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丢车情节
又有个同学的自行车被偷了;丢车本是司空见惯的事,于我却耿耿于怀了.
上初中时,我拥有了自己的第一台自行车,也是唯一的一台,一直伴我读完高中到省城读书.在家的时候,是很少能听说有丢车的;即便有时忘记了上锁也不见得会丢.所以,目睹省城如此频繁的丢车事件让我很是不解.
如果是搁在大街上丢了,丢也就丢了,公共场所,人流复杂,免不了有个顺手牵羊的。如果是锁上的少了,丢也就丢了,闲费事的就别骑车呀!如果是夜里被人偷了,丢也就丢了,你又犯不着不睡觉的盯着!如果是个把月丢那么一辆,丢也就丢了,反正一辆车又值不了百十来块.
可是,偏偏叫你大跌眼睛的是,不到一周时间,接连几个同学的爱车在把关严格的学校车棚里不翼而飞了.剩下的只是几把变了形的车锁和你哭笑不得的站在那里,不停的在心中划着问号?
车丢的多了,也丢出了经验,这就叫有失必有得.
隔壁寝室的一个同学,一周内连续丢了两台车.痛定思痛,这哥们还真行,下决心誓与偷车一族较量一番.说到做到,丢车第二天就从二手车市场推回一辆"吉兰特",不过这次是花了比买车还多的价钱配了三把好锁.瞅着他每天挂个铁链子哐哐啷啷的,不知该祝贺还是默默的祝福或许同情吧!
有人说锁这东西"妨君子不妨小人",此言差矣!如今办事都讲个效率,当然职业偷手也不例外。同样是撬锁,与其把时间浪费在一车多锁上,道不如"另觅新欢",反正盗车本非艺人之能事.时下贼也图个安全.
现在都提倡快捷反应,目标是实现零库存,降低劳动成本。偷来的车除非自用,多急于出手;也有为卖个好价钱进行二次包装的.这样就繁荣了自行车二手交易市场.常常光顾这种市场的不外乎:一种是"直线代理销售商"俗称"车托",他们是车市的中坚,也是即卖即走的"食客",他们很少亲自提货,只是从中赚个差价.另一种是买方,而且要常丢车的,没车又办不了事的,他们是二手车的重要消费人群。"供货赏"是很少在这个场合露面的.另外,必要的瘦后服务也是必不可少的.修车人在这里充当了修车和卖锁两种角色.(这里的车多是没有锁的)
省城没有专门的自行车二手市场,城市太大,小规模的车市多因人口密度分布自然分散.该市场也没有规定的开放时间.要买车只能偶遇不可强求,因为它的随机性、灵活度较强,这也是为了应付执法人员的突击检查。
学校附近就常能见这么一个市场,挺象回事的,我逛了几次。规模还可以,上百辆自行车,一人一车,或两人一车,零乱道也壮观.讨价还价,只是少了菜蔬市场特有的吆喝声.不过这里有专门"市场督察员",并非监督交易舞弊,而是用来放哨;一旦发现有行政执法车开来,这百人百车便会在不到一分钟内消失的无影无踪,称得上是训练有素.不过,也有正点着钞票来不及跑的被逮个正着的,只能自任倒霉.
城市太大,人口也杂,这些年闹着下岗分流;再就业成了问题,如此看来这二手车市场,也不失为一个解决就业的渠道.至少眼下修车的又卖锁,车托也无名我分的成了比较固定"直线代理分销商"了,更不用说"终极供货商"们了.都是自谋生路也无可厚非.那么丢上几台自行车又何伤大雅呢?也算是为了搞活市场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添砖加瓦"了。
但是,为了方便广大市民,还是建议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开放一块专门的自行车二手市场,实行统一管理,也免了买车人四处打听着买车;卖车的见了执法人员就溜的尴尬.至于"供货商"们,就鼓励他们持证上岗;若无手续的就只能多备几个车库了,实在不行只有破产停业,另谋出路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