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941|回复: 6

[原创]论周易与书法(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7-31 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论周易与书法 (上)
  文 / 史前闪电

自古以来周易一书便以其恍惚窈冥、奇奥深邃、扑朔迷离又包罗万象而位居群经之
首。故《易·系辞上》曰"夫《易》广矣大矣!"其不断焕发出的哲理光彩至今仍吸引
着众多的学者。而中国的书法亦以其得简易之道及特殊的表情达意功能而成为最为
高级、最具魅力和最为简练的艺术。文人狂热于书法远甚于他技。北宋文学家欧阳
修云:"自少所喜事多矣。中年以来渐己废去,或厌而不为,或好之未厌、力有不能
而止者。其愈久益深而尤不厌者,书也......乃知昔贤留意于此,不为无意也。"从
欧阳修的说法中便可略见书法的神奇魅力。
  
正是由于有了《周易》和书法艺术,中国的文化在走向世界时才更能显示出民族的
特色。可是长期以来,我们似乎很少注意到《周易》与书法之间是否有着非同寻常
的关系。人们评价《周易》多言其哲学、天文、地理、历史、化学、兵法、算术、
生物等内涵;人们评价书法也多与绘画、音乐、舞蹈、建筑、雕塑等并称姐妹艺术。
但是,细心的读者便可以发现,中国历代文人中早已有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周易
》与书法之间存在着许许多多的相通之处。早在东汉末年的文学家、音乐家、书法
家蔡邕就在他的书法理论著作《九势》中提出了"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
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的书、《易》相通的观点。到了唐代,中国书法出现了
一次空前的繁荣阶段。当时的著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张怀灌更把这种书、《易》
相通的观点发扬光大。张怀灌对《易》推崇倍至。在他的《书议》、《书断》、《
文字论》、《六体书论》、《评书药石论》、《论用笔十法》及《玉堂禁经》等书
法理论著作中多以《易》诠释书法,阐述书理、书道。在这些书中散见着诸如"简
易"、"豹变"、"损益"、"童蒙"、"范围"、"三品"、"变通"、"阴阳"、"发挥"等《易
》中的语言。在《书断》中更是开篇便言:"昔庖牺氏画卦以立象……"。在该书中,
张怀灌还连续用五大段来专门阐述《周易》的道理。他在评价李斯的篆书时,这样
写道:则《离》之'六二',黄离元吉,得中道也。斯虽草创,遂造其极矣。"这里,
张怀灌引用了《易·离》卦"六二"爻的象传,阐述了"六二"爻处于一卦中的二位,
如事物刚刚露出头角,且该爻居下卦之中位,象人得正中之道,至为吉祥。意在说
明李斯的篆书虽然只是书法艺术的初始阶段,但成就最为高超(斯虽草创,遂造其极
矣)。他在评张芝变章草为今草时说道:"章草之书,事事区别,张芝变为今草,如水
流速,技茅连茹,上下牵连。"这又是活用了《易·泰》卦"初九"的爻辞:拔茅茹,
以其汇,征吉。以此来喻今草字字相连,递相牵引的妙处。最后,在《书断下》末
尾,张怀灌自称其书曰:"其(指书断--引者按)触类生变,万物生象,庶乎《周易》
之体也。"到了清代,奇才曾国藩延续了蔡邕、张怀灌的观点,一语道破了玄机,他
说:予尝谓天下万事万理,皆出于乾坤二卦。即以作字论之,纯以神行,大气鼓荡
,脉络周通,潜心内转,此乾道也;结构精巧,向背有法,修短合度,此坤道也。
凡乾以气言,凡坤以形质言......偶与子贞言及此,子贞深以为然,谓渠
生平得力,尽于此矣。"从这段话还可以看出不仅曾国藩执此观点,大书法家何绍基
(字子贞)更是"深以为然",并说他"生平得力,尽于此矣。"

上面,我们粗略地考察了自汉至唐至清,中国书法与《周易》之间的相互契合和影
响。很显然,要认真地总结二者之间的各方面的关系无疑是一项巨大的工程。下面
,笔者不惭浅陋,就此论题再试作一些发挥,若能成为引玉之砖。诚笔者之幸也。

一、 爻画--共同的源头

论及书法,自然离不开文字,而文字的出现同《周易》正有着密切的联系。《周易
》以"一"文和"--"文为基本要素。爻画的出现无疑是件开天辟地的大事。时至今日
,人们对爻画进行种种的猜测。或说它是男女的生直气图腾的象征(郭沫若),或
说它是古代占筮用的一节和两节的蓍草的象形(高亨),或说它源于"结绳"时代绳子
上"有结"和"无结"的形态(陈道生)。这些大胆的猜想都有其合理的因素,但是爻画
到底是模仿何物这一问题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这种象征着阴阳的原始符合揭
示了宇宙万事万物最为本质的内涵。它的产生为中华民族一切的文艺提供了广阔的
背景,提供了无限种可能的发展前景。《周易》的卦象和文字书法无疑与爻画有着
复杂而密切的关系。由于这种简单而朴素的符号是一种介于哲理和艺术之间的象征
物,因而沿着哲理方向就逐渐发展为八卦(抽象的象形文字),再由八卦发展为六十
四卦(抽象的会意文字)。而文字书法艺术虽说也源于爻画,但是由于卦象哲理一路
的先行,因而就注定了文字书法在其本身的艰难孕育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卦象的
启发,并借鉴了卦象的线形符号和创作原则及大自然万物之形,从而萌生了真正意
义上的文字,进一步展现了其天生的艺术因子而成为书法。因而《易·系辞上》这
样写道:"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决
》这句话正是说明了文字的出现是由于圣人观察《决》卦的卦象 并领悟了其中所含
有的"断事明决"的象征意义,并借鉴其卦象创作原则而制成书契文字,来使"百官以
治"、"万民以察"。 由上文的简要分析可以看出,文字书法和《周易》的卦象从根
本上说同源自于爻画(图形)。爻画沿艺术和哲理两路分别发展为文字书法(图识)和
卦象(图理)。爻画正是哲理(卦象)和艺术(文字书法)的共同的雏形。(那种以为书法
真正作为艺术是在汉朝的说法显然是过时的,不准确的)故南朝宋书法家虞和《论书
表》中说:"爻画既肇,文字载兴,《六艺》归其善,八体宣其妙。"这里,虞和说明
的正是爻画对于《六艺》及书法八体的双重渊源关系。

二、"意象"的攀援

《易·系辞传》指出:"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
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
之爻。"这里指出了《周易》的创制原则是"观物取象",其卦文辞的表现形式是"假
象喻意"。正因为如此《周易》一书才能够以磅礴的气势冲破其浓厚的迷信烟雾,而
成为一本象征性的哲理为主的经书。我们从《易·说卦传》中的一百一十二个经典
的象征也可以看出其"观物取象"、"假象喻意"的创作及研究原则来。《周易》的这
种创作原则同样也在其"胞弟"一一书法艺术的身上体现出来。西汉哲学家扬雄的"书
,心画也。"最能表达出书法创作的本质。所谓心画,指的是书法创作者的主观感情
与客观世界万事万物相碰撞而激发的美的线条的流露。其间的微妙关系,东汉书
家、音乐家蔡邕表达得更为具体而微。他说:"为书之体,须人其形,若坐若行,若
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苦喜,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
,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矣。"在这段话里蔡邕精妙
生动地指出了书法须"纵横有可象"的道理。而"纵横有可象"、"心画"的道理正与《
周易》的"假象喻意"、"观物取象"的创制原则相通洽。所以,明代书学家、书法家
项穆在《书法雅言》中说:"夫经卦皆心画也,书法乃传心也。"历代的书法家皆深谙
此理,故他们在书法创作过程中或观人舞剑、或观蛇斗、或观夏云变化,或观担夫
争道……凡此种种皆为求得"观物取象。、"假象喻意"的创作契机。而书论中常言
的"屋漏痕"、"折叉股。、"印印泥"、"悬崖坠石。、"万岁枯藤"、"长鲸喷浪"、"惊
电遗光"、"大鹏转风"等说法也莫不是这种"意象"创作方法的体现。

三、阴阳辩证中的契合

一部《周易》尽管纷繁复杂,但无论是六十四卦中卦与卦之间的交错互补(《杂卦
传》言此甚详)还是爻与爻之间的乘承比应,从整个体系来看,却无不集中体现着
一点,那就是阴阳变化的对立统一规律。宋项安世在《周易玩辞》中说:"八卦,虽
八,实则"阴阳"二字而已。"说的也是这个意思。《周易》以"阴阳"为中心内核,书
法最最讲究的也正是"阴阳"二字。纵观整个书法流变史,无论是晋之韵、唐之法、
宋之意、明之姿还是清之变皆脱离不得阴阳变化之理。书法讲求无垂不缩、无往不
收、横笔直落、纵笔横起,讲求动静、虚实、顺逆、向背、刚柔、起伏、轻重、聚
散、浓淡、干湿、连断、俯仰、疾徐……凡此云云,总而言之,亦不过阴阳之对立
统一的道理。古人云?quot;阳气明则华壁立,阴气太则风神生","书法同阴阳同侯,造
化同根"。刘熙载的《艺概·书概》中也说:"书要兼备阴阳二气。大凡沉着屈郁,阴
也;奇拔豪达,阳也。"这些都说明了书法与《周易》在阴阳方面的通洽。


发表于 2003-7-31 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论周易与书法(上)


不错的论文,排版不大好看
 楼主| 发表于 2003-7-31 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论周易与书法(上)

论周易与书法 (中)
文 / 史前闪电


四、布白上的通融

中国的书法讲究布白之道。布白有行与行之间的布白,有字与字之间的布白,有匡
廓布白,有散乱布白等。书法是黑白的艺术,因而布白就显得特别的重要。不懂得
布白之道,其字定然不佳,或失于散乱,或失于拥挤。清代书画家邓石如说过:"常
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在这句话中邓石如提出了着眼于白处而来安排分布黑处
(落墨处)的布白之道,说出了"大抵实处之妙,皆由虚处而生"的道理。书法上的布
白在《周易》方面有一个典型的借鉴物。那就是先天太极图。先天太极图主体上由
阴阳鱼构成,阴阳鱼互相追逐,互相呼应,形成了和谐、完美的境界。这种无比奇
妙的布白无论从整体上还是从局部上看都无不集中体现了布白的原理。因而,先天
太极图可以说是书法布白方面的最佳范帖。书者勤于研习先天太极图布白之妙,定
能有巨大的创获。

五、变通之理

《易·系辞下》日:"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乾凿度》云:"易一名而含
三义:易也,变易也,不易也。毛奇龄《仲氏易》亦指出"易"有变易、交易、反易、
对易、移易等五义。无论何种说法总不出"变易"的范围。从《周易》"经"部分的形
式内容来看,卦爻符号及卦爻辞,都可以通过"变通"这一基本思想来把握其变化的
规律。《周易》所体现出的变易思想同样地体现在书法创作里。书法以最简易的线
条建构最简练的艺术宫殿。在其创作过程中最忌讳的就是不善于变化。雷同是书法
上的大病。无论风格的雷同还是结体的雷同,都为书家所厌弃。故孙过庭《书谱》
中说:"数画并施,其形各异,众点齐列,为体互乖。"王右军写《兰亭序》每字都构
别体,其中有二十个"之"字,却形态各异。可见书法中的变易是体现在每一个字,
每一个点画上的。汉字众多,每一个汉字都具备成千上万种的结法。在用笔、用墨
方面也是变化万千的。书法其自身的发展也体现着变易之理。书法字体由篆书一步
步演化出隶、行、楷、魏、草等字体;书法的书风也从晋朝的尚韵演变成唐朝的尚法
,宋朝的尚意,元明的尚姿,直至清朝的尚变。这里的清朝尚变更是书法史上变易
方面的大事。书法 发展到清朝,帖学己毫无新意,萎靡不振。康有为、阮元、包世
臣等书界革命家大扬尊碑抑帖的旗帜,以势不可遏的豪情扫荡了帖学,掀起了书界
革命的浪潮,他们大胆的变通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书家。产生了无数敢于变易
,善于变易的书法家。如扬州八怪中的郑燮的六分半书,金农的隶书等。变易是书
法中最为高深、最能考验一个书家胆识才力的技巧。 不懂得变易之道,自是步入前
人的阴影里,摆脱不出他人的影子。而只求变易,不懂"变易。 中之"不易"的道理
,随心所欲,乱变一通,又失之狂怪媚俗矣!

六、卦主与主笔论


《周易》讲求"卦主"每卦六爻之中;有为主之爻,即主爻,主爻是一卦的主旨和主导
。其作用有如一国之君主。可见"卦主"对整个卦象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如我们在分
析《央》卦时,便应该看到《央》卦六爻中唯上六一爻为阴爻,其余的都是阳爻。
阴象征着"小人";阳象征着"君子"。因此《央》卦便有"小人"得势,凌驾"君子"之上
必将被决除的意思。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上六一爻为《央》卦的卦主。有了这个卦
主,便可以从整体上把握《央》卦的内涵:一、颁布政令,公正无私地惩戒,小
人"的罪恶;二、时时刻刻戒防"小人"的不轨行动;三,以五阳制一阴,人多力足,以
浩然正气制裁孤立无援的一阴自是胜券在握。可以看出《央》卦的三点基本思想都
是围绕上六这一卦主来展开阐述的。再如分析《比》卦。在《比》卦中,唯九五爻
为阳爻,其它五爻皆为阴爻。因九五居正位,又独一无二,所以居九五至尊的阳爻
便自然而然为一卦中的“君主”,成了其余五爻学习的榜样。因而,《比》卦便以九五
爻为枢纽展开了其互相比辅的哲理内涵。《周易》中的"卦主"说在书法中同样有相
通处。这个相通处便是书法中的"主笔"说。作字有了主笔,就有了中心,就像画山
水,要先立下主峰一样,主笔一定,其余的(如结构、布局、气势)皆有可仰托。
试观 字,因为有了那厚重的一捺,即主笔,整个字便显得沉稳而主次分明,有韵味
。再看 字,中间那一长横如屋椽一样托住了整个字,使整个字稳如泰山。主笔如诗
的诗眼,如音乐的主旋律,如电影中的主角,可见主笔的重要。主笔亦如一卦中的
卦主,界定着整个卦。若字中无主笔,卦中无卦主,则君不君,臣不臣,纲纪大乱
矣。


 楼主| 发表于 2003-7-31 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论周易与书法(上)

[这个贴子最后由史前闪电在 2003/07/31 11:07am 第 3 次编辑]

论周易与书法 (下)
文 / 史前闪电

七、乘承比应阴阳互调论

(系统提示此处有问题字符,不能按原文全发上来,故此部分只发上来一半。)

《周易》里爻与爻之间讲究乘承比应,阴阳互调。阴爻乘凌阳爻之上则多不吉,阴
爻紧承阳爻则以柔顺承刚,吉。逐爻相连需互相比属,下卦三爻与上卦三爻又两两
交相感应。本卦和之卦亦需互相呼应。《周易》中的这种乘承比应关系在书法里也
有其类似的道理。笔画之间必须相互承接,先后笔画要求互相比属,呼应映带,
道,阴阳必须互调。自然毫无美感可言。若三横齐伸则没有了主笔,有阳无阴如"三"状,若排算,~~~~~~~~~~~~~~~~~~~~~~~~~~~~~~~~~~~~~~
若排卦,若梯架,阴阳不相交融亦无美感。隶书中讲"雁不双飞"、"蚕无重头"也是
这个道理。





八,卦时与创作背景

在《周易》中,每一卦都有其特定的"卦时",各自象征着某一特定的背景。六十四
卦的六十四种"卦时"便是从万事万物中总结出来的典型的六十四种背景。通过这些
典型的背景来象征自然界、人类社会中的方方面面的事理。如《乾》卦象征着阳刚
之气,《坤》卦象征着柔顺之象,《豫》卦象征着欢乐,《困》卦象征着困穷、苦
厄,《涣》卦象征着涣散。等等。同样,书法也相当讲究特殊的创作背景。欣赏一
幅书法作品如果脱离了其艺术创作的背景,就很有可能领会不透其中的妙处。如欣
赏王右军的《兰亭序》就应把握这样的一种创作背景:公元353年,王右军与名流谢
安、谢万、孙绰及亲朋好友四十一人在兰亭宴游雅集,流觞曲水。时值暮春,天朗
气清,惠风和畅。王右军在饮酒微醉中挥毫写下了这篇《兰亭序》。当我们了解了
这种背景再来欣赏《兰亭序》就会更好地领悟到作品中洋溢着的朝气蓬勃、清新畅
快,如潺潺流水般的美妙神韵。《兰亭序》的意境正如《易》中的《豫》卦,象征
着欢乐之境。其意境亦如《涣》卦。《涣》卦上巽而下坎,巽为风,坎为水,?quot;风
行水上"之意。《涣》卦的这种自然成文的审美取向正是《兰亭序》的最佳注脚。再
如欣赏颜鲁公的天下第二行书《祭侄稿》。要把握这幅不清爽、不干净、笔迹急促
、涂抹、四处删补的作品就更要把握其创作背景了。安史之乱时,颜真卿与其从兄
颜杲卿率兵平息叛乱,不幸整个颜氏家族惨遭劫难,颜杲卿之子遇害,真卿闻讯悲
愤异常,愤笔疾书这篇祭文来悼念其侄儿。当我们了解了这种背景,就很自然地理
解作品涂抹、不干净的原由。而得作品中激荡着的郁愤、伤感、粗率又激昂的神质
。同样,我们欣赏狂僧怀素《自叙帖》须把握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的"自吹
自擂"的狂放情怀。欣赏苏轼的《黄州寒食帖》时,就必须把握苏东坡被贬黄州之时
的独特的苦闷心情。东坡苦闷中创作的《黄州寒食帖》 正合了《易》中的《困》卦
和《赛》卦。同样,欣赏 张旭的《肚痛帖》应把握其于"忽肚痛不可堪" 之后创作
的背景等。

结束语

《易》负阴而抱阳,与书法的艺术法则多有互通处。二者就好比从历史长河的源头
荡出的两只小船,各自飘流至今。今天,我们试着踏入这两只不系之舟,去探求二
者之间的关系。读《易》则知君子当终日乾乾,自强不息,戒满戒躁,修辞立诚;习
书则平衿躁,养正气,恢扩才情,酝酿学问。《易》与书法相互呼应,融汇贯通,
则如渔歌互答。在学习过程中,笔者不惭浅陋,构成此论纲,其间妄自菲薄、穿凿
附会之处,在所难免,尚祈博雅君子有以教焉。

本文主要参考书目:
《周易译注》黄寿棋、张善文著,198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周易本义》宋·朱点撰,1994年申国书店出版社出版之《新刊四书五经》之一
《周易古经今注》高亨撰,1984年中华书局出版
《说文解字》汉·许慎撰,1963年中华书局出版
《容斋随笔》宋·洪迈撰,1994年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
《中国书论辑要》季伏昆编著,1988年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
《张怀罐书论》潘运告编著,1997年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
《书法精论》丁文隽撰,1983年中国书店出版
《名家书法字典》 [日]水岛修三编,1990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书法初学规范》朱以撤、徐春兴著,1900年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
《书谱》唐·孙过庭著,1990家农村读物出版社出版
《美的历程》李泽厚著,1994年安檄文艺出版社出版
《论书绝句》启功著,1997年三联书店出版(重订版)
       史前闪电 99.2.22初稿于自负轩,99.3.20定稿于自卑轩



发表于 2005-11-10 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论周易与书法(上)

很有学术价值!呵呵问好了!
发表于 2005-11-10 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论周易与书法(上)

把这篇文章挂一下,有一定的探讨价值。请大家来欣赏。
发表于 2005-11-12 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论周易与书法(上)

取固 ,推荐精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3 14: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