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015|回复: 4

湘行散记之《谒沈从文故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12-2 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光阴在这里似乎是沉睡着的。
某个清晨,当我一脚踏进凤凰城中营街10号,一座具有明清建筑风格的小巧的四合院时,空气因颤动而起了些微微的涟漪。我不知道,一个陌生的年轻人的造访,是否惊扰了先生于此沉睡的灵魂和过往的遗梦。
    故居有正房三间,前房三间,厢房四间,中间是天井,为沈从文祖父于清同治初年所建。沈从文就出生在这里,并在湘西的这片灵山秀水里度过了他难忘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就是这片山水,不仅融铸出他沉静的性格灵魂、淘洗出他的赤子身心,而且在他的心灵里烙下了最为深刻和美好的记忆,成为他一生中永远挥之不去的湘西情结。
    前房和厢房里并陈着先生一生各个时期的照片和著作。凝望着照片上先生那略显沉思的眼神,我的思绪也不禁跨越时空,跟着走进他的视线所及的那过去的记忆世界里去。15岁那年,先生从这里走出去,在沅江、辰水间从军浪迹五年,尔后沿江而上,走向了更为广阔和遥远的北平。然而无论他走到哪里,他的脉管里起伏流淌的依然是湘西的山水。水是他文学创作的源泉;水是他的生命赖以生存的另一片深沉肥沃的土壤;水是他作品中最温柔良善的部分。从湘西的土地上,一直流淌进《边城》《长河》《湘行书简》,成为文字的血液,无言而深沉。正如他自己所言:“我苦苦怀念我家乡那条沅水和水边的人们,我感情同他们不可分”,“我比较喜爱的还是那些描写我家乡水边人的哀乐故事”,“我认识美、学会思索,水对我有极大的关系”。
    许多人在评论先生的作品时,总喜欢把他与同样具有唯美倾向的日本作家川端康成比较。这当然是有道理的。然而我更愿意把他和俄罗斯作家普里什文相提并论,虽然他们的作品题材差异很大。普里什文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大自然的作家,他的作品几乎全都是通过对俄罗斯大自然一草一木、飞鸟走兽和细微的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描写,从它们的生命方式和生存状态中,来感知和发现世界的秘密、和谐和美。而沈从文呢,用他那饱蘸湘西之水的笔,描摹边地沉静深远率真淳朴的无言之美,挖掘和展示人性和心灵中蕴藏的那一片诗意的纯美的本真和自然。返朴归真,从这个意义上说,二者殊途同归,都走向了人类最初的梦想和最后的真实。他们的作品都如林中水滴一样,闪烁着纯净的明亮的诗意的光芒。
    先生的一生是寂寞而孤独的,尽管此刻我在他的像片前看的是淡定从容平和的笑容。然而,读过他的文字,心灵随着那些发生在水边的故事震颤过,就能感受到那些在水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讨生活的水手,吊脚楼里的烟花女子,漂泊的行脚人……许多的人物都充满着一种无以言说的孤独和寂寞,从一个角度折射出先生的内心世界。而综观先生自己的一生,从三四十年代的北方文坛领袖,到经历郭冯讨伐、京海之争等之后的长期的掩埋,再到20世纪80年代的声名再起,先生皆表现出难得的宠辱不惊的平静,我想这正是湘西的水赋与他的心性中那份淡然的包容和清澈的宁静。然而,谁又能真正体悟出一条日夜流动不息的江水内心里永生永世的孤独和寂寞呢?谁也不能,我们的眼睛所能看到的,永远只是一幅照片定格在这个尘世的平静的笑容。由此,我仿佛更深的领悟了先生自己题写的墓志铭的内涵: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能认识“人”…..
    不知什么时候,一束阳光自故居天井照射下来,透过窗棂映到我的脸上,唤回我远去的思绪。我得走了。抚摸着几棵不知是否当年先生手植的犹绿还青的草木,我默默地走出故居。
    光阴似乎仍在沉睡,而远处的山峰正在晨光里渐渐醒来。
发表于 2003-12-2 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湘行散记之《谒沈从文故居》

:)建议精华~~~~
发表于 2003-12-3 02:06 | 显示全部楼层

湘行散记之《谒沈从文故居》

文字严谨精炼
学习了:)加精!
 楼主| 发表于 2003-12-3 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湘行散记之《谒沈从文故居》

谢谢两位兄台!问好!!!
发表于 2003-12-3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湘行散记之《谒沈从文故居》

月下石是湖南人吗?好文章,欣赏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2-28 09:3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