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777|回复: 3

[原创]演义《兄弟》之一-------逝者已去,生者犹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5-1 04: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演义《兄弟》

一、逝者已去,生者犹在

(草客编)

宋钢的爷爷这个老地主还是心不甘情不愿地死去了。
哪怕他在宋钢的背上再躺上几度春秋,也只能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死亡已降临。人老如灯灭,天黑还无声。
宋钢死去了最后一位血亲,终于成了名正言顺的孤儿。他又回到了刘镇的家,与李光头住在了一起。这就是唯一的兄弟,李光头,一个兄弟。
海子在《活在珍贵的人间》那首诗里写到:“活在这珍贵的人间/太阳强烈/水波温柔/”,是啊,活着是最大的幸福,“人类和植物一样幸福/爱情和雨水一样幸福”。宋钢和李光头二兄弟活在这珍贵的人间,做着自己的活计,也拿到了第一笔工资。
十五块钱,这就是一个劳动力的一个月的赚头。从此,“我站在你跟前/你不能说我两手空空/你不能说我一无所有”。
工资永远是个好东西,尤其是第一次的。那可是用自己的“革命的本钱”拼死命挣来的。也许“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的钱”,把钱数了一遍又一遍,都数出汗水来了。三十元,这就是两个人在五金厂挣的第一笔工资。
有钱了,有钱了,有钱了就吃。宋钢、光头二兄弟领到工资的第一件事也就是进人民饭店(不是人民食堂)吃上一碗阳春面。想起杨春面,就想到小时候看的一篇小说,说的是贫困的一家人也是吃杨春面。母子三人吃杨春面,细节自己想象吧。宋钢没有给我们带来什么意境深远的想象。作为大哥的宋钢对钱情由独钟。但是表示吝啬的那种情由独钟,而是贫困时的情由独钟,由不得自己。光头想吃三鲜面,但宋钢还是让“等以后生活更好了再吃”。其实,这也就是生活,活生生的生活。
宋钢的俭省过而不甚。余华自然是对此有些过度来解说这一点。但是李光头的存在可以化解这一偏颇的形象构造。当李光头要求给宋钢配一副近视镜时,矛盾再次无聊的升级为无极。宋钢说等以后生活好了再配眼镜。什么叫生活好了,**时生活会好,**后生活也会好,不知道。生活是一个无底洞,一直顺着光线走下去,光线没了的时候也便是生活的终结。宋钢是基于何种莫须有的理由来拒绝生活?
但李光头就是李光头,你可以说他是一个无赖,哪怕他真的就是一个“吃麦子长大的”无赖。是可忍孰不可忍?忍到现在不能忍。光头坚决不答应了,为了兄弟是什么事都可以做得出来了,当然在某种深度失落的时候不为兄弟也都能够做得出来的。光头对着他的大哥就是一声狮吼:“等以后生活更好了,你的眼睛也瞎啦!”
从表面上看,李光头对钱应该是有着一种天生淡薄的观念,而这又印证了他能毫不费力地搞到钱。后者才是关键。他可以让宋钢保存钱,可以不吃三鲜面,这些眼前的暂时的事可以无数次的演习,况且那些也只是自己的事;但宋钢的事却要甚重对待。兄弟可以不必穿一条裤子,可以不吃同一碗饭。可兄弟的事却应该是天大的事,不能为了一碗面而忘乎所以。为了使宋钢对得起那双眼,光头甚至提出了分家相威胁,兄弟可以非同跟生,相煎亦可不必。所以为兄弟屈服,也是为了自己屈服。李光头为这一屈服丝毫不惜钱,也不足惜。
两兄弟,吃麦子长大的兄弟,在月光下端着大碗,和麦子一同聊天。宋钢、光头兄弟,一个学者,一个土匪;或者一个文官,一个武官;亦或者一个唐三藏,一个猪八戒。天不合,地不利,人不利,这就是吃麦子长大的两兄弟。外人的评价各有各的理由,不必在乎,也不可在乎,两兄弟总是形影不离。形与影同,影随形动。即使远在天涯海角,叫上一声兄弟,也能一呼百应。兄弟呵,都是吃麦子长大的。
两兄弟一同蹲在大地上,端着粗瓷碗,就着月亮喝稀饭。
“就让我这样把你们包括将来吧/让我这样说/月亮并不忧伤/月亮下/一共有两个人”,这就是两兄弟。

(第一演义,未完待续)
文字
发表于 2006-5-1 04: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演义《兄弟》之一-------逝者已去,生者犹在

很有可读性。
发表于 2006-5-1 05: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演义《兄弟》之一-------逝者已去,生者犹在

期待~~~~~~~
 楼主| 发表于 2006-5-10 06: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演义《兄弟》之一-------逝者已去,生者犹在

演义兄弟之二(1)

二、知识分子和劳动人民


宋钢爱上了文学,就想某个人爱上了一个姑娘,纵然你不知道存在是怎么的模样,“她仍在远方爱着你”呢。所以,宋钢爱着了一个姑娘,她暂时的名字叫文学。
宋钢爱上了姑娘,不能不有所表示。于是他便听起刘作家“虚无缥缈”的言语来了。酒逢知己千杯少,只是未到怒目时。刘作家如今面对的不再是那些“粗人”,他在宋钢的面前可以尽情地充当师傅、充当导师;确实,他还真是找到了前所未有的文学导师的感觉,只不够多了那么一点。
宋钢用一年的 时间写了篇十三页的小说。丰功伟绩,绝对比得上当今某些人的日日刷新文学。十三页,作为兄弟的光头数起来也觉得是“这么厚”,外加一句“你真了不起”。兄弟的话不能怀疑他的真诚度,或者不是兄弟, 哪怕只是出于内心感性的 安慰,你不能把灰尘涂摸但兄弟的脸上。李光头也许如老人所说的是个武官,不懂文字的魅力。一个“好字”不足言其意,“写得真好”才算的圆满。或许无论李光头再怎么过度的话语阐释也是过于简单,但兄弟的感觉有时候是天性的正确近乎无可挑剔,可以让任何评论家无言以对。宋钢的小说也许真如光头所言,“虽然还没有好到鲁迅巴金那里,也好到刘作家和赵诗人前面去了。”甭关谁是鲁迅谁是巴金,知道刘作家、赵诗人就够了。李光头比宋钢兴奋多了,好似那很厚达十三页的小说就是从他嘴里流出来的。
行!就让这骄傲的酒杯为你举行,我的兄弟。
但作为伟大的“文学导师”刘作家却不满意了,你小子也敢写小说,也不看看黄昏刮过大地后你还有几跟羽毛?惊狠交加,地狱之门已经为你打开,你这不知天高地后的孩子。
刘作家用拉屎的十又五分钟读完了“厚作”,当然丝毫不影响拉屎的流量。出了厕所,便用红笔把宋钢小说的每一页都涂改了,似乎还嫌不过其瘾不足以体现伟大导师的丰功伟绩,还在最后一页洋洋洒洒地再度挥毫三百多字的评语。
这评语当然不是孺子可教的那种。不止于此,他还拿出了自己的落荒于某年某月小说让宋钢“拜读”。看看吧,敦煌出现的时候你还不知在哪个洞穴里呢。
你必须对光头赞上一句,你是刘镇上最令人难忘的人。
光头可以把那篇小说扔到茅坑里发酵,但他没有。他不以为然,宋钢也是迷茫。当然宋钢还是比较胆大,竟然在刘作家的手稿上“动土”。
一动惊起千浪翻。
(演义《兄弟》之二,无完待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6 04:3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