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名家小传
供春
供春,本姓龚,亦作龚春。是紫砂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作者。明正德、嘉靖间人。四川参政吴颐山的家僮。吴颐山早年曾在金沙寺工一卖读书。供春侍奉主人之余,从寺僧那里学会了制壶技艺,并有所发展。所制茗壶,古朴风雅,造型各异。供春在紫砂壶史上从一般饮茶器具推进为精致的工艺品,做出了很大贡献。
其所制紫砂茶具,新颖精巧,温雅天然,质薄而坚,负有盛名。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的"树瘿壶",传说为吴大澄所藏,后为储南强所得,把下刻"供春"两字,裴石民配制壶盖,黄宾虹为之定名。解放后,献给国家收藏。
时大彬
时大彬,号少山,生活在明朝万历年间,生卒不详。上一代制壶名家时鹏之子,为明代三大妙手之一。
其对紫砂陶的泥料配制,成型技法,造才铭刻都有深入研究。他继承了父业,成就却超过了他的父亲,其作品已达到了"诸款俱足,诸土色也俱足,不务妍媚而朴雅坚栗,妙不可思"。最初仿供春作大壶蠼崾段难Ъ摇⑹榛页录倘宓热耍邮芷凡琛⑹圆枥砺鄣钠舴ⅲ环淳芍疲ㄗ鲂『K栖蜃矗攀帜槌觯啥崽旃ぃ莱?时壶"、"大彬壶"。
大彬有两个徒弟徐友泉和李仲芳,都是制壶名家,有"壶家妙手称三大"之誉。时大彬可以说是划时代的巨匠,他总结、发展及改进了整套制壶工艺,确立了至今仍为紫砂业遵行的打泥片拍打镶接,那种凭空成形的高难度技术体系。他开始了在壶底上落名款和制作年、月,并根据文人饮茶习尚始制小型茶壶。今传世作品较多,著名款式有提梁壶、扁壶、瓜棱壶、僧帽壶、六方壶、鼎足圆壶等等。故宫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馆、香港、台湾及海外均有收藏。
李仲芳
李仲芳,制壶名家李茂林之子,因为排行老大,人称李大仲芳。他是时大彬的门徒,而且"为高足第一"。名师传授,造旨很深,其艺术成就与师父不相上下。李仲芳兼长家传与师承,他的作品趋文巧精工,技艺精湛。他仿造时大彬的作品,几可乱真。《阳羡茗陶录》说:"今世所传大彬壶,也有仲芳作之,大彬见赏而自署款识者,时人语曰:李大瓶,时大名",传为美谈。后人认为他的小圆壶"形制精绝,又在大彬之右,今不可得"。对他予以很高的评价。李仲芳也是明代制壶"三大妙手"之一。
徐友泉
徐友泉,名士衡,生于明万历年间,他不是陶家出身,但其父深爱当时制壶名家时大彬的壶艺,并与之交往。徐友泉自小拜时大彬为师,他有着造型艺术方面的天才。他对紫砂工艺在泥色品种的丰富多彩方面有杰出的贡献。
徐友泉善于配合色土,其作品总是别出心裁,变化多端,"毕智穷工,移人心目"。壶作品有汉方、扁觯、蕉叶、莲方、菱花、鹅蛋、分裆、索耳、美人睡莲、大顶莲一回角、六子等诸种款式。泥色应用上有海棠红、朱砂紫、定窑白、冷金黄、淡墨、沉香、水碧、榴皮、葵黄、闪色、梨皮等各种色调。徐友泉精研壶艺时,对壶泥色和壶式样有着很多发明和创造。对紫砂壶艺的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
陈仲美
陈仲美,明万历时人,江西婺源人,原是景德镇的制壶高手,后到宜兴从事紫砂陶艺。他的贡献在于把瓷器工艺与紫砂工艺和谐地结合起来,创造了"重镂透雕"的紫砂技术,将紫砂工艺推向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陈仲美的紫砂壶作品,别具一格,在《阳羡名陶录》中记载着他"好配壶土、意造诸玩,如香盒、花杯、狻猊炉、辟邪、镇纸、重镂叠刻,细极鬼工。壶像花果,缀以草虫,或龙戏海涛,伸爪出目。至塑大士像,庄严慈悯,神采欲生"。记载中看到他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全面陶艺家,又是一个把雕塑和紫砂壶结合得很成功的壶艺家。难怪后人把他的紫砂壶称为"神品"。
陈鸣远
陈鸣远,名远,号鹤峰,壶隐,石霞山人,清代康熙、雍正年间宜兴人,其父陈子畦是上代制壶名匠。前人称陈鸣远是近百年来颇有成就制壶高手。他所制的茶具、文玩等有数十种,制品新颖,善于翻新花样,塑镂兼长,技艺精湛,尤其是以自然型类更为精雅。有"鸣远一技之能,世间特出"、"紫砂才子"之赞语。他堪称紫砂壶史上技艺最全面而精熟的一位。"古来技巧能几人,陈生陈生今绝伦"。
杨彭年
杨彭年,字二泉,号大鹏。清嘉庆时人,制壶名家。与当时的书画金石名家陈鸿寿合作,壶由陈鸿寿设计,杨彭年制坯,再由陈鸿寿题茗,创制了紫砂壶与诗书画篆刻为一体的"曼生壶"。在"曼生壶"中看到是文人雅士与紫砂壶艺家之间如何协调的成功,"曼生壶"的产生使这时期的紫砂壶走向一个更高的艺术层次。杨彭年的壶艺作品"玉色晶光,气韵温雅,浑扑简炼,并不追求精致华丽,虽随意制成,也有天然之致,富有大家风范"。
邵大亨
邵大亨,清嘉庆间(1796-1861)制壶大家。他在少年时就享有盛名,是继陈鸣远以后的一代宗匠。他的制壶以挥扑见长,尤其在制简练形体,如掇球、仿古等壶,朴实庄重,气势不凡,更突出紫砂艺术质朴典雅的大度气息,他的壶"力追古人,有过之无不及也"。其鱼化龙壶,伸缩吐注,灵妙天然。他的作品在清代时已被嗜茶者及收藏家视为珍宝,有"一壶千金,几不可得"之说。可见当时他的壶艺声誉之高。
黄玉麟
黄玉麟,生于清末(1842-1914)的制壶名家,为邵大亨之后又一重要的制壶大家,他所制的壶选泥讲究,作品莹洁圆润,精巧而不失古意,灵妙天然。有说他"每制一壶,必精心构选,积日月而成,非其重价弗予,虽屡空而不改其度"。
黄玉麟曾经被吴大澄和顾茶林先后请到家制壶。吴大澄是当时的金石收藏家,黄玉麟在吴家时能看到很多古代的铜器和陶器,他把这些古器物的艺术特色融化到紫砂壶的创作中,使他的壶艺更加精进,名气大增,给后人留下不少佳作,如"鱼化龙壶"、"供春壶"等。
顾景舟
顾景舟,1915年生于江苏宜兴川埠乡上袁村,顾景舟可以说是历代紫砂陶艺名家中,名号最多的一位,他本名景洲,后改名为景舟、名号有曼晞、瘦萍、武陵逸人、荆南山樵及壶叟等。曾自创堂号为自治轩。他在壶艺上的成就极高,技巧精湛,且取材甚广。可说是近代陶艺家中最有成就的一位,所享的声誉可比美明代的时大彬。世称「一代宗师」、「壶艺泰斗」。少年即立志于紫砂陶艺创作,从其祖母邵氏学艺,潜心磨练制作技巧,方二十便己身列紫砂名手之林。数十年来饱览历代紫砂精品,深入钻研紫砂陶瓷相关工艺知识,旁涉书法、绘画、金石、篆刻、考古等学术。丰富的人文素养加上精练制壶技艺,蕴酿出其紫砂创作的独特艺术风格,而顾景舟对于紫砂陶传器鉴赏亦有高深独到的造诣。他的紫砂作品以茗壶为主,年轻时先由方器入手,兼做圆器,随着其与书画界的交往,逐渐偏重光素器型的制作,最后是以几何形壶奠定其个人风格,找到属于自己的艺术创作方向。作品特色是,整体造型古朴典雅,形器雄健严谨,线条流畅和谐,大雅而深意无穷,散发浓郁的东方艺术特色。
二 历代紫砂名家名录
( 一 ) 明朝时期的主要壶艺家
金沙寺僧、供春、董翰、赵梁、元畅、时朋、李茂林、时大彬、李仲芳、徐友泉、欧正春、邵文金、邵文银、邵盖、蒋伯 ? 、陈用卿、陈信卿、闵鲁生、陈仲美、陈光甫、沈君用、周后、邵二孙、陈俊卿、周季山、陈和之、陈挺生、承云从、沈君盛、沈子澈、陈辰、徐令音、项真、陈子畦、陈六如、陈正明、邵亨裕、惠孟臣、徐次京、郑宁候。
( 二 ) 清代主要壶艺家有
陈鸣远、许晋候、陈隐龙、项圣思、陈汉文、徐飞龙、华风翔、蔡乾元、惠逸公、锦春、邵元祥、彭君实、蒋志雯、史万全、史继长、邵兰孙、周候祥、杨友兰、杨继元、王南林、邵德罄、邵玉亭、邵基祖、杨怀仁、陈文居、陈文柏、葛子厚、潘虔荣、于廷、潘大和、杨季初、张怀仁、陈滋伟、陈殷尚、邵裕亭、范章恩、邵旭茂、邵友兰、邵友廷、潘缄雄、陈曼生、杨彭年、杨葆年、杨风年、邵二泉、邵恒昌、钱弘文、徐温庭、蒋良玉、杨履曾、陈绶馥、薛怀、邵景南、陈寿福、蒋德休、吴月亭、陈觐候、朱石梅、陈荫千、瞿应绍、邓奎、申锡、邵大亨、邵形龙、何心舟、梅调鼎、华祯祥、华君德、许升候、潘沂宝、邵正来、潘仕成、史维高、魏孟民、王元美、吴芷来、陈用乡、胡耀庭、邵柏原、路衮补、陈文叙、蕉雪子、吴阿昆、周永福、于子良、冯彩霞、黄玉麟、余生、赵松亭、金士恒、吴阿根、蒋裕泰、陈光明、程寿珍、陈懋生、潘志茂、王东石、王胜长、邵俊根、邵赦大、邵友廷、邵湘甫、邵云甫、沈瑞田、陈伯亭、陈研卿、卢兰芳、邵维新、俞国良、邵云如、韩泰、江案清、蒋万丰、王玉林、范鼎甫。
( 三 ) 民国时期的壶艺家
李宝珍、吴虎根、杨莲生、卢占延、蒋燕亭、范大生、程金寿、光裕、冯桂林、汪宝根、陈少亭、王玉仙、吴纯耿、沈孝鹿、邵陆大、范勤芬、刘福兆、江祖臣、金阿寿、汪生义、范臣甫、裴石民、顾景舟。
( 四 ) 当代著名壶艺家
王寅春、王石耕、丁洪顺、王福君、王振国、王生娣、王秀芝、毛国强、叶惠毓、许燕春、刘惠大、刘风英、刘建平、吕尧臣、朱复、任淦庭、朱可心、汪寅仙、沈遽华、沈汉生、李昌鸿、李碧芳、李美金、李正华、李慧芳、束风英、吴云根、吴亚亦、吴群祥、吴鸣、陈珍庆、陈福渊、陈钢、陈国良、陈进海、陆巧英、陆文霞、何道洪、何挺初、邵新和、张红华、张锁坤、张守智、房玉兰、范永良、范若君、范其华、范早大、周桂珍、周尊严、周定芳、季益顺、施福生、裘桂林、施小马、施秀春、赵洪生、胡永成、咸仲英、高海庚、高洪英、高建芳、高振宇、凌锡苟、夏俊伟、顾绍培、顾惠君、徐汉棠、徐达明、徐建国、徐维明、徐元明、徐雪娟、徐瑞平、曹婉芬、曹亚麟、谢曼伦、蒋蓉、蒋小彦、储立文、潭泉海、潘持平、潘春芳、鲍志强、鲍仲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