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花源
当代有位学者认为,东晋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一篇关于时间的寓言。
“关于‘桃花源’,一直存在着混乱的解释,”他在文章中写到,“有人认为是纯粹杜撰;有人认为是诗人服了某种麻醉剂之后的幻觉;但更多的人则相信实有其事,并已考证出就在某地,引的‘桃花源’的爱好者蜂拥而至。”
“而最后一种说法,尤为荒唐,亵渎原著。原著的关键部位,就是那个‘小口’,‘初极狭,才通人’,根本就不是为旅游准备的——在本质上,《桃花源记》应是一篇关于时间的寓言。显然,在陶渊明的思维中,存在着两种时间,这两种时间相互邻依,就象两块磨房的磨盘——我们尚不知它们欲研磨出什么,但已知它们是在绕着不同的轴,以不同的速度运转。现在,让我们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展开探讨,因为每一种时间,都试图向着无限伸展,扩张,这样,就必然地要在它的薄弱部位出现一些撕裂——时间并非无懈可击,它的诞生物,我们眼前的并不完美的世界便是明证。那么,可以想象,只要这两片邻依的时间磨盘不停地运转,就会有某个偶然时刻,两个磨盘上的裂口对接在了一起,形成文中的那个连通的‘小口’——当然,只有坚信这个‘小口’的存在,并耐心守望者,才有可能幸运地得之。《桃花源记》中的渔人,就是从这个‘小口’,不自知地进入另一个时间的,而当他从另一个时间——桃花源——返回后,两片磨盘的运转,又将各自的裂口错开了,通道消失了,自然‘不复得路’。”
“这位渔人是幸运的,”学者继续写到,“如果他再迟返一段时间,两片时间磨盘的继续转动,将会封闭他回来的‘小口’——他将留在桃花源,生活于另一种时间之中。”
“而生活于另一种时间之中,并不意味着我们见不到渔人的形体,”这篇文章此时到达它的精华部分,“因为所有的时间都是透明的——但我们所见到的渔人将是个疯子。当然,这里的‘疯子’不含有任何贬义,它是人类的一种错觉。不同的时间,就象不同的玻璃,具有着不同的折射率——当我们从空气中观察水里的游鱼,以为它在那里,实际上它并不在那里。”
“因此,桃花源中的所有人都是疯子,是被现行时间放逐或自愿放逐到另一个时间中的疯子——桃花源就在我们之中。”这片文章以如此惊世骇俗的推论而收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