不贵新。梅的枝干以苍劲嶙峋为美,形若游龙,遒劲倔强的枝干,缀以数朵凌寒傲放的淡梅,兼覆一层薄雪,“古梅一树雪精神”,俨然天成一幅水墨大写意。梅,作为传春报喜、吉庆的象征,从古至今一直被中国人视为吉祥之物。「梅具四德,初生为元,是开始之本;开花为亨,意味着通达顺利;结子为利,象征祥和有益;成熟为贞,代表坚定贞洁。」此为梅之「元亨利贞」四德。梅开五瓣,象征五福,即快乐、幸福、长寿、顺利与和平。梅花也是中国十大名花之首,与兰花、竹子、菊花一起列为四君子,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梅,迎雪吐艳,凌寒飘香,先百花而开,独天下而春,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是中华民族精神象征,具有强大而普遍的感染力和推动力,鼓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畏艰险,奋勇开拓,创造了优秀的生活与文明。有人认为,梅花的品格与气节几乎写意了中国人“龙的传人”的精神面貌。全国上至显达,下至布衣,几千年来对梅花深爱有加。“文学艺术史上,梅诗、梅画数量之多,足以令任何一种花卉都望尘莫及。”国人赏花,不仅欣赏花的外表,更欣赏花中蕴含的人格寓意和精神力量。梅,它既是一年中最后一个季节开放的花,而又是来年春天第一个盛开的花,这样这既是岁寒三友之一,又是一个美丽的报春使者。古诗中有许多体现其时间早的意泉:“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飞雪落前村,千寻翠岭,一枝芳艳”(杨记《少年游》)。“风雪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毛 泽 东《卜算子·咏梅》)。古往今来,诗言志,诗词中的万物在诗人的眼中,无不着其色,蒙上了感情的面纱,这使是梅物质而幻化为精神的,成为人感情的寄寓者。一、相思的象征:“人间离别易岁时,只梅枝,勿相思。”(姜夔《江梅引》)这便是诗人对远在它乡的故人的相思,“笛声三弄,梅心惊破”,“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有堪寄”(李清照《孤雁儿》)诗人对之夫的相思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不禁垂泪。二、高洁、孤傲的象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和青枝”(苏轼《江梅三首》)。苏轼所道梅格便是高洁孤傲吧。“梅枝高韵胜”(市居安《梅石问诗话》),“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和靖《山园小梅》),梅许是生性高洁,未尝与别种花同开,也许飞是它怕污损了自己的暗香。“莫恨香笑雪减,须信道,扫迹情留,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李清照《满庭芳》)。诗人赞美的是梅之饱经风霜的折磨,仍孤高自傲,对人生存在信心的高尚的精神品格,“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这又是诗人对自己的一个真实写照,梅常存于桥边,驿外,磅,崖缝,是那么的孤傲,那么的高洁,诗人陆游便是这样一种性格之人。“微云淡月,对孤芳。分付谁,空自倚,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知”(晃冲之《汉宫春·梅》),诗人必是一高洁孤傲之人。三、友情象征:“折梅逢驿使,寄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陆凯《荆州记》)。陆凯与范晔交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与范晔,浓浓友情倾注于一枝梅中,不知范晔当时收到此梅时是否被陆凯之举所感动呢?“携手江村,梅花飘裙。情何限,处处消魂”(苏轼《行香子》),寻春时正值梅花似雪,飘沾衣裙,友情展露无疑。立于长廊中,长廊右为一水池,池中假山嶙峋,池右为一腊梅,簇簇金黄傲立于枝头,池中水已为冰,假山上草已为残根,近而观之,抚其板干,其干之硬可整而知,不禁为其之坚强不屈所感动,良久立于树下,思之远矣。梅花观赏地著名十处!1、鄢陵梅花:鄢陵县位于豫东黄河冲积平原,气候宜人,四季分明,是培育南北花卉的天然试验场,尤以腊梅最负盛名。据《鄢陵县志》载,这里栽培腊梅已有千余年历史,北宋时,就成了贡品,被皇帝称之为“天下第一花”。此后,便有了“鄢陵腊梅冠天下”之美誉。2、超山梅花:超山位于浙江余杭县内,风光旖旎,植梅名闻天下,素有“超山梅花天下奇”之誉。千百年来,一直吸引着国内外游人。超山北坡方圆数里,尽是梅林。梅开时节,雪海香涛,蔚成奇观。梅林之中,有两株古梅,一唐一宋,尤为名贵。超山赏梅以“宋梅亭”和“浮香阁”的山坡处为最佳,游人可以尽情领略“不知何处香,但见四山白”的景象。3、灵峰梅花:灵峰位于杭州植物园东北角的青芝坞内。从前,曾与孤山、西溪并称西湖三大赏梅风景区。如今,古老的“灵峰探梅”又露出新的风姿。近几年来,经过重新布局建设,景区植梅已达6000余株,品种50多个,已成为西湖最大的赏梅胜地。4、邓尉梅花:江苏吴县邓尉山在苏州城西南30公里处,崇山前抱,太湖后绕,地势十分幽深。梅开时节,香雪十里,疑如积雪,故有“十里香雪”之称。邓尉山最佳赏梅处,应是半山腰的“梅花亭”,举目环顾,山上山下,弥漫数十里,浪拥雪堆,芬芳弥漫,真是“遥看一片白,雪海波千顷”。日前,邓尉梅林在方圆近十里的景区内植梅数十万株,也有“邓尉梅花甲天下”之誉。5、无锡梅园:梅园在无锡市西南浒山上,面向太湖。始建于1912年,目前,梅园扩展面积为812亩,40多个品种,有梅树5500多株,盆梅2000余盆。园内还有天心台、香雪海、宝塔等步步登高的观赏景点,是较为典型的江南园林式赏梅景点。园林设计者根据地形高低,结合梅树特点,以梅饰山,依山饰梅,别具特色。著名的有素白洁净的玉蝶梅,梅开时节,竞相吐艳,白玉如雪,红晕似杏,犹如置身于“若无香风吹,疑是白云绕”的玉泽香国之中。6、梅花山梅花:梅花山位于南京市钟山南。始建于1929年,这里依山栽植有梅花1.5万余株,植梅面积400余亩,共有230个品种,有“梅花世界”之称。被称为“中国第一梅花山”和“天下第一梅花山”,为四大梅园之首。梅花山以品种奇特著称,“半重瓣跳枝”,一朵花上竟然有三四十片花瓣,仅为此山独有。一株“蹩脚晚秋”名梅,花色红中泛白。还有,“朱砂梅”满枝绯红,“玉蝶梅”素静雅洁,“宫粉梅”著花繁茂,“龙游梅”舒展飘逸。梅花山上建有“观梅轩”,登轩观梅,梅山梅花尽收眼底。7、东湖梅园:武汉东湖磨山梅园是我国梅花研究中心所在地,创建于1956年,占地700多亩,有262个梅花品种,5000株梅树,建立了世界上品种最优最全的“中国梅花品种资源圃”,是梅品种国际登录的重要基地。另有全国唯一的梅文化馆---“一枝春馆”。8、淀山梅花:青浦淀山湖梅园是上海最大的赏梅胜地,占地190亩,植梅5000多株,品种达40多个,其中不少是百年以上的古梅。近年来,经园艺家悉心培植,长势越来越旺盛,每年吸引不少游人。园内四周是一组江南仿古建筑,配以奇花异卉,古树秀竹。纵观梅园,白雪红蕾,暗香浮动,呈现一派“素艳乍开株蓓蕾,暗香微度玉玲珑”的境趣。9、磨山梅花:武汉磨山梅园位于武汉市东郊的东湖磨山,又是中国梅花研究中心,并建有自己的梅花种植基地。磨山梅园环岭临湖,环境幽静,风光别致,占地500多亩,有梅树、梅花盆景3万余株,品种200多个,已成为蜚声海内外的赏梅胜地。磨山梅园依地形而置,或疏或密,或迎风,或照水,井然有致,潇洒得趣。10、罗岗梅花:驰名中外的羊城八景之一的罗岗香雪,位于广州市区30多公里外的东郊。这里四面环山迭翠,中央谷地横亘十余公里,遍植青梅荔枝。每年小寒前后,梅花盛开,百枝凝雪,千树妍唱,争奇斗艳,香浮数里。景区内还有“罗峰寺”、“罗岗湖”、“玉岩书院”等名胜古迹及“玉玺远眺”、“玉屏石胜境”。梅岭梅花:韶关梅岭位于广东和江西的交界处,此处有梅花1000多亩。每逢2月上旬,正是满山梅花凌霜傲放之时,可赏梅之千般风姿,可品梅之万种情韵,那树树红梅撩拨得古今多少文人骚客心海涨潮,留下几多诸如“不趁青梅尝煮酒,要看红雨熟红梅。”(苏轼《题岭上红梅》)的名诗佳句传诵至今。中国赏梅胜地较多,除了南京梅花山外,其他著名的有以下几个:隋梅,位于浙江省天台县天台山国清寺内,相传是该寺开山祖师、隋代僧人章安所植。隋梅高10米,胸径粗45厘米,冠幅7米。古干虬枝,主干已经腐朽,旁生支干,攀附于主干,犹似千年古藤。至今已1300多年,是国内三株最古老的梅树之一。楚梅:在湖北沙市章华寺内。据传为楚灵王所植。如此算起至今已历2500余年,可称最古老的古梅了。晋梅:在湖北黄梅江心寺内。据传为东晋名僧支遁和尚亲手所栽,距今已有1600余年。冬末春初梅开两度,人称“二度梅”(还有一个说法,因整个花期历冬春两季而得二度梅的之名)。原木已枯,现存为近年後发的新枝。唐梅:现在有两棵古梅并称“唐梅”。一在浙江超山大明堂院内,相传种於唐朝开元年间。一在云南昆明黑水祠内,相传为唐开元元年(公元713年)道安和尚手植。宋梅:在浙江超山报慈寺。于今也有800年历史,一般梅花都是五瓣,这株宋梅却是六瓣,甚是稀奇。中国南京、无锡、苏州、泰州、武汉、丹江口、鄂州、淮北、梅州、南投等10个城市,已将梅花定为市花。许多专家及民众还积极推祟梅花为国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1-25 03:0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