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627|回复: 6

试戏驳孟尝君之不得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15 01: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试戏驳孟尝君之不得士》
    愚观夫孟尝君之行,有所过于人者,及其斩美人、同饮食,是能身下士者也。身能下士,此士所以来之;郭隗予燕昭王之谋,侯赢为信陵君之计,靡不如此。故士来三千。而介甫独意欲得一人而制强秦,迂哉其言也。得一人而使三千之士无用乎?昔颜渊述志,而使子路之勇、子贡之辩为无用,而孔子乐为之宰。是虽一人也,其难得非“擅齐之强”可以致之。得一人而用三千之士乎?此足为贤人也。彼贤人者,时有为,其为臣仆徒隶,无闻于野,犹将伺机自荐;时无为,虽为公卿大夫,有名于朝,亦将逊然自退。此岂又“擅齐之强”可以得之。而愚闻之,良稼一也,而岁有丰歉,有所在于天者也。
   
    时无道,圣人不出,贤人伏匿,用者寥寥,鲜能终朝。鞠武为太子丹筹老成之谋,弃而速败;屈子为怀王致再三之谏,徒然见放。当其时也,纷纷然武将献训练攻战之能,谋臣画富强耕战之策,说客谈纵横连散之论,皆恃技以求用之士耳。介甫或疑孟尝不用此乎?

    愚闻之:诸侯保其国,大夫保其家。王以用贤臣,大夫用士人。夺定国君之谋,虽精诚耿耿,亲近犹疑,握发吐哺,贤良未附,是有周公之才德而犹难为也;至于孟尝君也,佐治国事,其有不用命乎,揆理属邑,又何可厚非也。其得士,保其身与家终身无忧患,是亦可矣。且虎豹之秦易于脱哉?怀王陷而死,燕丹非乌白马角不还,当是时也,其国之士,能将安施?而孟尝君独以微末之艺得脱,岂不为得用其所哉?
    相如不出,徒为缪贤之门客;相如即出,是为赵惠文王之贤臣。冯谖计深远矣,朱亥力武勇矣,能用于四公子,不能用于其国君,固有所因。才智之徒不废,而治乱之势不同者何也?
    孟子曰:予距杨墨。其言与禹抑洪水、丘作《春秋》共配天也。天下莫之知也。孟子既没,申、商、韩非之学播于天下,违道以趋利,绳民以强兵,刑则以求治,战而能胜,役而能使,故天下纷乱,森然侧目。彼曰:存者存矣,亡者亡矣,不用一时之权,无有万世之利。未识道者信以为至论。呜呼,陋哉!世固有神气而化为臭腐,臭腐而化为神奇者也;世固有亡而续存,存而倾覆者也。然彼时圣人不出,未能使申、韩为空言;贤人不果克,故自为匿伏。
    故秦速兴其强,未及改其攻守之势,于二世而亡。秦为得士乎?而孟尝君得士不得贤,仅以终身免。
    呜呼,天何为不作圣人,是彰其分久必合,速兴暴亡之道乎;圣贤不作,而申、韩之说终自弃灭,是有和乎道者哉?孟尝其有不得乎天而顺乎道者耶?
    而介甫曰:擅齐之强,南面制秦。圣贤蛰伏,其与抗者,亦穷兵黩武、耕战刑名之术乎?苟如是,则以暴制暴,旷战持久,其文明夷灭如古希腊罗马者殆有之矣。鄙哉介甫,吾未知其知人事而知其不知天也。
    于其登宰总位时,擢拔士子,结营朋党,当不为鸡鸣狗盗之雄耳,未知其于人事又终如何?
                           
                                                       2005.1.14
发表于 2005-1-15 01:55 | 显示全部楼层

试戏驳孟尝君之不得士

提个要求,能否将你所驳之文或事一同帖来,以便对照。谢谢。
发表于 2005-1-15 02:35 | 显示全部楼层

试戏驳孟尝君之不得士

楼上的说的好,对照一下,方便读者领悟。
楼主: 呜呼,天何为不作圣人,是彰其分久必合,速兴暴亡之道乎;圣贤不作,而申、韩之说终自弃灭,是有和乎道者哉?孟尝其有不得乎天而顺乎道者耶?

耶乎是耶也。
 楼主| 发表于 2005-1-15 03:35 | 显示全部楼层

试戏驳孟尝君之不得士

这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字介甫)的名文:
                                 读《孟尝君传》
                                          (北宋)王安石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
  呜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 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 士之所以不至也。   
这是我在网上随便找的一篇,还有对它的评论:
    读〈孟尝君传〉》,字不满百,却能抑扬吞吐,曲尽其妙,池水兴波,喷薄出一股充塞天地的浩然之气,极富艺术魅力。 
    作为“文短气长”的典范之作,结构上的转接处理尤为关键。文章首先摆出世人都认可的定论,突兀一峰,造成极难攻破的印象,然后加以驳斥。第一层陡转:“呜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一语道破,论点鲜明,理直气壮,力透纸背。孟尝君只不过是鸡鸣狗盗之雄,归附他的人根本就不会是什么治国安邦的贤才。第二层接转推进,加以论证:“不然,擅齐之强,得一 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从反面驳斥“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这一论据。阐明了得一真士,武可以做国之干城,挽狂澜于既倒,大厦之将倾;文可以出经济之策,谋国家的富足昌盛,扶助强齐以称霸。反问句语气强烈,不容辩驳。第三层,再转绾结,点名孟尝君不能真得士的原因。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贤士能识仁主,良禽才栖良木。“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 士之所以不至也。”最后的论断斩钉截铁,铿锵有力。读文至此,论敌能不土崩瓦解,甘拜下风?
    全文精于接转构思,仅用88字就完成了立论、论证、结论的全过程,构思之妙,接转之自如,不能不令人叹服。
     文章之美,不仅在于结构,更在于内容。 作为“十一世纪改革家”的王安石,他更注重“文以载道”,用诗文反映社会、政治和人生的实际问题,直接为他的政治斗争服务。本文更是池水兴波,寄寓深远。表面上看来,作者是议论孟尝君养士,实际上是论国君的用人。正面辩论的是孟尝君得士与否,寄予的却是作者对国家安 、任用人才的思考:定国安邦要用真正的士,非鸡鸣狗盗之徒。

偶的作论,起因于读东坡先生的《<六一居士集>序》第一段,因之明传统所论“圣人”、“贤人”对天下兴亡起的作用(根据这种说法,这篇评论里所谓的“真士”是混淆了不同种人才的出现条件及作用。结果只能:“我要的是龙种,却只能收获跳蚤”)。
我用的古文人的史观,所以只有用古文才能表达其意,又因为与当世史观应颇有不和,所以只能题为“试戏驳”。这几乎是拟古之作,戏观可也,深究恐有所不堪。
不过,在古文人史观上,我可以保证几乎每条论据和论证都不是无本,至多是我错解而已。为了向本文的直接启发者东坡先生表示尊敬,且为我之虎皮大旗,特引其文如下:
【六一居士集叙】斋
    夫言有大而非夸,达者信之,众人疑焉。孔子曰:“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孟子曰:“禹抑洪水。孔子作《春秋》。而予距杨、墨。”盖以是配禹也。文章之得丧,何与于天,而禹之功与天地并,孔子、孟子以空言配之。不已夸乎。自《春秋》作而乱臣贼子惧。孟子之言行而杨、墨之道废。天下以为是固然,而不知其功。孟子既没,有申、商、韩非之学,违道而趋利,残民以厚主,其说至陋也,而士以是罔其上。上之人侥幸一切之功。靡然従之,而世无大人先生如孔子、孟子者,推其本末,权其祸福之轻重,以救其惑,故其学遂行。秦以是丧天下,陵夷至于胜、广、刘、项之祸,死者十八九,天下萧然。洪水之患,盖不至此也。方秦之未得志也,使复有一孟子,则申、韩为空言,作于其心,害于其事,作于其事,害于其政者,必不至若是烈也。使杨、墨得志于天下,其祸岂减於申、韩哉!由此言之,虽以孟子配禹可也。
    太史公曰:“盖公言黄、老,贾谊、晁错明申、韩。”错不足道也,而谊亦为之,余以是知邪说之移人。虽豪杰之士有不免者,况众人乎!自汉以来,道术不出于孔氏,而乱天下者多矣。晋以老庄亡,梁以佛亡,莫或正之,五百余年而后得韩愈,学者以愈配孟子,盖庶几焉。愈之后三百有余年而后得欧阳子,其学推韩愈、孟子以达于孔氏,著礼乐仁义之实,以合于大道。其言简而明,信而通,引物连类,折之于至理,以服之人心,故天下翕然师尊之。自欧阳子之存,世之不说者。哗而功之,能折困其身,而不能屈其言。士无贤不肖不谋而同曰:“欧阳子,今之韩愈也。”
    宋兴七十余年,民不知兵,富而教之,至天圣、景祐极矣,而斯文终有愧于古。士亦因陋守旧,论卑气弱。自欧阳子出,天下争自濯磨,以通经学古为高,以救时行道为贤,以犯颜纳谏为忠。长育成就,至嘉祐末,号称多士。欧阳子之功为多。呜呼,此岂人力也哉?非天其孰能使之!
    欧阳子没十有余年,士始为新学,以佛老之似,乱周孔之真识者忧之。赖天子明圣,诏修取士法,风厉学者专治孔氏,黜异端,然后风俗一变。考论师友渊源所自,复知诵习欧阳子之书。予得其诗文七百六十六篇于其子棐,乃次而论之,曰:“欧阳子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贽,记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此非余言也,天下之言也。”欧阳子讳修,字永叔。既老,自谓六一居士云。
发表于 2005-1-15 03:41 | 显示全部楼层

试戏驳孟尝君之不得士

文言文功底深啊!!!
佩服学习先!!
发表于 2005-1-15 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试戏驳孟尝君之不得士

提上,先收藏了再读。
发表于 2005-1-15 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试戏驳孟尝君之不得士

王安石之《读孟尝君传》: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 呜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 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 士之所以不至也。 ”
  楼主却反其道而行之,开篇即肯定:其有所过于人者,乃其身能下士。 转而驳“介甫独意欲得一人而制强秦,迂哉其言也。得一人而使三千之士无用乎?昔颜渊述志,而使子路之勇、子贡之辩为无用,而孔子乐为之宰。是虽一人也,其难得非“擅齐之强”可以致之。”下面再层层展开,是以论证“天何为不作圣人,是彰其分久必合,速兴暴亡之道乎;孟尝其有不得乎天而顺乎道者耶”“吾未知其知人事而知其不知天也”,反诘之“未知其于人事又终如何”?
    凡大家者,敢驳者少,况以此等上古文体言之?嗟呼,曲高和寡也。
      有心者自知,不多言,径自精了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1-25 21:1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