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是谁将眼泪刻成今夜忧伤的月光?如一团迷失的雾,洒在今夜异乡陌生的土地上,敲打的,是我乡愁的苦楚。不敢望月,怕她又一次以她最柔弱的目光刺穿我顾作坚强的心魂,又不能不望,因为在月的深处,有伊人的眼睛,家人的面容,故乡的土地。月光打湿熟睡的草叶儿,也打湿我,孤独的脸庞。或许,纯白的月光,本就是游子晶莹的眼泪。
带着家人的期盼,单薄的我带着沉重的行李踏上遥远的求学路,遥远的异乡,让我成为儿时吟诵的乡愁诗的主角。亲身进入乡愁诗的情境,真正地体会到了“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当夜幕降临,当月光消融一切尘世的喧嚣,乡愁总不由自主地涌上心尖。当风吹响枝叶的和弦,总忍不住地轻轻吟诵:“何人月下临风处,起一声羌笛。离愁万绪,闻岸草,切切蛩吟如织。”
还清晰地记得刚离家不久的我,还未适应陌生的环境,就要接受严格的新生军训,对未知的陌生,训练场上的艰苦,让我打电话回家时总忍不住的啜泣,声音带者幽咽,让电话那端的母亲心疼了许久。一夜下雨,我难以入睡,听着窗外淅沥的雨声,夜的黑色是潮水般的孤独,包围着我。“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乡愁是一首断肠的歌,总在有月亮的夜晚响起。月光静静的洒下,我捧起双手,收集一杯月光酒,一饮而尽。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更或许,愁肠以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在月光中,一滴眼泪,溢起,涌出,滑落,都刻进月光颤抖的波纹里。从此,在月的凄美故事集里,有多了一丝感动和悲凉。凉,是月光的味道,我用伤口呼吸。
梦,是乡愁的延续。在梦里,我闻到故乡泥土亲切的味道,听到父母的叮嘱,看到熟悉的亲人,也将白日的相乡思,在梦里真实的演绎。今夜或许不再有梦,即便有,也在月光的氛围里,乡愁是梦的主角。第二天醒来,嘴角的微笑早已失去,而眼角,残留着泪水的痕迹。被月光浸润过的泪水,很冷,很冷。
儿时总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淡淡的月光,会唤醒普遍的乡愁?现在置身月光中,遥想家乡的人和事,才终于明白了月光的神韵,那恬淡的空灵,飘飞的旖旎,褪去了除乡愁以外的一切情素。月光,是乡愁的载体。“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当乡愁的波涛澎湃于心胸而无法平静时,总忍不住提笔宣泄心中的愁绪。“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本想销愁,却——愁更愁。夜深人静时,孤独地坐在台灯下,人很疲倦,却难以入睡。乡愁如雨,扣击我心魂的窗户。“酒也慵斟,梦也难寻。照相思,一点秋灯。拥裘深坐,谁伴深更?有雨萧萧,风瑟瑟,雁声声。”
文章写到此,心中早已溢满无限的乡愁,又一片月光,随着眼泪,湿了双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