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标题: 【好诗荐读】第六期:虚拟出一个诗的境界 [打印本页]

作者: 黑豆    时间: 2024-1-15 05:41
标题: 【好诗荐读】第六期:虚拟出一个诗的境界
本帖最后由 黑豆 于 2024-3-16 20:18 编辑

黑豆序语:

       各位诗友好!
       经几位版主初议,自今日起,在大厅新开“好诗荐读”专贴。旨在“共荐共享”优秀文本,以开阔眼界,提高对现代诗的鉴赏力,有助于诗歌报论坛诗友提升写作力。              荐诗可以是“诗歌报周刊”刊发的优秀诗作,更可以是中外名家名作,但不能是本人作品。所有诗友均可来贴诗荐读。只要是大家日常阅读中自己认可的好诗,皆可荐读。荐读最好有点评,可以长篇大论,也可三言五语,没有也无妨。点评时可以由此及彼对照自己或他人作品。诗友可以来专贴荐读,也可以在大厅自行荐读。或者自行开设专题荐读诗贴,比如“米沃什”专题,“雷平阳”专题,“咏物诗”专题等(仅以上为例)。
       只要有助于诗歌报论坛,百无禁忌(遵守法律法规,遵守诗歌报规章制度)。



2024.1.19【好诗荐读】第一期:咏物诗

咏物诗,是古今诗歌一大门类。诗歌报论坛诗友也常来贴此类诗。个人以为,咏物诗因为在我们接受的诗歌教育中有良好的基础,可以参照的优秀样本众多,很适合自我练笔,无论是入门,还是提升。当然,也可以有很大作为,当代诗坛,臧棣就是很好的例证。
在这里贴几首咏物诗,其所用的写法,尤其是想象的逻辑,是不尽相同的。

1、把物放置在一个特殊环境中,抓住所写物的本质特征,不离一种精神品格。
支撑起全诗的,是关键的细节。

缠绕的常春藤

文/丹尼丝·莱维尔托芙(美国)

在公路与人行道之间,一丛阔叶的常春藤,
不被爱的,落灰的,乱七八糟的,老鼠的避难所,
在那里独自活着。新生的叶子在顽强的
早已暗淡的腊叶间
闪着快乐的光泽。
它并不要求赞赏的目光。枝蔓
藏起一团缠绕的棕褐色藤茎
粗大如红树林的沼泽地;藤根
坚硬地伸展。没有雨水
在整个旱季,它只能
像掐住脖颈一样抓住干涸的大地。


2、抓住所写事物的本质特征,直接讴歌一种精神品格。

大雪洁白

文/李琦

当坠落成为必然
谁的身姿
能如此轻盈

自我们无法抵达的高处
大雪缓缓降临

雪落之处
这被叫做人间的地方
尘埃厚重
琐屑的痛苦以及巨大的斗争
红尘之上  爱恨情仇
时而有惊心刺耳的
爆炸之声

大雪洁白
它无声地飘落
不是清算和追究
它以自己的方式
请求安静

它执拗地要把失去的清明和静谧
还给人类
它要让我们看看
和童话相连的世界
到底好不好

大雪洁白
洁白得让人心生难过
这雪花  一朵紧跟一朵
就像冬天张口说话了
一句  一句
轻到最轻
竟然是重


3、直接把物拟为人。往往也是特殊环境。立足所写事物的本质特征,在描写议论抒情中,和我们的人生打通,共振。

房间里的旅行者

文/唐力

在房间的一角
一只蜘蛛在旅行,从墙壁的一端
滑向另一端。它的道路
来自自己的身体
来自自己的愁苦、孤独和悲哀
一条细小的道路,仅仅能容纳
它自己。就像我们的道路
从一条脐带开始

一个房间里的旅行者
背着它黝黑的背包,暗藏着
生活的重量和方向
它们在阴暗中行走
在床下,在衣柜边,在角落里
它们行程十分漫长。同我们一样
生活,因为细小,而无法穷尽
因为重复,而不得不
一次次的重新经历



4、我和所写的物完全合体,“物我相融”。

露珠

文/尤克利

这个夜晚,请不要喊我的名字
让我专注地沿着草茎
往草叶的顶端攀爬
这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
静谧的夜色里,有几只鸣虫友好地伴奏
一会儿是平沙落雁,一会儿是梅花三弄
一会儿是渔樵问答,一会儿又是高山流水
我想听什么时它们就弹奏什么
乐师你好,作曲家你好
谢谢你们赠给我这么多美妙的音乐
这个夜晚,没有动滑轮和定滑轮
只有登天的梯子,准确地指着星星的方向
这个夜晚我就是童话里的主角
累了的时候就想起传说中的英雄
饿了的时候就望一望满天繁星
等到天亮,等到第一缕阳光照到草尖
你就会看到我生命的极致:晶莹剔透
不含俗世的杂质



5、由名字生发开去!近日在红颜诗国“好诗推荐贴”读到一首《青豆的青》,作者是“青豆”,联想到知名诗人林雪的《雪》。一种巧思。一并贴在这里供大家欣赏。

青豆的青
文/青豆

可以是发卡上的星星
唇边的呓语
雪人身上的一颗纽扣
越冬的鸟,口中遗落的坚果

青豆的青,偏执,有点小任性
没有什么可以扰乱
内心的颜色

也有窘迫的时候
当月牙瘦小,爱也变得稀薄
在暗夜,没有发出传说中的光芒
此时的她,可能只是一声啜泣
伸出手
就能摘下一粒颤抖的自己





文/林雪

雪啊!这是你的巫书:落在莲花上清暑
落在菊花上明目。落在梅花上的
让事物端庄雅致。诸如此类,所以
我耳清目明。手捧一片落在玉米秆上的雪
充饥。采一朵芦苇上的雪就有了席子
于是编苇席子的女人出现。她身后
有推动磨坊车页的运河上的流水。那些
夜里安睡,在白天乘坐木船离开码头的
女子,个个寂寞美丽。但还有你
不知道的雪,大过守夜人的被单
多少人心中的悲苦随风而散。那悲苦
那一片片笼罩着烟灰和油烟一起飘浮的屋顶。你不知道的字句,
在狭窄街巷里的幻象:突奔的豹子
窗子后晶亮的牙齿。悲哀的过时的美德
一个也叫雪的姑娘背上的刺青
她在漫长的青春里,曾轻轻地驮着
一条青虫慢慢变成蝴蝶的怨恨



6、昨天在漫谈中已经说到,咏物,基本手法多为拟人,可以像“大雪洁白”一样托物言志,也可以像“房间里的旅行者”一样写人生。而所咏之物,当然也包括景物,很宽泛的。
诗无所不能。写什么,怎么写,经常是二实一。但毕竟还是有个手法问题,而且往往更让人纠结,我常常称之为“想象的逻辑”。
从这个角度读诗,或者能有所归类。这也是我一再强调自己是抛砖引玉的原因。

今天首先共享两首世宾写景状物的诗。
这两首,基本手法仍是拟人。《小青藤》侧重写追求,写了一个成长的故事。《冬湖》侧重写人生的境界,侧重以特殊的环境来烘托暗喻。都是好诗。似乎《小青藤》的手法更基础些,更容易学;《冬湖》则纯以境界出,但基本手法也可见端倪。

小青藤

文/世 宾  

到了篱笆上,小青藤有了根据地
之前它小心翼翼,从泥土里探头
忍受昆虫的噬咬,艰难地
用几片嫩芽搭起了梯子

“只有阳光照耀的地方才值得活”
它从不掩饰自己的想法,它
甚至不能有丝毫的犹豫
因为怜悯从未在丛林的法则中产生

它被自由的意志带向了高处
柔软的触须最清楚四周的障碍,因为
它周围的否定力量具有高高在上的傲慢

小青藤攀上了篱笆,就拥有一片新天地
它看不见的脚爪,很快
就把那张绿色的大网
铺向所有的角落

冬 湖

文/世宾

因为孤高
这个湖,把自己抬升到了山顶

雪花噗噗而下
比雪花更加沉默
是埋在雪下的山坡、草木
喘不过气的树林里
偶尔会啪的一声
发出叹息

雪窝里的锦鸡
闭目养神,生存的艰难
加深了它与世隔绝
的信念

湖中的冰,坚硬
晶莹剔透就像某人的孤独
冰层底下的湖水
静静流淌,是它
孕育了鱼群、水草

总体说来,绝大多数的诗是具体的。我的总结是“有一个具体的场景,有一个诗化的主体,有一个有情节细节的故事,有一个核心意象”,万变不离此宗。
下面这首咏物诗,以上基本的要素八九不离十。

月光下的白玉兰

文/刘亚武

月光照着寂静无人的深夜
一些白玉兰已经睡熟
一些白玉兰依然醒着

淡淡的蓝,笼罩着熟睡的脸
它们的梦在发光,而夜风
将失眠者的话语传递过来

“在白天,对着天空的湛蓝
我唱了很多歌
很久没这样疯了,已经疲倦”

“再坚持一阵。我们在冬夜
带锥体的花苞中
和北风周旋了那么久”

风大了一点,月光有些弯曲
她伸出手,月光有很多手
安静抚摸着,一张张熟睡的脸

她知道天一亮,它们会像雪一样
落在返青的草地上
而另一些将变成鸽子飞走



7、以物写人生,把物拟为人——由物象生发开去,也可以写一类人的命运,或者写一类人生境况。抓住把所写的物本质特征,发散开去,写一类人的命运,写他们的人生之苦。

丑橘

文/麦笛

是谁的头,往墙上撞
这么多疙瘩,丑丑地挂在枝头
欲哭无泪的样子
像无钱还债,要跳楼
像卖血葬母,针尖插入皮肉时
皱起的眉头,像出租屋里的阿娇
手里攥着人民币,床震时
望着天花板,咬紧牙数
像乡下的大大,被旱烟呛得泪长流
喉咙里,还憋着一口
咳不转的吼
是被谁揉皱的黄铜,堆在枝头
如瘤,如肿,金黄的结痂
锁住了谁的痛
想哭,又哭不出


抓住所写事物的本质特征,和一种人生境况打通,深刻对照起来,写人生之痛。

尘埃

文/胡弦

它小,小到
能随风飞起,甚至在阳光中隐匿身形。
——最小的东西是有翅膀的,对于一份
巨大的伤,它摒弃了喊痛的嘴巴。

像从一首诗中掉落的字,或者
从一粒粒字里掉落的
偏旁、部首,在不断的拆分中取消了意义。
偶尔迷过谁的眼,但它本身
并不喂养寂寞。它无声穿过,落向那些
我们的手暂时够不到的地方。
——它太小了,不像爱,倒像爱了以后
被丢掉的部分。

落在哪里,哪里就是低处。
我不知道最后,它怎样安置了破碎的心,
只知道一直有人在说,
要到低处去,
要在那里开出花来。



8、更准确的说,是托物言志的诗,托物以反思人生社会,甚至是文化,带有思想深度,是个人尤为喜欢的。这里共享三首:




文/ 胡弦

一个字,沉默个体,伫立在
集体的喧哗中。
——它有了位置感,但并不清楚
一首诗里正在发生的事。

它倾向于认为:这仍然是个
混乱的国度,充斥着
告密者、小丑、倒卖诗意的阉人……
当有人朗诵,它听到
那声音和其它声音的关系。

——栖身于一个
抽象的空间:自我从未改变,
而世界,正通过一首诗在分行,
并从它身边呼啸而去。



死去的树木

文/高梁

一排排树木死去。在夏天
它们仍占据着土地。一具具干枯的尸体

仍然承受着阳光、雨露。但不再吸收
这不是死去的树木在示威。而是种树的人

在鞭挞自己。记住这耻辱:知道它们死去
却不知道它们因何而死。这被动的死

是多么屈辱。不入殓,不安葬,不准备归宿
每时每刻都在示众。死亡之后,一死再死

死之后的死。它们还要经历
断裂,腐朽,风化,糟烂, 被挫骨扬灰

这让我想起一个人。被埋葬
被挖出,火化,再埋葬,平坟

死到不能再死



水如何开始荡漾

文/  [英国] 特德.休斯(曾静  译)

水想要活
它去太阳那儿结果它哭着回来
水想要活
它去树那儿,他们把树烧了,它哭着回来
树腐烂了,它哭着回来

水想要活
它去花那儿,他们把花揉成一团,它哭着回来
它想要活
它去子宫那儿它碰见了血
它哭着回来
它去子宫那儿它碰见了刀
它哭着回来
它去子宫那儿它碰见了蛆虫和腐坏
它哭着回来它想要死

它去时间那儿它穿过了石门
它哭着回来
它找遍所有空间寻觅虚无
它哭着回来它想要死

直到它无法再哭泣
它躺在万物的下面
彻底虚脱  彻底清澈

黑豆简读:个人认为,三首都是好诗。当然还是大师的诗更有艺术性!将水拟人化,赋予它一系列的戏剧化、荒诞化的情节,写出一个寓言式的故事,这就是独创性。

马克: [英国] 特德.休斯的“水如何开始荡漾”,这首诗,反反复复,看似阐述得透透彻彻,其实给阅读者留下了颇多想象的空间,而正是在这种反复中“水”则荡漾了起来。

怀斯:更准确的说,是托物言志的诗,托物以反思人生社会,甚至是文化,带有思想深度,是个人尤为喜 ...

把它归于咏物,有些牵强。诗歌总是以具象出发,但不一定就是咏物,与中国的古典诗歌分类:咏物,怀人,酒宴应和,羁旅,山水,军旅这样的分类相套不好。





作者: 黑豆    时间: 2024-1-15 05:56
咏物诗,是古今诗歌一大门类。诗歌报论坛诗友也常来贴此类诗。个人以为,咏物诗因为在我们接受的诗歌教育中有良好的基础,可以参照的优秀样本众多,很适合自我练笔,无论是入门,还是提升。当然,也可以有很大作为,当代诗坛,臧棣就是很好的例证。
在这里贴几首咏物诗,其所用的写法,尤其是想象的逻辑,是不尽相同的。
作者: 黑豆    时间: 2024-1-15 05:58
把物放置在一个特殊环境中,抓住所写物的本质特征,不离一种精神品格。
支撑起全诗的,是关键的细节。

缠绕的常春藤

丹尼丝·莱维尔托芙(美国)

在公路与人行道之间,一丛阔叶的常春藤,
不被爱的,落灰的,乱七八糟的,老鼠的避难所,
在那里独自活着。新生的叶子在顽强的
早已暗淡的腊叶间
闪着快乐的光泽。
它并不要求赞赏的目光。枝蔓
藏起一团缠绕的棕褐色藤茎
粗大如红树林的沼泽地;藤根
坚硬地伸展。没有雨水
在整个旱季,它只能
像掐住脖颈一样抓住干涸的大地。
作者: 黑豆    时间: 2024-1-15 06:01
抓住所写事物的本质特征,直接讴歌一种精神品格:

大雪洁白

李琦

当坠落成为必然
谁的身姿
能如此轻盈

自我们无法抵达的高处
大雪缓缓降临

雪落之处
这被叫做人间的地方
尘埃厚重
琐屑的痛苦以及巨大的斗争
红尘之上  爱恨情仇
时而有惊心刺耳的
爆炸之声

大雪洁白
它无声地飘落
不是清算和追究
它以自己的方式
请求安静

它执拗地要把失去的清明和静谧
还给人类
它要让我们看看
和童话相连的世界
到底好不好

大雪洁白
洁白得让人心生难过
这雪花  一朵紧跟一朵
就像冬天张口说话了
一句  一句
轻到最轻
竟然是重


作者: 黑豆    时间: 2024-1-15 06:03
直接把物拟为人。往往也是特殊环境。立足所写事物的本质特征,在描写议论抒情中,和我们的人生打通,共振:

房间里的旅行者

唐力

在房间的一角
一只蜘蛛在旅行,从墙壁的一端
滑向另一端。它的道路
来自自己的身体
来自自己的愁苦、孤独和悲哀
一条细小的道路,仅仅能容纳
它自己。就像我们的道路
从一条脐带开始

一个房间里的旅行者
背着它黝黑的背包,暗藏着
生活的重量和方向
它们在阴暗中行走
在床下,在衣柜边,在角落里
它们行程十分漫长。同我们一样
生活,因为细小,而无法穷尽
因为重复,而不得不
一次次的重新经历
作者: 黑豆    时间: 2024-1-15 06:07
我和所写的物完全合体,“物我相融”:

露珠

尤克利

这个夜晚,请不要喊我的名字
让我专注地沿着草茎
往草叶的顶端攀爬
这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
静谧的夜色里,有几只鸣虫友好地伴奏
一会儿是平沙落雁,一会儿是梅花三弄
一会儿是渔樵问答,一会儿又是高山流水
我想听什么时它们就弹奏什么
乐师你好,作曲家你好
谢谢你们赠给我这么多美妙的音乐
这个夜晚,没有动滑轮和定滑轮
只有登天的梯子,准确地指着星星的方向
这个夜晚我就是童话里的主角
累了的时候就想起传说中的英雄
饿了的时候就望一望满天繁星
等到天亮,等到第一缕阳光照到草尖
你就会看到我生命的极致:晶莹剔透
不含俗世的杂质

作者: 黑豆    时间: 2024-1-15 06:15
至于臧棣的咏物,则拓展得更宽。
今天先共荐共享这几篇,完全是抛砖引玉!各位诗友可以来此讨论,更完全可以自行开帖荐读,百无禁忌!
作者: 这里有阳光    时间: 2024-1-15 06:59
支持,阅读是很重要的一种学习,贵在坚持
作者: 马丁    时间: 2024-1-15 09:30
好想法!好诗荐读规则要求也宽泛,希望出成果。
作者: 黑豆    时间: 2024-1-15 10:40
这里有阳光 发表于 2024-1-15 06:59
支持,阅读是很重要的一种学习,贵在坚持

感谢先生支持!
作者: 黑豆    时间: 2024-1-15 10:41
马丁 发表于 2024-1-15 09:30
好想法!好诗荐读规则要求也宽泛,希望出成果。

谢谢先生支持!是您在大厅先开的头。
作者: 黑豆    时间: 2024-1-15 14:25
本帖最后由 黑豆 于 2024-1-15 14:30 编辑

由名字生发开去!

在红颜诗国“好诗推荐贴”读到一首《青豆的青》,作者是“青豆”,联想到知名诗人林雪的《雪》。一种巧思。一并贴在这里供大家欣赏。

青豆的青
青豆

可以是发卡上的星星
唇边的呓语
雪人身上的一颗纽扣
越冬的鸟,口中遗落的坚果

青豆的青,偏执,有点小任性
没有什么可以扰乱
内心的颜色

也有窘迫的时候
当月牙瘦小,爱也变得稀薄
在暗夜,没有发出传说中的光芒
此时的她,可能只是一声啜泣
伸出手
就能摘下一粒颤抖的自己




林雪

雪啊!这是你的巫书:落在莲花上清暑
落在菊花上明目。落在梅花上的
让事物端庄雅致。诸如此类,所以
我耳清目明。手捧一片落在玉米秆上的雪
充饥。采一朵芦苇上的雪就有了席子
于是编苇席子的女人出现。她身后
有推动磨坊车页的运河上的流水。那些
夜里安睡,在白天乘坐木船离开码头的
女子,个个寂寞美丽。但还有你
不知道的雪,大过守夜人的被单
多少人心中的悲苦随风而散。那悲苦
那一片片笼罩着烟灰和油烟一起飘浮的屋顶。你不知道的字句,
在狭窄街巷里的幻象:突奔的豹子
窗子后晶亮的牙齿。悲哀的过时的美德
一个也叫雪的姑娘背上的刺青
她在漫长的青春里,曾轻轻地驮着
一条青虫慢慢变成蝴蝶的怨恨

《人民文学》2009年第9期

作者: 阿呆    时间: 2024-1-15 14:51
辛苦黑豆。
作者: 苏紫烟    时间: 2024-1-15 15:24
支持好贴,收获颇多
作者: 马丁    时间: 2024-1-15 16:19
黑豆 发表于 2024-1-15 14:25
由名字生发开去!

在红颜诗国“好诗推荐贴”读到一首《青豆的青》,作者是“青豆”,联想到知名诗人林雪 ...

林雪的《雪》确实在传统的技法上创出了新意。
作者: 快快.    时间: 2024-1-15 18:03
本帖最后由 快快. 于 2024-1-31 21:53 编辑

【好诗荐读】第三期:开放与关闭的空间

快快.编辑语:

         这一期,我把黑豆一月二十五日与一月二十九日的荐读内容放到了一个帖子里,就叫“开放与关闭的空间”吧。由于这个题够大,够包罗万象,两个部分,不同的读诗内容可以以点成面去辐射一些内容。黑豆先生自己也说了是他个人阅读的一些总结。

         欢迎大家交流。也希望每一位读者读诗都可以踊跃的参加,每一个不同的读者也应该有读者自己的读诗想法。在这里我支持每一位读者写读诗想法,心得,或者诗评。黑豆读诗也证明我们读诗可以多样性,自我性,自主性,更开放性,甚至可以有新的读诗方法与理论,只要是属于你个人的都是可以被接纳的。以下是黑豆先生用一个诗化的自我抒情达意与关闭与开放的空间两个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用一个诗化的自我抒情达意;



先来看一首耳熟能详的古诗:

春日偶成

文/崔颢

云淡风轻近午天,
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
将为偷闲学少年。

这首诗,用诗人自己的行为,刻画出了一个神与物游,道通天地,优雅达观的士大夫形象。虽是短短四句话,其不与俗同的价值观人生观耐人寻味。

用自己的行为,甚至是特立独行,诗化一个自我,从而表达自己的三观,无论古体诗,还是现代诗,都是常用的手法。
古诗,再比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通过写自己浪漫奇幻的梦中之旅,发出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震世呐喊。
现代诗,写自己诗化的行为,甚至特立独行的诗,也非常不少,今天就分享几首。




1.写自己的特立独行。

今天我无所事事  

文/李南

阳光并不灼热,田野的玉米正在成熟
这是夏日难得的好天气。
今天我不读书,不看账单,不还贷款
不浇花,不喝酒,也不思念什么人。
我去郊外的杨树林坐一坐
看一看那些慌慌张张的爬虫
听一听蟋蟀怎样弹唱
灰鹊如何建立和谐家庭。
我用形色认识了知风草和绣线菊
用嘴巴吸进了花香!
当人们去开会、挣钱,挣钱、开会
今天我无所事事
大自然总是比人世可靠
清风使我喜悦,河水平息了我的狂躁
左右摇摆的柳枝,你为何献上舞蹈?
低飞的雨燕啊,你想对我说些什么?


2.假设一种特殊行为。

搭建教堂

文/衣米一

这是一个礼拜日
雨停了,雨水在叶子上闪光
我在一颗水珠里搭建教堂
钟声每“嘀嗒”一下
我的教堂就离天空更近一步
我几乎看到
一座最完美的教堂是由我亲手搭建的
是由我亲自打扫的
是由我找来最美丽的孩子
在里面唱圣歌
他们唱得好极了
在这样的歌声里
一只飞来鸟,停在教堂的钟塔上
那么高
我几乎相信
它不再是一只悲伤的鸟



石 头

文/查尔斯·西米克(美国)

走进一块石头,那将是我的方式。
让其他人变成鸽子
或用老虎的牙齿撕咬。
我乐于做一块石头。

从外面看,石头是个谜
没人知道怎么回答。
但在内部,它一定清凉而宁静。
即使一头母牛以全部的重量踩上去,即使一个孩子把它扔进河里;
石头下沉,缓慢、镇定地沉入河底
在那儿,鱼儿们过来敲击它而且倾听。

我见过两块石头摩擦时飞出的火花。因此,也许它的内部根本就不黑暗:
也许有个月亮在某处发光,
仿佛从一座小山的后面——
光线刚好能够辨认这些奇怪的书写,绘制在内壁上的星图。

(元勇 译)


3.假设一种特殊的人生境况,生活化场景,写人生观。

百年之后 ‖ 大解
——致妻

百年之后当我们退出生活
躲在匣子里 并排着 依偎着
像新婚一样躺在一起
是多么安宁

百年之后 我们的儿子和女儿
也都死了 我们的朋友和仇人
也平息了恩怨
干净的云彩下面走动着新人

一想到这些 我的心
就像春风一样温暖 轻松
一切都有了结果 我们不再担心
生活中的变故和伤害

聚散都已过去 缘分已定
百年之后我们就是灰尘
时间宽恕了我们 让我们安息
又一再地催促万物 重复我们的命运


隐居

文/阿裴

不用鹤,不用梅花
一个老婆,一双儿女
我们漫步在茅屋旁的垃圾堆边
看远山在炊烟中升起
几个扛锄头的人抱怨太平盛世
想去过去的无辜和无聊
从口袋里掏出一盒红梅牌香烟

不能去超市我走向田埂
不能k歌我乱吼几声
我养了满世界的鸟
在大山之间蹦跳
我储了满世界的淡水
不用担心海水侵蚀体内的器官

一生的梦在一夜间做完
然后守着黑发变白,骨头朽酥
空旷的虚无变为死亡
一无所有,应有尽有


4.用自己有禅意的行为,诗化一个禅意的自己

又到乡间

文/詹姆斯·赖特

白房子静悄悄的。
朋友们还不知道我到来。
田野边光秃秃的树上,一只啄木鸟
啄了一下,之后是很长时间的寂静。
我兀自站立,天已近傍晚。
这时我转过脸背对太阳,
一匹马在我长长的影子里吃草。


5.假设的境况又叠加了意象,写人生观。

献诗,第九十九首

文/宋晓杰

等我回到汹涌的深秋,回到
溪水清冽的山谷,象离枝的落叶:
枯黄,零落,随波逐流……
亲爱的,请你不要太过悲伤
因为没有一片叶子会独自留在过去
背叛迎面而来的孤独

乘着流水的小舟,静听天体运行
星星啊,那些“无限空间的永恒沉默”
会加重我的叹息和忧伤

孤独是淡青色的吧,絮状的物质
干净、无法排解,有雪地上灯光的况味
被窗棂分隔成一片片柔和的光
——我主动把寒意滤掉
用剩下的那一小部分温暖
孤独地活在亲人当中


6.当然也可以是魔幻化的行为。

为燕子归来而歌

文/埃德蒙·雅贝斯

如果我抓住你的双臂
将它一分为四
你就会有四条手臂
假定你是四个
国王
和四个
王后
四种快乐
和四种
痛苦。

如果我捉住你的嘴
将它一分为四
你就会有四张嘴
假定你是四面
湖泊
和四轮
明月
四座花园
和四颗
李子。

如果我抓住你的心
将它一分为四
你就会有四颗心
要是你打破了四个
蜂巢
和四支
环舞
四只水罐
和四个
世界。

刘楠祺 赵四 译

诸如此类,还有很多。我只是根据自己的阅读,提供个思路或者线索,而已。






第二部分:关闭与开放的空间;




关于深度意象“隐喻”
——学习特朗斯特罗姆的两首诗

特朗斯特罗姆被誉为“隐喻大师”。
当我第一次读他的诗时,感到他善于构建一个整体的隐喻世界,并认为这是自己以前没有认识到的一种诗思维。
现在再读特朗斯特罗姆的诗,感到这种整体隐喻的诗思维,最典型的是这两首诗。
这两首诗,都有清晰的画面、意境,有清晰的地点,人物,行为举止,细节,是可感的而不是模糊的。
但它表达了什么,却并不是特指的,诗人所描绘的画面、意境,可以和许多场景对上号!
这样的诗,可以唤起人在其他许多场景中的体验,或者说当我们身处某个场景中,忽然想起了诗人的哪首诗。
所以,我认为这是一种全新的诗思维。



开放与关闭的空间

一个人用其手套般的职业感觉世界。
他中午休息一会儿,把手套搁在架子上。
它们突然生长,扩展
从内部翳暗整个房子。

翳暗的房子远在春风中。
“大赦,”低语在小草中蔓延:“大赦。”
一个男孩拉着斜向天空看不见的线奔跑
他对未来的狂想像比郊区更大的风筝在飞。

往北,从顶峰你能看到无边的松林地毯
云影在那里
一动不动。
不,在飞。
(北岛 译)

这首诗,三个画面、场景,分别对应了“关闭的空间”,“开放的空间”,“更其开放的空间”。
诗人以“开放和关闭的空间”来立意,本就体现了他不一样的认识和精神境界!
所以诗是高度智能化的产物,我以前也赞叹其为结晶体。
诗的结构非常清晰。
第一节,写“关闭的空间”。核心词是“翳暗”。
被谁翳暗的呢?“一个人用其手套般的职业感觉世界”的人。
翳暗了哪儿呢?当然是一个关闭的空间,一所房子。
怎么翳暗的呢?
“他中午休息一会儿,把手套搁在架子上。
它们突然生长,扩展
从内部翳暗整个房子。”

这个关闭的空间,就是成人的世界,他被自己的职业套牢了。诗人把它简化为被自己的手套——与自己职业密切相关的手套套牢了。
但不说套牢,而说他是一个用手套般的职责感知世界的人。
那么,这种感知,成了一种翳暗。而且是可以在他的梦中,通过他离体的手套,突然从内部,翳暗整个房子,成为一个关闭的空间。
这是多么深刻的诗写啊!

第二节,由“翳暗的房子远在春风中”,由“关闭的空间”过渡到“开放的空间”。
开放的空间是孩子的空间。
他正在放风筝。“一个男孩拉着斜向天空看不见的线奔跑”,而“他对未来的狂想像比郊区更大的风筝在飞”。
这就和第一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而第二节第二句,小草们喊出的“大赦”,就更是对“关闭的空间”的反叛,也加重了人们对现代社会对人的枷锁的反思和反感。

第三节,一个更大的开放的空间,充满神奇,诗意,多姿的大自然!

这显然不是抒情的诗,而是智性之诗,但由包含着诗人的态度,感情。

菲利普·拉金的“下一个,请”,也是智性之诗,是对世界的一次洞悉。但是他是另一种写法,他把这种洞悉直接说出来了。
R. S.托马斯的“摸索”,也是智性之诗,他也是把它直接提取出来了。
但特朗斯特罗姆不是。他创造了“构建一个整体的隐喻世界”的诗思维。

轨迹

夜,两点钟:月光。火车停下
在平原的中央。远方一座城镇的光点
在地平线上寒冷地闪耀。

如同一个人进入梦境那么深
以致他想不起身在何处
当他回到他的房间。

又如同一个人病得那么重
以致他从前所有日子都变成一些发光点,地平线上
一团微弱而阴冷的模糊物。

火车静止不动。
两点钟:遍地月光,几颗星。

“轨迹”这首,同样有清晰的画面、场景。
这首诗的意境,似乎很有可能让人在某个特定场景中对上号。
这首诗选择了一个特殊场景。这个特殊场景,自带很大的张力。
全诗一是靠这个特殊场景,二是把重点放在了这个特殊场景中的一个人对这个特殊场景的感受。也就是第二三节的两个“如同”。
这两个“如同”,是和这个特殊场景高度契合的。

有很多写特殊场景的诗。有截取的特殊的社会历史的场景,如雷平阳的“小学校”,特朗斯特罗姆的“郊区”。
也有很多特殊的自然场景。
还有更多的生活场景。
但特朗斯特罗姆的写法不一样。

一、要有对社会人生的透彻的感悟,然后才有可能寄寓于诗。
所以,要做诗人,首先是一个思考者,反思者,尤其是一个发现者!
诗行成于思啊!

二、要学习研究名家大师如何发现诗。
也就是研究诗的缘起。
感而遂发的那个起点,可以是物,可以是一个动作,可以是一个特殊场景,更可以是自己的一个感受。抓住之后,就要研究它,深挖它,才有可能成诗。而绝不是蜻蜓点水。

三、研究每一首诗的角度和结构。
自己的那个感受,那个起点,可以写成哪类诗,是有规律的。
就像特朗斯特罗姆,他并不是只写“关闭和开放的空间”“轨迹”这样的诗,他也写“郊区”。



                                               
               作者:黑豆     2024.1.31日 编辑






作者: 黑虫子    时间: 2024-1-15 18:58
好事,解读利于交流碰撞。祝贺新店开业!
作者: 黑豆    时间: 2024-1-15 20:27
阿呆 发表于 2024-1-15 14:51
辛苦黑豆。

抛砖引玉吧。
作者: 黑豆    时间: 2024-1-15 20:28
快快. 发表于 2024-1-15 18:03
支持读诗,读诗成为习惯,成为独自思考的习惯,喜提更多读诗的形式。

抛砖引玉吧!
作者: 黑豆    时间: 2024-1-15 20:29
黑虫子 发表于 2024-1-15 18:58
好事,解读利于交流碰撞。祝贺新店开业!

谢谢!期待师兄推!
作者: 黑豆    时间: 2024-1-15 20:30
苏紫烟 发表于 2024-1-15 15:24
支持好贴,收获颇多

感谢支持,我只是抛个砖。
作者: 黑豆    时间: 2024-1-15 20:30
马丁 发表于 2024-1-15 16:19
林雪的《雪》确实在传统的技法上创出了新意。

先生更专业!
作者: 怀斯    时间: 2024-1-16 00:36
黑豆用心,推荐的诗歌有特色。精悍的点评引人思考,有收获。
这个栏目需要编号和各自不同的标题:如好诗荐读第一期:咏物
其他人开的荐读帖也纳入这个栏目,有你编辑专栏标题,置顶等等。

谢谢黑豆为大厅打开一扇新的窗口。
作者: 怀斯    时间: 2024-1-16 00:39
本帖最后由 怀斯 于 2024-1-16 00:40 编辑
黑豆 发表于 2024-1-15 05:58
把物放置在一个特殊环境中,抓住所写物的本质特征,不离一种精神品格。
支撑起全诗的,是关键的细节。

特别喜欢这首《缠绕的常春藤》,除了精确的细节描述,还有语言的涩度,构成张力。
作者: 黑豆    时间: 2024-1-16 09:02
怀斯 发表于 2024-1-16 00:36
黑豆用心,推荐的诗歌有特色。精悍的点评引人思考,有收获。
这个栏目需要编号和各自不同的标题:如好诗荐 ...

谢谢怀斯版主支持!我试试吧。欢迎诗友们的荐读!
作者: 黑豆    时间: 2024-1-16 10:52
咏物(二)
昨天在漫谈中已经说到,咏物,基本手法多为拟人,可以像“大雪洁白”一样托物言志,也可以像“房间里的旅行者”一样写人生。而所咏之物,当然也包括景物,很宽泛的。
诗无所不能。写什么,怎么写,经常是二实一。但毕竟还是有个手法问题,而且往往更让人纠结,我常常称之为“想象的逻辑”。
从这个角度读诗,或者能有所归类。这也是我一再强调自己是抛砖引玉的原因。

作者: 黑豆    时间: 2024-1-16 11:01
今天首先共享两首世宾写景状物的诗。
这两首,基本手法仍是拟人。《小青藤》侧重写追求,写了一个成长的故事。《冬湖》侧重写人生的境界,侧重以特殊的环境来烘托暗喻。都是好诗。似乎《小青藤》的手法更基础些,更容易学;《冬湖》则纯以境界出,但基本手法也可见端倪。

小青藤

    世 宾  

到了篱笆上,小青藤有了根据地
之前它小心翼翼,从泥土里探头
忍受昆虫的噬咬,艰难地
用几片嫩芽搭起了梯子

“只有阳光照耀的地方才值得活”
它从不掩饰自己的想法,它
甚至不能有丝毫的犹豫
因为怜悯从未在丛林的法则中产生

它被自由的意志带向了高处
柔软的触须最清楚四周的障碍,因为
它周围的否定力量具有高高在上的傲慢

小青藤攀上了篱笆,就拥有一片新天地
它看不见的脚爪,很快
就把那张绿色的大网
铺向所有的角落

冬 湖

世宾

因为孤高
这个湖,把自己抬升到了山顶

雪花噗噗而下
比雪花更加沉默
是埋在雪下的山坡、草木
喘不过气的树林里
偶尔会啪的一声
发出叹息

雪窝里的锦鸡
闭目养神,生存的艰难
加深了它与世隔绝
的信念

湖中的冰,坚硬
晶莹剔透就像某人的孤独
冰层底下的湖水
静静流淌,是它
孕育了鱼群、水草
作者: 黑豆    时间: 2024-1-16 11:06
总体说来,绝大多数的诗是具体的。我的总结是“有一个具体的场景,有一个诗化的主体,有一个有情节细节的故事,有一个核心意象”,万变不离此宗。
下面这首咏物诗,以上基本的要素八九不离十。

月光下的白玉兰

刘亚武

月光照着寂静无人的深夜
一些白玉兰已经睡熟
一些白玉兰依然醒着

淡淡的蓝,笼罩着熟睡的脸
它们的梦在发光,而夜风
将失眠者的话语传递过来

“在白天,对着天空的湛蓝
我唱了很多歌
很久没这样疯了,已经疲倦”

“再坚持一阵。我们在冬夜
带锥体的花苞中
和北风周旋了那么久”

风大了一点,月光有些弯曲
她伸出手,月光有很多手
安静抚摸着,一张张熟睡的脸

她知道天一亮,它们会像雪一样
落在返青的草地上
而另一些将变成鸽子飞走
作者: 黑豆    时间: 2024-1-16 11:09
今天先漫谈这几句,真是姑妄言之了。
作者: 彰梓景    时间: 2024-1-16 12:24
来学习观摩!
作者: 马丁    时间: 2024-1-17 10:47
黑豆 发表于 2024-1-15 10:41
谢谢先生支持!是您在大厅先开的头。

太客气了。应该说你们早有这样的念头和想法’刚好被我撞见了。谢谢
作者: 黑豆    时间: 2024-1-17 11:58
咏物(三)

以物写人生,把物拟为人——由物象生发开去,也可以写一类人的命运,或者写一类人生境况。这里共享两首诗,更期待大家来分享!


抓住把所写的物本质特征,发散开去,写一类人的命运,写他们的人生之苦。

丑橘

麦笛

是谁的头,往墙上撞
这么多疙瘩,丑丑地挂在枝头
欲哭无泪的样子
像无钱还债,要跳楼
像卖血葬母,针尖插入皮肉时
皱起的眉头,像出租屋里的阿娇
手里攥着人民币,床震时
望着天花板,咬紧牙数
像乡下的大大,被旱烟呛得泪长流
喉咙里,还憋着一口
咳不转的吼
是被谁揉皱的黄铜,堆在枝头
如瘤,如肿,金黄的结痂
锁住了谁的痛
想哭,又哭不出


抓住所写事物的本质特征,和一种人生境况打通,深刻对照起来,写人生之痛。

尘埃

胡弦

它小,小到
能随风飞起,甚至在阳光中隐匿身形。
——最小的东西是有翅膀的,对于一份
巨大的伤,它摒弃了喊痛的嘴巴。

像从一首诗中掉落的字,或者
从一粒粒字里掉落的
偏旁、部首,在不断的拆分中取消了意义。
偶尔迷过谁的眼,但它本身
并不喂养寂寞。它无声穿过,落向那些
我们的手暂时够不到的地方。
——它太小了,不像爱,倒像爱了以后
被丢掉的部分。

落在哪里,哪里就是低处。
我不知道最后,它怎样安置了破碎的心,
只知道一直有人在说,
要到低处去,
要在那里开出花来。

作者: 黑豆    时间: 2024-1-17 12:03
彰梓景 发表于 2024-1-16 12:24
来学习观摩!

感谢捧场!欢迎共享!
作者: 黑豆    时间: 2024-1-17 12:07
马丁 发表于 2024-1-17 10:47
太客气了。应该说你们早有这样的念头和想法’刚好被我撞见了。谢谢

先生谦虚,何止不掠人之美,成人之美!
作者: 黑豆    时间: 2024-1-17 18:24
咏物(四)

更准确的说,是托物言志的诗,托物以反思人生社会,甚至是文化,带有思想深度,是个人尤为喜欢的。这里共享三首:




   胡弦

一个字,沉默个体,伫立在
集体的喧哗中。
——它有了位置感,但并不清楚
一首诗里正在发生的事。

它倾向于认为:这仍然是个
混乱的国度,充斥着
告密者、小丑、倒卖诗意的阉人……
当有人朗诵,它听到
那声音和其它声音的关系。

——栖身于一个
抽象的空间:自我从未改变,
而世界,正通过一首诗在分行,
并从它身边呼啸而去。


死去的树木

高梁

一排排树木死去。在夏天
它们仍占据着土地。一具具干枯的尸体

仍然承受着阳光、雨露。但不再吸收
这不是死去的树木在示威。而是种树的人

在鞭挞自己。记住这耻辱:知道它们死去
却不知道它们因何而死。这被动的死

是多么屈辱。不入殓,不安葬,不准备归宿
每时每刻都在示众。死亡之后,一死再死

死之后的死。它们还要经历
断裂,腐朽,风化,糟烂,被挫骨扬灰

这让我想起一个人。被埋葬
被挖出,火化,再埋葬,平坟

死到不能再死

作者: 黑豆    时间: 2024-1-17 18:26
水如何开始荡漾

  [英国] 特德.休斯

水想要活
它去太阳那儿结果它哭着回来
水想要活
它去树那儿,他们把树烧了,它哭着回来
树腐烂了,它哭着回来

水想要活
它去花那儿,他们把花揉成一团,它哭着回来
它想要活
它去子宫那儿它碰见了血
它哭着回来
它去子宫那儿它碰见了刀
它哭着回来
它去子宫那儿它碰见了蛆虫和腐坏
它哭着回来它想要死

它去时间那儿它穿过了石门
它哭着回来
它找遍所有空间寻觅虚无
它哭着回来它想要死

直到它无法再哭泣
它躺在万物的下面
彻底虚脱  彻底清澈

翻译 / 曾静
作者: 黑豆    时间: 2024-1-17 18:28
本帖最后由 黑豆 于 2024-1-17 18:31 编辑

个人认为,三首都是好诗。当然还是大师的诗更有艺术性!将水拟人化,赋予它一系列的戏剧化、荒诞化的情节,写出一个寓言式的故事,这就是独创性。
作者: 黑豆    时间: 2024-1-17 18:38
有木有同道进来讨论讨论
作者: 马丁    时间: 2024-1-17 18:49
黑豆 发表于 2024-1-17 18:26
水如何开始荡漾

  [英国] 特德.休斯

这首诗,反反复复,看似阐述得透透彻彻,其实给阅读者留下了颇多想象的空间,而正是在这种反复中“水”则荡漾了起来。
作者: 黑豆    时间: 2024-1-17 19:17
马丁 发表于 2024-1-17 18:49
这首诗,反反复复,看似阐述得透透彻彻,其实给阅读者留下了颇多想象的空间,而正是在这种反复中“水”则 ...

不一般的人格化啊!
作者: 怀斯    时间: 2024-1-18 01:09
这个帖子的编排有些问题
1. 把推荐的对象与点评混在一起,继续下去就乱了。
2. 不易知道又更新了。难道每次都要通知一遍吗?

建议编成一期一期的发表。每期给出一个不同的题目。把推荐的诗放主栏。
作者: 怀斯    时间: 2024-1-18 01:19
黑豆 发表于 2024-1-17 18:24
咏物(四)

更准确的说,是托物言志的诗,托物以反思人生社会,甚至是文化,带有思想深度,是个人尤为喜 ...

把它归于咏物,有些牵强。诗歌总是以具象出发,但不一定就是咏物,与中国的古典诗歌分类:咏物,怀人,酒宴应和,羁旅,山水,军旅这样的分类相套不好。
作者: 怀斯    时间: 2024-1-18 01:21
《字》写得非常好,呈现巨大的抽象空间,承载了深刻的含义。
作者: 黑豆    时间: 2024-1-18 14:07
怀斯 发表于 2024-1-18 01:09
这个帖子的编排有些问题
1. 把推荐的对象与点评混在一起,继续下去就乱了。
2. 不易知道又更新了。难道每 ...

1.本帖开贴就言明不拘形式,重在公荐共读。
2.形式很重要。也各有利弊。现在的好处是可以集中于一个帖子,弊端是您说的情况。分期利弊正好反过来。
3.分类确实是个问题。这些诗其实应当叫“人格化”比较有概括性。非常清晰的分类,我可能还做不到。因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尝试过。
4.以方便朋友们阅读和科学为最高原则,我再尝试一下。
作者: 【辰】一念千山    时间: 2024-1-18 17:34
真有才
作者: 元风    时间: 2024-1-18 18:50
支持你继续下去吧。带来新气象
作者: 快快.    时间: 2024-1-26 19:21
本帖最后由 快快. 于 2024-1-26 19:27 编辑

【好诗荐读】第二期:以梦为马

黑豆荐读语:

        我的荐读,还是随意一些吧。一切随缘自在。今天早上,恰巧遇到有人荐读《父亲的马》这首诗,诗写的不错!
这让我联想起自己今年读过的几首以“马”为核心意象的诗。
就荐读下面这几首诗吧。


1、父亲的马
文/苏卯卯(甘肃)

父亲一生没有骑过马
他的马是幻想出来的
驮着他在土地上尽情地奔跑

也许只有我知道,父亲的马
多么真实。我曾经看见
他一个人在暗夜里抽烟
一匹忧郁的马就在他旁边站着

我也曾看见患病的父亲捂着疼痛
一匹烈马在黑暗处
嘶鸣,眼睛闪现着光芒

直到生命最后,父亲终于得到了
一匹枣红马。雪地里
烈火燃烧,泪水成路
痛苦和忧愁的脸上 堆满笑容




2、梦中的马
文/赵亚东

总是梦见一匹在沙漠里奔跑的马
轰的一声倒在水井的近旁
有时它也出现在长满荒草的废墟里
四蹄无声地穿过坚硬的蒺藜
低下头把泥坑里积存的雨水喝干
我没有为它找到落脚的去处
无论是沙漠还是荒原。它只能不停地走
这让我无比羞愧。昨晚我又梦见它
驮着一袋霉烂的稻谷,缓缓走过
一片阴暗的树林的边缘
而此时的月光刚好照到它垂下的鬃毛

诗歌来源:(原载《诗选刊》2023年第2期)



3、白马
文/水晶·简

它在我寂静的树林里睡着了
风不吹,雪不落,我的寂静
那么辽阔。我不知道它什么时候醒来
打着洪亮的响鼻。光照着它长长的鬃毛
像通透的银丝,将阴影投印在斧头上
桦木拌子在屋前码放整齐
窗台上摆放一大束干枝梅
我等待我的白马。小镇街道呈十字形
它发出声响。像雪从冰中剥离,在黑暗里
被漫山遍野的花蕾照亮
要是夏天就更好了,我们去江边饮水,洗澡
但不要碰上巡逻军,他们已经
不允许我们下江洗澡了。事实上我们在一种
假设的深度里,从未屈服于尘土的命数

原诗来源:(发表于微信公众号《追光者诗刊》2023年1月18日)




4、马的脸庞
文/尼古拉·扎博洛茨基

动物们从不睡眠。在渐暗的夜里
它们如石头墙在世上站立。

母牛倾斜的头上有光滑的角
在麦秆间擦出声响;它的额支撑着
两块原始的颧骨,
沉重如石头,向下挤压着
拙于言辞的双眼
令它们无法转圈。

但是马的脸却聪明,而且优美。
他听得到叶子和石头的谈话。
他在听!他听得懂动物的叫喊,
蓊郁的林子里传来的夜莺的召唤。

他是如此地聪明,那么他应该告诉谁
自己所知晓的一切神奇?
夜已深了,星座
冉冉升起在幽暗的天边。
马儿是静立着的警卫,
风儿正摩挲他丝绒的毛发,
他的双眼燃烧着象两个硕大的世界,
他的鬃毛披拂着象国王的紫袍。

一个人如果能够看到
一匹马超凡入圣的脸
他就会把自己愚蠢的舌头拔出来
送给马。真的,只有那超凡的马
才配得上一条舌头!

这样我们才会听得到词语。
那是大得象苹果,稠得象
蜂蜜或炼乳的词语。
那是象火舌般有穿透力
飞进灵魂如火焰飞进茅屋
照亮它卑贱的物什的词语。
那是不会死的词语
是我们为之歌唱的词语。

但是现在马厩空了,
树林也已经远去了,
一个吝啬的早晨已经把群山襁褓似地包了起来,
只打开了干活的田野。
马儿在车辕的牢笼里,
正拉着一辆大篷马车,
它用一双驯服了的眼睛看着
神秘的、一动不动的世界。

注:周伟驰转译,王帅从俄语校对。



5、背后站了一匹马

文/何小竹

吃面条的时候
背后站了一匹马
我们当中可能只有很少数的人
注意到了
因为吃面条的时候
都把眼睛看着面条
只有一两个人
回头
看见了那一匹马


黑豆:何小竹这首比较特别。




6、秋天
文/阿信

秋天是一匹母马,我牵着它。
它的眼神清朗、温暖。
它的脚步,不疾不徐。
它的肚腹浑圆、微微下垂,那里
正孕育着一个新生命。

我们从冰草偃伏的湿地起步,沿着缓坡
慢慢向阳光照亮的山脊行进。

秋霜满坡,草木凋零,只有一束束
蓝色的玉簪龙胆噙露绽放。
我摘了一朵
佩在它温热的额际上。
母马侧过头,用它的面颊,轻轻
蹭了蹭我的。

黑豆简读:而阿信把秋天喻为一匹母马,也写的美着。


怀斯:不同的角度写不同的马,这就是个性,阅历,思想的不同层次了。有收获。谢谢黑豆!

苏紫烟:各种角度,各种隐喻,很喜欢。

黑豆:荐读以来,我的帖子贯穿着一个基本思路,就是重在点出荐读诗最基本的想象的逻辑。
诗终归是想象的产物。明了这个逻辑,或有助于我们这些还没有登堂入室者打开思路。
唯独这一期,只是因为这些诗使用了同一个核心意象“马”。而其想象的逻辑,仍是不尽相同的。
快快.希望我逐一解读一下。我再三打量这些诗,觉得最值得一说的,还是阿信的《秋天》。
因为这首诗,完全依靠最基本的想象逻辑“拟物”,加上诗人的情怀(也不复杂),就建构了诗的空间。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我在想,各位诗友能不能来个“秋天”的同题,就以“拟物”的手法来写!


2024.1.26 编辑

原帖链接:【好诗荐读】以梦为马
http://shigebao.com.cn/forum.php ... 1018&fromuid=456126
(出处: 《诗歌报》论坛   黑豆)


作者: 黑豆    时间: 2024-1-26 21:16
快快. 发表于 2024-1-26 19:21
【好诗荐读】第二期:以梦为马

黑豆荐读语:

感谢快快版主辛勤付出!
作者: 墨指含香    时间: 2024-1-31 20:02
再来学习好诗歌!黑豆辛苦啦~
作者: 快快.    时间: 2024-2-8 17:20
本帖最后由 快快. 于 2024-2-8 19:33 编辑

好诗荐读:第四期  二棍  雷平阳的诗

每天读首好诗(2024年1月31日)

二棍的变化

今天荐读几首张二棍的诗吧。
个人认为,二棍是一个很有内涵的优秀诗人。
这主要是因为二棍近年来的诗作和以前比,发生了很大变化。
二棍一开始在江湖崭露头角,被誉为“低层写作”。他是以一个见证者亲历者的身姿和视角,记录刻画着低层悲苦人生,充满悲悯情怀,也有对社会的强烈反讽。
选几首二棍经常被提及的早期诗吧,都是很优秀的:

太阳落山了

无山可落时
就落水,落地平线
落棚户区,落垃圾堆
我还见过。它静静落在
火葬场的烟囱后面
落日真谦逊啊
它从不对你我的人间
挑三拣四


束手无策

你肯定理解什么叫束手无策
但是你,可能不会理解
一个束手无策的人
你也不会理解他
茫然,无助的样子
他蹲在街角
一遍遍揉着头发,和脸
像揉着一张无辜的报纸
是的,没有办法
女儿逃学,练习抽烟
他没有一点办法
母亲病了多久,也躺了多久
他却没有一点办法
他卖水果,刚收了假钱,
又得交罚款
他只有呆呆地,蹲在那里
没有一点办法
他攥着那张钞票,揉着,撕着
真的,没有一点办法
一点点办法


原谅

原谅少女。原谅洗头房里十八岁的夏天的呻吟
就是原谅她田地间佝偻的父母
和被流水线扭断胳膊的弟弟
原谅嫖客。原谅他的秃顶和旧皮鞋
就是原谅出租屋的一地烟头
和被老板斥责后的唯唯诺诺
也是原谅五金厂失业女工提前到来的
更年期。以及她在菜市场嘶哑的大嗓门
原谅窗外越擦越多的小广告
还要原谅纸上那些溃疡糜烂的字眼
这等于原谅一个三流大学的毕业生
在一个汗流浃背的下午,
靠在城管的车里,冷冷的颤抖
也等于原谅,凌晨的廉价旅馆里,
他狠狠地撕去,一页去年写下的日记
原谅这条污水横流的街道吧
原谅生活在这里的人群
原谅杀狗的屠夫,就像原谅化缘的和尚
他们一样,供奉着泥塑的菩萨
原谅公车上被暴打的小偷,就像
原谅脚手架上滑落的民工
他们一样,疼痛,但无人过问
是的,请原谅他们吧
所有人。等于原谅我们的人民
哪怕我们说起人民的时候
他们一脸茫然
哦。最后,原谅这座人民的城市吧
原谅市政大楼上崭新的钟表
等于原谅古老的教堂顶,倾斜的十字架
它们一样怀着济世的情怀
从不被人民怀疑
哦。原谅人民吧
等于原谅《宪法》
和《圣经》
它们,和人民一样
被摆放在那里
用来尊重,也用来践踏


二棍之所以并没有沉寂,是有原因的。在我个人的阅读视野中,我觉得,今天的二棍悲悯情怀一如既往,而更重要的,他走向了一个有深度的反思者,甚至是从文化的高度。我甚至认为,二棍一些诗,放在世界上也是一流的。
下面的诗,都是我喜欢的。

向隅而立

我还是瘦。我的胸腔里
依旧月光汩汩,屋瓦连绵
我还是在古代。破帽遮颜
一下下,用力拉动着风箱
我还是那个没出息的铁匠
他们要的刀子
依然打不出来
我还是向隅而立
被强盗们,一遍遍羞辱
我还是倒下,又吃力地
站起来。看那窗外
茅舍低垂,田垄荒芜
打家劫舍的大王们,一拨刚刚离去
又来一拨。我还是
向隅而立,如你们一样
汗水和泪水
都落在火焰里


笔墨刑

这是一根普通的钢笔,墨水
在笔管里,动荡不安
仿佛一滴滴,囚徒的血
——尚未洒出来,快要洒出来了
一杆笔,正是一座秘密的监狱
我摁着笔尖,像押送着
一排排伏法者,来到纸上
这洁白、空旷的刑场
我也会紧张,也会手抖。当墨水
如血迹般,在纸上洇开
那些无辜的汉字,还不知道
自己曾是一滴墨水。而现在
已成为漆黑的供词,和干涸的遗言
我握着钢笔,如一个熟练的监狱长
把一滴滴墨水的尸首,放倒在
白纸上。我写下一行,又狠心涂掉一行
仿佛杀了一遍,又剐一遍


圣物

多年前,也是这样骤雨初歇的黄昏
我曾在草丛中,捡拾过一枚遗落的龙鳞
我记得,它闪烁着金光,神圣又迷人
它有锋利的边缘,奇异的花纹
我闻到了,它不可说的气息
我摩挲着它。从手指,一阵阵传来
直抵心头的那种战栗。我知道,我还不配
把它带回人间。甚至此时,我都不配向你们
述说,我曾捡拾过一枚怎样的圣物
我又怎样慎重地,将它放回草丛。我目睹
一队浩荡的蚂蚁,用最隆重的仪式
托举着这如梦之物,消失于刹那

假嗓子

这些天,我白天练习虎啸
夜晚,模仿猿啼。我还会一声声
打雷,一缕缕哀鸣,一阵阵怒吼
一会儿,我是垂暮的大象
一会儿,我是丧子的母狼
我把世上所有的悲欢,都用这一副
惟妙惟肖的假嗓子,演绎过了
现在,我又一边喊冤击鼓
一边拍打着惊堂木。我也不知道
这善恶不分的嗓眼里
究竟郁结着多少悲欢,滞留着
多少喜怒。我这百无一用的假嗓子
究竟饶不了谁,又救不了谁
也许,我生来就该是
一个又聋又哑的人,就不会一次次
陷入,与自己永无穷尽的口舌之争




我造访过的古人,都不肯随我
回到我的时代。他们宁愿呆在
一场场,挥之不散的云雾里
陪我,彻夜谈论着人心和肚皮
这永不能一致的,两样道具
我甚至不敢做出
邀请的手势。我知道
每一次,狼狈的是我
逃遁的也是我。昨夜
也是梦中,抱着石头的屈原
在江岸,抱住了我
他湿淋淋,掩面叹息的样子
让我惶恐。我不配
与他,谈论石头和肉身,哪个更沉重,哪个更恒久
我怕成为,他怀里的那块
冰凉的石头,更害怕成为
那具被石头压住的,几千年
不能幡然的,一个孤臣的肉身







简单说说雷平阳

个人认为,雷平阳是当代诗坛一流的诗人。
雷平阳的诗,过去一直被冠以“云南书写”的标签。
雷早年的代表作,多数是这样的诗。他获得第五届鲁迅文学奖(2007—2009)的荣耀之作,就是《云南记》。
评论家谢有顺曾说:“正是故乡、大地和亲人这三种事物,为雷平阳的诗歌确立了清晰的方向感,也形成了他不可替代的写作根据地。”这样的分类,似乎是有些道理的。
这里选取雷几首早年的代表作,可见一斑:

亲人

雷平阳

我只爱我寄宿的云南,因为其他省
我都不爱; 我只爱云南的昭通市
因为其他市我都不爱; 我只爱昭通市的土城乡
因为其他乡我都不爱 ……
我的爱狭隘、偏执,像针尖上的蜂蜜
假如有一天我再不能继续下去
我会只爱我的亲人 —— 这逐渐缩小的过程
耗尽了我的青春和悲悯

再比如雷平阳这首倍受争议的《澜沧江在云南兰坪县境内的三十七条支流》:

澜沧江在云南兰坪县境内的三十七条支流

雷平阳

澜沧江由维西县向南流入兰坪县北甸乡
向南流1公里,东纳通甸河
又南流6公里,西纳德庆河
又南流4公里,东纳克卓河
又南流3公里,东纳中排河
又南流3公里,西纳木瓜邑河
又南流2公里,西纳三角河
又南流8公里,西纳拉竹河又南流4公里,东纳大竹菁河
又南流3公里,西纳老王河
又南流1公里,西纳黄柏河
又南流9公里,西纳罗松场河
又南流2公里,西纳布维河
又南流1公里半,西纳弥罗岭河
又南流5公里半,东纳玉龙河
又南流2公里,西纳铺肚河
又南流2公里,东纳连城河
又南流2公里,东纳清河
又南流1公里,西纳宝塔河
又南流2公里,西纳金满河
又南流2公里,东纳松柏河
又南流2公里,西纳拉古甸河
又南流3公里,西纳黄龙场河
又南流半公里,东纳南香炉河,西纳花坪河
又南流1公里,东纳木瓜河
又南流7公里,西纳干别河
又南流6公里,东纳腊铺河,西纳丰甸河
又南流3公里,西纳白寨子河
又南流1公里,西纳兔娥河
又南流4公里,西纳松澄河
又南流3公里,西纳瓦窑河,东纳核桃坪河
又南流48公里,澜沧江这条
一意向南的流水,流至火烧关
完成了在兰坪县境内130公里的流淌
向南流入了大理州云龙县

再来看一首雷早年的代表作:

杀狗的过程

雷平阳

这应该是杀狗的
唯一方式。今天早上10点25分
在金鼎山农贸市场3单元
靠南的最后一个铺面前的空地上
一条狗依偎在主人的脚边,它抬着头
望着繁忙的交易区,偶尔,伸出
长长的舌头,舔一下主人的裤管
主人也用手抚摸着它的头
仿佛在为远行的孩子理顺衣领
可是,这温暖的场景并没有持续多久
主人将它的头揽进怀里
一张长长的刀叶就送进了
它的脖子。它叫着,脖子上
像系上了一条红领巾,迅速地
窜到了店铺旁的柴堆里……
主人向它招了招手,它又爬了回来
继续依偎在主人的脚边,身体
有些抖。主人又摸了摸它的头
仿佛为受伤的孩子,清洗疤痕
但是,这也是一瞬而逝的温情
主人的刀,再一次戳进了它的脖子
力道和位置,与前次毫无区别
它叫着,脖子上像插上了
一杆红颜色的小旗子,力不从心的
窜到了店铺旁的柴堆里
主人向他招了招手,它又爬了回来
——如此重复了5次,它才死在
爬向主人的路上。它的血迹
让它体味到了消亡的魔力
11点20分,主人开始叫卖
因为等待,许多围观的人
还在谈论着它一次比一次减少
的抖,和它那痉挛的脊背
说它像一个回家奔丧的游子






本帖最后由 黑豆 于 2024-2-4 07:37 编辑


实际上,“云南书写”确实是雷的主动追求。

确立自己写作的根据地,是一个作家走向成熟的表现。

但他的写作,本质却是反思。而不是立足于“故乡、大地、亲人”的乡土诗,更不是泛泛的抒情。
雷平阳说过:“我以基诺山为写作现场,通过诗歌,意在将我们时代的阵痛、隐痛和悲痛,丧失、丧乱和丧礼,无知、无良与无法,尽可能地以个体的方式写出来。”“‘云南’的背后,乃是人类共同的疼痛、焦虑和梦想。”

他说:“写作《杀狗的过程》时,我考虑得最多的是,死亡、奴性、忠诚和暴力都不是过去式。而是在现场上,在我们生活的任何一个角落,所以我要写下诗稿,也应该出现在人多的地方,它需要观众,断头台的旁边,需要一个审判台。”

我这里想重点指出的是,不要一提“云南书写”,就以为这是简单的地理书写,是“地域性”写作。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雷平阳诗歌的深度所在。

比如雷早年这首不太起眼的诗,他在反思什么?

小 学 校

雷平阳

  去年的时候它已是废墟。我从那儿经过
  闻到了一股呛人的气味。那是夏天
  断墙上长满了紫云英;破损的一个个
  窗户上,有鸟粪,也有轻风在吹着
  雨痕斑斑的描红纸。有几根断梁
  倾靠着,朝天的端口长出了黑木耳
  仿佛孩子们欢笑声的结晶……也算是奇迹吧
  我画的一个板报还在,三十年了
  抄录的文字中,还弥漫着火药的气息
  而非童心!也许,我真是我小小的敌人
  一直潜伏下来,直到今日。不过
  我并不想责怪那些引领过我的思想
  都是废墟了,用不着落井下石…






我认为,雷平阳的写作,其实始终贯穿着明暗两条线。
明线是他的“云南书写”。直到现在,雷已是名满天下的诗人,他也贯穿着这个写作的明线。
而更重要的是,作为学习者,我们应当看到,认识到:雷的写作,还始终贯穿着一条暗线,那就是雷平阳是他“灵魂阅历的记录者”。
雷平阳实际是“历史与隐秘、黑幕与罪恶的揭露者,是现实事件的亲历者、见证者与审判者,更是他自己的解剖者与诘问者以及弱势无助群体的同情者与呵护者。”

这从雷的夫子自道中可以得到验证,他说“现代诗的复杂性导致了写作资源和受恩渠道的多向性。云南的创世古歌和史诗对我确立诗歌的现场感有着重要的影响,包括美学、哲学、宗教等等元素的获得。对于诗歌写作,我还得求救于中国的传统诗歌精神以及世界上令我为之倾倒的一切文明。诗歌不是一座孤岛,有开辟性和未来性的诗歌更应该建构一个属于自己而又能包容万象的诗意帝国,它可能只是一个蕞尔小国,但它有出处,亦有去处。”

雷平阳近年来的诗,呈现出灵魂探索的多样性。比如他大量写到“寺庙”,“僧人”,都是值得关注的。
而我尤其认为代表雷平阳高度的,是他近年诗作中弥漫的中国“士”的精神,呈现出当代语境中孤绝之士的大孤愤!

这里共享三首他的近作:

不安的美

雷平阳

浑身都是寒光
我只在夜晚闪烁。那些优雅
的美,我已一一放弃
留下了清凉、孤单和寂静
我要的就是这些,别人的垃圾
如果可能,我想在皇帝的书房内
饮毒酒,在李白的诗篇里
挥剑自戕,在金字塔上吊死
那些炮灰、蝼蚁和刺客
他们不是我的兄弟
我爱过一个女子,她在
一个国家的土地上,在一个国家
不断加厚的历史书里
呼天抢地地哭,哭倒了长城
我爱她,一直在找她,她有着
人世间全部的、不安的美

中午的寂静

雷平阳

中午寂静。白昼的午夜的寂静。
生活缩减为生存,人缩减为影子,如此寂静。
心头尚有童子无邪的梦想,
眼前却是用抒情诗频繁地去书写死亡时的悲怆。
我在书房中邋遢颓废的样子,
神似父亲暮年蹲在冬天发白的土地上,
抬头乱看的样子。
他的身边北风发出唧唧唧的声音,
我唯一缺少的就是北风
和它唧唧唧的声音。
如此寂静。小猫走路的脚步声,
像这本书里的一个人,
走了出来,到另一本书里去。

哀牢山的后面

雷平阳

迷上终南捷径的人不少,我到这儿来
丧家犬不谈隐居,内心孤愤者
难以聚石为徒。我只想
与山水喝一杯,与还俗的和尚喝一杯
与草木和草木中的虫羽分别喝一杯
天上的明月啊,你是哥舒白和泉溪的朋友
我要与你喝,不记杯数,只求一醉
如果我真的醉了,土地庙的旁边
抱着一棵松树,且让我哭一会儿
——我的白发里,存放着
一个诗人虚无的魂魄与骨灰




本帖最后由 黑豆 于 2024-2-4 07:37 编辑


实际上,“云南书写”确实是雷的主动追求。

确立自己写作的根据地,是一个作家走向成熟的表现。

但他的写作,本质却是反思。而不是立足于“故乡、大地、亲人”的乡土诗,更不是泛泛的抒情。
雷平阳说过:“我以基诺山为写作现场,通过诗歌,意在将我们时代的阵痛、隐痛和悲痛,丧失、丧乱和丧礼,无知、无良与无法,尽可能地以个体的方式写出来。”“‘云南’的背后,乃是人类共同的疼痛、焦虑和梦想。”

他说:“写作《杀狗的过程》时,我考虑得最多的是,死亡、奴性、忠诚和暴力都不是过去式。而是在现场上,在我们生活的任何一个角落,所以我要写下诗稿,也应该出现在人多的地方,它需要观众,断头台的旁边,需要一个审判台。”

我这里想重点指出的是,不要一提“云南书写”,就以为这是简单的地理书写,是“地域性”写作。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雷平阳诗歌的深度所在。

比如雷早年这首不太起眼的诗,他在反思什么?

小 学 校

雷平阳

  去年的时候它已是废墟。我从那儿经过
  闻到了一股呛人的气味。那是夏天
  断墙上长满了紫云英;破损的一个个
  窗户上,有鸟粪,也有轻风在吹着
  雨痕斑斑的描红纸。有几根断梁
  倾靠着,朝天的端口长出了黑木耳
  仿佛孩子们欢笑声的结晶……也算是奇迹吧
  我画的一个板报还在,三十年了
  抄录的文字中,还弥漫着火药的气息
  而非童心!也许,我真是我小小的敌人
  一直潜伏下来,直到今日。不过
  我并不想责怪那些引领过我的思想
  都是废墟了,用不着落井下石…


我认为,雷平阳的写作,其实始终贯穿着明暗两条线。
明线是他的“云南书写”。直到现在,雷已是名满天下的诗人,他也贯穿着这个写作的明线。
而更重要的是,作为学习者,我们应当看到,认识到:雷的写作,还始终贯穿着一条暗线,那就是雷平阳是他“灵魂阅历的记录者”。
雷平阳实际是“历史与隐秘、黑幕与罪恶的揭露者,是现实事件的亲历者、见证者与审判者,更是他自己的解剖者与诘问者以及弱势无助群体的同情者与呵护者。”

这从雷的夫子自道中可以得到验证,他说“现代诗的复杂性导致了写作资源和受恩渠道的多向性。云南的创世古歌和史诗对我确立诗歌的现场感有着重要的影响,包括美学、哲学、宗教等等元素的获得。对于诗歌写作,我还得求救于中国的传统诗歌精神以及世界上令我为之倾倒的一切文明。诗歌不是一座孤岛,有开辟性和未来性的诗歌更应该建构一个属于自己而又能包容万象的诗意帝国,它可能只是一个蕞尔小国,但它有出处,亦有去处。”

雷平阳近年来的诗,呈现出灵魂探索的多样性。比如他大量写到“寺庙”,“僧人”,都是值得关注的。
而我尤其认为代表雷平阳高度的,是他近年诗作中弥漫的中国“士”的精神,呈现出当代语境中孤绝之士的大孤愤!

这里共享三首他的近作:

不安的美

雷平阳

浑身都是寒光
我只在夜晚闪烁。那些优雅
的美,我已一一放弃
留下了清凉、孤单和寂静
我要的就是这些,别人的垃圾
如果可能,我想在皇帝的书房内
饮毒酒,在李白的诗篇里
挥剑自戕,在金字塔上吊死
那些炮灰、蝼蚁和刺客
他们不是我的兄弟
我爱过一个女子,她在
一个国家的土地上,在一个国家
不断加厚的历史书里
呼天抢地地哭,哭倒了长城
我爱她,一直在找她,她有着
人世间全部的、不安的美

中午的寂静

雷平阳

中午寂静。白昼的午夜的寂静。
生活缩减为生存,人缩减为影子,如此寂静。
心头尚有童子无邪的梦想,
眼前却是用抒情诗频繁地去书写死亡时的悲怆。
我在书房中邋遢颓废的样子,
神似父亲暮年蹲在冬天发白的土地上,
抬头乱看的样子。
他的身边北风发出唧唧唧的声音,
我唯一缺少的就是北风
和它唧唧唧的声音。
如此寂静。小猫走路的脚步声,
像这本书里的一个人,
走了出来,到另一本书里去。

哀牢山的后面

雷平阳

迷上终南捷径的人不少,我到这儿来
丧家犬不谈隐居,内心孤愤者
难以聚石为徒。我只想
与山水喝一杯,与还俗的和尚喝一杯
与草木和草木中的虫羽分别喝一杯
天上的明月啊,你是哥舒白和泉溪的朋友
我要与你喝,不记杯数,只求一醉
如果我真的醉了,土地庙的旁边
抱着一棵松树,且让我哭一会儿
——我的白发里,存放着
一个诗人虚无的魂魄与骨灰





注:应黑豆先生的要求,原文粘贴。

作者: 黑豆    时间: 2024-2-16 16:05
好诗荐读第五期:

荐读几首伊凡·哥尔的诗

前几天读到黑虫子先生的《传承》,想起法国现代主义诗歌的领袖人物伊凡·哥尔的《第七朵玫瑰》。
今天就荐读几首这位大师的作品吧。
我最早读到的,是伊凡·哥尔下面这首诗:

我是黑色痕迹

我是你的独木舟
在水中划出的黑色痕迹

我是你的棕榈树
置于自己身边的顺从的影子

我是被你
击中时的鹧鸪所发出的
细微的叫声

董继平 译

初读这首诗,突出的感受就是,它结构简单,给人留下的印象却不俗。
这首诗的结构,仅仅就是“我是你的”。这样的结构,恐怕是被写烂了。但伊凡·哥尔的这首,为什么感觉新颖,甚至常读常新?

通过百度,我了解到,伊凡·哥尔(Yvan Goll,1891-1950)是二十世纪前半期最重要的法国现代主义诗人之一,共出版过十多卷诗作。他主要生活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对现代诗歌感觉的形成做出重大贡献。

伊凡·哥尔的诗歌风格体现出从表现主义到超现实主义这一转变过程。他的早期作品富于表现主义的抒情性,渗入他晚期作品的超现实主义精神中;他的晚期诗作比较朦胧,深入到人类精神、自我、梦幻和死亡的领域中进行探索。他以自己对超现实主义的理解方式去创造“超现实”,用新的联想、意象、隐喻去写作。

上面这首诗,之所以结构虽然简单,但读来为之一振,就是因为他使用新联想、意象、隐喻去写作,甚至深入到了人的内心领域。是人的内心深处的感受。特别是最后一节。

和上面的一首极为类似的,还有下面这首:

内心折磨

你知道一只水龙头的悲哀
在夜间的厨房里独自哭泣吗

你知道一扇重重关上的百叶窗
像一只罪恶之翼在风中拍动吗

你知道那无济于事地滴在屋顶上
滴在墙上的,
那泥土与之奔流
融为一体的微雨的极度痛苦吗

董继平 译

这一首的结构也非常简单。同样的,它的韵味却并不简单。关键就是两点:一是切入了内心,题目就点明了。二是精心营构意象。基本的手法,就是拟人化。但每一个意象都视角独一无二。

下面这首,也许在使用新的联想、意象、隐喻去写作,通过语言及意象的力量使现实变形,并深入内心领域探索隐秘等方面,表现的更加直观:

雪之面具

伊凡·哥尔

雪在夜里给我的死亡
罩上了面具。
雪的笑声是白色的
它把我的影子
变成一件狂欢的睡袍。
一次金三角的风暴
突然从铰链中
举起了鸣钟的城市。
在千年的光里
时间之塔
摆脱它们的锚
雪在夜里使我的
面庞真实了。

董继平 译

这一首诗,写雪给诗人带来的主观感受。它更加主观化。
诗总共五句话,五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雪是面具。雪是面具不难理解,“给我的死亡戴上面具”,多重复合叠加,就曲折了。
第二个层次,雪是睡袍。雪是睡袍不难理解,“雪的笑声是白色的\
他把我的影子变成狂欢的睡袍”,就完全不一样的感觉了。
第三个层次,这是一场大雪暴雪,诗人感到,它是“一次金三角的风暴\突然从铰链中\举起了鸣钟的城市。”这种感受,是多么独特。
第四个层次,进一步脱实向虚,是“在千年的光里\
时间之塔/摆脱它们的锚”。
第五个层次,回到诗人主体:“雪在夜里使我的/面庞真实了”。
全诗呈现出清晰的逻辑,即感受步步深化。诗是基于西方文化的,面具,睡袍,鸣钟的城市,等无不如此。诗很主观,但不具备诗人主体强烈的思想感情。

在阅读中,尤其感到伊凡·哥尔是一位语言结构大师。
下面来看两首这方面我认为的代表作:

主人无名

伊凡·哥尔

我死去的心灵常常在夜里吱嘎作响
如同一个古式壁橱
梦见它樱桃树的青春年华。
于是我再次伸出我的褐色枝条
铺展我的叶片之手
在鸟语下摇动。
我投影于你的草场上
我用蓝色影子抚摸你
在红樱桃里把我的所有血液
都抛向你。
白日里我闭拢睫毛而伫立
如同一所被遗弃的海边别墅
它的主人无名。

这首诗,在结构上几重斗折,层层递进。从“我死去的心灵”“在夜里吱嘎作响”,到“如同一个老式壁橱”,到“梦见它樱桃树的青春年华。”然后沿着这个比喻立足于樱桃树继续生发,从“我再次伸出我的褐色枝条,舒展我的叶片之手,在鸟语下摇动”,到“我投影于你的草场,我用蓝色影子抚摸你,在红樱桃里把我所有的血都抛向你。”
这棵樱桃树就生长在“你”家周围,这是一棵“我”化身的樱桃树。诗的高妙,就是把自己对对方的爱化为一个具体的形象,一棵樱桃树的故事。我影子在你的草场,然后沿着“影子”这个意象继续生发,成了“用蓝色的影子抚摸你”,这样的爱,可以说既深刻又含蓄,然后还有决绝:“在红樱桃里把我所有的血液都抛向你”。最后推进到回到现实和结局。青春之爱,总是以单相思为果,以失败为终:“白日里我闭拢睫毛伫立,如同一所被遗弃的海边别墅,它的主人无名”。这样层层生发,奇喻叠出,也真是没谁了!大师啊!

而下面这首,也许更具有表现主义的特色:

第七朵玫瑰

第一朵玫瑰是花岗石
第二朵玫瑰是红葡萄酒
第三朵玫瑰是云雀翅膀
第四朵玫瑰是铁锈
第五朵玫瑰是怀念
第六朵玫瑰是锡
而第七朵
最为娇嫩
那信仰的玫瑰
那夜之玫瑰
那姐妹般的玫瑰
只有在你死后
才会长出你的棺材

董继平 译

初读跳跃性很大,转念一想,通常情况下,玫瑰指爱情。七朵玫瑰,也可以理解为七段感情。
这样来看,全诗的张力就呈现出来了。可以说,一句话,就是一个故事,一段人生。
七朵玫瑰,到第五朵时,由具体的意象转为”怀念”这样的感情,全诗有了变化。而最后一朵,又转入了一个戏剧化场景。写到了死,写到了最伟大的爱情,可以为之献身的爱情。那么它是什么?答案却非常清晰:信仰!
这七朵玫瑰,就是一个人人生不断升华的过程啊!最后上升到信仰!
大诗人绝非徒有虚名,好诗绝非信手拈来。它有章法。






作者: 克文    时间: 2024-2-24 05:05
拜读好帖 学习中
             元宵节快乐!
作者: 阿呆    时间: 2024-2-28 15:43
学习。
作者: 黑豆    时间: 2024-3-16 20:19
好诗荐读第六期:虚拟出一个诗的境界!

新近一期“诗歌报”公号刊发的太白酒桶的《像一块石头一样滚动》,我认为是一首一等一的好诗!
具体好在哪,我的学养不足以来分析。
我仅从自己的阅读经验来判断,这是一首有艺术独创性的、也是很有内涵的好诗!我认为它是独创性的、艺术的、哲学的!
全诗如下:

像一块石头一样滚动

像,而不是是。是,而不是像。
今日诗句中我将石头置于
高台之上。但,石头
在诗的语言中发生了暴动
和异化。石头不再是石头,
它可能是打码的冻肉
掉了轮子的独轮车。此刻,
有人正好将它
推到了山顶。舌头推动石头
开始往下滚。往下滚的石头
也在推动舌头
朝语言的内部突击。
一块石头的滚动就是一块石头最初的理想。
起初它在别处
现在也是。
石头在另一块石头的胸腹里
冲突挤压敲打诱惑
突然失了慣性。
现在它驱赶着自己反复降低势能。
是的它什么也不要
它只要猝然粉碎。

这样的诗,让我来笼统的概括,其想象的逻辑,就是:借一种行为,虚拟出一个诗的境界。
以我的阅读视野,这样的诗,还有几首,我把它们归为一类放在这里,供大家欣赏参考。

语言问题

 诺拉·尼高纳尔(英国)

我将希望置于水上
这条语言的
小舟里,方式同于一个身躯把
婴儿

放入篮筐,它由鸢尾叶
错综编织而成,
底部防水
用了沥青和柏油

接着它整个被推入
河畔的
莎草
和芦苇丛中

只为看它会被带往何方
会在哪里结束漂泊
也许,在某位法老
女儿的膝头


思想之狐

[英] 特德.休斯

我想象着这半夜时分的树林:
除了时钟的寂寞
和我手指移动下的白纸以外
还有些东西在活动。 
透过窗,我看不见星;
有些更挨近我的
更深地埋在黑暗中的东西
走进了孤寂中来了; 
一只狐狸的鼻子像黑色的雪一样
冷冰冰地、轻轻地碰着了枝条、树叶;
两只眼睛配合一个动作:这一下,
又一下,再一下,又一下 
它在树林中的雪地上
印下清晰的足迹,一个跛脚影子
小心地从树根边上拖过去,
大胆地从空地过来的身子
弯成一团,一只眼睛
睁得大大的,深深陷下去的绿眼睛
出色地、全神贯注地
在干它的活计,
直到它发出一股突然的腥热刺鼻的狐臊气
进入脑袋的黑暗洞穴中。
窗外依然没有星;时钟滴答滴答响着,
纸面上写下了字。


写作的愉悦

辛波斯卡

这只被书写的母鹿为何跳跃着穿过被书写的树林?
是去饮泉中被书写的水,
水的表面将复印出她温顺的口鼻?
她为何抬起头;她听到了什么声音?
栖止于从真理借来的四条瘦小的腿上,
她在我指尖下竖起耳朵。
“寂静”——这个词在纸上沙沙作响,
拨开
从“树林”这个词中萌生的枝叶。
这些不怀好意的字母,
顺从地串联成句子,
埋伏着,在白纸上等待突袭,
永远不想让她逃离。
每一滴墨水潜藏着众多的
猎人,在视线后面眯缝着眼,
准备随时扑向倾斜的笔,
围住母鹿,缓慢地瞄准他们的枪。
他们忘了,纸上不是真实的生活。
这里另有律法,白纸黑字。
在我的话语中,眨眼的瞬间可以随意持续,
如果我愿意,它可以被切分成许多微小的永恒,
子弹停满飞行的中途。
除非我同意,什么事也不会发生。
没有我的许可,树叶不会坠落,
草叶不会在蹄子完全的停歇中弯曲。
那么,是否有一个世界,
我可以彻底掌握命运?
时间可以用符号的锁链绑住?
存在听命于我而变得永无止尽?
写作的愉悦。
保存的力量。
凡人之手的复仇。


坛子轶事

华莱士·史蒂文斯(美国)陈东飚 译

我把一个坛子置于田纳西,
它是圆的,在一座山上。
它使得零乱的荒野
环绕那山。

荒野向它涌起,
又摊伏于四围,不再荒野。
坛子在地面上是圆的
高大,如空气中一个门户。

它统治每一处。
坛子灰而赤裸。
它不曾释放飞鸟或树丛,
不像田纳西别的事物。

折纸

诗|乔治·富兰克林\温经天译

她拿起一张白纸,
把它折成刀一样锋利的折痕。
边缘可以吸血。

她顺手抓起,捏碎了
纸的肋。如果纸
可以哭泣,它会像鸟一样尖叫,
被猎人的箭穿透的鹤。

她拿起一只鹤,折断了
它的翅。白色是恐惧穿过骨头时
留下的颜色。

她从猎人那里拿了一根骨头,
把它折叠,直到她有了一把刀。

她拿起一张沾满鲜血的
床单,把它放在鸟的
那边,翅膀上面。


不可翻译

笨水

桌上,一张纸,我看着它
慢慢发黄,时间一秒、一秒
起皱,卷曲,发出声响
纸的一角,突然失火,冒出青烟
直到一场大雪落下,才将它扑灭
露出的焦痕处,乌鸦停在上面
豹子,跋涉在纸的边境
我是刚刚落上去的一个汉字
不同的语种,不可翻译
我与乌鸦,豹,彼此看不见
但也在语境中凝视着,隔着广阔的雪原

2022.11.29

使 者

[美国]简·赫什菲尔德/温经天 译

某天那个房间,一只小老鼠。
两天后,一条蛇。
看到我进来,
它迅速地将它长条纹的
身体缩到床底下,
然后蜷着,像只温顺的宠物。
我不知道它们是怎么进来或出去的。
后来,手电筒也找不到什么。
我守望了一年,
仿佛有什么东西——恐惧?欢喜?悲伤?——
进入到我的身体又离开了。
不知道它是怎么进来的,
不知道它是怎么出去的。
它垂在词语够不着的地方。
它睡在光线照不到的地方。
它的气味既不是蛇也不是老鼠,
既不是肉欲分子也不是苦行僧。
我们的生命里有许多
我们全然不知的开口。
穿过它们,
那悬着铃铛的兽群随意而行,
长腿,饥渴,覆着异域的尘土。


不知您是否同意我的归类?哪位高手能给予更高级的解读?






欢迎光临 《诗歌报》论坛 (http://91075425.k216.opensr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